“營養對於一個人一生成長髮育和壽命有長期和終生的影響,營養關係到疾病預防、疾病治療、維護人體健康的功能以及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在近日召開的2014中國衛生論壇慢病防控圓桌會議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院趙文華強調,全球慢性病危險因素有四類:吸煙、不健康膳食、身體活動不足、過量飲酒。吸煙和喝酒我們可以控制,但不可以不吃飯,由此可見營養在慢性病中的影響。
在我國經濟快速的發展的時期,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活變好的同時,中國人群以糧穀類為主的膳食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傳統的糧穀類為主的膳食結構逐漸轉化為以高脂肪為主導的高能膳食結構,每人平均食用油從過去平均每人每月250克到平均每天50克。18歲以上的成年男性中,18%的人平均每天酒精的攝入量超過了25克,女性有1.4%超過了15克,營養相關的慢性病負擔逐漸在加重。
趙文華指出,營養和慢性病的關係國內外有大量的研究,母親營養不良,生出來的早産兒和新生兒低體重的發生率顯著增加。而生育早期營養不良,對於人成年以後的發生慢性病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過多攝入能量的高能量組人群發生肥胖的風險會增加34%。而食鹽的過量攝入是全球公認的危險因素,隨著食鹽的增加人個體的血壓水準會不斷的上升。
世界衛生組織對全球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超重和肥胖會增加大多數癌症風險。同時,超重肥胖的人相比正常人發生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一倍到十倍。
趙文華強調,營養改善一定要考慮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通常説的生命一千天的窗口期,它是一生健康的基礎,特別要著重女性和兒童。就中國的營養狀況而言,應該同樣的重視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度,國際上對營養改善日益重視,提高到了營養和發展的這樣的高度,相比之下,我們國家還是有差距,主要是認識和重視不足。認為發展了就應該吃得更好,而沒有想到我們發展了吃得更好的同時應該吃得更合理。
營養改善是防治慢性病的關鍵措施之一,食物不僅能讓我們生存,還能讓我們生存的更好,更健康。對於整個人群來講,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一生營養好的話,就能夠防控慢性病。從母親營養到兒童少年時期的食物行為是奠定一生的飲食行為的基礎,到成年以後,膳食的合理或者盡最大可能避免不健康的膳食危險因素,會對我們預防慢性病、治療慢性病、康復慢性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姬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