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綏化市委書記:加大投入確保糧食安全 |
中國網 | 時間: 2012-03-0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3月7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綏化市市委書記朱清文接受中國網與新浪網聯合訪談時表示,綏化是産量大市,糧食産量佔全國的四十分之一強,只有加大各方面投入才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朱清文還説,做為人大代表,千方百計地為人民去爭取利益是他的責任。 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兩會系列訪談節目,我是主持人。今天非常有幸邀請到綏化市市委書記朱清文,朱書記您好,跟大家打個招呼。 朱清文:網友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非常高興今天抽空跟大家進行交流。我對綏化的印像是農業大市,它的地理環境非常好,而且幅員廣闊,它有非常豐富的農業資源,能不能從您的角度給大家介紹一下綏化市。 朱清文:好的。我們黑龍江省綏化市是地處美麗的黑龍江松花江畔一個農業大市。是松嫩平原上腹地,十個市縣區,580萬人,有3.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我們2800萬畝耕地,特別我們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産基地,2011年我們糧食産量是305億斤,佔全國的四十分之一還強。也就是全國13億人,每人吃40斤糧食的時候就有綏化一斤,大體上一個月有一天的糧食是我們綏化供應的。 主持人:這是非常大的比重。您剛才介紹綏化市它保障了我們國家糧食安全的生産方向,能不能具體介紹一下它是如何保障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生産的。 朱清文:糧食安全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安全戰略。人以食為天,吃飯第一,在民生的所有市場當中,糧食、食品安全是第一位的。 我們國家很突出的國情是人口多,土地資源少,所以糧食安全戰略十分突出。 作為全國的糧食生産大市,黑龍江是全國第一糧食大省,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三農工作,我們黑龍江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視農業生産,我們提出了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特別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兩江平原的開發,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我們近年來,不斷地加大投入,現在決定糧食安全的關鍵環節,是增加投入。 因為黑龍江的農業特徵是大平原,寒地黑土,糧食産能高,綠色優質,所以它的自然生態好,原來叫北大荒,現在叫北大倉,開發力度比較短,人口密度比較小,污染程度比較低,生態良好,著名的大小興安嶺就在黑龍江是天然的生態屏障,所以生態自然修補能力比較強,所以黑龍江不僅是我們的主要糧食第一省,還是優質綠色食品的第一省。 所以黑龍江的糧食不僅能為全國人民的糧食安全做出貢獻,還能為全國人民提供率優質的糧食和食品,為全國人民的健康做出我們的貢獻。 由於黑龍江的平原農業,所以在黨的惠農政策支援下,特別在家庭承包基本經營體制下,我們不斷地遵循農業生産的規律,加速建設現代化的大農業。這樣來進一步提升糧食産能,特別是加快大農機建設,大水利工程建設,在裝備農業、設施農業、技術農業上,增加投入,來增強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既在保證糧食産能的基礎上,既做得高産,還努力做到穩産,因為糧食是特殊食品,別的可以減少,糧食不能減少,人吃飯每天不能減少,國民經濟的增長可以高一點的比例,可以低一點的速度,人們吃飯的比例不能減下來,所以糧食安全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穩産。 糧食既受市場規律、經濟規律的影響,還受自然規律的影響,特別在現在抗擊自然災害能力不強,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飯,所以自然條件的優劣,對糧食生産的影響非常大。我們想做到糧食穩産,在基礎設施和農田水利設施上有長足的進步,這樣才能真正保證糧食安全。 我們在創造糧食高産的同時,在國家的支援下,包括黑龍江,綏化自身的幾百萬農民,也都是不斷地加大投入,在基建設施、水利設施、技術設施,農田的保護整治各個方面的物質投入上,包括在良種糧法投入上,都是很巨大的。 這些巨大的投入産生比較高的糧食産能,才帶來比較穩定的,我們叫八連增,八連增應該説是中國的幸事,也是全國人民的幸事。 主持人:具體介紹下八連增? 朱清文:連續八年我們國家連續增長,我們綏化也是連續八年豐收,沒有大的自然災害,這在今天我們調結構,控物價,保民生大的國家任務面前,應該説做了很大的貢獻。如果在糧食安全上,糧食供應商,如果出問題,恐怕我們的物價,我們民生都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主持人:綏化市八年來沒有那麼大的自然災害,但是我們現在也的確不是靠天吃飯的階段了,發展現代化大農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注意到,現在國家非常重視三農工作,我們不光光只能説發展農業,一定要重視農村的發展,我們在新農村建設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 朱清文: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工作一直是我們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視,大力支援,親切關懷。三農工作的發展也和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是相協調的。 我們國家正在快速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我們現在城市化進程比例已經超過50%了。作為傳統的農業地區,要想從根本上富民,要想從根本上加快經濟社會的發展,也要加快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也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進程。 今天總理第一次把農業的現代化和工業化、城市化三化相提並重。 我們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也大力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一方面要讓更多的農民脫離土地,進入城市,由農民變市民,由農民變工人,這樣在傳統的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大的差別當中,由農和鄉低層次躍進到城和工較高的層次。這應該説是農村農民的一個質的飛躍。 農民自身資源相對比較少,像我們比較多的每人平均五六畝土地,作為農業的特殊商品,它又不可能是非常高價的,比如現在一斤大米,不可能能賣到很高的價位,因為這樣人民生活,國民經濟都承受不了。農民怎麼致富呢?可以讓轉移出來的農民土地留轉給種地的,通過規模經營、合作經營,實現規模增效,規模增富,比如一畝低效益是五百塊錢,十畝地是五千,如果種一百畝地呢,就是五萬了。我們現在已經涌現出一大批所説的種糧大戶,種田大戶,種田大戶不是土地增加了,是因為相當一部分種田的農民把土地留轉給這些大戶,這部分農民進城了。這些人由原來的種幾十畝,變成種幾百畝,收入由幾千塊錢變成幾萬塊錢,多的甚至更多。這樣是良性迴圈。 在推動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我們是分層次進行的。 比如縣城正在加快向中等規模甚至大城市建設的目標邁進,用來承載更多的企業,承載更多的農民,我們的重點集鎮正在建設成輻射帶動,區域性的中心集鎮。回過頭,我們一些中心村,地緣上,資源上,都有一定優勢的中心村,也在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有的比較偏遠,比較分散的,有些農村將來發展趨勢上,隨著工業化的推進,隨著城鎮化的推進,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會逐漸撤並,集中到城裏去。 在推動新農村建設上,按照農村社會的發展規律,按照長期規劃,分步實施的科學辦法,正在進行有序推進。特別是綏化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探索出了市場開發,梯度推進,舊村改造,企業主導,鄉村集體主導等五種模式。這五種模式既是新農村的典型進入到可持續,可推廣的更普惠廣大農民的,更多農民的階段。 比如説去年整村推進的新農村是27個,是過去四年的兩倍還多,今年就可以超過50個,是去年的兩倍還多。之所以能進入這個階段,從根本上,還是利用市場經濟的規律,把廣大農民作為主體,我們的政府在基礎設施、在公益事業,在生態環境,包括在供氣、供水方面要加大投入,把企業引進來,把農民自身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共同創造億萬的農民的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