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中國訪談>>
寧夏發改委主任:優勢産業做到最好
時間: 2010-03-12責任編輯: 王瑞芳2010全國兩會_中國網

 

2010年兩會期間,中國網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發改委主任袁進琳,就寧夏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訪談。以下是訪談實錄:

實施工業強區戰略 加速農業發展

主持人:其實我們從袁主任身上也能看到寧夏發展的希望,因為袁主任代表了寧夏官員的新思維,通過跟您的接觸,發現您的觀點非常新,對寧夏發展也有思考。説到寧夏的發展,很多人覺得很神秘,也很美麗,可能很多電影裏會看到寧夏,大家都非常嚮往。今天我們想請袁主任用您的感受來詮釋一下大家心目中的寧夏印象。

袁進琳:這次兩會,溫家寶總理的講話通篇貫穿兩個字是“轉變”,轉變發展方式。從寧夏這幾年的發展來看整個是轉變的過程,轉變的內容不一樣,但我們確實是在轉變之中發展。

我們寧夏經過這幾年的建設,去過寧夏的人感覺這幾年變化很大,太大了,沒去過寧夏的人覺得這個地方太好了,寧夏老説邊窮,好像是離北京最遠的地方,實際上坐火車到北京也很近。傳説的“塞上江南”,沒去過的人比我們工作在那裏的人感受更深。

主持人:很多工作在東部的人沒有辦法感受西部的魅力。

袁進琳: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按照溫家寶總理講的黨中央拉動內需的戰略思想,轉變發展方式,實際上我們這幾年最大的變化是轉變帶來的變化。比如一説西北就説水少,我們確實水少,黃河供給我們的水資源是40萬立方米。但是這幾年通過轉變發展方式,不僅農業用水量減少,我們還通過農業的節水使工業發展得到了保障。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理念的變化,讓水在流淌的過程,在逝去的過程發生用處,由質的變化到量的變化,水資源的可持續支撐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類似這樣的情況很多。

抓農業,過去感覺這個地方就是搞農業的地方,農業欠發達,但是這幾年我們實現工業強區以後,工業有力量了,反過來支撐農業,農業發展速度非常快。我們現在糧食生産就有60多億元的水準,實際上按照我們大體保證的基本數,更主要是讓農民增産增收,特色農業這一塊發展得很快。像我們的枸杞、西沙瓜,特色的瓜果越來越多,都是在轉變的過程當中不斷發展的,未來發展還是要轉變。

主持人:通過您的介紹,感覺和在大家的印象中的寧夏不太一樣,大家提到寧夏首先想到的是沙漠、駱駝。其實不是,寧夏是一個生機勃勃發展的區域、地區,它也有工業、農業,而且農業發展還很迅速,這是我們從您的介紹中得到的。另外我們知道寧夏這幾年在調整經濟結構或者轉變經濟的發展方式上採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成效,您也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

袁進琳:大家最關心的從一産、二産、三産的角度,從寧夏的角度來講,一産不穩定,二産不強,三産不足,這些情況都存在。這幾年實際上通過工業強區,通過大的調整,工業興旺起來了,財政力量增強了,農業也發展了。財政力量增強了,生態農業得到補償投入,財政力量增強了,城市化農民富裕的路子越走越寬。具體到工業內部的結構,寧夏有三大資源,水是黃河,土是黃河兩岸的土地,再就是煤炭。水土結合解決了我們吃飯的問題,糧食的問題,全國每人平均佔有量我們排在前4、5名。

揚長避短調整發展結構 優勢産業做到國內最先進

主持人:其實寧夏是一個産糧大省,很多人不知道。

袁進琳:天上黃河自寧夏。現在要奔小康就要發展工業,資源決定産業,産業決定能源,這是先天性的。我們原來搞工業,這個季節早晨起來拿著掃把去掃肯定能掃很多,就是污染很多。但是這幾年通過結構調整,“上大壓小”,原來的傳統産業電廠現在都搞成世界最大的,裝機100萬千瓦,建成就是最好的。原來的小電廠,我們這幾年抓到了30多萬,現在煤礦可以直接開汽車上去。一個煤礦的産量相當於2000年以前整個寧夏煤炭的總産量,原來的總産量是2000多萬噸,現在一個礦就1000多萬噸、2000萬噸,而原來需要用幾千人完成。

我們通過對傳統産業的改造,不能説整個能量總耗排量降到最低,但是在同行業中肯定是做得最好的,發電肯定是最高之一,排耗也是最低之一,現在大礦在國際上也是比較先進的,我們搞煤變油,一開始引入的技術就是國際上比較先進的。先進的東西拿過來跟我們結合,我們在這些方面還是儘量做得更合理。

主持人:看來寧夏的發展是後發制人,跟很多東部的省份比少走了很多彎路,一步到位,這種發展方式和特點是根據寧夏的實際而形成的。根據寧夏的資源情況或者現狀制定發展策略。

袁進琳:對,因為國家主體功能區劃定之後,三西兩東,山西、陜西、蒙西、寧東、隴東這些區域,李克強副總理帶隊去,將來建成中國的能源金三角,已經具備條件,這些地方是缺油、少氣、富煤的國家,油和氣都從外面拉,但是煤量很多,煤量40%就集中在這個地方,我們在這個地方就是揚長避短。

主持人:煤變油。

袁進琳:我們肯定做到最先進。

主持人:我們中國原來也有這個地方可以實現這個過程,而且是工業化。

袁進琳:當然規模小,我們從國外引進國際最先進的技術。

主持人:看來我對寧夏得重新認識一下。另外我們了解到今年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GDP的增長要強調好字當先,要引導各方面把工作的重點放到轉變經濟的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上面,您作為寧夏發改委的主任,您怎麼理解這句話?

袁進琳: “快”是我們國家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好”更是戰略需要。寧夏這個地方要在快中求好,必須要又好又快,好就是效益最高,好就是低碳,好就把環境搞到最好。快一定要有一定的速度,如果沒有一定的速度,像我們這個地方,大家都清楚雖然這幾年我們發展得很快,我們現在還有一百萬人在貧困線以下,南部山區一些地方的老百姓,在國家劃定的貧困線以下,有100萬人還喝不上水。還有100萬人是在高揚黃灌區之中。從鐵路運輸角度來講,我們路遠,寧夏是一個區域小省,但寧夏絕對是一個資源大省,而資源主要靠鐵路運輸,鐵路現在是什麼概念呢?我們跟劉部長談,劉部長特別支援,坐汽車7個小時就到西安了,我坐火車要14個小時、15個小時。

主持人:火車反而慢一倍。

袁進琳:我坐汽車到北京10個小時,我坐火車要20個小時。我主要的運輸工具就是鐵路、火車,結果現在是這種現狀,不發展怎麼辦。所以,“十二五”對於我們來説必須加快發展,不加快更邊緣化了,快和好是辯證的,對我們這個地方好和快要同時體現。

主持人:跟某些地方還不太一樣,有的地方是發展太快了,我要調整結構,咱們寧夏是調整結構的同時還發展。

袁進琳:發展的過程中調,調的過程中發展。

主持人:這就是東西部現狀的不同。

袁進琳:所以將來的做法也不同。

主持人:發展路線也會有一些不一樣。我們看到您在本次的人大代表的會上發言稿中提到很多數據,我們在這裡看一下,比如説2009年全區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是339.3億元,第三産業完成的增加值是527.2億元,比上年增長了9.4%等等。通過這組數據我們能看到什麼。

袁進琳:我們所有的發展都是為了民生,所有的發展都是為了生産生活文化精神的需求。這幾年從消費品零售總額角度能夠看出發展。與此同時我們能看到在我們這個地方收入的檔次在拉大,消費的檔次也在拉大,我們的消費水準跟別人還是有距離,我們的房價漲速在全國名列前茅,但是基數要低一些。不是説漲價漲是對的,但是和周邊的地方相比,漲幅漲得太快,老百姓的收入增長肯定沒有房價漲得那麼快,這是一個現實情況。

1  2  3  >  


發表評論>>文章來源:中國網
[我要糾錯] [推薦] [收藏] [列印] [ ] [關閉]
網友留言 進入論壇>>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版權與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