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預期目標是GDP增長5%左右,經濟學家怎麼看?
 

時間:2023年3月8日
嘉賓: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 徐洪才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有何亮點?對未來的政府工作又做了哪些重要安排?本期節目,我們就此專訪著名經濟學家、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楊佳 攝)

中國網:徐教授您好,歡迎您做客中國網《中國訪談》。

徐洪才: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一組數字特別引人關注,那就是對經濟增速的設定,今年的預期目標是GDP增長速度為5%左右,您怎麼看待這個數字?

徐洪才:首先這個5%的數字不低了,儘管看起來,去年是5.5%,前年是6%,再往前是6%到6.5%、7%,好像是逐年下降的。其實這是在一個很大的基數的基礎上實現5%。我覺得這個數字是不低的。因為去年是121萬億人民幣,今年如果5%左右再考慮通脹,那麼名義GDP,我覺得到今年可能,就是非常可能達到130萬億。這是一個不低的數字。這是第一。

第二也是從實際出發,是可行的,可以實現的一個數字。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我們過去多年整體的趨勢是逐漸回落的,這是不可逆轉的,這是客觀的一個現實。我們保持了政策的相對穩定性和連續性,考慮到去年受到疫情衝擊,基數比較低。所以今年有一個比較高的反彈,我覺得是可行的。而且前不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已經肯定了這一點,它的預期是今年5.2%。我估計不久,就是它的春季報告大概率可能還要上調,可能要到5.5%。保守的估計5%以上,它講5.0%左右,這個是有迴旋餘地的,是可以實現的。

那麼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更多的把精力聚焦于品質的提升,效益的改進,不要太在意這個經濟增長速度,如果我們再努力一把,我覺得6%甚至更高的速度也有可能,但沒這必要。所以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發力的力度來看,我覺得是把控了這個力度和節奏的。

中國網:那您認為今年經濟增長的優勢和動力是什麼呢?

徐洪才:優勢呢,我覺得首先就是疫情已經幾乎過去了,所以現在從近期的表現來看,春暖花開,咱們人山人海,吃吃喝喝,玩玩樂樂,過去壓抑得太久了,所以這種潛在的需求釋放出來。那麼傳統的一些産業,像交通運輸、旅遊、餐飲業很快就起來了。這一塊潛力是很大的,是一個日常性的消費,也帶動了製造業的發展。所以你看從1月份、2月份起,我們中國製造業PMI這個數據來看,已經很明顯了。2月份已經達到了52.6%的水準,在全球那是一枝獨秀,全球製造業PMI這個數據整體來看也是有回升,依然只有49.9%的水準,而且主要經濟體美國、歐洲、日本表現還是比較弱的。相比之下,咱們中國是一枝獨秀。

那麼這些數據,其實也預示著未來的預期已經形成了,我們的經濟強勁反彈。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再趕上了換屆,大家看得出來,新一屆政府的重點工作還是要推動經濟恢復常態化,把過去遭受的疫情衝擊,我們把它整個的給它找回來,規整、理順經濟迴圈的體系。那麼拼經濟呢,實際上是成為新的一年大家一個共同的目標了。

因為經濟發展還是基礎,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所以呢,我覺得新的一年,有政策的支援,前提是疫情結束,那麼再加上我們二十大提出的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目標,釋放了積極的信號,那麼提振了國際社會的信心、市場的信心,我們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民營企業家的積極性得到提升,外商投資企業的積極性得到恢復,那麼咱們眾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新的一年,我覺得這個經濟增長肯定是比去年要好很多。

中國網:我們剛才分析了未來的一年,我們可能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一個動力和優勢,那還將面臨怎樣的困難和挑戰?

徐洪才:困難和挑戰也是明顯的。首先呢,第一條,大家關注的就是近期的外貿數據回落得比較厲害一點。我覺得這也是必然的。因為一年前,這個基數比較高,那麼同比數據必然會低一點。今年的走勢一定是前低後高,這一點這個趨勢是很明顯的。

另外的話,應該看到過去的高通脹對我們的成本的推升,特別是最近這些年勞動力成本的推升;還有我們追求高品質發展、綠色低碳這個目標,實際上對我們企業生産經營成本也是有所推升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些低端的加工貿易製造業可能就面臨著淘汰、轉型升級,這也是必然的嘛。再加上外部有這種所謂“脫鉤斷鏈”的這樣一種表現,這個儘管很難形成氣候,但是這個對我們也有一些負面影響。特別是美國近期從中國進口的訂單是明顯減少的,我們也注意到這一點,尤其是在高科技這塊,卡我們的脖子。另外的話,在加工貿易、中低端製造業産品的進口這塊,它希望替代,希望印度、越南,別的一些對它所謂友好的國家來替代中國。這個對我們也是有負面影響的。

但是呢,我認為我們中國經濟的韌性不是那麼容易能夠動搖的。而且工商界、企業界、金融界的想法,不一定和那些政客完全一致。所以呢,外需這一塊,還有就是世界經濟今年增長也是疲弱的,所以訂單肯定會有所減少,我們也不要不切實際地像過去那樣,期望有10%、20%、30%的增長,那是不現實的,要回歸常態,這是第一。

第二呢,就是大家比較關心的我們自身的房地産領域,這一塊呢正在築底回升的過程。因為房地産是支柱産業,對投資、對消費、對就業,都有系統性的影響。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楊佳 攝)

中國網:是,影響範圍比較大一些。

徐洪才:非常大,牽一髮動全身。這一塊近期雖然有一些交易活躍的表現,這主要還是在一線城市,那麼二三線城市整個行業整體的回暖,現在還需要時間。隨著我們整個政策暖風頻吹,我相信今年房地産市場應該説有一個回升。因為去年一年整體上它是處於谷底,那麼今年同比數據慢慢回升一點,它肯定會影響預期的,尤其是一些改善性需求,剛性需求還是存在的,而且積累了很多,很長時間了,它必然要釋放。那麼這一塊,可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拖累我們的經濟增長,這是第二個。

第三個呢,我覺得還是人口老齡化加快來臨,這是中長期的影響,這不是當前的。那麼這個呢,會持續地影響我們未來的經濟增長,一個是就業,還有城鎮化的人口進程,也包括房地産。那麼更重要的是就是我們的儲蓄率會下降,因為幹活的人少了,坐吃山空的人多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要及時做出政策調整,特別是引導資金,加大對養老健康産業、服務體系的投入。那麼其實這也是一個機會,不僅僅是挑戰,也是一個機會。我們如果抓住機遇的話,其實這種産業的轉型,包括勞動力的轉型,就有了一個落腳的地方了。

另外還有一個中長期的挑戰,可能還是創新。創新呢,這個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同時呢,也是我們一個短板。咱們在外部壓力之下,我們推動創新,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這塊還要持續地發力,我覺得這四個方面,這個挑戰還是比較大的。

中國網:我們來看一下國際社會,過去一年,很多國家出現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但是人民幣保持了一個相對的穩定,那過去我國在貨幣金融政策的運用上,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呢?

徐洪才:我覺得呢,我們央行以及金融監管部門是做了大量工作的,首先是兼顧了經濟的內外平衡。因為去年一年比較突出的就是我們中國的貨幣政策是相對寬鬆的,是積極的,是要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的。美國它是要嚴格地控制通貨膨脹的,是收緊的,出現了背離。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其實對我們人民幣匯率、金融穩定是造成了巨大壓力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看到的實際表現,歐元、日元貶得一塌糊塗。一些新興經濟體、一些脆弱性的國家,像阿根廷、土耳其,通脹也好,貶值也好,那都是空前的水準。而我們中國相對穩定,雖然也貶,但我們貶的幅度也小很多,而且外匯儲備保持相對穩定,金融體系相對穩定。這個是來之不易的,説明我們整個政策,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宏觀審慎的政策,還是金融監管的政策,都是符合實際的。比如説我們的貨幣這一塊,廣義貨幣增長的速度看起來有點高,去年是百分之十點多,咱們經濟增長只有3%,再加上通脹。好像要不了這麼多貨幣,實際上這也是需要的,因為去年大家看到有很多中小微企業,還有一些像房地産的一些頭部企業,它的資金鏈是緊張的。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我們適當地逆週期調節,寬鬆一點,也是可以的,也沒有出現金融危機、金融風險。

但是我們結構性的政策,我覺得用得是比較到位的。比如説普惠金融這一塊是鼓勵發展的,對小微企業資金的投入增長,這是比較明顯的;對製造業、高科技領域的資金支援增長速度也是比較快的。

另外的話,就是我們整個金融體系的結構性的調整,比如説我們對低碳綠色這塊提出了一些創新性的金融工具——央行的再貸款,專款專用,資金用在這些方面;還有開發性金融工具的運用,開發銀行發行的金融債,它可以以基金的形式投資到政府的一些公共工程當中,充當資本金。所以政府的資本金哪來,項目的資本金哪來呀?它的自我積累去年是入不敷出的,那麼發行專項債,提供15%,然後開發佣金,然後開發性銀行又提供15%。這30%湊齊了,其他的70%呢,我們各家銀行,咱們銀行貸款,分散了提供一下,那麼這個資金到位了。重大項目一落地,自然帶動了整個經濟的復蘇。所以呢,這些結構性的金融工具,我覺得也用得還可以。但是在防控風險方面,咱們也是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一些小微企業確實存在資金的緊張,咱們在稅收政策,在社會保障,還有融資利率、融資便捷性這些方面,我們也提供了一些政策支援。針對個別的一些大型的頭部的房地産企業出現了資金鏈的緊張,那麼我們也定點支援。

這樣的話,其實是化解了一些局部性的一些風險,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所以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整個的宏觀政策,特別是貨幣金融政策,我覺得還是應該點讚的。

中國網:那未來的五年,在新的國內及國際形勢下,我們如何繼續用好我們的財政金融政策,一方面規避國際的金融風險,另外一方面也提振我們的實體經濟和民生經濟的發展?

徐洪才:這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包括這一次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新的一年,我覺得可能在未來幾年,大體上都是這樣一個政策取向,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精準,有針對性。

那麼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實際上是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我們的財政赤字率要保持一定的規模,財政支出要保持一定的強度和力度。那麼今年的財政赤字率提出保持在3%左右,地方政府的專項債是3.8萬億。看起來好像跟去年相比,這個力度並不大,但是實際上要考慮到今年經濟的恢復,我們的財政收入肯定要好很多,那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赤字3%,還有3.8萬億的專項債的發行,我覺得這個支出的力度可以了,也沒有必要過多地寅吃卯糧,就是發力也沒必要太猛,我們要有一定的迴旋餘地。

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要加強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在這方面,我覺得我們可以在幾個方面發力,一個就是預算的硬約束,要從嚴把關,精打細算。這個鐵算盤,我們要給它掌握好。第二個呢,花錢要用在緊要處,也不要超標準地突破,亂花錢,資金使用的效率要提升。第三呢,每一個季度進行一次動態評估。這個動態的監管很重要,對一些違法違規的亂花錢,我們絕不手軟,要進行處罰。

中國網:及時發現,及時制止。

徐洪才:及時制止,等等,就是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貨幣政策呢?宏觀上,流動性,整體的流動性還是保持相對穩定,我覺得還是要稍微寬鬆一點。因為中國目前的通脹率並不高,我們有這個底氣,適當地寬鬆一點無妨。我看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提出這個建議。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大體上還是保持宏觀流動性,就是廣義貨幣供應量還有信貸資金以及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大體上和經濟增長同步,我覺得可以適當高一點,今年保持在11%到12%之間,沒問題。

第二呢,就是結構性政策要優化,甚至要有一些創新,還是引導資金流到一些重點領域短板環節,高科技呀、創新領域呀、民生領域呀、普惠金融呀、小微企業呀等等這些領域,還有低碳綠色發展的領域等等,我們還是有很多手段的。傳統的降準降息這種政策還有一定的空間,那麼未來的話,這個降準可能空間小很多了,那麼未來的話,再貸款甚至公開市場操作呀這些政策工具,包括利率的工具都可以綜合地使用,為經濟的平穩運作保駕護航。因為今年我預期通脹率大概2.5%左右,比去年略微高一點,去年2.0%,但是問題不大。所以咱們有這個政策的空間。另外的話,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就業政策、科技政策、産業政策,還有社會政策之間,産生聯動協同效應,打好政策的組合拳,這個也很重要。

中國網:政府工作報告對過去五年的工作總結中有一個章節的標題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那麼在對今年的政府工作建議方面也提到了穩定糧食生産和推進鄉村振興。那麼您是怎麼看待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的呢?

徐洪才:14億的飯碗要牢牢地端在我們自己手裏。過去這些年,我們保持了糧食的生産相對穩定,1.3億萬斤吧,保持了1.3億萬斤這樣一個産量,這是很不容易的。那麼新的一年,我們依然提出這樣一個政策目標,當然我們每年還有大量的進口,像大豆、玉米,還有小米呀,這些都有一定的進口,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總體上看,我們的産量要穩定,價格也要穩定。那麼前提是什麼呢?我覺得首先是耕地,基本農田要保證,18億畝耕地紅線要保住。當然未來的新興城鎮化、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土地制度也會變革;同時呢,農村農業整個的生産經營的方式也會有重大的變化。我覺得未來土地要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經營,大型農機裝備大量地使用,市場服務體系要逐步形成,要打破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小農經濟,手工作坊這樣一種農業發展方式,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那麼未來的話,我覺得除了咱們自己,自身要守住農業,糧食的安全以外,也還要加大對外合作,不僅是進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一些地方它自然條件比較好的,咱們也可以開展農業的合作,在海外發展一批農業的基地,比如在非洲,比如在中亞,都有這種可能;還有中南半島,東南亞都有這個可能。就是還有要注意,我們中國的未來農業發展要增加它的技術含量,現代化的大農業,而且要擴大開放,擴大國際合作。因為我們現有的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是不足的,就是在有條件情況下,我們可以開展農業的國際合作,比如説在非洲,比如説泰國的香米就非常好,咱們能不能夠在越南,在中南半島,咱們整一塊地,咱們搞點農業的生産基地,還有哈薩克等等吧。這也是一個思路,乃至這個拉丁美洲、南美洲,都有很多好地方。我覺得思路不妨開闊一些。就是農業的自然災害,這種風險的管理,我們也應該要加強,比如説金融服務,特別是巨災保險,農業保險這一塊也是一個短板。最根本的,我覺得還是土地,土地這一塊的話,就是基本農田要保證。同時呢,在土地改革的過程當中,全國統一市場形成的過程當中,我覺得這種集約化經營、高效利用這一塊,要提到議事日程上,要鼓勵。

總而言之呢,糧食的安全也好,能源的安全也好,這是“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裏面提出來的一個目標,沒有這兩項安全,咱們整個産業安全、經濟的穩定、社會的穩定,都無從談起,所以這兩塊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網:那麼“十四五”時期也是我國從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徐洪才:我覺得咱們全國一盤棋吧,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了,但是要鞏固這個小康社會的成果,同時要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各地情況其實表現不一,自然稟賦、現有的經濟基礎、産業基礎,差異也是很大的。我覺得呢,從政策層面,還是要鼓勵東西部地區、南北地區——不同地區的這種合作,這個資金的合作,還有整個市場的合作、人才的合作。

比如説我們在中西部一些偏遠地區落後地區的一些土特産,我們在東部地區大城市裏面找到它的市場和銷路,有訂單,可以促進當地規模化生産。當然這個規模化生産需要資金、需要技術、需要人才,那麼我們東部沿海地區就可以提供這些支援。還有城市和鄉村之間,也加快生産要素的自由流動。現在交通基礎設施已經好很多了,村村通公路,還有農村電商發展也很快。未來的話,我覺得資金、人才這個雙向的流動很重要。過去是一種虹吸現象,農村的人才流到城市,回不來了;資金吸到城市,回不來了。另外土地制度也制約了我們這個要素的流動。所以未來要靠改革,我覺得呢就是城市裏面過剩的生産要素,無論是人才、資金、技術,可以下鄉。當然這種下鄉不是行政命令式的,應該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讓大家有利可圖,到鄉村去投資興業,能夠掙到錢,實現互利共贏,那麼我們整個這盤棋就搞活了,我覺得這塊潛力很大,關鍵在於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土地制度改革、戶籍制度的改革、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等等等等,這些如果能夠及時推進,那麼改革的紅利一定會進一步地顯現。

中國網:好,謝謝徐教授為我們帶來精彩的解答,謝謝您!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佟靜;攝像:王一辰/劉凱;後期:劉凱;攝影:楊佳;主編:鄭海濱)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系列訪談之一】專家看政府工作報告:民生保障和科技創新是兩大亮點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系列訪談之三】如何釋放消費潛力,如何提升投資品質?專家解讀來了


< 閱讀全文 >
< 收起 >
來源:中國網
本期人員:編導/文案:韓琳;主持:佟靜;攝像:王一辰/劉凱;後期:劉凱;攝影:楊佳;主編:鄭海濱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