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駐華大使館發起並主辦的2022年“中法環境月”活動框架內,中國法語聯盟與大使館聯合舉辦以“藍色星球”為主題的“中法環境月”青少繪畫大賽。眾多機構踴躍報名,中國網聯繫到了參加本次比賽漢和明盛旗下的Richeler當代少兒藝術教育,把“當代”和“少兒藝術”聯繫起來的機構並不多見,我們採訪了機構創始人劉文傑老師,聽他談談藝術教育和參加這次比賽的緣由。
中國網: 文傑老師好,您作為漢和明盛國際藝術教育創始人之一,擁有20多年教學經驗,又是法國國家高等造型藝術碩士,清華大學美術學博士,什麼契機讓您涉足少兒藝術教育?
劉老師: 我之前參加過很多關於藝術教育的研討會,通過跟國內外很多藝術家、藝術教育專家溝通、討論,怎樣的藝術教育更適合孩子,加上自己也一直在做藝術創作,再回看我閨女和她的小夥伴們畫的畫,發現以前的藝術教育方式根本不適用於他們現在的學習。
她到學齡時,我帶她去試過一些藝術教育機構,大多機構主要還是通過教與授讓孩子理解和描繪這個世界,教育理念相對後滯。現在時代變了,美育在中國也變得尤為重要,我們的很多經驗也不足以引導孩子應對他們要面對的未來,因此,我們的藝術教育理念應該不斷更新。
在這裡我還想談一下對於教育和培養的理解,教育是知識的輸出與輸入,這需要孩子達到一定的年齡,有一定控制力和理解力;在教育之前,我們應該用培養的方式。
8歲是孩子控制力和理解力的一個分水嶺,8歲之前,知識性的輸入達不到很好的效果,在這個階段,我們更應該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以及在沒有目的的前提下去實踐和理解事物的方式。這樣,才能為8歲以後的教育打下很好的基礎。在孩子具備一定主動思考的能力之後,他們就會主動運用知識,解決以後遇到的問題。
中國網: Richeler當代少兒藝術體系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劉老師: 我們採用了歐洲的人文思想體系,從身體的運動、視覺、生活和文化,用開放式思維和美學思辨的方式,讓孩子用藝術介入世界,課程不以藝術為出發點,而是以此為媒介,讓孩子的身體、思維、審美、情感和心智全面打開。在這裡,我要提出一點,就是身體的運動尤為重要,我們給孩子們準備大畫幅的畫布和紙張,並且大多選擇室外和露天的開闊空間,只有身體舒展了、打開了、動起來了,才能促進他們思考事物,理解事物。
課程一開始就吸引了日本東京名門國際學校的媽媽們加入,用線上授課的方式,孩子們創作出了很多極富想像力,超出慣常的視覺審美作品。然後,在北京的線下課程陸續吸引到德威、鼎石等國際學校的孩子們參與,家長也對我們的課程給出了充分的肯定,看著孩子們在一次次課程中創造出自己獨有的天地,打破成人固有的視覺和感受認知,我看到了這種創造力無限的潛能,這也是當下我們需要給予孩子的空間和能量。
中國網: 您是如何了解到中法環境月青少繪畫大賽的?怎麼帶學生們準備參賽作品呢?
劉老師: 漢和明盛一直和北京法盟有聯繫,有很多藝術留學預備生就是在法盟學習法語,他們之後相繼考取了巴黎美院、里昂美院、尼斯美院等法國一流國立高等藝術學院。在我創立Richeler當代少兒藝術教育的第二年,法盟發起了第一屆中法環境月青少年繪畫大賽,這種理念和Richeler一拍即合。環保是關於世界的重要議題,孩子從小接觸並建立環保意識,用藝術的方式認識並建立自己與世界的聯繫,這也是我們課程體系設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會引導每個孩子通過自己的體驗産生對主題的理解,其中加入一些視頻和音頻資料補充認知,老師的素質在這裡尤為重要,他需要發現每個孩子的獨特點,並讓這個點發散、成長、深入,最後形成每個孩子獨具個性的繪畫世界。
中國網: 對於環保和藝術創作的關係,您的理解是?
劉老師: 藝術創作是人類自我表達的重要途徑,她展現出個體對於世界,對於價值,對於情感的詮釋,也是激發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重要領域。環保與藝術創作的結合能引發出新角度、新想法和新視野。尤其是讓孩子們參與到這一過程中,讓他們認識到世界是一個息息相關的整體,對世界産生更立體的認知。我們也從他們嶄新的、純真的目光中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找到每個孩子獨特的關注點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