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森社區醫療:開創沒有圍墻的醫療新生態

時間:2017年7月3日
簡介:健康是每個國民的立身之本,也是每個家庭的幸福之源。伴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進一步推進,以強森醫療集團為代表的創新型社區醫療機構正在努力探索基層醫療創新的模式,憑藉著根植社區,服務家庭的發展理念,以五大新型診療模式將優質的醫療服務資源帶到每一位居民的身邊。[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節目錄製現場。

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收看本期的《中國訪談》我是主持人李丹。健康是每個國民的立身之本,也是每個家庭的幸福之源。伴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進一步推進,以強森醫療集團為代表的創新型社區醫療機構正在努力探索基層醫療創新的模式,憑藉著根植社區,服務家庭的發展理念,以五大新型診療模式將優質的醫療服務資源帶到每一位居民的身邊。那今天我們也榮幸的邀請到陜西強森社區醫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海洋先生做客《中國訪談》。與我們共同來探討創新的醫療模式。

中國網:歡迎您,何董!

何海洋:你好,主持人!

中國網:首先跟廣大的網友先打個招呼。

何海洋:《中國網》的廣大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強森醫療集團的董事長何海洋。

中國網:歡迎您,何董。首先非常感謝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那家庭醫生的制度在世界上普遍採用的是健康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也是深受家庭成員的喜愛。這種模式其實在我國現在發展也是挺迅速的在普及這种醫療方式了。那強森社區醫療一直秉承著“根植社區,服務家庭”的理念,那麼,這八個字的理念是在一個什麼樣的背景下産生的呢?

何海洋:其實是在中國醫改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而誕生的。在2010年其實國家就出臺了鼓勵和發展社會力量辦醫的這樣一個決定,真正讓這個時代背景産生大的變革是在2013年的《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這個大的規劃綱要出來以後,應該説把中國的醫改推向了一個縱深的階段。過去我們這個社會力量辦醫可能面臨的很多問題,比方説,人才不能流動、市場不能準入、市場價格不能隨著市場進行調節,應該説這些都是阻礙這個力量辦醫生的一些門檻吧。在這樣的背景下就誕生了“分級診療,家庭醫生”這樣一系列的縱深的中國醫改模式推進。

中國網:咱們“根植社區,服務家庭”這八個字的發展理念,它具體的內容是什麼?它的發展理念細説又是什麼?

何海洋:其實很簡單,就是中國看病難是難在中國的基礎醫療設施很差,你回想一下我們在十幾年、二十年以前,我們在農村都有很多“赤腳醫生”能夠把病看得非常好。可是中國不斷的發展,特別是中國近30年的發展應該説是“城鎮化”的30年時間,那麼大量的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裏邊變成這個城市的市民,這個城市又面臨四個問題:醫療、教育、住房、就業,可能這是每一個城鎮化過程中所有城市面臨的問題。所以醫療就變得極其迫切,而且人們的生活形式開始變得越來越市民化了,越來越社區化了,城市的新區、城市的功能拓展去、城市的生態區不斷的向外拓展。

我們過去一個城市非常小,現在一個城市就變得非常大了,那麼傳統的醫療資源過度集中,醫療資源的匹配速度跟不上城市的發展的速度,就是城市發展很快,但是醫療機構的發展速度,國家的醫療匹配,配套等等跟不上。

你看在城市的開發區、功能拓展區、生態區大量這種城市的新區有很多這樣醫療資源是相對空白的,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都是這個城市的精英階層或是中産家庭,他們渴望便捷的、優質的醫療服務。

所以社區化的生活形態應該説是這個行業帶來最大的變革,所以我們認為未來的醫療應該是要貼近老百姓。我們常常講中國的難,看病難是難在“最後一公里的就醫”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難是“最後一公里”難。所以我們就想怎麼樣能夠貼近社區,為老百姓創造一種可及的、優質醫療服務。我覺得這個是我們的出發點,所以我們強森在2014年在西安市場我們做的第一家試點的時候,就是完全貼近於這個社區,因為大家都知道社區醫療的核心群體是老人、小孩、婦女這些群體都生活在社區裏邊,所以他們渴望一些便捷的服務,我們在這邊建了以後老百姓非常方便,我們也覺得便捷的醫療可能是未來一種趨勢。

你看在美國有“一分鐘診所”,不需要預約,常見病就可以在“一分鐘”診所取藥。如果所有這些新區,新的社區有強森這樣的便捷的醫療配套的話,能夠解決老百姓的60%、70%的常見病、多發病和慢病,我想我們的所有的就醫一定不會到大醫院去,就不會去排隊擠三甲醫院,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認為便捷醫療一定是未來的方向,所以我們一開始的定位就是“根植社區、服務家庭”。

其實社區醫療就是以社區為目標,以家庭為單位,以兒童、老人、婦女為診療重點,推進社區首診,為他們提供常見病、多病和慢病的診治和家庭服務,這就是社區,所以我們定位就是“根植社區”,就是哪有社區,我們配套就到哪去。我們的服務對象不是個人而是面對家庭成員,以家庭為單位的健康醫療,所以我們在推全人、全健康、全家庭的醫療服務。

中國網:可以這麼理解嗎?就是社區醫療服務這種模式其實是隨著社會的整個的一個發展,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出現,然後它自然形成了一種解決的方案,也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何海洋:是這樣的,縱觀全世界都是這樣的。“分級診療,家庭醫生服務”的這種責任制,健康守門人制度建立都是貼近社區、貼近家庭,這個是一個主流的醫療形態。

中國網:沒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的指出,要發揮社會的力量提供醫療服務。因為剛剛您也講多説畢竟咱們中國的人口基數是很大的,就是政府方面能夠提供的醫療設備畢竟還是有限的,比起來中國的人口來説,所以政府也是非常鼓勵社會的力量來做醫療診治這一塊的。並且還啟動了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同時把分級診療試點和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了30%以上。那麼這一個覆蓋範圍相對來説已經很大、很廣了,那您認為這樣一個政策對於基層醫療的發展會帶來什麼樣的意義?

何海洋:其實我覺得國家這兩項政策出臺都是去年2016年的七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家庭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以及今年4月份發佈的《關於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的指導意見》,都在落實“分級診療”的十六字方針,“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其實這裡邊最核心的十六字方針最核心的是“強基層,保基本”。

中國網:怎麼去理解“強基層,保基本”?

何海洋:基層醫療的繁榮與昌盛決定了中國的未來的醫改是否成功,其實十六字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基層首診”。就是未來要倡導“大病進大醫院,小病進社區,康復回社區” 的醫療格局,在社區就能夠解決常見病和康復病。在大醫院確診的一些慢性病,連續、持續醫療應該回到社區來,“雙向轉診”就是要讓中國的醫療秩序變得越來越合理,比方説,三甲醫院你就應該去幹三甲醫院應該幹的這種疑難雜症的事,社區醫院就應該乾老百姓需要的一些健康守門人的一些醫療服務、需求。

那中國現在的醫療完全是錯位的,三甲醫院也看常見病,所以就造成了社區醫療的不能夠長足的發展,社區醫療這個門可羅雀,或者是我們沒有好的優秀人才這裡來,長期這樣這個矛盾會越來越激烈。所以應該形成一個基本的格局,急和慢分治,重病、急的病要去急診中心,三甲中心,慢病你可能回到社區了,“急慢分治”。

“上下聯動”就是未來你要去看病的話,一些常見病,如果不通過你的家庭醫生轉診,你是不能直接到三甲醫院去看病的。這樣的話,就能夠讓醫療資源充沛的、合理的起到一個充分的配置,合理的配置。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分級診療”的核心。

其實這一次帶來契機我們認為就是兩點,中國的醫療改革我覺得有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的這種需求與醫療供給的不足而造成矛盾。我越來越需要更好的服務,更便捷的醫療,可是我們中國的醫療是越來越難,越來越貴,所以很多老百姓怨聲載道。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增加供給給老百姓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一個服務,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第二點就是醫改的核心動力是醫療衛生費用的總費用不斷的上升,已經會讓大量的國家醫保,財政會遲滯。所以醫保控費也是中國當前醫療改革的核心。所以你必須要轉變支付形式,如果支付形式不轉變的話,可能中國的未來醫保的控費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比方説,未來的健康險,基層醫療,甚至一些專業的康復病醫院,甚至一些第三方檢驗中心應該是在這個背景下會有大量的機會。

陜西強森社區醫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海洋

中國網:聽您這麼介紹,社區醫療這麼聽來真的是非常有必要去推廣和落實。但是中國老百姓畢竟已經習慣了咱們傳統的那種到大醫院去就醫的那种醫療方式,包括咱們現在更多的也是去醫院去就醫的,的確像您説的普遍的小病可能也需要排幾個小時的隊,才能夠看上,而疑難雜症的人可能也是明明著急就診的人也會因此而耽誤很多時間,的確會有很多問題出現。但是老百姓的觀念如何給他扭轉過來?老百姓還會覺得説看病還是去大醫院放心,他對社區的一些醫療設施會多多少少有一些質疑。那麼,傳統到新型醫療的這樣一個轉變,如何去引導老百姓願意真正的接受並接納它?

何海洋:我覺得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一大批有志於投身這個健康事業的這種社會力量,包括公立醫療機構,甚至一些醫生集團都投入到這場醫改當中來,讓全民族來教育,讓人都明白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有個“家庭醫生”,都覺得“家庭醫生”制度能夠為我提供更好的健康醫療服務。

第二點就是,你比方説,我們強森先建了20多家,如果像強森一樣更多機構都投身進來,醫療就醫的環境越來越優美,讓醫療服務變得越來越可及,或者讓老百姓感受三甲醫院感受不到的醫療服務。我們常常講“讓醫療要溫度,讓醫生要有溫情”,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溫馨。如果你能夠這樣便捷的提供服務的話,所人都能在這兒享受,我想很多人都應該來的。我們現在問題是基礎醫療設施已經遠遠落後了人們的生活需要。

其實在很多人的消費升級上,對醫療服務的要求會變得更高,我們的供給方不能很好的滿足我們的期待,所以會造成心理落差,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根本的問題。應該説現在很多人還是越來越感受到只要我們投身做,很多人還是覺得很好。

中國網:老百姓切實的感受到這种醫療社區的好處了,他感受到跟之前就醫的有所不同,並且是好的體驗了,他其實自己就願意去改變這個觀念了。

何海洋:是這樣的。你創造了這樣一個消費場景,他會越來越喜歡你,再加上我們做連鎖的,大家都知道我們品牌統一、形象統一、價格統一、服務統一,我們很多都是標準化的。

我常常在想,如果在一個城市所有的醫療常見病、多見病看病像我們喝星巴克一樣方便的話,我想隨著規模的越來越大,産生規模經濟越大,品牌效應越來越發展,他對你的信任度會越來越高。原因則是我們傳統的診所完全對老百姓造成的感受就是“臟、亂、差”三個字。

中國網:而且等待時間過長。

何海洋:對。小診所就是“臟、亂、差”,大醫院那就是排隊,甚至連停車都是困難,更不要説看病了。

中國網:沒錯。其實老百姓更關注的是説,老百姓之所以去大醫院首先就覺得他信得過,另外覺得大醫院可能會好,但是實際這麼多年的實踐當中給老百姓的體驗是越來越差的。

何海洋:是這樣的。

中國網:如果醫療社區給他的體驗完全跟之前的大醫院不一樣,而且給他體驗完全是好的,其實老百姓可能慢慢的,更多的人願意接納這種方式了。

何海洋:是的。

中國網:有人説2017年將會成為基礎醫療産業升級與遷躍的元年。我不知道這個説法是來自於社會還是來自於咱們業界,您怎麼看待這樣一種説法?

何海洋:可能是火了唄!2017年從融資,投融資事件來看,也是醫療健康産業是投資人、國家、行業、政策、專家、民眾、應該是所有人對這個行業都充滿了期待,因為健康始終是民生産業,這個消費的人次,包括2013齣臺的《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這個行業做到8萬億以上,所以市場規模大,然後也是當前國家醫改的重點,全社會關注,投資人看好,它當然就成為一個,可以説是一個風口,大家都認為這個行業是有被長期投資的價值的。

中國網:您説到了價值,我想問您就是説,社區醫療它有哪些獨特的價值?您剛剛舉了一個例子,我覺得還蠻新穎的一個點,就是未來醫療社區可能會像現在的星巴克一樣,各個地方都有設有很多的點,老百姓分散的去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這的確是一種很可喜的現象。

何海洋:對。

中國網:但是畢竟咖啡跟就醫還是有差別的,未來醫療社區會不會發展成醫學界的星巴克呢?

何海洋:我覺得社區的價值就在於它便捷,核心就是便捷。其實老百姓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就是因為可獲、可及,可獲得性太差,所以老百姓很不滿意。

我們為什麼有感冒病一定要去排三甲醫院呢?甚至你去看個兒童病,有可能全家早上分幾波,家人先去排隊,然後在家裏收拾孩子帶著去看病。所以這個原因就是周邊沒有很好的,沒有相信的東西,所以我覺得便捷醫療應該是社區的最獨特的價值。

老百姓如何選擇就醫,我們做過一個調查,有三個緯度,第一個緯度就是醫生,有沒有值得可信賴的醫生;第二點就是服務是否便捷,就是我們很快能獲得這種服務;第三個才是醫療服務。

其實三個緯度排在第一的應該就是便捷性,就醫是否方便是老百姓當前最主要矛盾。我覺得社區醫療它算是一個場景醫療,需要創造一個便捷的消費場景,我覺得這個是它的獨特的價值。

中國網:那我知道強森公司在構建中國式責任醫療組織方面,它有一些舉措,在介紹舉措之前,我想讓您先跟大家説一下什麼是責任醫療組織?這個概念對於老百姓可能還不是特別理解的。

何海洋:這樣跟你講吧,我們拿美國為例,其實這個“凱撒模式”是典型的醫療機構、醫生、保險公司組成的一“HMO”組織,健康維護組織。其實從未來的醫療發展來講,醫療的費用,老百姓的健康應該是以健康為出發點的,就是我們怎麼樣創造一種模式,讓老百姓花一個定量的錢,能夠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這個可能是全世界需要去探討的,包括中國醫改的控費的核心壓力也是這樣的。

中國的醫療是傳統的以價格為導向的這種按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的一個突出點就會造成我們醫生要去過度醫療,因為我是按量付費。比方説,我今天來開一天的藥就能解決問題的,這個企業要生存或者醫院要發展,可能要給你開三天的量。其實我們做一個檢查就可以了,但是為了創效益,我們可能就要開多個檢查。

中國網:這個也是現在醫患關係緊張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何海洋:這是傳統幾千年中國的醫療就是這樣的,以價格為導向的按量付費模式,這是一個傳統的醫療模式。

未來的醫療應該從傳統的以價格為導向的轉移到以價值為導向的的責任醫療打包付費。你看中國現在推按病種付費,其實按病種付費就是責任醫療的一個體現,未來它應該擴展到不是按病種,完全是打包了,打包付費。

比方對有些病人不管你做多少檢查,不管你多少治療,這個病就只能給你花這麼多錢,國家醫保是這樣的,未來商業保險也是這樣,這樣從總量上來限制,我可能就是感冒病,我可能就是給你150塊錢,150塊錢就能解決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醫生,我們的醫療行為都會發生轉變,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我想的一件事情,我怎麼樣讓你更健康,如果你越來越健康,你的花費越來越少,那我的定量的付費,我留存的、剩餘的東西越來越多,那就是我賺到。

未來的付費就是,我跟你“家庭醫生”簽約以後,或者是你的病人交給我了以後,你買了國家醫保,你這個人這麼多年給你多少錢,幫我管好我的健康,一年1000塊錢,你超過了1000塊錢,如果這個人不斷的生病,那就不斷的做投入,從生意的角度上你就不斷賠錢。

我怎麼樣讓你給我支付這些錢後,讓你的健康這一年當中少生病,這是醫療機構和醫生要考慮的問題,我就不斷的會加強一些健康干預,比方説用藥的依從性等等,我就會提醒你,以健康為主的你的生活,就是全人、全健康的管理。這樣的過度是一個必然趨勢,而且這個在美國已經是非常盛行的。

中國網:普遍的一個現象。

何海洋:我覺得未來以價值為導向的責任醫療打包付費在中國的未來一定是這樣一個趨勢。很難走。

中國網:那麼這種趨勢現在已經有落地嗎?還是説只是一個構想,期待著它落地。

何海洋:我們現在踐行這樣道路,而且我們在探索一個怎麼樣把醫療服務産品化,怎麼樣把醫療産品價值化,怎麼樣把管理手段IT化,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我們把很多醫療服務設計成一個打包的産品就是按照責任醫療道路來的。

然後這個産品,我們要讓你花盡可能少的錢就能夠獲得健康,讓你不再額外的支出,讓你相信我,你在我這兒看病絕不會多給你多開一盒藥。能吃藥的絕不會給你肌注,能肌注的絕不會給你輸液。一天能夠把病給你治好的,我們決不會給你開三天藥。這是我們設計産品按照這種模式來的。

中國網:這個概念對於老百姓太重要了,因為現在老百姓常説的就是“病不起”,因為我去到醫院我心裏沒有譜,我不知道我看這個病,我會花多少錢?就是你心裏會特別忐忑,除了你要看病的心情之外,更多的你還擔心你的荷包會不會鼓著進去,癟著出來。

何海洋:所以這是中國老百姓現在普遍是這種,走進去以後,我感覺沒有啥,醫生進來開一堆檢查,你先去檢查,檢查完了你在回來,其實有些檢查是沒有必要的檢查。可能有些病,你通過自愈的形式,多喝水或者是簡單的一個處理,可能就治愈了。一般的發高燒感冒都需要三到五天的時間,它自己能夠自愈的時候,給你打輸液,這就是造成中國的很多小診所一上來先輸液,所以靠輸液掙錢。

這就是傳統醫療就是以價格為導向,反正你今天買一件衣服,你看我買一件衣服這麼多錢,我想辦法讓你買十件衣服,那不是我賺的更多了嘛。

我們未來的醫療應該是,我覺得你一個夏天穿兩件衣服就夠了,為什麼一定要買五件衣服呢?我覺得大概傳統思維模式就需要轉變。

中國網:這種模式我相信也是很多老百姓也期待能夠享受到的一種就醫的模式。我們了解到強森的社區醫療公司成功探索出了全新社區醫療服務模式,最為核心的是“五大新型診療模式”,您給我們來分別介紹一下。

何海洋:其實這“五個模式”我們強森一開始是做這個模式是怎麼樣打造一個“家庭醫學全科診療模式”,為了這樣模式,説實話我們確實做了幾方面的探索與創新,其實在我們公司理念就是“持續創新社區醫療的發展與家庭健康改善”,所以這方面我們總結了五點,應該説社區的未來比較重要的一個創新。

第一個就是我們再想,怎麼樣把診所跟社區要緊密的結合起來打造一個“便診”模式,方便的“便”,診療,就是非常快捷的一個醫療模式,“便診”,這是我説的社區的核心就是方便、快捷,所以打造一個快捷診所,“便診”的模式,形成一個“15分鐘的便診生活圈”,解決老百姓看病的“最後一公里”難,這是我們説的第一個創新與探索。

第二個創新探索就是怎麼樣把“家庭醫生”跟健康管理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會員制度。

中國網:醫療也要發展會員制度?

何海洋:對,會員制度。會員制度就是我們的健康診所針對的是不僅僅是針對有病的人提供看病的,我們還要對一些健康或者亞健康的人給他提供一些健康教育,讓他少生病。所以其實這個模式就是要形成這樣一個會員體系,打造一個全科首診加特色服務的一個模式。

第三個創新我們就是再怎麼樣把社區居家養老跟社區醫療結合起來,就是把居家養老跟社區醫療結合起來形成一個“醫養”模式。其實在中國80%以上的養老應該都是社區養老,因為我們不太願意把自己的父母放在很偏遠的地方去,讓他見不到兒孫,其實從心理上和道德上過不去的,所以居家養老應該是中國的未來的主要養老模式。

如果要談養老,我們的人到了65歲以上他可能是“以養帶醫”在養老的同時需要醫療的跟進,因為他有很多慢性病。可能75歲以上的老人就是“以醫帶養”更多是以醫療為主的養老形式。

所以應該説中國的養老未來的爆發的趨勢就是以居家養老為主,這樣是的話,養老如果離開了醫療,那養老根本就不成立,如果每一個社區的養老形態都是居家養老,大量老人呆在社區,我們身邊沒有一些好的醫療機構能夠解決慢性病的一些檢查診治的話,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

到2050年,中國的老年人口應該要接近50%,大概百分之四十幾,如果以60歲為例的話,百分之四十幾就是老年人口。中國完全是一個老年化的社會,在這個時間到來之前我們最應該做的準備就是醫療,如果醫療再不做好,換句話説,到那個年代2050年,可能沒有人給我們看病,或者找不到一個很好的這樣的一個場所,那個爆發醫療需求會越來越強。因為其實醫療需求是老年和小孩需求是最強烈的。

中國網:對。

何海洋:所以老年人居多。第二個中國現在家庭結構發生了變化,過去是兩個家庭四個勞動力,一個子女,只允許生一個嘛。現在的家庭結構是一個家庭四個老人,兩個勞動力,所以我們很忙,我們老人放在家就是孤寡老人,如果身邊還沒有好的醫療服務的話,我們怎麼為他提供服務。社會的這種勞動力會越來越稀缺,就是勞動力會越來越少,老人越來越多,所以二胎放開了,現在允許人們生二胎,就未來的新生嬰兒又是個高潮。所以其實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啞鈴”社會,一頭是老年,一頭是小孩,中間有勞動力的人會越來越少。你看我們現在農民工都越來越少,所以我覺得這個醫養應該是醫療最大的需求,這是我剛剛講的第三個。第四個就是我們怎麼樣把線上跟線下結合起來打造一個“閉環”模式。

中國網:怎麼去理解“閉環”模式?

何海洋:線上就是我們怎麼利用IT手段跟線下的終端來建立一個服務模式,強森恰恰在探索我們怎麼樣把雲端加上我們線下的連鎖終端再加我們的醫療服務産品加上我們的服務形成我們一個社區醫療的一個重要入口,我們在這方面做些了大量的探索。

第五點就是怎麼樣把預防和治療結合起來,我們線下的診所未來它就是一個健康服務中心,不僅是看病的,所以應該是把預防要提到更前面來。

診所貼近社區是最容易做這件事情的,就把預防跟治療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全科模式,這樣才有利於推進責任醫療組織的形成,我們打算應該在這五個方面來做了很多努力和嘗試。

中國網:聽您介紹完“五大創新模式”真的是利國利民的一個好事。這麼龐大的一個事業一定需要強大的資金的注入來支援,我知道在今年的4月16號,強森社區醫療宣佈完成了1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那麼,B輪融資的成功對於強森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何海洋:我覺得應該是我們有了更多的彈藥,然後可以更好的堅定的按照我們的設想去開出更多的連鎖店來,讓越來越多的社區,越來越多的家庭能夠享受到這種便捷的醫療,我覺得這個規模會讓我們加快速度的佈局,從佈局上升。

而且我們這輪融資也是中國比較知名的風險投資,一個是聯想控股的君聯資本,一個是上海的啟明創投,包括我們北京還有德輝資本對我們進行聯合投資,他們也看到政策導向明確,人口結構的變化,比方老人增多、小孩增多,醫療的消費升級,人們現在對這個消費東西越來越講究了,那種過去傳統的醫療服務,傳統場景也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所以使得“基層醫療”爆發的外部因素應該説已經具備了,我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下社區應該是在這個階段重要的一個消費入口,所以很多投資看好,當然我自己也看好。我們現在確實也按照這樣的步伐繼續堅定,佈局更多的診所。

中國網:那對“五大創新的醫療”咱們拿出來一個來講一下吧。“15分鐘便診生活圈”剛剛您有介紹到説,那麼“15分鐘便捷生活圈”具體我們應該怎麼去理解它,是一種什麼樣的醫療模式?

何海洋:其實我們這個一開始的定位就是我們怎麼樣跟公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實行錯位發展。

中國網:怎麼個錯位發展?

何海洋:傳統的社區服務中心,他們都是在城市的老區,城市的核心區,以城市的街道辦、居委會、城中村為中心的人群服務,其實社會力量辦醫,跟國家辦醫,應該是兩個不同的互為補充的,國家辦醫應該是滿足到普遍老百姓的,它保基本的,我們的辦醫應該是去創造一個多樣的、多層次的服務滿足那些有更高需求的人群,所以其實強森定位就是“三好醫療”,我們主要是針對“好社區,為好家庭提供好醫療”。

“三好醫療”在哪兒呢?其實一個城市的開發區、功能拓展區、生態區這樣的一個新區的發展很多都是空白區,都是未來的中産家庭,所以我們跟它的發展是錯位的。就是哪薄弱,哪需要。

中國網:我們去填補。

何海洋:我們就在哪去做,更多是填補,跟它是錯位的。如果在傳統老區我們也是不去的,所以我們在這種情況下跟它是個錯位發展。要形成這個“15分鐘便診圈”我們理解很簡單,我們現在的合作更多的是跟知名的開發商進行合作,為他們提供醫療配套,比方説,萬科、中海、華遠、華潤、保利,這些全國大開發商每個城市都有幾十個盤子,都是一些優質的樓盤,而它們的位置都在城市的新區或者開發區,邊緣區,我們的老百姓到這裡居住,醫療、教育、購物這三個應該成為房地産最重要的配套。

中國網:對。最核心的生活圈。

何海洋:我們過去買房子看,看什麼?看地段,位置好,地段好,我們就會買它們。其實現在人們已經打破了觀念,我們看房子可能地段已經不是第一位的,我們看什麼?我們看品牌,開發商品牌,我們要看它的配套服務,我們要看它的物業,它看重什麼呢?就是看重這些。

生活配套裏面最重要的就是買菜,一些居家用品,這邊有沒有很多的超市,像華潤萬家,全家搬到這邊,我的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有沒有學校配套,甚至我看個病周邊有沒有好的醫院,這個成為人們選擇的重點。所以我們是想,實際上是地産加醫療配套的一個模式,形成這樣一個圈子,圍繞這個步行15分鐘,一公里路的這樣一個核心鑒定的模式。

中國網:其實剛剛我記得您已經介紹過説,現在目前為止強森公司已經成功打造了20多家的社區醫療連鎖機構了。並且同時進駐了成都的市場,解決了像您説的居民的“最後一公里”的看病難的問題。畢竟咱們中國的人數太多,省份也很多,只有20家,雖然這個數量聽起來不少了,但是對比中國整個人口基數來説,還是遠遠不夠的。

那麼人們在看病的時候也會有一個擔憂就是説,我們社區的醫療跟我去大醫院的醫療是否是一樣的,還是説跟它會有差別,他看病的時候會有這個疑慮,如何打消他們這種疑慮?

何海洋:其實我們的發展就是圍繞這個開發商來展開的,特別是好的開發商展開的。我覺得打消疑慮很簡單,就是你所建的診所很規範,你的環境很優秀,你的服務讓他感受到差異化,就是很獨特,到我這兒來感覺很溫暖。

我舉個點,我們診所,你進到我們診所來,我們處處都有消毒洗手液,大醫院你可能是很難找得到的,比方你到我們這兒,老年人要打個針、輸個液,夏天像空乘的頭等艙一樣,我們有毛毯而且是消毒的,我們環境你聞不到消毒液的味道,你可能感受到是種清新的,很自然的家的溫暖,它完全把冰冷的東西變成家的一樣的文化來做。所以我覺得這種信任應該是需要從這個地方來構建的。

中國網:您剛剛説的是環境和服務,除了這個環境和服務是作為消費者,作為就醫者他所看重的之外。另外一個他更加看重的其實是説這個社區醫療醫生的水準。咱們優質的醫療水準如何配置到咱們社區裏面?

何海洋:我們現在也是吸引了很多三甲或者二甲醫院,綜合醫院的醫生的,因為國家“分級診療”這個制度允許醫生多點執業,國家鼓勵大醫院、好醫院的優秀醫生到基層去坐診,符合國家法律,就是促進人才的有效流動。

因為醫生是一個社會化的人,他不應該成為一個國家醫療機構的一個私有財産,我們過去很多年醫生是在,比方説,在協和醫院幹,你要出去跟別人看病,你叫“走穴”,現在國家鼓勵你,而且鼓勵好醫生到基層醫療機構去。

而且我們很多醫生就可能住在這個社區,我們現在很多醫生可能就是來自這些醫院,他比方説,快退休了或者即將退休的,直接不幹了,他願意到這兒,因為我就住在社區,我出門就能服務,而且我跟社區居民成為鄰里,還是很多醫生願意來。當然民營資本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能夠付出陽光的,他們想要的回報。

中國網:20家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説遠遠不夠,未來會不會有增加這個數量呢?

何海洋: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在全中國建1000家的優質的醫療機構。

中國網:1000家?

何海洋:對。而且我們打算包括我們這些醫療機構放在中西部,但是1000家很難滿足中國很多人的這種需求,所以我們也呼籲,有更多像強森這樣的企業都進入到這個行業來,我們一起來做這件事情,可能老百姓會獲得更多。我們也在想如果要一家一家去建的話,對我們説需要大量的資金。

中國網:精力和時間都要有。

何海洋:我們就要想怎麼樣利用強森可能這100家、1000家的經驗和模式運營的特點形成獨特的東西,然後把它固化起來,把它動作化,形成一個IT手段,我們把這個東西開放給更多的人去做。做一個互聯互通的平臺化的東西,讓更多人利用你的這種東西做好診所,為老百姓提供服務。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中國網:您剛剛説到這個,我想問的您説的這個模式是咱們強森自主開發的一個叫SAAS化醫助的雲管家系統,就是您剛剛説的。

何海洋:是這樣的。

中國網:這個具體可否為我們介紹一下?

何海洋:其實我們再做的事情就是怎麼樣更快速讓老百姓享受更好的一個服務,你就需要你調動社會力量,但憑一個企業一點一家去做的話,你很難提供一個非常大的規模效應。所以我們在想把我們這個經驗用IT的手段實現互聯互通我們給你一個雲的平臺,對那些想開診所的人,或者已經開了診所的人怎麼利用IT手段給你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然後擴大宣傳,增加的客戶的粘性度,甚至給你帶來更多的新客戶,這是SAAS化要做的事情。就是為了想我們把雲端和終端結合起來怎麼用IT手段去串連那些成千上萬的診所,把它串起來做,這是我們思考的問題。

所以如果把這個東西一但形成了我們就會把它開放給那些成千上萬的中國的基層醫療機構有幾十萬家,全部免費開放給他們。如果他們都是使用我們這樣的工具的話,我們在我們的工具裏面我們提供的很多有用的東西,比方説,幫助你做會員管理,幫助你提供客戶關係管理,也有電子病歷,它是互聯互通的,電子病歷。提供一個標準的臨床的診療化的路徑,而且我們在這個系統也引入了美國的梅奧診所的臨床知識庫,我們把它叫做“基於人工智慧的輔助決策系統”,在我們的系統裏邊就會減低對醫生的依賴度,讓看病更精準,判斷更準確,給藥更精準,我們會提供很多這樣的一個對醫生的推動。

同時我們希望利用雲端,把雲藥、雲醫、雲診斷、雲保險、雲服務結成起來,這樣的話,無論你是在強森看病還是我們的客戶到某某診所看病,你得到的是一個標準的東西,它是一個標準化的臨床診病。

何海洋:中國的現在的醫生在不同的場景下,同樣的人群、同樣的疾病,讓不同的醫生會開出不同的處方,這是巨大的問題。

中國網:沒錯。

何海洋:所以我們在想把做一個平臺,做一個標準然後還把做成一個免費的互聯互通的,我們不光是自己使用,我們一定要把它做成免費,讓更多人使用起來,然後你家來開診所,我在雲端可以跟蹤遠端問診,你甚至增加一個心電圖,需要一個醫生就行了,你檢查完了,實時就發到我的後端,我有個心電醫生中心,我就給你看心電圖,就幫助醫生更好的診斷,更好提供醫療服務。

中國網:聽您介紹説咱們SAAS化的雲服務平臺更多的是針對企業和醫療機構,不是針對每一個醫療患者的。

何海洋:是。

中國網:它是管一個企業管理式的雲服務平臺。

何海洋:是這樣的。我們首先是針對這些企業,讓他們學會用一些手段提高效率,改善流程。然後我們下一步會推動關於B端向C端的一些服務型産品。

中國網:您指的是B端和C端我們怎麼去理解它?

何海洋:B端就是指的是企業端,就是指的是供給端。C端指的是消費端,未來我們會給你做消費端和B端串連。

中國網:目前我們國家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相應也給予積極的創業者,給予了很多政府的幫扶政策。您作為一個創業者的佼佼者給新的創業者有沒有一些好的經驗和建議呢?

何海洋:好的經驗和建議,我覺得中國的這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在這樣的時代背景的號召下,應該説國家開放了很多條件,創造了很多機會,我覺得中國的機會很多的,特別是那種資訊不對稱,很多行業還是比較傳統、落後,怎麼樣利用新的手段去改造一些傳統行業,我覺得還是有很多機會,這裡需要每一個有創業者需要有足夠的這種洞察力,足夠的膽識和決心,我是覺得需要勇氣和堅持就可以做好一些事情。

中國網:創業雖然國家在不斷的幫扶,並且很多創業者也加入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軍裏面,畢竟創業的環境,它還有一些不可抗的一些外力的因素會有一些困難,一些干擾,您覺得在這方面希望政府還給予怎樣的幫助?

何海洋:繼續開放。

中國網:繼續開放?

何海洋:對,繼續開放。破除所有創業者道路的一些機制體制困境,讓所有的創業者在創業的道路上不會受到這種干擾。其實在中國創業是很難的,你會面對很多政府的條條框框,如果把這一條都搬掉,創業者專注只是説怎麼樣去做一件有價值事情的,在中國的創業可能50%、60%時間要集中處理政府關係。

中國網:更多的精力在處理。

何海洋:我覺得這個還要進一步開放,破除這種體制機制。

中國網:咱們再回到中國就醫難的問題上,您可否有幾個字或者一句話來分析如何解決中國的就醫難的問題。

何海洋:我覺得五個方面吧。第一個就是全面開放。不斷的創造這種創業的氛圍,不斷的把那些過去設置的門檻,把它打開讓更多的社會力量,社會資本都進入到這個行業競相迸發,讓市場在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這是我的第一點。

第二點就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就是要還要進一步破除那些體制機制上的不順,那些障礙,特別是中國在工商辦手續有很多問題,包括我們做醫療都很清楚,我們“一店一照”每一個地方都要辦一個營業執照,像連鎖醫療集團能不能實行總部的一個執照就能解決,我們同樣的一個管轄體系完全能解決。如果你創造太多的門檻的話,就會減緩創業的速度,給創業者帶來一些消極的因素,不利於人的創業的激情的釋放,所以我覺得這是第二點,還要繼續深化改革。

第三點就是人才培養。在就醫難這個問題上其實中國未來需要大量的全科醫生,國家應該大量的提供鼓勵這種培養這種全科醫生的隊伍,讓全科醫生成為我們的一個重點。

第四點就是我們講叫做行政效能。應該説很多好的政策,可是我們在下面做的時候在落地上是比較困難的,中央政策非常好,但是到了基層,特別是到了縣區一級的主管部門,因為限制的行政效能審批都放在區縣一級,像我們的衛生機構都在朝陽區、長安區,都在每一個城市的區級去了,在這一層還很傳統,依然還有很多門檻和障礙啊,依然很多。

以強森為例,我們可能有60%、70%時間都在跑這件事情,還很多。完全是國家説了東西下邊連精神對沒傳達到,就更別説行動方案,所以我們就在行政問責,行政效能上怎麼樣快速的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發力,提高行政效力的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第四個抓手。

第五點就是創造更好的環境,平等對待,不要姓公的,我們就是姓公的對待,姓私的,那就是私生子或者私兒子,應該也要平等對待,因為我們都是一個社會價值的創造者,我覺得就這五個方面。

中國網:這是您對就醫難的一個理解。公司未來,您有一個什麼樣的規劃?其實發展到現在我聽您介紹融到了B輪的融資,然後已經有成功20家的社區都落地,未來會有給它一個什麼樣的規劃?

何海洋:我們就希望是在這個道路上不斷的創新和探索,堅定的圍繞我們自己設定的道路、理念,根植社區、服務家庭進行到底,一步一步去建立自己的中國首個的家庭責任的醫療組織,這是我們的一個夢想。

中國網:好的感謝何總。健康是每一個人的願望只有擁有健康才能實現我們五彩繽紛的夢想。以陜西強森社區醫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基層醫療的守門人打破傳統的圍墻,正在用實際行動構建醫療的新生態,為健康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在這裡我們也衷心的祝願陜西強森社區醫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今後的發展越來越順利,也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