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長上官吉慶:疏堵減排力爭每年增加10個藍天

時間:2016年3月16日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西安市市長 上官吉慶
簡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那麼陜西省西安市在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上有怎樣的舉措?能否再現“八水繞長安”的盛況呢?[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長 上官吉慶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6全國“兩會”特別報道。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那麼陜西省西安市在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上有怎樣的舉措?能否再現“八水繞長安”的盛況呢?中國網記者就此採訪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

市長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專訪。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了西安,特別對秦嶺北路生態環境保護,造河治理等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於西安市綠色發展方面,市政府有怎樣頂層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呢?

上官吉慶:西安是歷史古都,有3100年的建城史,1100年的建都史,也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我們在推進西安城市建設的時候,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建設和污染治理工作,像你剛才提到的那些方面,歷屆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視。我們在謀劃“十三五”發展的時候,按照新的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也提出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要共同發力,共同促進,共同取得成果,讓老百姓有獲得感。

具體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我們有幾個重點工程:一個是秦嶺北路的生態環境治理,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推進。另外我們要恢復當年“八水繞長安”的盛況,目前有些水系的治理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們在今年要加大“八水”之一的澇河水系的綜合治理,潏河和皂河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推進。另外我們啟動了美麗西安,綠色家園生態園林綜合提升改造工程,圍繞西安的一環、二環、三環,圍繞西安地鐵的南北軸線和東西軸線,圍繞著西安已經建成的街心花園、公園綠地進行整體的改造提升。另外治污減排工作永遠在路上,要久久圍攻。

通過一系列工程的實施,希望在生態建設中有更多的綠地,更多純凈的水面,使市民看到更多的藍天白雲,實現生産、生活、生態三方面的發展。

中國網:這其實也是在西安比較悠久的文化歷史基礎上重新散發出綠色的活力,也是為市民提供非常宜居舒適的生活環境。作為市長,您理想的城市是什麼樣的,應該達到怎樣的標準,西安市未來的發展定位是什麼?

上官吉慶:西安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在西安的發展中,可能得兼顧好兩個方面:一個是對於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同時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同時我們可能要推進西安的現代産業的發展,使西安成為古今輝映、承古開新的發展格局。既有千年古都厚重的歷史沉澱,又有在新的歷史時期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西安雖然是歷史文化名城,但是又是時尚的,現代的,充滿朝氣的,生機勃勃的現代化城市這麼一個風貌。

中國網: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了要按照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舒適的要求全面開展城市設計,西安的城市設計思路是怎樣的,包括我們在制度、緩堵上面有怎樣的措施?

上官吉慶:城市道路擁堵是通病,在西安表現的程度還比較嚴重,我們市委市政府已經對這項工作從政策、工程、管理這幾方面加大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但是從長遠看,我們還要加強從城市的綠化設計這方面,再一個從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方面,再一個從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學化方面,要同時發力,取得綜合性的效果。比方説我們現在在搞城市規劃設計的時候,對生産、生活、生態的空間進行了科學的佈局,避免互相撞車,互相打架。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我們,我們就提出了在整個“十三五”期間要加大對公交線路的投入力度,加大地鐵的建設。

中國網:為公共交通提供很多的便利。

上官吉慶:對呀,因為我們感覺到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最終解決還是要加大公共交通基礎設施這方面建設力度,通過公共交通建設,引導更多的市民選擇這種出行方式,這應該是道路通暢最根本的方法。另外是加強管理的科學性,現在雖然一方面表現為擁堵,另一方面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這個提升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

中國網:您剛才提到了為公共交通提供更多便利,其實也是一種雙贏,一方面我們交通治理上,治堵上提供一定成效,另外一方面也是提供綠色出行,大家很少開車,選擇公共交通,也是為治霾提供一定的幫助。

上官吉慶:我們總體上就是這樣考慮的,選擇乘坐地鐵出行跟選擇自己駕車出行,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將來要在各個地鐵站那裏,要建成大規模的停車場,你開車到了地鐵站以後,可以選擇把你的車存放在那裏,然後坐地鐵到你需要去的地方去。

中國網:這是很方便的對接。

上官吉慶:這種科學的設計,可以有效地解決空間不足的問題,有利於引導大家選擇乘坐類似于地鐵這樣公共交通,減少汽車的流量,緩解道路的擁堵。

中國網:我們在這些政策包括設施上的完善,也是方便大家良好出行習慣的養成。

上官吉慶:對,就是基於這種考慮。

中國網:在中央提出未來城市發展路線圖中,指出到2020年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力爭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那麼西安市在城市污水處理和垃圾回收方面的情況是怎樣的,未來會不會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呢?

上官吉慶:西安市污水的無害化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本身比例還是比較高的,但是現在的垃圾處理還是沿用過去傳統的填埋方式來進行處理。我們在“十三五“期間,就考慮要採取目前國際比較普遍採用的焚燒方式來對垃圾進行處理,目前按照西安市的城市規模,我們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規劃要建設一個垃圾焚燒站,目前選址,前期工作已經開展了,採取三級的模式,這樣對垃圾無害化處理就上升到一個新的速度。污水處理現在西安目前處理能力基本上能夠滿足需要,但是就是説在佈局的合理性和管網的延伸性方面,我們下一步還得繼續加大這方面工作力度,確保能夠科學有效管理。

中國網:在市民垃圾回收利用包括垃圾分類方面,我們政府有沒有做一些宣傳或者教育的工作呢,西安在這方面的工作現在怎麼樣?

上官吉慶:我們在這方面,一方面覺得確實垃圾的分撿對垃圾處理是有好處,有些垃圾本身就是城市礦産,但是這項工作涉及到千家萬戶,推廣起來確實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十三五“期間,西安選擇一部分社區,先行先試,摸索出來經驗以後,盡可能在更大範圍進行推廣。

中國網: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氛圍和知識的普及也是非常重要的,號召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上官吉慶:這些工作需要把整個社會動員起來,大家從思想上認識到這些工作跟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性,然後才能轉化為自覺的行動。

中國網:環境保護,人人有責。陜西省工作報告指出西安力爭每年增加10個藍天,實現這個目標需要通過哪些舉措呢?難度大不大?

上官吉慶:去年西安市全年空氣優良天數是251天,今年省裏目標下來的任務在去年基礎上增加10天,實事求是講,這個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因為從到目前為止,這前兩個月的空氣品質和去年同期相比,形勢還是嚴峻的。如何確保任務完成呢?西安現在空氣品質主要的原因,一個是生産生活的耗煤量比較大,這是導致我們空氣品質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控煤仍然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著力點。現在我們對20噸以下的燃煤鍋爐都進行拆除,20噸以上就是煤改氣,這項工作我們下一步要繼續深入。

第二機動車尾氣排放,這也是導致西安空氣品質較差的第二個原因。這方面我們加大尾氣檢測力度,繼續強力推進黃標車的淘汰。目前對閘口車、冒黑煙的車輛也加大治理措施。

第三建築揚塵,這是導致西安空氣品質不高的第三個原因,因為西安城市建設速度很快,建設工地分佈的也很多很廣。下一步對建築工地的管理,倡導綠色生産方式,這也是我們要著力做的一方面。

第四,對農作物秸稈的焚燒,我們要加強面上的管理和控制。

總之,通過這幾個方面綜合發力,力爭完成今年的任務,還老百姓藍天白雲。

中國網:您剛才提到了第一個方面有包括我們生産生活性的用煤,這個用煤的減少,包括更高提高它的效率是不是也跟我們綠色産業的發展相關呢?

上官吉慶:那當然。我們現在控制用煤量,包括對現有的發電廠脫硫脫硝的改造,對燃煤企業我們要加大設備技術升級。總的一句話就是要減少排放,要力爭達到我們現在説的超凈排放。

中國網:一方面傳統産業通過技術升級的改造,轉型升級,另外一方面可能是我們要尋找新興産業的發展方向,我們未來西安市在發展綠色産業有沒有規劃或者方向呢?

上官吉慶:西安經過三次産業結構調整,截止到去年年底,第三産業達到了50%多,應該説比較可觀的效益。我們從西安實際出發,在整個“十三五”期間,也圍繞著綠色發展,主要的方向一個是高端裝備製造業,佔領新興産業。另外從西安資源優勢出發,發展旅遊業,發展文化産業和以金融業服務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這些産業都是無污染的,低耗的,這個將來發展起來以後,對西安整個環境治理會奠定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條件。

中國網:這也是借助西安本身城市的優勢。

上官吉慶:對,西安有區域優勢,有科教優勢,有歷史文化的優勢,還有它的産業基礎,還有對外平臺,都是它的優勢。我們基於這些優勢的考慮,將來在産業發展方向選擇上,肯定要從綠色環保,低耗低能這個方向來發展。

中國網:也是全面貫徹我們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的綠色發展理念。我們看到西安有一個現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的建設,這個主要規劃目標是怎樣的,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

上官吉慶:這個主要是省裏牽頭做的,我們只是做一些配套工作。省政府要委託省住建廳現在搞大西安的發展規劃,這個規劃涉及到西安,涉及到新區,涉及到咸陽市,所以這方面,我説不太具體。這項工作是省裏在主推。

中國網:這個對西安未來的發展産生怎樣的影響,會加強和周邊城市協同合作,還是共同發展?

上官吉慶:大西安建設肯定會給西安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肯定是把西安的生産要素在更大的範圍內進行科學的配置,肯定會帶動西安會有更好的發展。

    (記者 佟靜 攝像 劉哲 後期 周珊珊 責編 裴希婷)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