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6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是建設生態文明重要方面也是實現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本要求。多年來我國不斷加強海洋生態文明的建設,但同時也面臨著海洋生態環境惡化的挑戰,那麼對於海洋海島資源的開發和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相關話題,我們特別採訪到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海洋局總工程師呂彩霞。
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您之前曾經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提到過要適度適量科學合理地對海島進行開發。在您看來,這個度是什麼,應該如何把握呢?
呂彩霞:其實咱們國家現在的海島開發跟世界上其他國家來比是遠遠不夠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國家海島的基礎設施太差了,要上海島,首先要保證它有港口碼頭,因為我們前些年對海島的投入不足,修一個港口投資還是比較大的。還要有水電,去的人要保證有水有電,遠離大陸的海島,我們這方面的解決,也都不是很好。另外統籌整個海島上的規劃還是有缺失,監管不是很到位。我的總體感覺以前是不夠重視,為什麼呢?我們過去一直把海島作為海防前哨來管理,所以這塊不願意投入更多的錢,而更多的是用於軍事設施,包括有居民海島和無居民海島。其實我們國家大大小小的島礁有近萬個,你們作為記者的,也不太知道我們到底有多少海島可以供遊人去旅遊。這是一方面。
還有一個方面,我們過去老百姓吃飯溫飽都解決不了,旅遊更是奢侈品,而現在隨著我們經濟的發展,大家生活越來越好了,有更多的錢,有更多的時間去旅遊,但是你看好多人都跑到國外去旅遊。對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挺心疼的,大把大把的錢都花到了國外。我們自己有很多很漂亮的海島,我們從南到北,一年四季都有海島可以去遊,但是這塊統籌規劃或者説開發力度都不夠。海島開發起步是需要國家和政府包括地方政府的扶持,就是把基礎設施做好。另外一個把生態保護好。
中國網:有人會覺得開發了,會破壞海洋生態環境,但是您覺得應該適度開發?
呂彩霞:其實我不這樣認為,本身海島自身的生態環境是比較惡劣的,就是説現在的馬爾地夫,我們也知道,在馬爾地夫周邊的那些旅遊島上,你要種一棵樹都是很困難的,因為它本身就是珊瑚石,不是土壤,也不是山石,要養護這些植被是很困難的,必須通過人的開發,來解決這些問題。再比如説島上基本上沒有水,有水很快就流失掉了。我在南方,比如在珠海就看到東澳島,它的開發就非常好,海島周邊全修上積水的水渠,山上哪怕下一點雨都把它收集起來,修一個小的水庫,解決淡水資源問題。用風能和太陽能,再加上柴油發電,三者結合起來,又解決能源問題。通過這些方式來解決。海島開發的主人也會考慮生態保護問題,因為沒有好的生態,誰還會再去旅遊,你去一次口口相傳,大家也就不會去了,其實應該相信海島地方政府他們對生態這塊保護也是很注意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個發展過程,保護海島生態也是有前提條件的,什麼條件呢?如果老百姓吃不上飯的時候,他肯定會破壞生態,比如説前些年搞過紅樹林,我們國家紅樹林當時為什麼有那麼多被砍伐了,根本成不了林,砍伐了幹什麼?做飯、燒柴,可是如果您跟他解決了燃煤問題,或者説燃氣問題,誰還去砍紅樹林,本身你管起來了,這個是一方面,最主要的你先要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你解決了這個問題,大家燒煤氣罐這麼方便,誰也不會再去破壞紅樹林。
中國網:首先要解決百姓的需求。
呂彩霞:對。習總書記提出來的生態理念,正當其時,也是我們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因為我們産能過剩了,就沒必要在那些沒有用的東西來破壞生態。還有一個方面,我們已經解決了老百姓基本生存問題,也就是説我們的生活和理念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這個臺階上,再來開發海島,他會按照生態的理念去開發。沒有一個人會破壞性地開發,破壞性是不能長遠的,不能持久的,你回來以後,口口相傳,別去那個島了,沒什麼看的,他也不會持續發展。
中國網:您剛才提到的一點,我覺得非常好,如果我們科學地對海島進行開發的話,反而對海洋生態環境是能夠保護得更好的,我們也看到一些資料説目前海洋中有80%的污染是來自於陸地,來自陸地上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呢?
呂彩霞:你想想看現在咱們國家主要的發展在東部,東部的發展在沿海。為什麼在沿海?因為有港口運輸比較方便,大進大出都是很方便的,降低成本,海洋當中自身的污染不是很多的,它來源不多,所有的污染物都要找來源。比如説我們現在陸地垃圾解決得怎麼樣,我們都知道不是很好,垃圾沒有很好地處理,即便是通過填埋或者各種方式,很多方式通過大江大河流到海裏。還有我們污水處理,到現在我們的污水處理還是一個短板,比如要解決污水,我認為先解決垃圾,尤其是農村的家家戶戶,農村家家戶戶是整個大海大河的形成,因為溝溝渠渠最後形成了大河大江,這些大江大河裹帶著這些污染物全部都進到海裏。還有一個港口污染,前些年我入境口去看,比如我們散裝煤或者其他大風一來,很多揚塵都刮到海裏。污水不達標,垃圾處理不好,港口沒有處理好,這都是污染物進到海裏的一個主要來源。
中國網:這個裏邊就涉及到海陸統籌的問題,去年8月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正式發佈了,您覺得這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落實,對我們加強海陸統籌區域聯動是否有幫助呢?
呂彩霞:那肯定是有幫助,就是剛才説了,做任何事情不能光治標,要治本,要治根。我們要治污染,首先要陸海聯動,陸上不治,海洋再怎麼弄沒有用,天天派人在海裏撈又能撈到多少,所以只能把海裏污染源的入口把關好,來解決這些問題。陸海聯動首先我們要把住陸上這個關,比如陸上垃圾處理好了,污水都能夠達標排放。我們國家是一個缺水的國家,達標處理以後,應該二次回用,這樣也避免淡水的浪費。這些問題包括港口管理好了,我現在就看,比如我去滄州,第一次去的時候,就提出來你揚塵,煤的揚塵太厲害了,但是後來他們進行了改進,整個運輸神華集團全部封裝在罐裏頭,不會再造成污染了,從罐子到車到船一條龍。
中國網:您能不能給我們舉例講一講海洋主體功能區的規劃會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呂彩霞:海洋功能區劃必須跟陸上的銜接,比如陸上這個地方規劃了是城市建設區域,老百姓居住的地方,那海邊就應該建成濱海公園,就不能建港口,尤其是漁碼頭。這個在國外,老百姓不應該住在港口附近,因為港口附近還是很臟的,儘管我們能看見海,那也是不適合居住,這就是海陸相連接。另外一個,比如説我們在整體規劃的時候,鐵路修到哪,港口建到哪,應該是互相聯動,這有必要減少運輸成本,這是非常需要的聯動。
中國網:海洋産業跟海洋生態環境也是密切相關的,以渤海灣為例,您覺得我們現在的海洋産業結構是否還存在一些問題呢?
呂彩霞:海洋産業本身有一些老的産業需要調整,比如説前些年海洋造船業一哄而上,當然我們國家也是造船第一,還有海洋養殖業,海洋養殖業尤其是近岸養殖,給近岸的污染帶來很大的壓力。我們現在也做了一些調整,比如説養殖基本上要求外海、遠海大網箱養殖,既是讓老百姓能吃到海産品,又不污染近岸,也不影響景觀,這也是一種調整。再一個我們國家還是應該加強海上裝備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就是在遠海、深海,還有很多可以開發的資源,但是需要能力,比如近海的油氣資源開發,大部分油井都在渤海灣,為什麼不到深遠海、南海這塊去開發,這也就是一個産業調整的問題。
中國網:您覺得深遠海油氣資源開發不足,它的問題主要在哪兒?
呂彩霞:那還是你裝備製造業的能力水準問題,還是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發。
中國網:最後我們還想了解一下我們對於海洋環境的監測監管主要包括哪些工作呢?
呂彩霞:海洋環境的監管主要是海洋環境監測、海洋環境執法、海域使用管理、海島保護管理,其實這一套的管理強度、力度還是很大的,它是海陸空全上,比如説近岸有海洋環境監視監測,空中有飛機每天要巡航,避免對海島的亂開,包括沒有經過審批的海岸是不能開發的。還有一個通過嚴格的行政審批,並不是像有一些網上説的亂墾亂圍,其實每一個圍海造地都是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專家評審來做的,一方面我們應該保護自然岸線,但不是所有的自然岸線都是好的,有些自然岸線是要休整的,更有利與人類親近自然。圍海造地是很多國家包括先進國家像日本、荷蘭都是要做這方面的工作,尤其像咱們國家這樣一個人多地少,咱們國家雖然説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但是我們還有廣大的海洋,我們的陸地有很大一部分我認為不可用,因為它除了沙漠就是高山。而沿海恰恰是人口居住密度最大的地方,沿海14%的陸地土地承載著40%到50%甚至50%以上的人口,創造了60%以上的GDP,它這樣的承載空間是空間上緊迫感很強的,不圍海造地是很困難的,比如説我們要建一些大的機場,人民希望出行方便,現在的地方怎麼可能有地再給你建呢?在沿海圍海造地建機場,這也是常見的。我認為這也不一定就是破壞生態,科學合理的論證好了,機場也照樣是可以建的,日本很多機場都是建在海上。我們現在的圍海造地基本上離岸圍海,就是沒有佔用岸線,用島狀的填海造陸的形式,來建設一個通過跨海大橋跟陸域連接。你要建一個機場,離城市太遠,老百姓不高興,出行不方便,我天天要坐。如果離你很近的話,沒有地,我們在人口密度比較大的地方,沒有大塊地拿出來給你做,即使有地,老百姓不願意讓你建,噪音這麼大,只有向海上發展,這個也不必説是一説就得站到生態道德制高點上來質疑這些問題。其實地方政府也會考慮生態問題,也不是説每個政府就是為了發展,不顧生態,也不是像想像的那樣。當然有一些綠色組織或者人提出來這些詢問、質疑,也是好的,就是説明我們生態理念的提高,但是還是要從專業的角度,科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理性地來論述這個問題。
中國網:大家質疑的圍海造地,水域面積縮小了,會不會有破壞,大家擔憂的是這個?
呂彩霞:咱們整個地球71%是被海洋覆蓋著,整個大陸才佔到不到30%,而且我們整個陸域往外還是浩瀚的海洋,你填的那點地不敢説是滄海一粟,也差不多。
中國網: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
(記者 孫婉露 攝像 王一辰 後期 周珊珊 責編 裴希婷)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