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6全國“兩會”特別報道。航空航太工業是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體現,航空工業從發展到成熟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探索。作為中國高端製造業頂梁柱的航空工業,如何實現科技創新,促進軍民融合技術的發展。中國網的記者就此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吳光輝。
吳光輝:我國航空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首先,我們滿足了國防的需要,各種類型的飛機在保衛著祖國的邊疆、祖國的安全,應該還是達到了世界的水準。在航空工業取得成就的同時,我們也培養了大批的人才,從測繪仿製,到自己獨立的研發,走過了一個很長的過程。到現在,我們自己的航空工業完全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各種類型的飛機。這是從軍用飛機方面來説。
那麼在民用飛機裏面,我們有運7、運8,也做過運10,到後期又有新舟60、新舟600,現在正在發展的渦漿新舟700。噴氣式飛機我們最大的成就,除了我們早期研製出了運10,技術上實現成功以外,我們的ARJ21也已經投入到航線使用,我們現在也正在抓緊研製C919的飛機。所以應該説,航空工業從無到有,經過我們國家的支援、全國人民的支援、航空工業人的努力,我們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中國網:如何更好地實現航空工業的科技創新?
吳光輝:航空工業,首先是一個高技術的産業。所以我們每走一步,每一個新的機型實際上是大量的技術創新。如果沒有技術創新,沒有自己對技術的吃透和發展,可以説我們航空工業就一事無成。解放初期,我們基本上是引進和仿製,那時候技術創新應該説不是特別地強。那麼現在我們是完全自主研製,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所以説航空工業在飛機、在發動機、在系統設備,甚至材料、標準件,應該説走得都是自主創新之路,都是很多的創新才能支援我們整個航空工業技術的發展。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引進一些國外先進的技術,我們利用全球的資源,發展自己的航空工業,這也是世界上航空工業的通常做法。
中國網:在促進軍民融合,技術發展上您有哪些建議?
吳光輝:從飛機的實踐來講,應該説軍用和民用有很大的區別。因為民用飛機以載客為主,軍用飛機是以執行作戰任務為主。那麼載客為主就涉及到一個市場化的問題,旅客的舒適性、安全性,就是以人為核心。所以我們在民用飛機的設計上就強調了安全性、經濟性,可以説它的災難性的等級達到了10的負6次方,關鍵性的部件,我們達到了10的負9次方,也就是説每飛行10億小時,我們才允許出現一次災難性的故障,這是核心設備。那麼普通的飛機,普通的設備引起災難性的故障發生是10的負6次方,就是説我們每飛行100萬小時,才只能允許一次災難性故障的出現。我講的災難性故障,並不一定等於就是災難,所以航空安全標準是非常高的。加上我們在執行標準上,在管理規則上,是按照國際慣用的適航管理。尤其是中國民航和國際先進的民航條例是一致、同步的,大量的適航條例,我們必須得把這個嚴格地執行。所以它有一個第三方的審核,就是中國民航,或者像美國是聯邦航空,歐洲是EASA適航當局,對你設計的飛機,研製、製造、使用的整個過程有一個監管,就是説有第三方代表公眾利益對民航科技進行監管。
那麼在軍機方面,如果説甲乙方的話,甲方的作用就更突出一些。軍用和民用飛機在研製的技術上面,應該説是有一些通用,産品上可以借鑒,有些裝備製造、設備,甚至有一些材料部件它是可以借用一些。但是總體上來説,它是兩個體系。
中國網:所以説有一定的不同,但是還有一定的可以借鑒的地方存在。
吳光輝:對。從航空來講,技術上是相通的,比如説材料,一些原材料、標準件,甚至一些部件,它是可以互相通用,或者是借用。但是有一些它是不同的,比如説民用客機有大的艙,另外它的速度範圍、性能和軍機又不一樣。
中國網:民用客機是批量生産的。
吳光輝:對,民用飛機當然是批量生産,最多的生産了好幾千架。一般來講,軍用飛機也算批量生産,但是它的個性化不是那麼嚴。民用飛機有大量的航空公司的選裝設備,因為它每個公司,尤其是在客艙裏面,它的選裝佈局是不一樣的,各個航空公司有各個航空公司自己的特點。總體上説,技術上相通,産品上是有一定的相聯繫,但是是屬於兩類産品。
中國網:您之前也建議過國家層面鼓勵一些企業去做一些高精尖的、市場份額較小、利潤也沒有那麼大的小的元器件。那麼目前小元器件國內的生産水準、工藝水準的現狀是怎樣的?又存在怎樣的問題,如何解決?
吳光輝:這些小的零部件,甚至一些小的標準件,因為它的利潤很低,限制了一些小的、核心的零部件、核心材料的生産。它用量很少,一次訂單的最小起訂量可能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用不完。現在我們急需這種小型的、用量少的,但是又是高精尖的這些原材料,這些小的設備,甚至一些專有的技術,我們希望能夠開展一些研究。這樣的話,利用全社會的力量,利用國家的力量,把這些小精尖,而又不可能完全按照市場化運作的這些核心材料,把它研製出來,或者説一些在其他産品上有利潤的這些企業,能夠把這個産品做全,讓它在這方面貢獻一部分力量。來把航空的整個供應鏈,整個技術體系把它全部建全、建好。
中國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寫入了“工匠精神”一詞。那麼結合您自身一些工作的經歷和感受,您怎麼理解工匠精神一詞?
吳光輝:我認為和其他的工業領域一樣,我們不僅僅需要設計師、工程師,我們還需要大量的工匠,或者説我們以前叫工人。我們需要這種有技術,有特殊才能的這種工人,我們把他稱之為工匠。在飛機製造裏面同樣少不了工匠,因為他們在製造領域有獨特的手藝,能夠把我們很多飛機做得很完美。因為你設計得再好,你沒有一個好的製作環境,沒有一個好的人把它做出來,你的設計等於零。所以我們對弘揚工匠精神以後要重視,要給這些工匠以適當的待遇。實際上我們有些單位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了體制上的問題,因為工匠屬於工人系列,有的單位在養老保險等方面,都有一些我認為不能夠適應現在發展的規定。或者説對這些工匠,這些有突出貢獻的工人師傅們的獎勵不夠。我覺得我們這方面還應該建設。
中國網:您如何評價我們目前我國航空工業的現狀,如何實現航空工業的科技創新,我們應該從哪些點發力?
吳光輝:我希望國家能夠繼續支援我們航空工業。因為航空工業仍然還是一個幼稚工業。我們現在只是説剛剛開始成長,遠遠還沒有達到成功。所以在“十三五”,希望我們在科技專項,在整個國家的産業佈局裏面,能夠繼續支援航空工業。同時對民航的發展,我們通用航空工業的發展也不能忽視。因為通用航空是可以為民航,為軍航,提供大量的後備隊,包括飛行員、機場、機務、場務、飛機指揮這些,它是個很大的後備軍。所以航空工業要發展,也少不了通航這一部分。
所以我想在“十三五”,除了我們大飛機、軍用飛機這些的發展以外,希望國家在通用航空工業上面要有更大的發展。一個是支援更多的中小型飛機的研發;第二個就是要能夠修更多的機場;第三個就是希望開闢更多的空域,讓這些小型飛機能夠自由地飛;第四個是我們在航路的申請上面,給這些小飛機有一些通道,這樣我們能夠有更多的飛機飛得起來;第五個,希望加快通航飛行員的培養,要鼓勵我們有條件的地方去發展通航。因為它不僅僅是滿足一部分小型運輸的需要,包括我們的物流,對當地經濟的發展,對製造,甚至整個大的、完整的産業鏈都有意義,是對航空工業的一個最大的支援。因為航空工業做出來是給用戶的,用戶一個是民航,一個是軍隊。在世界上機種最多、人數最多、機場最多的就是通用航空,而恰恰我們在這一部分發展不夠,所以我們“十三五”要更多地再發展通航。
中國網:對於航空工業的高精尖的人才的培養,您有哪些建議?
吳光輝:改革開放以後,恢復高考以來,現在這一批航空工業的骨幹應該説經過幾十年的鍛鍊、成長,能夠適應我們航空工業的需要。當然我們還要培養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包括我們能夠吸引國外的一些人才,能夠回國服務。
中國網:把他們引進來。
吳光輝:當然我們也可以派更多的人到國外去學習,學習之後回國來為我們航空工業多做貢獻。總的來説,在人才培養方面,從我們已有的航空工業的院校,到我們整個科研院所,到製造部門、使用部門,應該説我們培養了一大批高精尖的人才,甚至在國際上很有影響的一些人才,但是離我們的需求還有差距。所以在“十三五”期間我希望加大對航空高技術的人才的培養。
中國網:謝謝。
(記者:佟靜 攝像:劉哲 後期:周姍姍 責編:宋若冰)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