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義委員:以更開放姿態打造新時期外宣

時間:2016年3月10日
嘉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 黃友義
簡介: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怎樣的挑戰?網際網路時代又給中國國際傳播産生了怎樣的影響?《中國訪談》就此採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 黃友義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6全國兩會特別報道。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怎樣的挑戰,存在哪些問題?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又給中國的國際傳播産生了怎樣的影響,中國網的記者就此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

中國網:黃委員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專訪。在當下的新環境新常態之下,您認為中國國際傳播方面需要哪些創新和改革呢?

黃友義:我覺得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現在從兩個角度去下手。一個是要增加布點,我們中國的對外傳播機構在國外的機構數量還是不夠的,這個還要繼續投入。就是無論在哪兒發生問題,都有我們的聲音,有我們的記者在場,能通過我們的採訪報道,幫助當地人了解中國的觀點和立場。比如説美國,白人警察打死一個黑人,這事好像貌似是美國人的事,跟中國人沒關係,但是恰恰説明美國有種族矛盾的問題,不能聽憑美國媒體只説中國有民族矛盾。這時中國人就要發聲,如果我們在當地有媒體、有機構,就可以採訪當地的有關人士,就可以在這個問題上闡述中國人的觀點,我們也能站到道義制高點來評價一下美國,這是媒體要有布點。另外更重要的是“軟體”,就是你要了解外國受眾的思維模式,你正面説的話,他會不會從正面去理解。為什麼這樣呢?因為有文化的不同,其實不是誰對誰錯,只是思維模式的不同,人家怎麼想、為什麼這樣,我們要了解,同時我們要更多地吸引一些外國人士參與到我們的對外傳播當中來。

中國網:現在是兩會時間,不只中國人關注,全球的媒體都在關注中國兩會報道,您有沒有關注兩會期間國外媒體報道的輿論風向是怎樣的,跟我們的導向是一致的嗎?還是會有差異?

黃友義:當然有很大的差異,外國媒體、外國受眾關注中國兩會,因為兩會會傳達出很多中國的政策資訊、經濟走向、社會發展走向,所以這是一個對外傳播講出中國故事非常好的機會。但是外國人他們依靠的主要是他們來華的記者,應該説他們做了很多積極有意義的工作,幫我們做了宣傳,但是很不夠,因為他們有他們的立場問題。中國人應該更加主動地利用兩會期間介紹中國的情況,比如説政協,很多外國人不了解政協是怎麼回事。實際上兩會期間,政協委員會提出很多關於中國國計民生,甚至關係到中國和國外關係的問題,這些東西要充分地讓外國人了解。你要讓外國人了解兩會的重要性,平時的一些活動也要讓人參加,比如政協有一個雙週協商座談會會制度,一年五十幾個禮拜,開二十幾個專題的會議,我參加過一些會議,這會議上討論的問題對外國人了解中國非常有幫助,有必要。我們應該主動地向他傳播,現在傳播的還不夠。比如“一帶一路”,我們經常寫,稿子很簡單,我們是為了互利共贏、共建共用,就完了。但是這麼簡單不行,比如説中亞的國家他們的思維模式是什麼,他們需要的是什麼,擔心的是什麼,例如土耳其這樣經濟體量比較大的國家,他們的關注點是什麼,歐洲又是怎麼考慮的,他需要中國什麼。你跟不同的國家一聊,他們對“一帶一路”的期待和疑問就是不一樣的,這個就要靠我們平時加大宣傳。我參加“一帶一路”的雙週會,我就發現裏面有大量的資訊需要外國人參與,可是那天就沒有外國記者。所以我覺得中國的人大和政協的很多活動,應該更多地讓外媒了解,我們自己要宣傳,也讓他們幫助介紹。

中國網:需要更加開放的姿態,其實中國的這些國情、國計民生,需要讓更多的國外人知道。除了國外媒體之外,我們中國一些外宣的媒體也是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未來如何更好地做好傳播呢?您對此有怎樣的建議?

黃友義:中國的外宣媒體,它在國際傳播能力上面臨的挑戰比國內的其他媒體更大,他們應該得到有關部門更多的注意。現在很多部門只關注傳統的國內的主流媒體,其實外宣媒體也是主流媒體。外宣媒體因為長期從事對外傳播工作,更了解外國人的思維習慣和接受能力,他們做外宣效果會更好、更有效,所以應該讓更多的外宣媒體來參與對人大、政協平時的報道和兩會的報道。中國網就是這樣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媒體。

中國網:現在提到中國網,我們對外傳播形式非常多樣化,尤其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您怎麼看待科技包括網際網路科技的進步對對外傳播的影響?我們如何借助好網際網路的便捷性和其他特性來更好地做好對外傳播?

黃友義:中國網是應運而生的,因為出現了網際網路媒體,現在又出現了流媒體等各種各樣新的媒體,中國網也在利用這些技術。我認為這一方面是對傳統網際網路人的一種挑戰,同時也提供了機遇。這些微信等各種新的傳播方式,甚至包括利用外國人常用的Facebook等,要敢於挑戰,要做這樣的工作。中國網已經做了積極努力,類似《中國三分鐘》這樣的小節目,外國人就很感興趣。

中國網:我們也希望根據時代的變化,包括外國受眾的接受習慣進行自身的改革。

黃友義:是,我們在對外國人傳播的時候,要用他喜聞樂見的方式,比如説多用一些小的視頻,另外要用他習慣的語言,要把嚴肅的話題變得幽默一些,讓他的接受度更大一些,在這方面中國網已經有了很好的嘗試,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

中國網:這其實也是對從事對外傳播的媒體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黃友義:對,越強調中國的對外傳播能力,實際上對涉外媒體、對外宣傳媒體要求越高。

(記者:佟靜 攝像:劉哲 後期:周姍姍 責編:宋若冰)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