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中聯電訊:“光伏産業”探索者

時間:2015年5月6日
簡介: 我國76%的國土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佈較為均勻,由此形成的太陽能資源豐富。近年來,隨著綠色産業發展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光伏産業已被列入我國新能源重點扶持行業。巨大的發展前景,光伏産業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其中,陜西中聯電訊就是其中之一。[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中國網:大家好!這裡是“中國訪談 世界對話”,歡迎收看,我是方悅。近年來,隨著綠色産業發展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光伏業已被列入我國新能源重點扶持行業。不過説起光伏産業,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我國76%的國土光照充沛,光能資源分佈較為均勻,由此形成的太陽能資源豐富。利用太陽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轉換,就是利用光伏效應,使太陽光射到硅材料上産生電流直接發電。以硅材料的應用開發形成的光電轉換産業鏈條就稱之為“光伏産業”。近年來,隨著綠色産業發展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光伏産業已被列入我國新能源重點扶持行業。

巨大的發展前景,光伏産業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其中。陜西中聯電訊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的演播室也請來了陜西中聯電訊董事長何樹生先生來作客我們的節目,跟他來共同聊一聊這個話題。歡迎你何先生!

何樹生:謝謝!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好!

中國網:何先生,在我們節目剛開始的時候,也是跟大家説了一下,您在這裡能不能幫我們大家普及一個概念,什麼是“光伏産業”。從更專業、深入的角度來給我們介紹一下什麼是“光伏産業”?

何樹生:光伏是一個産業鏈,全世界來講,也是近十年得到飛速發展的産業,整個光伏産業的發展是2005年,從歐洲的德國率先掀起了這一輪光伏産業的發展浪潮,也就帶動了整個新能源産業的發展,整個世界都是由2005年德國開始發起這一輪新能源産業革命開始的。我們國家在近十年來,通過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在産業發展過程中已經迎頭趕上,成為世界上領先的,主要是性價比尤其好的産業領頭兵。我們國家現在全世界所有洲,包括非洲、中東、南美、北美以及亞洲的東南亞、日本,歐洲大部分地區,我們國家自己的大部分地區都可以見到我們國家光伏産業行業各個同仁們奮鬥在這些國家大地上,幫這些國家建設新能源、建設光伏電站,為大家帶來更多的清潔能源。

 

中國網:陜西的中聯電訊在這方面也是入手得比較早,而且非常有前瞻性眼光,目前中聯電訊“光伏産業”整個佈局是怎樣的?

何樹生:我們作為這個産業的新兵,在原來這個行業長期為大央企佔領的行業,我們作為新兵首先找到了一個突破點,在寧夏和陜西潼關率先做了兩個10MW的光伏電站。通過這兩個光伏電站建設,我們摸索了一些建設光伏電站的經驗以及這個行業的特質,通過這兩個電站積累的經驗,現在我們已經開始在全國範圍內佈局,主要是分佈在新疆、內蒙、寧夏、東北以及華北,包括雲南和海南、西南部分,一些適合建光伏的地方我們都有佈局。

中國網:我們知道中聯電訊是後起之秀,您説的很謙遜,後來才開始做這個的,但我們想作為老的行業過程中,其實它也並不老,從2005年到現在也不過十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避免很多的彎路要走。在推進的過程中,您也提到了,以前這些掌握在央企手中,現在來到我們手中,還有很多其他兄弟同仁的手中時,在摸索中您發現有什麼困難嗎?您剛才也提到了,這裡面有很多的門道可言,能不能在此和我們分享一下?

何樹生:在光伏産業這個圈子裏,尤其光伏産業是整個鏈條,在上游地區,就是多晶硅以及電池組件,相關智慧化的電力設備由於美國雙反,歐洲制裁,我們國家出口的能力就大量下降,在這塊上游産業有點嚴重超出産能,有點過剩。這樣我們國家主要的調整是國內消耗,在這方面我們民營企業也確實遇到了一些機遇,但是,也遇到了困難和瓶頸,最大的瓶頸是它是資金密集型,我們要建個核電站可能要幾十年,建個水電站要十幾年,建個火電站也要5—8年,而我們建個光伏電站真正的施工密集期也就兩到三個月,就前期的準備工作,一般來講做的充分,半年之內可以建成一個很大規模的光伏電站,半年之內使用的資金特別密集。所以,這是我們光伏産業整個發展,光伏電站下游建設産業是特別大的問題,而上游由於它消耗産能,産能的過剩,還需要國內大量的下游電站建設企業,希望更多的企業進來,才能把這個産業做得更均衡。

中國網:剛才您提到了整個佈局和發展狀況,包括其中可能會遇到的瓶頸,我想這也是所有做光伏産業的公司都會遇到的問題,在整個應用光伏産業的過程當中,都有哪些具體行業,具體內容能夠得到光伏産業的應用呢?是他所涉及到的方面呢?

何樹生:光伏産業的應用,它整個産業鏈上游就是多晶硅的生産,但又和我們國家節能減排有所矛盾。因為現在我國多晶硅的生産在全世界是領先的,但上游多晶硅初批煉製過程中既污染環境又耗能很大,全世界上游多晶硅初煉過程大部分集中在中國,這部分國家比較矛盾,而且産能又有點嚴重過剩。但到了下游,雖然很多央企以外的大民企,以及國家政策的改變,很多企業進入,為上游企業産能過剩的排解確實提供了很多的渠道。下游産業我們希望能夠更好地利用我們國家豐富的光照資源,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看到了這方面的問題,因為我們國家雖然幅員遼闊,有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但是耕地紅線是不能碰的,適合建光伏的地區很大,但土地資源真正還是比較貧乏。這種情況下,我們相關領導也看到了這個問題,就推出了“農光互補”、“漁光互補”以及一些分佈式的政策。所以,分佈式能源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我們國家推動了這個,可以説蔬菜大棚上面可以用光伏,這樣又推動了蔬菜大棚的科技化進程,它的産量,以及它能結合世界先進的,像台灣、以色列現代農業技術,通過光伏大棚可以相互轉換。“漁光互補”,特別是在南方,水面溫度很高,加上一層光伏板,它又不佔耕地,又把底下的魚類可以有陰涼的地方,適合魚類的生長,合理地保護。剛才説的分佈式,很多企業有大型廠房,他的廠房屋頂我們可以合理地利用進行改造,也可以鋪太陽能板,這些大型的廠房大家知道都在大城市的周邊地區,電是比較緊張的,利用它這個屋頂鋪設光伏太陽能板,可以給它們供電,又可以提供清潔能源,又解決了大城市電力比較緊張的問題。這是我們國家和各行各業都息息相關的,包括北京在很多部委樓頂上率先幾年前都已經做了太陽能光伏電站,未來汽車製造業、玻璃製造業、船舶製造業大型屋頂都適合建這個,以及停車庫,上海迪斯尼停車棚的屋頂全部都會鋪滿太陽能電池板,為大家帶來清潔能源。

中國網:舉個例子來説,您剛才提到了上海迪斯尼上面鋪了一層光伏太陽能板,我們把它做了這樣的改造之後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

何樹生:做了改造之後,一是讓大家能在節能減排、消除霧霾方面會做出一部分貢獻;二是太陽能電池板因為現在的技術提升,整個太陽能電站建設,多晶硅、下游的電池板,電力設備價格都在下降,已經降到合理的水準,通過這個來改造停車棚,可以給大家帶來一種貼身感受到綠色能源就在自己身邊,而且確實感覺到了科技的力量是無窮的。

中國網:現在就國際而言,剛才您講到,我們已經把光伏産業應用到所有大洲當中去的,目前就個別國家而言,哪個國家的光伏産業做得比較好,它可以應用在什麼方面?怎麼做的呢?

何樹生:光伏産業做得最好的,在我們行業大家都公認的,技術領先的還是德國。但在應用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後來通過舉國之力發展的,我認為後期的,美國通過舉國,國家的補貼政策,有點後來居上的感覺。他們的應用一是荒地、沙漠化一些地方的應用;二是分佈式能源方面他們做了很多,分佈式能源關鍵的是能源的控制,就是和現在的大數據、網際網路息息相關的。通過分佈式能源的利用,未來在這塊也會推動大數據、網際網路資訊化的一些新技術的出現,那麼分佈式能源未來,就是現在要發展的微能源供電系統,講白了就是一個小區可能就是能源供應基地。現在的小區白天應該大多數人上班,它的供電很小,現在能源、電力提供系統是不停往裏面送電的,未來通過電腦、大數據的應用,它會測試這個小區的用電量,在白天就不會送這麼多電進來,減少損耗,這個未來叫微網。智慧化電網雛形現在在出現,這方面現在美國投入的比較大,從現在層面來講,他們一直在這方面努力,當然也處於國家能源戰略層面上,他們在這方面在世界上做得不錯。

中國網:剛才您在講光伏産業過程中給我們提到一個詞叫大數據,我們知道陜西中聯電訊最開始公司成立的時候就是做和通信相關的産業,並且在這個行業中做得很深入,很大,您也給我們稍微介紹一下,我們是機緣巧合呢,您正好覺得光伏産業是綠色能源産業、朝陽産業來做呢?還是其中您以前做的行業就有著和它千絲萬縷的聯繫?

何樹生:我們轉行,從通信領域跨行業到新能源産業,也是機緣巧合,就是因為在這屆政府履新的儀式上,習總書記帶領這個領導班子向大家宣誓的過程中,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習總書記説的那一段,要把青山綠水、藍天白雲還給中國的老百姓,當然原話可能有些不一樣,但表達的是這個意思。當時我感受很深,同時我們經常來北京,經常在華北平原,有時候從南方海濱一下到了北京,包括它空氣中間的味道和飛機下降的過程中就感覺到,在到了一看就不是雲,莫名其妙的,大家現在知道是霧霾,就感覺到中國的環境、空氣,尤其空氣污染壓力很大。包括全世界都在指責中國,美國、日本、南韓都在説是不是我們的霧霾吹到他們那兒了,美國還説我們的霧霾是不是吹到他那兒以後,讓他去年冬天特別的寒冷。

機緣巧合之下,當時我確實做的傳統通訊行業,就是網際網路IDC行業,當時遇到了停滯階段,並不是説發展停滯了,原因是等待大數據的來臨,也就是在演算法、網際網路頻寬以及網際網路技術、存儲設備價格大量下降,以及存儲設備的提升,它停滯了。我們作為在這個行業也不領先的産業,在這裡停滯了,當時我們還保持現狀,就不再投入,不再新發展,等到大數據標準出來之後,在這個機緣巧合之下,剛好看到國家要重點投入到新能源,來消滅霧霾,消滅空氣污染,所以,我們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新能源,尤其光伏産業。

中國網:您剛才説的確實是這樣,尤其光伏産業近年來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已經在成為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我們可以這樣來説,通常一個産業在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必然也會伴隨産生一些問題,在您看來,我國的光伏産業發展目前還存在著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對於未來我們公司以及行業發展來説應該怎麼樣去應對呢?

何樹生:大家也知道,我們中聯電訊也有自己的研發,也有自己的品牌,也有貼牌生産光伏相關産品。我們深刻地感覺到我們國家光伏産品最大的問題是存在著發展不均衡,上游産業嚴重産能過剩,而在下游電站由於它要完全靠國家政策的扶持,而且靠相關,包括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金融機構都要對這個産業,尤其下游它是資金密集型(行業),要提供極大的幫助,這樣我們國家才能消耗掉上游的産能過剩。雖然我們國家現在是全球每年建設光伏電站投入最大的國家,但離上游的産能過剩還有一定的距離。我認為對這整個産業所有企業發展都會産生障礙。

而且現在全球都看好中國光伏産業的性價比,他們都希望跟中國光伏産業合作,因為德國技術領先,美國正在迎頭趕上,但確實他們的性價比沒有中國好。

中國網:為什麼中國性價比會所謂的讓他們覺得這麼好呢?

何樹生:雖然我們國家的技術不是全球最領先的,但所有産品品質以及它的價格在全球很有競爭優勢,而且中國這十年高速發展,已經集聚了大量人才隊伍儲備,以及整個光伏下游總包的大量人員可以儲備,實際上全球現在的市場很大,光伏下游光伏電站的建設最大受制于價格,價格好了它才能夠建設。雖然各個國家都有補貼,但你想想我們的價格要是人家的1/4、1/3建一個電站,我們的吸引力就特別大。

中國網:剛才您重點提到了我們的性價比比較高。總理一直在提倡説由“中國製造”改為“中國創造”,光伏産業在未來發展過程當中,您認為它具有創新性潛力在裏面嗎?

何樹生:我認為中國的光伏産業具有創新性潛力,只要國家、政府持續支援這個行業,我們會崛起,像漢能集團一樣,就像原來的無錫尚德施正榮博士帶領的團隊,就一直走在創新的前端。有了國家政策的重點扶持,我想我們國家會崛起一大批創新型的(企業),我們國家航太上面的光伏太陽能電池板的應用是和全世界是同等水準的,但在民用這塊,因為它研發耗費的資金是巨大的,這塊還要靠國家各個部門協調,各個科技部門給予更大的扶持。我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國家一定會出現更多創新型的,領先全球技術的光伏産業。

中國網:目前,我們國家的光伏産業還不是做到全世界NO.1,最好的,您覺得目前現階段最大限制因素是什麼呢?

何樹生:最大的限制因素是,因為我們國家整個光伏産業,因為它資金量需求特別大,而在“新常態”下,我們國家整個GDP是在往比較中高增速在發展,在降速過程中整個産業會受到巨大衝擊,因為光伏産業離不開和其他同行業大家一起的合作,其他行業在這方面影響之下出現大量企業虧損或倒閉,光伏産業也會受它影響。講的實際一點,因為光伏産業真正要發展是靠資金,現在最關鍵的問題還是資金的問題,在我們國家一直想保持世界領先行業方面,我認為金融方面的政策要大量向光伏産業傾斜,這樣才能保持光伏産業一直健康地往前發展。

中國網:就目前而言, 陜西中聯電訊做“光伏産業”主要就是光伏發電,前面您也介紹了已經推進了一些光伏發電項目。在運營這些項目時,陜西中聯電訊是怎麼樣把控這些項目的風險以及如何來具體推進這些項目的呢?

何樹生:我們在把控這些項目的風險主要是前期對適合建光伏電站的地區以及光伏電站選點進行嚴格把關,作為民營企業我們也向以前領先的央企老大哥學習,向他們取經,爭取經過我們的努力,加入國內央企一直在國內領先的産業聯盟叫光伏生態組織(PGO),我們加入他們就是想從他們那兒得到一些先進的經驗,他們要求高標準、嚴要求,也就是選擇的一些光伏電站區域一定要是風險很低的,我們向他們取經,向他們學習,這方面主要是靠跟原來這些領先的企業,這些老大哥們取經,來把控風險。

具體推進項目就是只要我們拿到覺得適合的項目,公司上下全心全意極力來推進,爭取快速建成,快速見效,而且運營我們希望交給國電推薦的一些運維,有真實資質和牌照的運營商來運維,降低後續的風險。

中國網:前不久,國家發佈了“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文件。其中提到“發揮陜西、甘肅綜合經濟文化和寧夏、青海民族人文優勢,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加快蘭州、西寧開發開放,推進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産業和人文交流基地。”由此可見,西安作為國家打造“一帶一路”上的一個重要樞紐城市,也是起到了不可忽視並且非常重要的作用。陜西中聯電訊作為一家總部位於西安的企業,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之下,將會面臨什麼新的機遇和挑戰?您對於未來我們的發展藍圖又是怎樣規劃的呢?

何樹生:機緣巧合之下,我們企業剛好在“一帶一路”發展最重點的區域,我們總部就位於西安,習總書記以及國家幾位領導人提出“一帶一路”設想中,整個陜西中聯電訊佈局新能源産業剛好在“一帶一路”的核心地帶,包括新疆、甘肅、青海、寧夏、陜西,我們想通過我們的區位優勢,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希望能把新能源産業和國家“一帶一路”産業大戰略融合在一塊兒,帶動西部發展,為我們國家“一帶一路”大戰略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通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帶動,又推動企業本身做大做強,在新能源産業爭取能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中國網:您説話非常的謙遜。我們看到,陜西中聯電訊在成立之初,是一家專門網際網路IDC方面業務的公司,並且在行業當中也是做得非常強大,服務於很多大型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當中,把原來這一杯羹放在怎樣的位置上?又怎樣發展光大呢?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得非常迅速,原有板塊現在也正好是發力的時刻。

何樹生:對,雖然我們在企業高速發展中,尤其在新能源産業發展中會遇到資金的困局,但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我們已經在著手準備,在原來傳統優勢的網際網路行業也準備借這個機會來進行下一步的大發展,現在選擇的一是在東北,二是在西北寧夏,剛好和寧夏內陸試驗區是比較符合的,在東北我們打算在吉林長春和當地優質企業合力建成一個雲基地,輻射範圍包括北京和東三省、內蒙東部地區,這是我們的一個設想,現在正在前期進行中。還有一個是寧夏現在率先建成了西北的一個雲基地,第一期已經接近完工,因為時間來不及以及推動新能源産業的發展,所以,我們爭取在二期、三期能參與到雲基地中去,發揮我們原先傳統的一些優勢,把它發揮出來。

今年9月份,在銀川會有55個伊斯蘭國家參加資訊化,就是“一帶一路”中間的網際網路高速公路,這個高速公路是資訊化高速公路的一個會議,據説習總書記會參加。我們也作為其中通訊領域,通訊領域比較廣泛,不光是網際網路,還會融合更多優質的通訊領域企業,去進入,去參展。現在前期已經和負責提供這個參展的國家相關企業在聯繫,也會去參展,這樣為我們“一帶一路”未來中亞、中東,習總書記畫出的宏偉藍圖,我們為它提供資訊化高速公路,就是我們為大數據打下基礎。我想這樣為整個企業,以及聯合進來的一些企業都是個很大的機遇。

中國網:是的,同時我們也了解到,陜西中聯電訊現在已經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通信領域、光伏發電領域均取得廣闊前景的同時,利用自身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也已經向綠色能源領域開拓疆土。比如2014年11月,陜西中聯電訊與義大利b&b工程師事務所簽訂了垃圾熱解氣化發電的合作協議。我們知道,城市生産與生活過程中産生的垃圾廢物問題,主要採取回收利用、填埋、焚燒和堆肥處理技術。以其中的焚燒處理方式來看,傳統生活垃圾焚燒所産生的毒氣對我們整個人的身體以及大氣污染都是非常嚴重的。所以,我們現在採用了一種新的垃圾熱電氣化發電技術,就能夠降低垃圾處理過程中産生的一些不必要的廢氣,同時也對這些垃圾、廢物再利用的效果。這很符合國家正在提倡的節能減排發展方式。我們也十分想了解一下,在節能減排方面,陜西中聯電訊具體是如何做得?未來這個規劃是什麼樣的?

何樹生:陜西中聯電訊這次通過和義大利B&B公司簽了合約,實際上這個公司在世界上現在也是嶄露頭角,他們潛心三十幾年的研究,發明瞭垃圾氣化熱解的技術,實際氣化熱解講的簡單一點,大家小時候可能看過爆米花,隨著轉桶轉,那麼堅硬的玉米一下子膨化了,它最基礎的原理就是利用這個原理。當然他的設備要複雜得多,那個原理就是個罐子,這個罐子中間包含了大量的儀錶,各種閥門以及它是雙層的,壓力不一樣,溫度也不一樣,當然技術更高,完全不是一回事,它最關鍵的處理技術就是這個。

中國現在進入城市化高速發展期,雖然現在發展期增速比較緩一點,但估計我們國家城市化進程還有幾十年,垃圾和污水、空氣這三方面是對城市生活最大的影響,我們響應國家的號召,希望在垃圾處理,就是城市污染問題上盡我們自己一點微薄的力量,就和義大利這個公司簽訂了合約。垃圾處理看起來是解決了環境問題,同時在節能減排方面也會比以前的技術好很多。因為以前的技術都是焚燒,它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以及重油方面都要比現在消耗多得多,同時因為它産生的溫度高,産生二惡英,同時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濃度也比較高,我們利用這個新技術節約了能源,還可以用現在垃圾處理技術,通過氣轉化成垃圾發電。這樣就為我們提供了新的一種清潔能源,把廢物變寶,通過它産生的熱量我們發電,可以節能。因為減排,它排到空氣中,他們要求達到歐四標準,就是垃圾處理站的排風口人可以直接呼吸。

中國網:這不容易做到。

何樹生:是的,以前的垃圾焚燒技術是美國和日本推到中國來的垃圾焚燒技術,大家都知道,它最大的毛病就是産生二惡英,排出來的空氣很臭,方圓幾十平方公里都不適宜居住。大家知道,垃圾本來就離城市很近,要建個垃圾場,離城市很近,又污染了城市的環境,我想就得不償失。但通過這個新技術就可以改善環境,同時還達到,利用它的餘熱發電和排放,在節能減排方面應該會有很大的改觀。

中國網:我們聽到這個消息是個好消息,而且這是利國利民的好消息,非常得高興。同時我在想,在合作和項目推進過程中,垃圾處理過程當中,會不會存在一些小小的問題,比方造價會不會很高,處理過程中有沒有其他的一些問題呢?

何樹生:這個技術最早是義大利人發明,德國人也一直在引進,也在改進,美國人真正領先的是在網際網路方面、金融方面是全球獨樹一幟的,但他們學技術的勁頭也是挺大的,得到這個技術,美國人也在用他們的熱解氣化技術推出美國的,德國有德國的,但這個發明我們還得承認是義大利發明的,已經研究30多年了。他們的造價,我們是通過和他合資以及合作的模式,引進處理器。而且我們去參觀了,它的成本比原來的焚燒技術引進的設備成本還要低一些。我們也和國內有關專家一塊兒組成訪問團到了義大利去訪問,去參觀,去學習。而且我們很快又會組織第二批,可能各方面的專家更多的訪問團去現場,我們帶了很多環保方面的專家,也帶了工程方面的專家,這次也會帶相關其他方面的專家。考慮到處理這個垃圾價格各方面會不會造成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通過前期幾次和義大利的談判與合作,感覺到造價不是很高,企業不但能承受,而且從中還可能有豐厚的利潤回報。

中國網:陜西中聯電訊從最開始做通訊,到現在除了通信之外還涉及到朝陽産業,光伏産業的發展,在整個發展過程當中,我想不論是您個人還是您的企業一定是有一種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在裏面的,所以才會不斷推進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的産業在發展。這個過程當中,您內心的變化是怎樣的,這麼多年,隨著企業的發展?

何樹生:講起來,我的人生經歷很簡單,現在感覺到好像作為民營企業的一個領頭人的形式坐在這兒,實際我大學畢業以後分到了部隊,後來轉業到了銀行,又調到政府工作,我的人生經歷這幾個過程都是很簡單的。在學校,在部隊,以後到企事業單位,感覺到受黨教育這麼多年,包括國家這幾十年飛速發展是我感同身受的。國家幾十年高速發展以後,我們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經濟大國,各方面實力,包括外交、軍事各方面都強大起來了,但高速發展的過程也造成一些問題。原來全球每個國家經過高速工業化發展都有這個問題,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美國都有這樣的問題,就是環境污染的問題。我們哪怕不出國,到一些經濟不太發達的地方,少數民族地區去走訪,看到那兒天特別藍,水特別清,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

長大以後在城市中間,尤其在我準備從事企業發展的時候,我是在華南地區,在華南地區看到的水都是黑糊糊,臭烘烘的。走過這兒切身感受到,包括和外國友人交往過程中,他們也深深地擔憂。我們切身感覺到,只要我們是有責任心、有良心的中國人,有責任心、良心的企業家,就應該用我們積累起來的財富為國家改革開放中遺留的環境問題做出自己小小的一份貢獻,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每個人都這麼來做的話,這個我想很容易做得到。我們企業上上下下都有這種感觸,因為原來我們的網際網路企業80%都是戰友、軍人,現在企業也還是有一些志同道合的軍人朋友,大家都感覺到對這個國家和民族有一份責任,要改善我們環境,因為我們經濟實力已經達到這一步,為我們子孫後代,像習總書記履新時提出來的,把青山綠水、白雲藍天留給中國人民,特別是留給後代。

中國網:您這麼説我特別能理解,因為作為軍人來説,對國家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應該更加強烈和特殊一些。對於未來,陜西中聯電訊的發展和目標是什麼呢?

何樹生:我們未來的發展目標是,在現在固有的,一是傳統的通訊領域、新能源領域、節能環保這三大領域,希望未來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在每個領域都有我們的足跡,在每個領域通過我們的努力對整個行業有一點推動作用,甚至有一點點微薄的貢獻,希望跟這三大領域所有企業,包括中國企業以及世界上相關企業合作,能把這三大領域每一行業都做得更好。希望我們在這三大領域,相關企業做得更強大,以及做得更好,這樣我們積蓄更大的力量,也可以更好地回報社會。

中國網:是的,非常感謝您作客我們節目,和大家分享了這麼多。我想無論是以前做通訊行業的中聯電訊還是現在通訊行業和光伏産業一同來做的中聯電訊,使命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使我們國家和人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好,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福音。再一次感謝何先生作客我們的節目,和我們大家的分享,也感謝您的收看!“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我是方悅,讓我們下期節目再會!

何樹生:謝謝!

(結束)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