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戰為戰的軍校名師

 



中外軍官的精彩對話

胡堅的軍事課能聞到“硝煙味”,他的政治課更是充滿“精氣神”。面對當下社會上存在的信仰缺失、信念淡化的問題,他認為軍校教員決不能隨聲附和,應該把課堂當成傳遞正能量的重要陣地。

他始終牢記並實踐著彭雪楓校長“做一名軍事的政治家、政治的軍事家”的校訓,在課堂上經常穿插一些富有激情的價值觀思考。“精神勝於武力,”在一次課上,胡堅對比抗美援朝的輝煌勝利與清末戰敗的喪權辱國,得出這樣的結論:一支軍隊如果缺乏虎狼之氣,戰場上就會成為虎狼之食。軍人只有練就“壯志饑餐胡虜肉”的血性,練就能打勝仗的本領,戰場上才能經受住生死的考驗。

2009年5月,全軍開展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胡堅又有了想法,他與外訓係聯合策劃了一場《中外軍官共話軍人核心價值觀》活動。

“暢談與認知”、“培養與塑造”、“交流與啟迪”,在三個訪談板塊中,他以主持人的身份,引導中外軍官在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下,從世界軍隊的範圍內,尋找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共同點,加深了大家對軍人核心價值觀的認識與理解。

“在我們的軍隊裏,不管軍銜高低,必須遵守兩條價值準則:熱愛祖國和獻身自由。”阿根廷的馬賽羅少校率先打開了話匣子。

斯里蘭卡的庫瑪拉少校談起了對軍人榮譽的認識,“只有榮譽才可以和我們的生命對等。”

“軍人要無私奉獻,軍隊的金子是挂在我們的肩上,不是放在口袋裏的。”阿裏克斯希上尉的話給人以震撼!這位來自塞內加爾軍人很直率,也是訪談中最活躍的一位。不僅現場朗讀了本國軍官的誓詞,還演唱了一首軍歌:“我們都是戰士,為保衛我們的祖國而驕傲,前進,前進,舉起槍,展示我們的風采!”

中方的英模學員也與外軍學員進行了對話。

來自60多個國家的學員與中方學員參與了這個活動,雖然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國情軍情差異很大,但個個熱血沸騰、發言踴躍,場面十分熱烈,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深受教育。

“雖然我們的軍裝服飾不同、膚色不同,但我們對軍人核心價值觀認知與理解是相通的,願我們共同為世界和平肩負起軍人的擔當。”胡堅的結束語引來一片掌聲。

幾年之後,許多同志仍對這次中外軍官對話記憶深刻、津津樂道,認為這是一堂理論實、方法活,在思想深處打下烙印的“經典之作”。

(柯結明 撰寫 路江山 編輯)

 

“地氣”與“底氣”

在院校工作久了,你會發現,脫離部隊的時間越長,講臺上的底氣就越不足。“院校本該引領部隊發展,為何卻總是滯後於部隊?”胡堅為此很困惑。

記得一次課堂上,一名學員提出,如何才能實現部隊“先訓後補”,解決戰鬥力緩升陡降的問題?由於對部隊訓練規律了解不透,胡堅雖勉強解答,但內心卻很尷尬。

還有一次,一位部隊的師參謀長來院講授《實兵對抗演習》一課,詳實的數據、鮮活的事例、深刻的剖析,引起學員強烈共鳴,現場數次響起熱烈掌聲。這件事對胡堅觸動很大。

“我的課為啥就沒這樣的效果呢?我們差在哪?”胡堅在內心問著自己。

反差讓他反思。思考許久,終於有了答案:課堂上講的理論,之所以不受學員歡迎,原因在於缺少實踐的催化;講臺上的底氣不足,從根上看是實踐的缺失,到部隊接“地氣”不夠。

為了到部隊實踐中去接“地氣”,他開始利用教學間隙和假期深入部隊和訓練一線。“只有將辦公室位移,延伸到部隊演訓場,才能真正接著‘地氣’。”胡堅對同行們説。

廣州軍區某師副師長何軍還記得在總部組織的一次演習中,他作為主攻團的團長,在汕尾海訓場經常與胡教授一起研究登島作戰問題。

“胡教授一到部隊就深入一線,一有不懂的問題就向官兵請教,掌握的情況有時比部隊領導還細,演習中他總是能提出許多有見地、實在管用的意見建議,部隊的同志都認他、服他。”

何副師長接著説了一件事:一次現地實兵推演中,胡堅教授發現陸航臨空與自行火炮射擊在航線和彈道上時間交叉,存在“風險點”,他建議調整陸空火力計劃,集團軍首長和機關及時採納了他的意見。

在深入部隊實踐的過程中,胡堅把自己當作一個“感測器”,善於用敏銳的思維捕捉部隊的最新變化,用系統的方法梳理最新經驗;同時,他又把自己當作一個“記憶體”,把部隊作戰訓練最鮮活的改革資訊和第一手資料帶進課堂。

幾年下來,課堂悄然發生了變化,學員們聚精會神、爭相提問,就連他的上選修課、講座課也座無虛席。胡堅當年的學員、現任空降兵某軍軍長李鳳彪仍記憶猶新:“胡教授的課與實戰需求貼得緊,與部隊發展同節奏,聽著解渴、管用。”

這些年,每次從演訓場回來,胡堅都會為學院帶回一場部隊最新發展的講座報告。他一直是學院新開課程最多、最受學員歡迎的教員之一。

“部隊與院校,就像大樹的‘根’與‘葉’,互為補充,互為作用。實踐之‘根’扎得越深,理論之‘葉’就會越茂盛。”

“只有堅持課堂對接戰場,站好講臺才會“底氣”十足!”胡堅深有感觸地説。

(何曉斌 撰寫 宋紅群 編輯)

 

特殊的“授後服務”

説起來,大家也許不信,胡堅的手機上竟然存有近千個畢業學員的電話號碼。胡堅説,這些號碼既幫助了學員,也成就了自己。他有個習慣,無論任務多重、安排多緊,只要下部隊,他都會把畢業學員召集起來“聊聊”。

“大家有沒有棘手的問題?院校教你們的東西管不管用?你們最近有沒有什麼新訓法、新戰法……”每次,他總是用一個個問題打開話匣子。

胡教授誨人不倦的品格、謙遜低調的態度、平易近人的作風,讓學員們無法隱藏心裏的問題,紛紛開始“竹筒倒豆子”,許多問題得以當場解決,個別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就帶回學院組織專家“會診”,並將研究成果及時反饋給學員個人。

下部隊利用閒暇找畢業學員“聊聊天”,不僅幫助許多學員解決了作戰訓練中遇到的難題,同時也直面部隊演訓中諸多深層次矛盾,蒐集了部隊亟需解決的一系列重難點問題,這些問題帶回學院、寫進教案、走進課堂後,極大地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實用性,受到學員的普遍歡迎。

胡堅也因此成為畢業學員最信賴的老師,成為他們紮根基層、建功立業的堅強後盾。這種在師生交流互動中實現“雙贏”的方式,學員們稱之為“送貨到府”,胡堅稱之為“授後服務”。

(姜夢堯 撰寫 路江山 編輯)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互動留言

0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chinatalk@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56 88828057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