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由盾安節能為您特約播出的中國網兩會訪談,在前方駐地,我們為您採訪到了天津大學的校長李家俊先生。
中國網:校長您好!我們知道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的方針和措施,不知道您對於教育改革的領域最關注哪個方面?
李家俊:因為我在高校工作,所以,還是關注教育綜合改革,尤其是高校的改革。
中國網:您對自主招生、招考分離或者是外語一年多考方面有沒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李家俊:教育部對高考改革已經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和方向了,我覺得這個思路是正確的,包括多次考試的問題,比如説個別課程,像外語可以多次考試,給考生更多的機會,這些是往改革、改進的方向走出了一步,是非常正確的。
中國網:我們知道卓越高校自主招生聯盟,已經發佈了2014自主招生聯考方案了,天津大學根據學校自身的特色,自主招生將會有哪些措施呢?
李家俊:卓越聯盟在招生改革方面的探索,搞了幾年,我們覺得還是很有效果。但是這個改革是的漸進,是一個探索,不能説就到位的。我們九校因為有共同的工科背景,探索怎樣更好的選拔符合工科人才培養的選拔機制,我們覺得是有一些體會,等於給考生更多的一次機會,也給我們學校評價考生多了一次機會。
中國網:單個學校的自主招生和聯盟自主招生的不同之處在哪?您覺得聯盟自主招生的意義在哪?
李家俊:由於我們九家學校的背景相近,有可能一個學校比較困難的事情,九所學校合起來做相對容易一些,比如説考試安排。如果一個學校每年要在各個省市組織考試,這個難度是很大的。現在我們用聯盟的力量,在全國設立若干個考點,應該説就像一次高考組織一樣,保證各個環節不出問題,這種集體的力量是很大的。
再有改革涉及到很多很敏感的問題,方方面面,我們九所學校能夠在一起坐下來討論、思考、改進,本身就是比單獨一個學校的探索在某些方面能夠得到大家的幫助。
中國網:關於自主招生,大家更多的關注如何使自主招生更加透明化、公開性和公平性,您給我們講一講您的學校在這方面有什麼具體的做法?或者是天大有沒有具體採取的一些監管措施?
李家俊:説到考試,公平公正是一個基礎,但我們不能狹義地理解公平公正,因為高考本身是一個選拔,它和義務教育不一樣,義務教育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均衡化的教育,國家有責任,有義務為所有的適齡年齡段的孩子提供好的教育,這就是義務教育,我們強調義務教育要均衡化。
但高等教育從本質上來説是人才的選拔,選拔需要公平、需要公正。為什麼高考要改革,是由於現在的高考是完全建立在“一考定終身”,“分數決定一切”之上,因為你沒有別的更好的評價的情況下,分數是最公平的。所以,我們這麼多年喊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就在於此。但帶來的弊端是,你用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價方式,實際上不利於創新人才的成長,抹殺了人的創新性就在這裡。
高考的指揮棒由於分數是規定因素,所以,高中所有的課程安排、訓練都是圍繞著保證考生考高分,保證考生不丟分,大量的、機械的訓練,就是保證一分不差。因為有時候差一分就可能錯過一次重要的機會,所以,家長也好,考生也好,學校的老師也好,誰都不敢掉以輕心,所以,我們整個教育走入了一個怪圈,根子就在這兒。現在要改就是這個,不能唯一以分數來評價。
中國網:您覺得現在提出的“招考分離、自主招生、外語一年多考”對於學生多元化的發展起到了什麼樣的幫助作用?
李家俊:讓學生不要太關注或者是斤斤計較每一個分數,還是按照自己的天性,按照自己的興趣,按照自己的特長來發展。這是我覺得就走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另外對學校來説,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綜合評價一個學生的潛力,分數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但是還有其他方面,還有包括社會責任心,包括我們立德樹人是教育的第一根本任務。立德樹人在平時考試中是考不出來的,孩子的社會責任心的問題,道德方面的表現考試反映不出來,所以,這也是我們要改革的一個方向。
中國網:對於創新人才培養上,天大有怎樣的考慮呢?
李家俊:天大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推動綜合培養方案,也是不能單純的一個專業知識的傳授。我們講綜合培養方案,考慮到知識,就是你所有的專業所需要的必要的知識,也考慮到能力,還考慮到素質。所以,知識、能力、素質平衡,這是天大從八十年代就開始做了。
但現在我們考慮,在新的情況下,我們考慮我們的學生,第一,我們講要有家國情懷,這是我們剛剛研究確定的。我們原來講要有社會責任感,要有全球視野,要有創新精神,要有實踐能力,我們現在進一步提煉了天津大學的培養目標,一是家國情懷,考慮到中國傳統文化對知識分子、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一個起碼的(要求),就是你怎麼對待你的國家、對待你的民族,你個人的修養,所以,我們提出了“家國情懷”的要求,但也要有全球視野,我們現在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全球村,我們的人才要在全球化背景下,讓我們培養的人有全球競爭的能力。所以,我們必須放在全球視野下考慮這個人才的培養。
當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是高教法規定的,也確實是我們人才培養裏要關注的,尤其對工科的學生來説,實踐能力很重要。工科只會紙上談兵,嘴上説得很好,文章寫得很好,但你沒有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行。所以,我們天大把整個我們的培養目標凝練成了“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我們的培養目標。
我們的整個培養方案就是按照這個目標來設計的,當然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科有具體不同的要求,要把這些目標物化到具體的培養方案、具體的培養環節和課程裏去,這還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工程,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完善。去年我們剛剛開了教學工作會,在系統的梳理培養的理念,包括要修訂我們的人才培養的方案。
中國網:對於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之間的學分轉換,您覺得有可能實現嗎?
李家俊: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的學分轉換,一個是剛才講到職業教育也要和普通高等教育有一個立交橋,也有一個學分轉換的問題,方向是對的,具體做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比如我們天津大學某一個專業,我對這個專業是有一個自己的要求,所以我的課程設計與我這個專業目標聯繫在一起的。某一門課將來的學分轉換也許有可能,但往往我開的課和一個職業技術學校開的課,也許差別就很大,那就沒有辦法互認。民辦學校也是這樣。所以,具體怎麼互認,理論上可以,具體做的過程裏恐怕是很難的。所以,這裡面將來對課程的品質,課程的水準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
我們現在和國外也是這樣。在和國外大學合作的過程裏,我們的學生出去遊學,能不能學分互認,兩個學校要坐下來討論,所以這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我想理論上沒有困難,但實際做起來會很難。
中國網:您對於引入社會資源進入高校,您覺得對高校來説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比如説南開有泰達學院,引進一些企業或者社會資源進入高校共同合作來創辦一些學院培養學生的這種模式,天大有嗎?
李家俊:天大也有,我們有個三本,叫做仁愛學院,就是企業投資,師資主要是天大的師資,教學安排和教學管理全部是天大的模式、天大的人員,我們這個合作就非常好。當然我覺得像這種合作,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和基礎,是雙方有共同的理念,就是為了辦教育,就是為了培養人才,而不是其他的比如説為了掙錢,如果説為了掙錢,這個教育、這個學是辦不好的,如果大家有共同的理念,我就是為了辦學、辦教育、培養人,我認為這個合作肯定能夠搞得好,從高校來説,我們需要社會資源,現在大部分學校都是公立的,都是國家辦的,社會資源進入學校不是很多,天津大學在努力擴展,讓社會認識到天津大學,擴展和社會的合作,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用於辦學,用於人才培養,我們正在這方面做。比如在科研方面,我們跟很多區域都有合作關係。我剛才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我們在武清搞了一個天津大學武清技術研究院,武清區政府給了我們三萬平米的一個樓,給我們出資金,按照天津大學的需求裝修好了,我們幾個大的團隊,學生帶老師一塊搬到那兒去,最後雙方合作就很好,武清也會從我們天津大學技術研究院得到很多受益的地方,對天津大學來説擴展了我們的資源,很多社會資源進來了,在科研方面、人才培養方面我們也是受益者。
比如我們在濱海新區有個濱海工業研究院,也是濱海新區政府支援給我們地、給我們錢,蓋了樓,天大的科研團隊搬進去,這都是社會資源。我們在青島還要成立一個天津大學青島海洋工程研究院,也是青島的藍色矽谷給我們提供了3萬平米的一個大樓,所以,我們也是要把海洋工程相關的力量組織起來,跟青島合作。這就是利用社會資源。當然如果説社會資源現在還有很多我們的校友、企業家給天津大學捐款,我們有一個北洋教育基金捐款,那就是直接用社會資源來發展教育,我們也是很歡迎的,這方面也在逐漸提高,這對學校來説是個好事。
中國網:謝謝李校長。
感謝新浪對本節目的大力支援。
(實習責編:佟靜 記者:朱燁 攝像:劉哲 後期:周珊珊)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