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大校長黃泰岩:教育要因材施教多元化發展

時間:2014年3月8日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校長、經濟學教授黃泰岩
簡介: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校長、經濟學教授黃泰岩在接受中國網專訪時表示,教育應該因材施教,鼓勵多元化發展。[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校長、經濟學教授黃泰岩

 

歡迎收看由盾安節能特約播出的中國網兩會訪談。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大學校長、經濟學教授黃泰岩在接受中國網專訪時表示,教育應該因材施教,鼓勵多元化發展。

中國網:黃校長您好,十八屆三中全會當中提出了一系列關於教育改革的問題,教育公平可以説是改革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您作為一個大學的校長,是如何看待教育領域出現一些不公平現象呢?

黃泰岩:因為我們國家現在越來越注重公平,在教育領域當中的確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現象,比如説自主招生當中的舞弊現象,甚至區別對待現象,包括教學資源的趨勢進行不平衡的分配方面,甚至在一個學校的內部都可能有不公平的現象。比如有一些搞階梯班、精英班,跟大眾的教育都會出現不公平。

我覺得,這種不公平分兩類去看:一類是需要清楚的,比如區域之間的招生資源分配問題,比如北大清華在北京,他主要招北京學生,外地的學生分配的很少,我們是不是可以建立這樣一種考試製度,就是允許北大自主來考試,全國所有的學生來考,北大來招生,按照成績來招生,這樣就打破了區域之間的限制,這是將來逐漸走向教育公平的方向,所以改革逐漸取消這種區域間的差異,給考生更多的選擇機構,也給高能力的學生一些更高的深造機構,這是很重要的。

二類有的好像不公平,實際上應該是正確的。因為重要現在的高等教育已經變成大眾教育,過去我們叫精英教育,現在叫大眾教育。在大眾教育的時候不能放棄精英教育,所以在大眾化的教育過程當中,我們可不可以選擇一部分比較好的學生,然後組成精英班,配備最好的老師給他們相應的安排,比如我們可以選擇國內最好的老師和請國外的老師,用加大教學成本的方式來培養他們,使他們真正能夠在學的方面顯示他們的才能。

應該説不同類別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安排,很多人反映這種不公平,在學校裏面可以做的。我們遼大現在開始推廣這種,我們一共兩萬多本科生,七千多的研究生,如果按照大眾教育的話,這裡面有時候有問題,所以我們把學生分類。比如一部分學生,他們不擅長做研究,願意做應用、工藝,那我們作為校方與工程師和企業聯手,和國外的大學、企業聯手,培養這種應用型的人才。對於學術性的人才,想搞研究的分成兩類,一部分是從一般的學術研究,將來從事一般的教學,一般的研究,另外一種確實出類拔萃的,我們搞導師制,在本科就搞導師制,雙語教學,甚至寫論文,通過這種更高的要求,使這些非常出類拔萃的學生,能夠在我們這樣的211高校當中享受到985高校的教育。

中國網:因材施教。除了教育公平之外,十八屆三中全會還關注了另外的改革內容,比如外語一年多考,包括高考分離等一系列的想法,您看來這對於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有怎樣的幫助呢?

黃泰岩: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改革舉措。因為市場經濟最核心的概念就是給人以多種選擇,沒有一個固定答案,沒有最好,每個人因為各自的特點不同,所以路徑肯定不同。過去我們的高考制度,雖然在中國的選拔人才當中沒有更好的辦法替代它,但是我們改變它的很多形式,比如現在外語一年多考,過去我們用三天決定人家一輩子的命運,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為一個人可能這三天生病了,或者情緒受到影響等等,在加上就這三天壓力太大,考生的壓力太大,家長的壓力更大,全社會的壓力都很大,導致可能在這三天當中發揮不出來,他的潛能和能力得不到展示。二是心理壓力減少了,社會的壓力、家庭的壓力都減少了,所以在這種輕鬆的環境當中學習、考試,可能會發揮得更好。

甚至我們講一門功課多考,將來一個人能不能多考。比如北大、清華、人民大學這樣的學校,北大今天考,我今天就報北大,參加考試了,明天清華考,我又報清華了,我三個學校都考了,最後我哪個考得最好,或者哪個專業最好我可以去,增強了考生的選擇性。我們高校是培養人的地方,你是為考生服務的,為學生服務的,所以為他們創造更好的條件、更好的機會,這才是市場經濟的本質,也是我們教育改革的方向。

中國網:在人才創新上面,遼大有沒有給人才培養上提供一些更好的環境呢?

黃泰岩:剛才我講到,遼大我們因材施教,針對不同類型的人進行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們中國的學生和國外學生去比,我們的勤奮,我們的應試能力特別好,記憶能力非常好,但是根據我們的經驗,大學時代,或者説考試非常好的學生,往往未來發展並不一定很好,因為學校是應試,考得是記憶力。到了工作崗位,可能要的就是創造力,再到了40多歲可能要看你的組織力和領導力,這種情況下在大學裏面只是培養他的應試和考試能力,到社會上的創造力、組織力、領導力就沒有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改變這種狀態。我們不僅要學生有良好的記憶能力,而且有創新能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從三個層面考慮:

第一,從學生層面,怎麼能夠看到這個社會,怎麼適應這個社會,怎麼在大學期間尋找自己所熱愛的專業和熱愛的工作,因為只有找到熱愛的工作、熱愛的專業才能投入進去,比如大門類招生,經濟學一個大門類,進來以後,經濟學裏面有財政、金融、會計、審計,更多的專業,這裡面我究竟喜歡什麼,我並不知道,我懵懵懂懂可能會喜歡大經濟的專業,所以大門類招生進來以後,專業課、公共課同時開,給一到兩年的選擇,然後再選擇專業,往哪個方向走,這樣給學生又增加了一個選擇。

所以我們去年開始,在我們學校開始大門類招生,通過這種方式,給學生增加一個再次選擇的機會,我想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上課的時候,我在開學典禮,在平常的時候老跟學生講,你不要認為老師答案就是絕對的,不要尋找一個標準答案。

中國網:要有質疑的態度。

黃泰岩:對,要有質疑。我到國外去,國外學生和中國學生有一個最大的差異,就是中國學生不愛提問,我們開討論課討論不起來,這就是我們學生思維不活躍,願意接受標準答案,願意死記,最後培養成一種呆板的結果,所以現在要學會質疑,要敢於提問,要能夠實現課堂當中敢於知。所以我們老跟學校講,你在學校把人丟光了,在社會上就會不丟人。因為學校允許你丟人,允許你犯錯誤,這樣你在學校裏面把錯誤犯完了,社會上就不會犯錯誤。到社會上犯錯誤就有巨大的成本。

第二,從老師層面,我們讓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不要給標準答案,比如小班制上課,通過小班討論,拿出一個問題,比如當前中國的經濟形勢,國外説中國要崩潰,中國要完蛋,究竟怎麼看,原因是什麼,讓大家討論,各抒己見,這樣來增強大家對學習的興趣,參與的興趣,使體驗性教學、參與性教學融進去。

第三,從學校層面,學校要制訂一些規定,比如我們最簡單的,包括這次政府工作報告當中講到的,考試製度。我們的考試製度不僅僅是高考制度,上大學之後培養人才模式,考試製度也是這樣,為什麼很多人作弊呢?就是因為我們以考定一年,定一學期,甚至也定一輩子,因為你的成績入檔案了,我們現在就改革考試製度,使期末的考試分數佔你整個分數的權重大幅下降。

中國網:這樣就省得學生在期末考試之前臨時抱佛腳。

黃泰岩:對,臨時抱佛腳,去考去背,平常不認真,加大平時成績的量。比如平時作業、上課提問,包括老師問答,這些都可以作為平時成績,平時成績我們努力達到40%左右到60%的比例,就能夠比較合適地評判學生,把學生平常的能力和最後的考試結合起來。

中國網:不光是高考制度需要改革,大學內部的考試製度也需要進行合理化的改革。説到創新,我想到現在引入社會資源,進入公立學校也成為一種趨勢了,不知道遼大在這方面有沒有一些經驗?

黃泰岩:剛才我説的因材施教,比如像應試性人才,大學的特點是學術,老師主要是在學術裏面,我們鼓勵老師到實際生活當中拿了實踐經驗,但是畢竟有限。比如金融證券買賣這些東西都是很實務的東西,你讓老師們在書本裏面教書本,在書本裏面來回轉,學生沒有興趣,老師教起來可能有問題,學生將來到實際工作單位當中不適應,所以要引入社會辦學。

比如我們和電機的企業,我們電腦和軟體企業,通過合作,我們稱之為訂單式培養,專門為你這個企業來進行訂單式培養,為你招生,你説今天需要20個工程師,我就給你招20個人,按照你的要求我設定課程,特別是專業課,這是從國內的角度來講的。

中國網:有私人訂制的感覺。

黃泰岩:對。今天我們大學越來越需要國際化,因為中國大學現在面對國際的競爭非常慘烈。比如國外大學到中國來辦,中國越來越的“狀元”到海外去讀書,所以我們大學面對這樣的競爭,必須在國內國際化,讓中國的學生在中國的大學當中能夠學到國外的東西,所以這樣我們和國外進行合作。

比如我們現在學校兩個學院,一個是新華國際商學院,我們和英國德蒙福特和香港新華集團三方聯合,來構建一個新華的商學院,就是借助於香港的資源,再加上英國的教育資源,再加上本地的大學資源,三方來共建一個開放式的、國際化的教學。

比如我們今年,新華商學院畢業的學生,十幾個推薦到清華、北大這樣的學校去,非常優秀。我們的出資方非常滿意。另外一個學校就是我們和澳大利亞大學合作的,這個我們走了15年,新華商學院我們走了10年,今年正好是10週年的慶典。我們現在正在跟澳大利亞的國立大學,甚至和美國的幾個大學在談,把我們的很多專業用國際化的視野,國際化的方式進行培養,真正將來使我們的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國際能力。

中國網:其實不僅僅是要培養創新型的人才,還要培養創新型的國際化人才。好的,謝謝黃校長,謝謝!感謝新浪對本節目的大力支援。

(責編:孫婉露 記者:朱燁 攝像:劉哲)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