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楊文接受了中國網的專訪
歡迎收看由盾安節能特約播出的中國網兩會訪談,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3日在北京開幕,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楊文接受了中國網的專訪,暢談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與應用型人才培養。
中國網:楊校長您好!感謝您接受中國網的專訪。第一個問題,三中全會的決定中對於教育改革的部分説了很多內容,您在這其中最感興趣的點是什麼?
楊文:我對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這個話題我最關注。這個話題是從教育部今年的主題詞之一——轉型。
尤其有一些省屬高校或者是説新世紀新上本科高校,他們是普通本科高校,我國需要很多的應用型人才,所以希望這些普通本科高校能夠轉為應用型學校。
從昨天俞正聲主席的報告裏,他談到全國政協2014年調研協商計劃的時候也提到了這樣一個話題,就是要將加強産教融合、校際合作,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
我覺得這個專題他選得特別及時,因為一週前2月26號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的常務會議上也提出來職業教育是關係到“轉方式、調結構”,關係到民生的這樣一個高度。實際上職業教育可能從幾個角度都值得改進、調研和拿出一些對策來。
中國網:哪幾個角度呢?
楊文:首先,法律的角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已經頒布了18年,18年來我國的經濟社會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來在《職業教育法》中更多的關注是關於教育的一些問題,但是現在職業教育已經不再只是教育部門一個部門的事情,現代職業教育關乎經濟,教育只是一個載體,只是一個手段,所以核心是經濟的發展。我希望能從法律高度規範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各個相關方的權利力、義務、責任,這些方面變得很迫切。
第二,要從機制方面有所關注。政府和這些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裏的相關方,不管是行業、企業還是學校,他們之間實際上存在著一個資訊差、資訊不對稱。政府在制定一些産業規劃的時候,各級政府如果能顧及到現代職業教育的規劃,也就是説考慮到這些産業需要一些勞動大軍去完成,使人才培養也同時和産業計劃相匹配,這樣就能夠使得産業轉型也好、升級也好變得可能。如果打造政府和職業教育相關方的資訊溝通平臺,讓他們共用資源和共用資訊,使高校在它的學科定位或者是專業設置時,不至於拍腦袋或者是盲目跟風,或者是使高校的人才培養滯後於行業的發展,不適應崗位的要求,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這樣一個話題。這是從機制上要理順和搭建溝通的機制和平臺。
第三,從政策方面。實際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裏的相關方,學校的熱情很高,但是企業熱情還不夠高,一頭冷,一頭熱。如果像讓企業有這樣的責任、義務和積極性的話,是不是應該制定出剛性的規定和柔性的獎勵,從這些方面能夠讓它又必須做,又想去做,這樣就能保障我們的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的時候,能夠産學融合,能夠校企合作,培養出的人才適應這種行業的需求、崗位的需求、社會的需求。
第四,在機制方面關注。這個機制,我看李克強總理在講到職業教育的時候,也是講到要允許多元化的辦學體制,使各種體制的投資方能夠投入到職業教育裏去,也就是説民辦職業教育和公辦職業教育齊頭並進的發展,教育部也在鼓勵民辦職業教育的發展,比如剛才説到的讓普通本科院校轉向應用型本科。我希望加強對民辦職業學校的剖析和了解,引領這些民辦職業高校能夠沿著國家倡導的方向,在現代職業體系建設過程中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
中國網:山東英才學校作為一所民辦高校,在過去的一年中,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有哪些成果呢?
楊文:作為一所民辦高校,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道路上,我們一直在行走。因為民辦本科高校,很多時候都是從高職升為本科的,所以,他們在所謂轉型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容易。像我們英才學院儘管是一所民辦高校,但是我們在招生錄取上已經連續12年第一志願錄滿,不了解民辦高校的親戚朋友告訴我説,我的孩子實在考不上公辦高校我就到你那裏去就讀,實際上,他考不上別的學校的時候,他過來就錄取不上了,我們第一志願已經報滿了。不是第一志願報我們的話,根本是錄不進來的。在招生的品質方面和數量方面我們一直是不錯的,在全國民辦高校裏也是名列前茅。
在內涵建設方面,國家教育部也是對公辦民辦一視同仁,內涵標誌性的成果,像國家精品課、國家教學名師、國家本科教學團隊等等方面這些內涵成果上,我們英才學院也都是全國民辦高校裏實現了零的突破。
2013年我們在教育部高校就業50強裏也名列其中,去年教育部委託國家統計局進行了一個民意測驗,對這些用人單位、對高校和畢業生各方進行一個民意測試,其中調查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這個項目裏調查了全國41所省屬高校,我們英才學院很榮幸的在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中名列全國第一。另外一個例子,剛剛山東省評選了山東省創業十大明星,我們英才學院的學生位居創業十大明星之首。這些成績的取得和這些社會的認可,它已經不再是公辦民辦這個體制問題,社會已經不再用這個體制來衡量這所學校,他們看到的是學生是不是在這裡接受到了好的教育,是不是找到了好的工作,我們培養的人才用人單位是不是滿意,我們的就業率是不是高。所以,我想無論是公辦高校還是民辦高校,只要沿著正確的方向,沿著應用型人才培養,尤其是我們職業的這樣一種定位,主動去適應社會的需求,滿足行業的需求,崗位的需求,讓學生能夠學有所長,這樣還是能夠受到社會的認可,用人單位的認可。
中國網:楊校長,您剛才提到説咱們學校就業率很高,而且在創業方面也有很多的擅長。咱們辦學時有什麼樣的秘訣,能不能傳授給其他的民辦高校呢?
楊文:我們的育人理念分為三個模組,一是專業知識,二是現代技能,三是職業素養。學生在理論課堂上學習專業知識,在車間裏,我們配備了很多的實驗實訓基地,每個專業都有校內的實訓場所,還有校外校企合作的聯合單位,我們很注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主動對接企業需求、行業需求、崗位需求的實踐動手能力。
學生在課堂上、在車間裏學不到的這種德商、情商和社會適應能力,我們讓他們在課外活動裏、在社團活動裏面,在社會實踐中去習得,讓他們職業素養方面能夠獲得提升,讓他們在離開學校之前就具備適應用人單位、適應社會的這種能力。我們希望做一個讓學生成功走向社會,能和社會零對接的這樣一個助推者。
中國網:楊校長,您在英語教學方面非常擅長,我想知道今年高考有一個改革,把英語分值調低了,可以一年多考,您對此怎麼看?
楊文:説實話我沒有太關注具體的內容,我好像只是聽説英語有些地方將英語聽力不再加試,有這樣一個説法。
中國網:其實是北京從2016年開始,高考英語從150分降到100分,而且可以一年多考。
楊文:這樣一個現象,我想對於學生人生多元化的規劃來説,不用每個學生都成為英語方面的專家和行家,但作為一些高層次的人才和國際型的人才,英語對於他們適應這種國際化的要求還是需要的。
我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有些時候有些吃虧,是因為我國國民的英語素質不夠高,所以在很多國際組織中我們無法擔任主要負責人,我想可能原因之一是我們國民的英語素質沒有像那些歐美國家或者説英聯邦國家有優勢,也沒有那些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雙語國家更有優勢。
是不是能夠把外語分層次,作為研究型人才,他們的人生目標是國際型人才的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加大英語方面的學習,提高英語水準。對於技能型、技術型、應用型的人才,他們用更多的時間學習他們將來謀生的一些專業技能,這樣做不同的人生規劃。
對於高考當中有一些不再考聽力的問題,我自己覺得還是有一些擔憂,因為英語是技能,這個技能分成了聽説讀寫譯這樣幾種,它在測試的時候不只是測試語法、修辭,這種只是閱讀的,它的運用能力是包含了聽和説的能力。尤其是越小的孩子,他們如果能夠口語過關的話,能夠聽得懂,能夠説,將來他們在閱讀的時候,在書寫的時候就能變得事半功倍。所以,如果高考當中徹底取消了聽力,會不會又形成了新一輪的“啞巴英語”“聾子英語”這樣的一些趨向,我對這個現象有一點擔憂。
中國網: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專訪。謝謝您。
感謝新浪對本節目的大力支援。
(責編:孫婉露 記者:李虹霖 攝像:王一辰)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