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天山書畫的恒久美感

時間:2013年8月28日
簡介:新疆是一個有著濃濃西域風情的好地方,那裏的戈壁大漠、長河落日、草原森林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愉悅、美的觀感,從而引領著一批書畫創作者們奔向它的懷抱,去盡情地體味它、描摹它、塑造它。[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中國網:《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新疆是一個有著濃濃西域風情的好地方,那裏的戈壁大漠、長河落日、草原森林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愉悅、美的觀感,從而引領著一批書畫創作者們奔向它的懷抱,去盡情地體味它、描摹它、塑造它。

今天我們演播室請來了一位新疆的書畫家,從事也是現任新疆尼勒克縣文化館館長的龐德強先生。

龐德強: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與他同來的還有新疆民主建博會委員劉俊喜先生。

劉俊喜:各位網友,大家好!

中國網:讓他們一起來品評天山書畫的恒久美感,歡迎二位!那我們知道龐館長、劉先生一直長期生活在新疆尼勒克縣的唐布拉草原上,可以説對那裏的一草一木、一盆一景都有著很深的情感。那麼我想知道兩位對於新疆的草原韻味和新疆地域文化的獨特性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龐德強:在這個方面呢,我是這樣感覺的,從西部那個地方,尤其是我生活、我工作那個地方,它是一個東西文化的結合,它是一個結合體。我們毗鄰國家有什麼呢?哈薩克、俄羅斯,還有吉爾吉斯斯坦。在國內也是多個省份的人,原來是發配到新疆的,後來是支援新疆的,直接流浪去的新疆,大概分這三種類型的全國各省的人都匯集在新疆,所以它對各省的這種文化又是一種融合,從而營造了新疆的文化的一種豐富性、多樣性。同時它那個地方的自然風光也與眾不同,大家都知道的,在西部來説,新疆是湛藍湛藍的天,空氣很潔凈,所以自然風光那麼美,由於各省的文化,有東西方文化的融合,所以使這塊土地載歌載舞,平時你們在帳篷裏邊去做客的時候,喝著奶茶,吃點東西的時候,美酒一端上來就載歌載舞了,所以很美很美。

中國網:劉先生呢?

劉俊喜:新疆是我們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我們老一輩他們來建設新疆、打造新疆。隨著現在的國家的政策,又是一次大規模的19個省對新疆的大力支援,新疆的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富有濃厚的各民族的一種氣息,它帶動了整個新疆的經濟逐步發展,更加劇了我們很多的文化産業,現在國家的重視度都比較濃厚,發展文化更要把我們新疆帶動了整個我們中國的很多方面的發展。因為什麼呢?新疆的資源太豐富了,還有是個眾民族的地方,國家對政策的傾向,大西北的發展我認為將來在全球是矚目的。

 

 

中國網:那麼龐館長您是怎麼樣把這種獨特的地域自然風情融入到您的書畫作品當中去的呢?

龐德強:應該説是兩點吧,一方面是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就是與我的經歷相關,第三就是那一塊土地的淳樸的民風,這三點可以説是給了我一個創作的源泉。

中國網:那這三點具體表現在什麼地方?

龐德強:比如説在自然風光這一塊,它是遠山如黛,碧溪潺緩,松林如墨,綠草如茵,草原上的牛羊在草原上吃草的那個過程非常自由自在,非常美。這種自然的物象,還有天山的雪原,天山它是一年四季都有雪,遠看天山有雪,近是松林,再近就是喀什河,還有次森林,次森林在任何時候都能看到它的四季,這是別的地方沒有的。這種自然風光就容易給人産生一種聯想,就是遐想綿綿這種狀態了。這是自然風光給我的一種感受。

中國網:第二點經歷呢?

龐德強:我在四川家鄉的時候,小時候還感受不到這些,也因為在家鄉打下的文學上的基本的功底,所以也有一點豐富的聯想,産生一些聯想,通過這些聯想以後,有這麼好的自然風光,就有了自己的詩情畫意,這是一個方面。

最關鍵的它的民俗風情這方面特別好,很淳樸,坦蕩、真誠。我從故鄉到新疆的時候,因為我那時候比較左傾,我家庭成分比較高,這樣就是考大學考上以後也把我刷下來,政治不過關,當兵更不要,所以招工、招幹什麼東西都沒有我的份兒。在這種情況下,人挪活,樹挪死,走,上新疆,就這樣子呢,有了這個想法以後,想辦法,我一個兄長、堂兄,他在新疆,這樣子就投奔他去,尋找出自己的一種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的那種出路。

因為小的時候,在我們那個時候詩人、作家、畫家、書法家是很崇高的,當時不像今天這個狀態,百花齊放的一種狀態,在那時候就只有那麼一點狀態,所以就奔著這個想法,走,上新疆去,就這樣算是流浪到新疆的。不過在這個流浪的過程中使我感悟到很多,尤其是少數民族他們對我的一種情感,就是素不相識,我遇到很多困難,他們都能夠出手相援,這個很感動。甚至於有一次我在草原上遇到了一次生命的危險,也是一位蒙古族牧民發現我了,就把我拖回他們的帳篷,用他們的民族方法施救,救助了我,後來我非常感動。老奶奶給我喂麵條,就是羊肉湯燉的麵條,因為我是昏迷的狀態,第二天早上我才甦醒過來。甦醒過來以後十指動不了,我一個感覺就是癱瘓,就是生不如死的那種很糟糕的事,因為在那兒舉目無親,一下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流下來了。

這時候老奶奶説,她就一半夾雜著漢話,夾雜著他們的蒙語,説,別害怕,別害怕,這樣安慰我,讓我非常感動。老奶奶和他們這種民族精神也讓我深深紮根在腦海裏,也成了我後來創作的情感的一種源泉。在這時候我通過我自己的,當時無以為報吧,就沒有什麼報答他們,因為他們救了我的生命之後我才真正感到生命太可貴了,然後對他們這個情感也深深埋在心裏。當時的條件環境很差,也無以為報,自己懂得藝術,我就刻了一個章,叫巴音居士,因為我生活那個地方叫巴音格勒河,蒙語翻譯叫“幸福歡樂”,在當時我的理解什麼幸福歡樂,我自己那麼曲折,很艱難的那個狀態,歡樂在哪?它是一種美好的東西,美好的嚮往,而且通過我這一生一死的狀態過來的人,就會對巴音居士,我就理解更深厚,就用這個刻了一個章,在我的書法作品裏邊蓋上那個章,這個作品飄到哪個地方去,就表示我對他們的一種崇敬心情和懷念之情。

中國網:那這是您創作書畫的一種動力和源泉。那您的精髓體現在哪?

龐德強:首先還是在它的大自然裏邊,還有我們的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就是我們的龍文化。我們龍文化的精神體現在什麼?就是説龍潛在淵,騰躍在天,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它是潛藏起來,不張揚,努力地研究,具備力量,儲備力量,在力量儲備好了之後,又適合自己展翅飛翔的時候,然後施展才華,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髓,一種龍圖騰精神。追溯到遠古的軒轅帝,軒轅黃帝統一了50多個部落,前前後後打了52仗,把70多個部落統一起來以後,一個國家,在當時來説叫政治團體,只是從小部落到大部落,到最後統一部落一樣的狀態,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説的國家,並且要有一個標誌。當時的各個部落都有各自的標誌,大家經過集體討論以後,因為當時還談不上什麼科技那種狀況,那麼就説你的部落是什麼圖騰,他的部落是以什麼為標誌,這樣大家在一塊來討論研究,用一個什麼標誌,就像我們建國的時候這個國旗,討論國旗是一樣的道理,這樣子研究龍,大家都崇尚龍,龍可以行雲布雨、施惠於民,這也體現了一種德,同時它威猛無比,可以保衛自己家族的平安,它有這麼一種威猛、威儀,讓人感到敬畏。那麼以這種精神,把這種動物就作為咱們的象徵,從那兒開始就一代一代逐漸隨著歷史的進程和人們的進化,文明和進步,在這方面逐步逐步大家對龍的精神就更加形成了一種完善,原來是粗獷的一種東西,後來到了一種完善,到了一種精美,中華民族的文化,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又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中國網:那麼您剛才提到龍,我們知道您正是受了龍的啟發,開創了立體書法的先河,多次用意象化和具象化的手法去表現龍。那麼我想問一下在您心中,在您的書畫作品中,龍的具體內涵是什麼?

龐德強:剛才談到了一點。它的內涵最關鍵就是一種凝聚力,龍的一種精神它是多個民族的一種凝聚力,再有就是它神威無比,讓人們感到非常敬畏,這是它的一種內涵。同時它有一種和諧,行雲布雨給大家帶來福音,給人們生活中需要,比如説天災人禍的時候,天旱的時候,龍可以行雲布雨,救了莊稼,莊稼一救,自然就是救活了一片人,就是説人們頂禮膜拜,由於它的威猛無比,又形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民族精神,不屈不撓的一種精神,也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對外來侵略不怕強敵,對內寬和、祥和、仁德,這種情感在裏邊。

中國網:那麼劉先生怎麼看待龍文化在整個中國文化中的作用呢?

劉俊喜:龍文化是我們中國民族來説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徵,龍的精神就是凝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每個人的一個,牽扯著一種精神、靈魂。龍,我對他這個創作,我特別的欣賞,代表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他給中華民族帶來凝聚力。

中國網:那我們知道您一直立志於要把龍文化傳播出去。那這樣做有什麼必要性呢?

劉俊喜:主要的還是我們圍繞著國家這一塊的政治,政治文化中心的,比如説胡錦濤的“和諧社會”,對不對?它主要的還是與我們民族大團結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主要是一種凝聚力。

中國網:那麼我想問一下龐館長,您用一種怎麼樣的方式將龍文化去傳播出去呢?

龐德強:你剛才談到了意象化和具象化,意象化就是我們龍的一種精神,龍的精神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徵,這就是意象化。裏邊就是我要把它通過一種形體的表現,這個形體表現,本來我們在遠古,它又像馬,有的説像這樣像那樣,有很多種説法。在多種説法裏邊,後來形成我們現在産生的這種龍的形體。我把我們的龍的形體,在遠古它是一種具象化的接近真實的那種狀態,後來就是演變成美化,給它藝術化了。我把意象化和具象化融合到一塊,是以具象化為主,那麼怎麼樣來體現呢?在立體書法過程中,我們的常規書法是筆和墨直接來書寫,在立體書法過程中要體現它的一種立體效果,這樣子更具生動性。在這種狀況下,從立體書法二維的平面、三維的透視,通過三維透視的效果更突出了它的一種立體效果,這種立體效果展示出來以後,這個龍好像活了,它可以飛騰起來,飛升起來的狀況,我們帶來了那幅《龍》。

中國網:好的,過後我們向大家展示一下。那麼劉先生我們知道,您剛才也説過了,您一直很欣賞龐館長的書畫作品,而且可以説是龐館長的粉絲。那能不能向我們透露一下龐館長作品在您的理解中他的高妙之處體現在哪呢?

劉俊喜:他的這一塊主要是,他是有傳統的力量,把我們中國文化和龍的精神凝聚在一起,關鍵是他的獨創性的書法主要是以他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這種五千年的龍的,自古以來老百姓都認為龍就是我們的象徵,包括自古以來你看我們“九五之尊”,包括龍的傳人,我們中國龍,都以龍的這種精神來鼓勵大家,來鼓勵中華兒女。所以説我對他的這個,他主要的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

中國網:那好的,我們知道龐館長近些年來也是經常在外奔波,不論是辦展覽,還是説領獎,我想在一定程度上都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走出天山天地寬”這種開闊之象。那麼我想問您,作為一個地方的文化工作者,您怎麼去理解一個地域的藝術家和文化走出去呢?

龐德強:在一個地域來説,有些局限性,人們在認識這方面上還是有相當的差距,胸懷這方面也還有一些欠缺。那麼在這種狀態下必然就産生出我們從自古以來就説文人相輕,它是輕視的輕,這種是很不好的一種現象。無論是我發表的文字稿也罷,還是在一些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我都闡明瞭自己的觀點,文人要親愛的親,文人要相親,大家都要對優點、缺點,就是説很坦誠地談出缺點、不足,對優點要給他總結的客觀、恰如其分,這樣帶著一種親和的力量來和藝術家共同交往,共同發展。但是往往這是我的一廂情願,在這一點上,我還致力於這樣一件事情,在特定的環境裏邊你就不能那樣子做了,就是説你必須要拓寬視野,把自己的作品,尤其是作為藝術工作者來説,能夠體現出來的問題就是要用事實説話,你把自己的作品拿到更高的層次去,更廣泛的社會裏邊去檢驗自己,通過這個檢驗得到了認可,自然在小範圍裏、小區域裏邊不同的認識,對他們也是一種影響和教育,同時他們在看到這種狀態下,也就説事實依據擺在跟前了,大家也就沒什麼別的議論或者別的什麼看法等等一些問題。

那麼這種情況下,作為我自身來説,我走出去以後,到更廣闊的世界去展示自己的時候,當然也困難重重,這是肯定的,一方面是才藝,另一方面也是膽略,更重要的很多方面自己缺乏很多知識,在這裡邊去檢驗自己的時候,給自己施加壓力,給自己加了壓力,要不斷地學習創作,首先要使自己的創作作品達到那個高的層次,第二要把自己的胸懷提升到更高的一個狀態,你的眼界高了,你看問題的深度也深了,你手下創作的東西它也在和你的時間的基礎上,通過練筆,通過你的悟,這方面它也在提高。在這種提高的過程中,又經過認可了,這個作品就有一定的高度。通過這個高度,在對自己一個小區域的過去的一些朋友們,一些同道們,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原來可能是認識不足這種狀態,到現在這種狀態情況下,哦,原來是這樣的,他們也心懷豁然開朗,也就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比較正確的看法。當然這是正面的一種情況。

負面的一些情況,那是極個別極個別的心懷不正的那種人,他是始終對別人的成就一概否定。那個作為我們來説不需要去和他計較。要有一個大的胸懷,我經常愛寫“海納百川”,很多人就比較讚美我那個“海納百川”,其實這個“海納百川”就包含了我自己的情感和我的經歷,一個人如果心胸狹窄,寫不出那麼大氣的東西,一種博大胸懷的,像海納百川一樣,千川百流歸大海,有這種胸懷,有這種氣勢,這種氣勢就在自己的胸懷之中,才、識、膽,才氣、膽氣、豪氣,俱在的時候海納百川,一齣來的時候那就有一種很強烈的氣概,有一種博大的胸懷就在裏邊包含著。

中國網:其實現在我們國家也正值一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時期,國家對於文化産業的振興也投入了相當多的力氣,而且也出臺了一些相關的政策去扶持。那麼在您看來,想真正要搞活文化經濟,甚至造就一批像李可染、齊白石這樣的大師出來,需要創造一個什麼樣的文化産業環境呢?

龐德強:這方面的發展實際上離不開國家的政策,現在咱們提出文化發展這一塊,不僅僅是十八大、十七屆六中全會,以往也都提到過這個問題,但是落實方面還是很欠。就是説有這個號召,但是沒有具體的措施,沒有對應的措施,尤其在各省、地區、縣一級,沒有對應的措施,沒拿出具體的辦法來,所以操作方面沒有規範的依據。比如説我經常出國交流,還有好多狀態現在出來過後參加,包括你們的訪談等等,地方政府他們對這個就不是那麼理解的,或者怎麼一個狀況,這是一個什麼原因?就是因為沒有依據,不規範。我現在要説的,我們要實現文化強國戰略方針這個目標,那麼它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問題,就是説要確確實實扎紮實實制定出一些具體的政策措施來,要操作可行,有依據,有依有據,規範操作,這樣子這個事情落到實處的時候可能會有好的效果。

我從我自身來説,這些年可能到新疆以後一直是孜孜不倦地學習和研究,在任何狀態、任何情況下我都沒有動搖我自己的信念。當然遇到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因為沒有政策上的依據,沒有地方政府的一些,缺乏這方面的理解和支援,個人工資來説是很有限的,還要養家糊口,還要養兒育女的,這些情況,還有社會的很多應酬,那麼你的經濟上必然要帶來很大的困難。如果説你要想去解決這些困難,你就沒精力去學習創作了,你要學習創作,那就必然一心地鋪到事業上去,那別的事怎麼辦呢?所以這是個很矛盾的問題。像這些問題不是我遇到的尷尬,而是全國的普遍性,這是一種普遍性,有很多藝術家非常有創作實力的,可以説是能夠具備一種天才的狀態,可以成為一種大家,往往就被這種現實的環境裏邊扼殺掉了,所以出不了大家,出不了人才。所以在這種環境和政策這方面有制約。

如果一個很好的環境,有比較可以參照執行的一種政策依據,又受到政府這方面的一些關注和支援,那這個發展速度肯定要好得多,而且在這個良好的環境中來創作,那是會事半功倍的。過去那種環境,之所以非常艱苦的一種環境往往出現一些大家,因為他受到一個局限,當時不像今天的社會,它的多面性,發展的多樣性,當時是比較單一的,清苦大家都在清苦,那就看誰在清苦之中找尋了自己的一條創作的路,這裡面有悟性,有才識,有膽氣。那麼今天這個時代來説,你僅僅有才識、膽氣、豪氣,那都不夠,那就必須要你現實的環境,環境造就人才,我覺得這個話在今天這個時代的確是很有現實的意義。所以改善環境,出臺政策,這是打造大家巨匠的一種基本條件。

中國網:剛才龐館長在前面提到了,説我們現在書畫圈有一個現象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是劉先生您怎麼看待鮮有大師涌現的這種畫壇怪象呢?

劉俊喜:因為什麼呢?當前這個社會來説,寫成的人很少。我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很多人也吃不了這個苦,也靜不下心來,當前這個社會做什麼的都有,都是比較可以的。但是作為龐大師來説,他能辛苦地把中國的文化,這樣的創意,在這麼樣的艱苦下,家人不理解的情況下,他的這種做法,吃苦的精神和很多人就想著我怎麼樣操作一下,這個畫壇對文化方面的問題,沒想到真才實學拿出來,真正地來,當前社會有很多,作為他這種做法呢,就是講一心就在創作上面,有他的這種刻苦,他的這種鑽研的精神,真正地感動了我。

我感覺到在當前我們中國文化這一塊,包括社會人類的發展趨勢下,文化是最重要的。為什麼國家現在對文化這次的提倡這麼重視?也是來喚起我們中華民族的人的一種精神。所以説對於我們龐大師來講,他現在的吃苦遠遠,從六歲開始搞書法,僅僅四十多年,他的這種精神沒有得到很多人的支援,有時候家裏人感覺到,為什麼不好好地工作?搞這些東西,家庭也照顧不了,各方面,但是他一直堅持下來,經常書法各方面的交流,出國,各個方面,在百般的困難下他還走出了一步。所以説在這個方面,我認為他的這種精神也鼓勵著我,也鼓勵著大家。把我們中華民族龍的這種精神傳揚下去,發揚下去,這是我今天真正的要説他的這個精神也打動了我,也鼓勵了我。

中國網:堅持能帶來一種希望。

劉俊喜:對。

中國網:而且繼續堅持下去就是正力。最後我想問一下龐館長,在您眾多的書畫作品當中,您最滿意的是哪一幅呢?

龐德強:要説滿意呢,我覺得我的作品哪一幅我都不滿意。

中國網:總是有想超越自己的念頭。

龐德強:對,總是感覺到還美中不足。但是相對來説,對龍還是比較讚賞的,對我自己這個龍感覺基本滿意。但是它這裡邊不在它表現的一種外象上,在外象上我也是經過了一番的研究,這裡邊也包含著我的民族感情,這些年來我是這樣子看待的,我為什麼要創作這個龍?為什麼要以立體書法這個龍來體現?為什麼要把龍文化,提出來把龍文化走向全球的考慮,這個思考?這其實經過了我多年的醞釀,經過了我多年思考,這裡邊有我自己的成長歷程,同時也有對國家和民族,整個中華民族的一種責任感。為什麼説這種責任感來説,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也算是有些志向的人,在一個領域裏邊也有自己的奮鬥目標這樣的一種狀態,我就希望我們的國家安寧,在國際的政治地位上很高。對國內來説人民安居樂業,這方面需要有大的一種和平安寧的環境,這種和平安寧的環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靠大家的努力,靠國家的政策,靠國際引領的方向,靠我們中華民族整個民族的努力,這裡面就凝聚了我們的一種,也就是龍的精神凝聚到裏邊了。

在這裡邊從國際上講,遠古的就不説了,從近代,自從毛澤東同志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日起,我們就需要民族的凝聚力量,民族凝聚力量要靠什麼?民族的精神,正好我們中華民族是龍的象徵,我就用龍來體現它,所以體現它,在常規書法來説它是很難體現到這種精神的,所以正好與我的立體書法來結合起來,立體書法體現了三維的透視效果出來了,生龍活虎的那種狀態,龍可以騰飛的那種狀態,從形體上寫出來龍騰飛的那種狀況,就涵蓋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外象,這種外象就起起伏伏,像長江黃河,像我們的萬里長城,像大好河山一樣,這樣子龍頭它是一種威猛,又象徵著我們中華民族引領世界的這種精神。

所以在這一點上來説,我是通過這些意象和具象産生了我自己的思想,通過自己的思想,通過自己的技法和自己多年的研究,把它體現出來這種形態,再加上自己又給它轉化,對龍文化的形體書寫給它了一個概念,就是龍躍在淵、騰躍在天,這兩點可以説就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都涵蓋其中了。我要把這個文化傳播出去,這個目標是什麼?就是以龍的文化呼喚中華民族魂,就是讓世界華人都能找到我們的根,文化的認同,從而加深我們的感情交流,讓海外世界華人能夠心連心,都團結在龍文化這種旗幟之下,以龍文化來相互融通,感情加深,使整個中華民族擰成一股繩。那麼達到這種狀態,中華民族的力量,以龍的精神凝聚中華力量。我們要用什麼東西來統一大家的認識和形成一種思想,龍文化。我想走向全球的時候,比如到各個國家搞一些相關的活動,把龍文化傳播出去,就是以龍文化呼喊中華民族魂,以龍的精神凝聚中華力量,同時達到一個目標就是促進世界的和平與和諧。

中國網:那就是説我們做要靠想來指導,我們想要靠做來證明。您今後還會沿著這個方向繼續創作下去嗎?

龐德強:這個是肯定的,因為這不是一個活動結束了整個就結束了,它是一種從我這兒開始延續下去,因為這項事業它需要一個長期性、持久性、複雜性,也有一種艱苦性,它包含著一種艱苦性,當然需要有識之士,有能力之人,有智慧之人,這些人共同來完成這項事業,不是靠我一個人能把它做得好的,能做得完的,而是要靠更多的人,有智慧之人,有能力之人,大家團結一心,來共同致力於這項事業,才能把我們的龍文化深入到世界的各個角落,首先讓世界華人感覺到我們這個民族的認同感,然後用我們中華文化,因為文化無國界,在這些年我也知道一些法國人研究我們中國的文化,研究中國的書法,他自己還成了一個外國第一個中國書法家,他們外國研究漢學的漢學家,這些外國人,他們一旦研究了我們的漢學,不管是我們的京劇,還是我們的詩歌,還是我們的書法,還是國畫,他一旦研究上這些,他就愛上了,迷上了。我的意見就是説能夠多增加這樣的外國研究漢學的這些漢學家,就多增加一個我們走向世界和平和諧的一種力量。這個工作遠遠靠我一個人是不行的,要靠很多人共同來完成,而且從此以往長期堅持下去,爭取更多的人都是愛好和平,推動世界和諧,那這個目標就可以實現了。

中國網:在節目的最後,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像龐館長這樣的藝術家投身到文化事業當中去,為我們國家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來做出自己的貢獻。好的,今天的《中國訪談》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