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蛙打造特色生態經濟群

時間:2013年7月29日
簡介:在我國的許多地方,林木業始終遵循著一種粗放型的生産模式。東北林蛙生態研究院利用小小的林蛙來改變周圍的生態環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今天研究院的創始人朱志明先生做客節目,和我們一同來聊聊這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中國網:你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我是方悅。在我國的許多地方,林木業始終遵循著一種粗放型的生産模式。這種增長方式無非會帶來一些後果,比方説像土地的大量的閒置,還有沙漠化、污染等等問題。那麼我們就需要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在這裡呢,東北林蛙生態研究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他們利用小小的林蛙來改變周圍的生態環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今天我們也是非常榮幸地請來了研究院的創始人朱志明先生做客我們的節目,和我們一同來聊聊這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你好!朱院長。

 

 
 

朱志明:你好!

中國網:林蛙和我們看到的青蛙,還有牛蛙,有哪些不同呢?

朱志明:區別很大,牛蛙和青蛙它不具備中國林蛙所具備的一些功效,僅僅是有食用價值。中國林蛙是食、藥、補三用為一體的一種珍貴蛙類,也被廣大人民所認識,也是青蛙和美蛙所不具備的。

中國網:那麼養殖林蛙能夠帶來哪些經濟方面、社會方面、生態方面的效益呢?

朱志明:帶來的效益是很廣泛的,你比方説中國林蛙它是害蟲的天敵,在農業這一塊,我國的農業、林業和牧業都能和中國林蛙都能對接,也就是説資源上互補性很強。目前我國糧食總産量有6000多萬噸,被污染的大約有3000多萬噸,農藥産量每年130多萬噸到140多萬噸,對水稀釋以後大約有接近170多億斤農藥水滲透到土壤當中。每年我國大約有5億到6億左右的人口每天食用的糧食,就是食物和果蔬不同程度都是含有一定農藥殘留的。但是人類他的食物和果蔬主要來源於農業和林業和牧業這三大資源。目前我國農業和林業、牧業大量的資源都是在閒置的,如果要是説利用中國林蛙這種珍稀動物和植物採取互補共生這種模式,利用中國林蛙替代農藥進行滅蟲,減少糧食和果蔬的農藥殘留,提高它的綠色有機品質和附加值。另外一個減少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回報率,顯然是對打破千百年中國農林牧低效、落後、單一的那種發展現狀向現代、新型、高效、特色生態迴圈經濟大轉型,以此來推動中國農林牧産業結構是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你比方説在糧食,咱就説在水稻,在穩定袁隆平他的水稻的産量的前提下,採取動物和植物互補共生在水稻下套養中國林蛙,以此來提高水稻的綠色有機品質和附加值。

中國網:都説林蛙的營養價值特別高,有人戲稱它是“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朱志明:因為中國林蛙對人類健康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已被越來越多高端消費群體所認同,所以人們稱林蛙為“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是最通俗的一種直白功效的表白。

中國網:那麼説到林蛙就要説到您剛開始涉足這個行業了,大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涉足這個行業的呢?

朱志明:我是1995年開始涉足林蛙産業的,我認為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在自身選擇正確發展目標和持之以恒的信心及所具備綜合素質外,最重要一點是要經歷來自內外的壓力,也就是説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在置死地而後生背景下走向成功的。比如我創業初期從政府辭去官職後,負債600余萬元研發中國林蛙課題,為了還上外債我別無選擇;比如我創業初期有很多人對我冷嘲熱諷,並使我經歷很多屈辱,為了證明自己我別無選擇;比如我創業初期為堅定自己抗風雨苦難打擊信心和能力,購買了一口棺材,刻上“成劈此棺、敗睡此棺”的一句話,這麼做我是別無選擇的。如果要把産業做大,我認為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用一種責任和良知去善待你的事業和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事業才會做大做強。東北林蛙生態研究院在不斷發展壯大背景下主要也是基於這個理念。

中國網: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一個事業,大家更關心它的發展前景如何,比如説它的佈局如何,目前的發展狀態如何,您能大概幫我們介紹一下嗎?

朱志明:人類生存要靠兩個必備的條件,也就是説健康無毒的食物和理想的生態環境,決定食物和環境條件是農林牧資源條件的保障。一些農林牧生産者經濟意識的提高,為追求高額回報,不計他人利益,在生産過程中大量使用對人體有害農藥,並不斷破壞生態條件。據統計,我國近幾年糧食總産量大約在6000多萬噸左右,而被污染的糧食就高達3000多萬噸,農藥年産量達140多萬噸,對水稀釋後每年有100多億公斤農藥水經過雨水、光合作用滲入到地下水線,使我國每年有幾億人口所食入的食物不同程度含有對人體有害的一種物質。

如何改變部分生産者這種行為?在依靠法律約束前提下,在農林牧業互補中國林蛙項目,使部分生産者為了實現更大利益和保障自身健康所需支配下,才會使他們在糧食和果蔬生産過程中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或不使用農藥。目前我國農林牧資源非常豐富,植被下大量空間都在閒置,如果要採取利用中國林蛙與植物互補共生這種模式,利用中國林蛙進行低碳、環保、綠色的進行滅蟲,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糧食和果蔬綠色有機品質和附加值,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回報率,減少地下水質污染,以此打破中國千百年以來傳統、單一、低效的農林牧發展現狀,實現向新型、高效、特色、生態非資源消耗型産業轉型,這將對推動我國農林牧産業結構調整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所以中國林蛙項目是一項民心化特色産業項目。

【採訪】:我們是大慶市鳳博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實質是我們公司搭建了一個這樣的創業平臺,我們要帶動附近的百姓共同創業,共同致富。第二點就是通過我們林蛙的養殖改善了我們的生態環境。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一片土地原來都是鹽鹼地,通過林蛙的養殖改善了環境,改善了土質。

 

 

【採訪】:2011年我們就是開始著手這個項目了。先引進了兩棟大棚的實驗,做兩棟大棚實驗,效果挺好。當時是幼蛙到來以後飼喂,幼蛙越冬,越冬以後又被林蛙院調走了一批,讓我們得到一些效益,可以説我現在用了2萬多塊錢賺了20萬了。2012年就開始在大慶擺布一些點,截止到現在已經大約是7個點了,還有幾個意向的。

 

 

朱志明:關於市場前景這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任何一個項目前景是由人類消費行為所決定的,消費行為是由人類需求所決定的,人類需求行為是由人類的慾望所決定的,只要一個項目吻合人類慾望,並且是民心項目,人類就會接受它。因中國林蛙對人類特殊功效,只要有人類存在就會有它常青不敗的市場。關於東北林蛙生態研究院目前在哪些區域進行了佈局?目前研究院已經在我國部分區域設立了多家基地,經幾年的市場化運作,發展勢頭很好。自2011年在我國東北大慶鹽鹼地試養中國林蛙,目前也已獲取成功,現正通過大慶政府的支援,打造地下有限資源石油,也就是説“黑黃金”,地上無限資源林蛙油,也就是説“軟黃金”,大慶再次創業新品牌。目前這標誌著我國大量鹽鹼地將發揮資源轉換利用的提升和回報的一次。

中國網:那麼我們就要談到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就是關於技術方面的問題了。研究院在技術方面做了很多攻克,花了大量精力給大家提供技術上的支援。林蛙的養殖模式比如説精養、細養等等,我知道分為很多種,您能大概幫我們介紹一下嗎?

朱志明:中國林蛙項目是一項市場穩定、回報率較高的一個項目,近幾年有很多人涉及此業,但有些人因未有掌握人工養殖林蛙全流程技術而失敗。為此東北林蛙生態研究院經多年的研發,針對我國不同地域氣候、不同地況研發成功多項防逃、防敵、防暑、疫控、立地、保餌、越冬等全流程成熟技術方案。三大不同模式定位有中國林蛙與農業、林業、牧業三大互補共生養殖方案。

中國網:林蛙是在東北地區養殖。那麼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現在都有您的林蛙的基地了。不同的地方養殖林蛙勢必它需要的條件不一樣,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這方面您要給我們介紹一下。

朱志明:好的。人工養殖中國林蛙成敗主要取決全流程技術應用和管理,為此為確保合作夥伴無誤運成此項,並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研究院對此均採取了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場地條件的合作夥伴制定了《中國林蛙標準化養殖規程》,同時針對不同的合作夥伴他的實際情況,協助組建技術督導隊,對每一點均指定督導員進行監護等一系列措施。關於所提到的其他的蛙種,比方説紅斑草地蛙等是無較大經濟價值的,沒有養殖意義。

中國網:那麼我們知道,其實您這個創業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比如説您剛開始從部隊轉業回來之後到國企當中去做老闆,後來又開始經過很多磨難,甚至最困難的時候您負債600多萬,帶著一口棺材,可是現在人們稱您為“蛙王”,實現了您的人生價值。您是怎麼樣做到這些的呢?

朱志明: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因為我深知小小的中國林蛙對人類的保健功效和對農林牧産業發展作用是極大的,並我熟悉中國林蛙事業;二是因為我創業初期一些人讓我受到過屈辱,使我更加堅定一個信念,在當今社會要想存活下去,並讓人重新審視你、尊重你,就一個辦法,使自己強大;三是因為我深知一個道理,要想事業成功,就要用良知和責任善待你所從事的事業和所有的朋友。

中國網:這幾天也實地參觀了幾個基地,比方説有幾個基地我覺得它真的創造了一種神奇,例如説利用大慶的鹽鹼地進行養蛙,例如説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一位農民他只有小學文化。

朱志明:對。

中國網:而且身體還有殘疾,生活非常的貧困,可是他卻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養殖戶,給他帶來了很多的經濟效益,也實現了他的人生夢想,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那您是如何做到的呢?

朱志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現實客觀地細心觀察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物,就會發現很多創新點。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用我的一點點智慧使一些人成功是我需要的,因為他們的成功就是我的快樂。貢獻呢,實際也談不上,幫助別人實際就是幫助自己。

剛才你談到的其中的一個,就是説我打造的一個典型戶,實際他的特點就是因為他小學文化可能都達不到,目前他住的住所還是租的,為什麼是租的?原來他有房子,因為他養雞,養雞賠錢了,房子被收走了。他為了活下去,他是靠什麼維持生活呢?是靠做爆米花,並且身體又殘疾,也沒有經驗。他養殖中國林蛙,利用4畝地,年經濟效益都能過百萬,很多人也親眼看到了,這樣的案例實際很多的。剛才我談到了,實際幫助他們,我需要的回報就是要他的成功,他成功我就快樂。

中國網:那麼朱院長我知道有一句話是您説出來的,我們在這裡特別想知道它究竟闡釋的是一種什麼含義?叫做“要為天地立新開局,為萬世蒼生太平”,您是怎麼樣來理解這句話的呢?

朱志明:每個人對人生的感悟是不一樣的,我的“要為天地立新開局,為萬世蒼生太平”這句話實際就是要為當今幾億人每日所食入對身體有害的食物尋找一個解決方法,就是想讓天下人,所有的人,好人都身體好,不再貧困。

中國網:其實現在我們處於一個比較特殊的一個時代,因為經濟發展特別快,很多人都希望創業,特別是一些年輕人,但在創業的過程當中可能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那麼您的格局也是非常大的,在這裡您能不能跟我們年輕人分享一下對於創業、對於在事業上應該如何去做呢?

朱志明:每個人一生都有一場夢,有的一生做的是白日夢,有的是夢想成真了。我認為一個人他的人生,也就是説他的事業成功者應該是自己一生平安,並用良知和責任圓了自己的夢想,並能回報社會,給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些有益的一些事情。

中國網:那您能不能從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還有經濟效益等等這些角度,幫助我們大家來分析一下以後林蛙,包括現在林蛙它的發展前景是什麼樣的?

朱志明:研究院打造的是一個特色生態迴圈經濟林蛙莊園經濟集群,龍鳳這個打造的是這麼個亮點,像林甸這一塊打造的是鹽鹼地套養中國林蛙成功,利用簡易的棚打造的是鹽鹼地這個林蛙經濟集群。莫旗的這個,您看到的這個是特色庭院生態迴圈經濟集群,比方説庭院這一塊主要是針對什麼背景下咱們打造出來的,因為全國各地,大家也都能知道,家家戶戶,有很多住戶,就是説他都有前院後園,你比方説發展林蛙這個産業,他要是到外面去發展去,他的房舍怎麼辦?水、電、場地、設施等等,顯然要增加他很大的投資。如果他利用現有的住房,他的前院後園的空閒地發展林蛙的這種特色生態迴圈經濟,這種特色庭院經濟,他的投資風險性是極小的。首先一點,住房不用再現建造了;第二個,有的家家他的院墻都是現成的,不用再增加投資項目;第三個,水電設施都具備了;第四個,他這個場地每年,原來他種植的就是一些農作物,本身就具備了一些植被;第五個,不用現雇人了,他自己就可以利用早晚的時間就可以能看了。你像今天早晨咱們看到的,就是説在莫旗這兒,咱們要打造的每一個村都不同的體現出一些經濟的特色,這個項目的新亮點。你比方説這個村莊全都是果樹下,庭院果樹下套養林蛙的這種模式,你那個村全部是蔬菜下套養林蛙的,你那個村可能是水稻下全部套養林蛙的,模式都不一樣的。

【採訪】:林蛙在我們庭院這塊可以搞,因為我們這塊庭院經濟比較大,尤其是我們的村民通過外出幾年開闊了視野,回來以後要搞這項事業,這樣的話,現在投資幾十萬搞這個企業,把它想做強做大。

朱志明:至於説中國林蛙今後的發展,我曾經説過那句話,只要是這個項目對人類是有益的,現在國民沒有一個人他不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他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生命。所以説林蛙它的作用,為什麼它是“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通俗的一種稱謂,就因為很多高端人士經過多年食用中國林蛙這種産品,他身體明顯地能感應到、能體會到林蛙的作用和功效,否則的話,“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這句話在市場上也不可能流行開來。就因為它有特殊的功效,對人類有特殊的功效,人類就會接受它。就像我曾經所談到的,慾望會産生需求,需求會産生消費行為,消費行為就會産生市場,所以説只要有人類存在,就會有中國林蛙市場存在。

中國網:那麼這幾天我們通過親眼看、親身去體會,也切實地感覺到林蛙是一項産業,我們可以去發展。它到底會給老百姓帶來哪些方面的效益呢?也期待您的關注。非常感謝院長能夠做客我們的節目,和我們介紹了這麼多,我們也看到他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一種新的變化,希望這種變化能夠越來越好。非常感謝您收看我們這一期的節目,我是方悅。讓我們相約下期節目,再見!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