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專家談雅安震後地質災害防治

時間:2013年5月12日9:00
嘉賓: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辦主任、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副會長 崔瑛;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秘書長 田大佑;地質災害應急指中心副主任、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專家 劉傳正
簡介:四川雅安蘆山地震發生後,國土資源部立即組織了數百人的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工作組,分赴地震災區開展次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等相關工作。在“5•12汶川地震”紀念日到來之際,中國訪談邀請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管部門的三位領導和專家來談談地質災害防治與抗震救災。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權威專家談雅安地質災害防治

活動描述

  • 時間:2013年5月12日9:00 
    嘉賓: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辦主任、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副會長 崔瑛;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秘書長 田大佑;地質災害應急指中心副主任、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專家 劉傳正
    簡介:四川雅安蘆山地震發生後,國土資源部立即組織了數百人的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工作組,分赴地震災區開展次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等相關工作。在“5•12汶川地震”紀念日到來之際,中國訪談邀請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管部門的三位領導和專家來談談地質災害防治與抗震救災。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

    四川雅安蘆山地震發生後,國土資源部立即啟動三級地質災害應急響應,隨後升為一級,並組織了數百人的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工作組,分赴雅安、成都、樂山等市、州,重點開展次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等相關工作。現在,災區的抗震救災工作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人們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上來。中國訪談今天為您邀請到國土資源部應急辦主任、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副會長 崔瑛、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田大佑、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專家劉傳正,歡迎三位做客中國訪談。

    2013-05-12 08:33:33

  • 中國網:

    我們剛才提到了在雅安地震發生之後,國土資源部立即啟動了三級應急措施,隨後升級為一級。先請崔主任給我們介紹一下,國土資源部都採取了哪些措施?

    2013-05-12 08:35:07

  • 崔瑛:

    地震發生以後,國土資源部的領導都高度重視,從剛才主持人介紹中我們也聽到了,一開始,接到資訊以後立即啟動了三級應急響應,到中午的時候直接升級為一級響應,姜大明部長親赴雅安去做抗震救災的指揮工作。在後方的領導也高度重視,多次開會研究部署抗震救災以及震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013-05-12 08:35:14

  • 崔瑛:

    從採取的措施來講,我們主要採取了七項措施。第一項措施是快速展開地質災害的應急排查工作,在4月20號地震發生的當天,我部就調集了國土資源部下屬單位的60多位專業技術人員,攜帶著一些設備直接趕赴災區,會同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系統和武警部隊一共組成了42個工作組,420多人在現場開展隱患排查。4月24號國土資源部加派了25個組,100多人的專業技術隊伍趕赴災區,幫助協助排查工作。

    2013-05-12 08:35:27

  • 崔瑛:

    第二項措施是迅速提供測繪和航空遙感技術的支援。在地震當天,國土測繪地理資訊局、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中國土地測繪規劃院等單位緊急開展災區的航空衛星遙感、影像資訊的蒐集、解譯和圖件編制等工作,及時地向四川提供遙感地圖100多幅,成果報告數十件,累計數據量達到了20多GB,為搶險救災工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013-05-12 08:36:03

  • 崔瑛:

    第三項措施是支援開展重點區域和地段評估工作,對一些重點地段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我部組織一些專家進行論證、把關,及時提出後期處置的措施意見,包括指導當地政府組織受威脅的群眾撤離危險區,對所有發現的隱患點設置警示警戒標誌,提醒廣大群眾和過往行人車輛注意避險,逐點編制防災工作卡和避險明白卡等。

    2013-05-12 08:36:10

  • 崔瑛:

    第四項措施是指導開展臨時安置點的評估工作,在應急排查工作中及時啟動了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2013-05-12 08:36:22

  • 崔瑛:

    第五項措施是幫助落實地質災害的監測工作。國土資源部把近期降雨期間防患地質災害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重中之重的任務來抓,幫助指導群策群防監測體系的恢復和建立,並且要求對排查出來的地質災害隱患立即落實專人進行監測,並且提出明確的要求。

    2013-05-12 08:36:29

  • 崔瑛:

    第六項措施是加密發佈地質災害的預警資訊。國土資源部經過和震區的前線會商,提出了嚴密關注災情、雨情發展變化的趨勢,在每天發佈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資訊的基礎上,結合近日來降雨天氣預報資訊和震後地質環境條件的因素,對地震災區和全省的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加密發佈地質災害預警資訊,通過手機短信、傳真和網路公佈的方式迅速傳達到基層一線。

    2013-05-12 08:36:38

  • 崔瑛:

    第七項措施是果斷執行地質災害的主動避讓。國土資源部的專家組深入重大隱患的現場,調查評估危險性,指導地方政府切實強化降雨期間地質災害主動預防避讓的工作,針對發佈預警資訊的區域,要求各地做好受威脅群眾主動避讓,提前撤離危險區域。

    這是在地震發生以後我們主要採取的七項措施。

    2013-05-12 08:36:47

  • 中國網:

    崔主任,您剛才提到了國土資源部立即組織了由數百人組成的應急排查工作組趕往災區,這些專家或者説這些工作人員到達災區之後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2013-05-12 08:37:08

  • 崔瑛:

    剛才我講的這七項措施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由專業人員和專家組來從事的工作,其中像地質災害的應急排查和調查評估、臨時安置點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以及已見的重大災害治理工程的復查核查等工作,這些都是專家組主要從事的工作。

    2013-05-12 08:37:35

  • 中國網:

    我們也經常能從媒體上看到這樣的説法:中國是個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為什麼這麼説呢?中國的地質災害主要都有哪些類型?

    2013-05-12 08:37:44

  • 田大佑:

    我國地質災害多發頻發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國地質條件複雜,地形地貌形態多樣,地質環境總體上來説是相對比較脆弱。這樣為我們地質災害的頻發、多發創造了一個物質基礎和空間條件,這是頻發、多發的一個必要條件。

    2013-05-12 08:38:11

  • 田大佑:

    第二,內外動力作用。比如我國地質構造活動頻繁,比如地震,這是內動力地質作用(造成的)。另外,特別是近年以來極端氣候條件的影響,以及我國由於經濟建設的需要,當前國土開發強度明顯比以前高了很多。不適當的工程活動,這是造成我們地質災害多發頻發的一個充分條件。

    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多發和頻發的國家。

    2013-05-12 08:38:39

  • 田大佑: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由於極端氣候影響以及人為工程活動的影響,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是明顯增加的。我國現在通過調查查明有27萬多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這些隱患點在自然狀態下,在沒有外力的狀態下處於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一旦有外力加入,特別是極端氣候、大暴雨、人為工程活動,如建房過程中、修公路過程中把斜坡給挖掉了,破壞掉它的平衡。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增加,有這兩方面的原因。這也提示我們在工程活動當中一定要遵循客觀規律,要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當然,我們現在也出臺了一些制度,地質災害評估制度和相應工程建設要做到“三同時”,對地質災害的防治都有相應的要求。

    2013-05-12 08:38:51

  • 中國網:

    不知道您有沒有一個統計的數據,中國一年有多少地質災害,造成了多大損失?

    2013-05-12 08:39:07

  • 田大佑:

    我們初步有一個統計,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葉開始到目前將近20年,每年因為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死亡包括失蹤大約在1000人左右,造成的經濟損失在120-150億元之間。當然,可能比較特殊的是2010年,就是在甘肅舟曲發生了特大山洪泥石流,這一次災害造成了1500多人死亡和200多人失蹤。這一年是我國十多年來災害最嚴重的一年,這一年因為地質災害造成的死亡和失蹤人數是2900多人(2246人死亡,669人失蹤)。

    2013-05-12 08:39:16

  • 中國網:

    根據《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雅安市蘆山縣先後在2004年和2008年進行過國土資源部實施的地質災害調查。根據調查反映的情況來看,蘆山縣的地質情況如何?

    2013-05-12 08:39:48

  • 崔瑛: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以後,即2009年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組織進行過一次調查,這是最新的數據。四川省國土資源廳根據《四川省“5.12”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2008-2011年)》組織安排了39個國定極重災縣地質災害的詳查和區劃項目。

    2013-05-12 08:56:31

  • 崔瑛:

    在這次詳查和區劃項目中,蘆山縣是其中的一個縣。這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手中能夠掌握的最新的地質災害排查的報告。從這次排查報告的結果來看,蘆山縣縣域內已經查明的各類地質災害的隱患點總共有190處,其中的類型主要是以滑坡、崩塌、不穩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為主要類型,這裡面滑坡佔了91處,也就是佔了總共190處的47.89%;崩塌有55處,佔了28.95%。它的類型還是以滑坡和崩塌為主。

    2013-05-12 08:59:49

  • 崔瑛: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應該説主要是和蘆山縣的地質構造相關的。因為我們都知道龍門山構造帶是蘆山縣最主要的構造,在龍門山地震帶以西都是懸崖、高山、峽谷。在這裡面分佈著大量堅硬的岩石,危岩崩塌比較發育。在龍門斷裂帶以東的地區主要分佈著砂泥岩紅層地層,軟硬相間,極易導致滑坡的地質災害。

    2013-05-12 08:59:52

  • 中國網:

    這種地質狀況會給抗震救災及災後重建帶來什麼困難?

    2013-05-12 09:00:14

  • 崔瑛:

    這肯定是有影響的,無論是它以西還是以東的崩塌或者滑坡,對於抗震救災都會有影響。在現場我們看到,路都建在懸崖峭壁的下面,尤其在有餘震的時候,山上經常會有一些地震時震松沒有掉下來的石頭在這個時候掉下來。尤其在蘆山縣到寶興縣的地段,這條路經常被堵,這樣就不得不推遲或者延緩救災,這種情況也直接決定了在災後重建時必須要考慮到這個因素。

    2013-05-12 09:00:23

  • 中國網:

    剛才我們聊到了很多關於地質災害的問題,不知道地質災害防治方面涉及到哪些內容?請劉副主任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

    2013-05-12 09:10:43

  • 劉傳正:

    地質災害的防治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針對災害的防治,首先我們要防,開展調查工作,查清災害在哪,知道了才能預防。二是發生了災害以後,我們監測起來,採用人工手段和專門儀器的手段,看看是不是在移動、變形和加大,要監測起來。如果説這種變化非常大,有可能威脅到我們的房屋、工程設施甚至人群聚居區的安全,像集貿市場和旅遊區,我們可能就要撤離躲避它。調查、監測、躲避、避讓,這幾個方面是防的方面。

    2013-05-12 09:11:22

  • 劉傳正:

    如果我們不能躲避,這個地方很重要,沒有地方躲避,或者投入很小的資金就可以得到一個比較好的場址,我們就治,治理,投入工程措施,比如排水啦,地表排水、地下排水,修擋墻、修抗 滑樁,搞錨索把它拉住,很多方面,甚至把它乾脆清除掉,直接爆破把它清除掉,這就是一個相對狹義概念的防治。當然從更大方面來講,這些年我也一直強調,我們應該對我們所處的環境有一個很好的評估,如果我們一開始對這個環境的評估跟上去,在我們的土地利用規劃、工程建設規劃裏面就加入了防災內容,我們不去惹它或者少惹它,對地質環境干擾減少,我們面臨的被動局面就會少一點。通過這樣兩個方面來考慮問題。

    2013-05-12 09:11:36

  • 中國網:

    單就雅安震區來説,雅安震區災後的重建工作和防震工作應該在地質方面做出怎樣的努力?

    2013-05-12 09:12:54

  • 劉傳正:

    這次雅安地震已經發生了,我們只能面對它,那麼我們就要充分吸收汶川地震後災後重建的經驗,對那些急劇發生的崩塌、滑坡、危險地段,我們目前不急於開展重建,首先查清它,而且判斷它,因為余震比較多,判斷它未來發生新的崩塌、滑坡災害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的工程場址,特別是永久性的場址,像居民居住場址,就要避開它。

    2013-05-12 09:13:48

  • 劉傳正:

    如果規模很小,專業上很好防範,那麼我們進行工程整治以後再利用它。如果這個地方我們評價以後,它的坡度比較緩,這次地震震級還不是很大,烈度也不很大,對它的地質環境損害不大,我們就可以做一個相對大的安全場所,分門別類去考慮問題。

    2013-05-12 09:14:01

  • 中國網:

    這次蘆山地震後引起許多震後重建的話題,習近平主席提出,災後重建工作要多借鑒汶川的成功經驗,所以對災後重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請田秘書長介紹一下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成立的?

    2013-05-12 09:17:45

  • 田大佑:

    中國是一個地質災害多發頻發的國家,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視。在2003年,國務院頒布了《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在2011年,國務院又出臺了《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這個《決定》中提出一個核心內容:到2020年以前全面建成地質災害的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這四個體系。我理解這四個體系的建設是貫穿于地質災害防治的各個環節的,需要做的一些工作都包括進去了。

    2013-05-12 09:18:00

  • 田大佑:

    首先,地質災害在什麼地方有隱患,要通過我們組織專業隊伍來進行調查、評價,發現隱患點。發現了隱患點以後要對隱患點進行監測,掌握它的動態變化過程。因為有些隱患點如果沒有外力的作用下,可能這個隱患點幾年、十幾年、幾十年都是相對穩定的,一旦有外力作用,它可能很快由量變轉變到質變,災害可能就會發生。這就是從發現到監測它的動態變化,一旦出現險情以後,要開展應急,要應急處置、進行防治。重大險情出現以後,防治是兩種措施:一個是搬遷避讓,涉及到人口不多的(地方)可以進行人口轉移,避開它。如果是涉及到一個鄉鎮,幾千人,這時候我們可能要實施工程治理——終極措施,對隱患進行治理,當然治理費用比較高了,一個大的滑坡可能就涉及到幾千萬,這裡面就有一個經濟的比較。

    2013-05-12 09:18:14

  • 田大佑:

    整個四個體系的建設包括地質災害防治的各個環節的工作在內。在2009年,國土資源部也提出了地質災害防治的“十有線”和“五條線”建設。五條線就是行政管理、事業支撐、應急處置、專家諮詢和仲介服務,這裡面明確提出了要建立仲介機構來為四個體系建設開展相關服務工作。這是一個方面。

    2013-05-12 09:18:28

  • 田大佑:

    目前從我國專業隊伍來看,全國有4000多家地質災害防治的專業隊伍,10多萬人在從事這項工作。如何服務好、管理好這一支專業隊伍,也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工作。這些專業隊伍從事調查評價,調查工作要依靠這些專業隊伍;監測預警,我們很多是發動當地老百姓,在老百姓中培訓相應監測人員,但是有很多重大災害還是依託于專業隊伍進行專業監測。一旦重大險情出現以後或者是災害發生以後,要應急調查,應急調查也是需要我們這些專業隊伍來做。還有很重要的就是治理工程,治理工程是地質災害防治的一個終極手段,因為監測只是動態掌握變化過程,但這個隱患還沒有消除,治理工程實施以後就把隱患消除掉了。所以,治理工程是地質災害防治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的工作,這些工作就是由我們10多萬人的專業隊伍來做的。

    2013-05-12 09:22:23

  • 田大佑:

    這些專業隊伍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一是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表現為我們的治理工程包括評估、標準、規範很不完善,遠遠滿足不了目前工程治理市場的需求。

    2013-05-12 09:22:35

  • 田大佑:

    二是行業自律、誠信建設是規範和保障行業隊伍能夠健康有序發展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這項工程建設嚴重滯後,基本上可以説沒有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2013-05-12 09:22:51

  • 田大佑:

    三是怎樣保證工程品質,從業人員怎樣不斷地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還有獎懲機制等等,這些方面亟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來加以推動。

    2013-05-12 09:23:01

  • 田大佑: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去年8月經國務院辦公廳同意,民政部最後批准,同意成立協會,我感覺這是我們成立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的很重要的背景條件,這也是承接“十八大”和“兩會”提出的政府職能轉變的需要。

    2013-05-12 09:23:23

  • 中國網:

    在您看來,協會在四大體系建設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和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2013-05-12 09:23:31

  • 田大佑:

    按照國務院決定裏提出的四大體系建設(的要求),協會有一個《章程》。《章程》裏規定了協會的業務範圍,這個業務範圍也是緊緊圍繞著四大體系建設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務而制定的。在協會成立以後我們也圍繞四大體系建設,制定了一個《2012-2020年發展規劃綱要》,在《綱要》中我們提出了協會建設的四個體系:一是會員交流服務體系;二是行業自律監管體系;三是標準規範體系;四是宣傳培訓體系。這四個體系也是緊緊圍繞著《決定》裏面提出的四大體系需要我們開展相應工作等方面的內容。當然這是一部分,不是全部。

    2013-05-12 09:23:54

  • 田大佑:

    當前我們最急需的幾項,今年的工作和今後一段時間幾項主要工作,一是儘快制定標準規範。經過多次調查、組織論證,標準規範體系框架我們已經提出來了。我們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把急需的、相對比較成熟的技術規範編制發佈出來,以更好地滿足工程市場的需求。

    2013-05-12 09:23:59

  • 田大佑:

    二是行業自律。行業自律今年重點要搞一些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目前地災行業市場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措施和辦法,制定相應規則。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提出對工程評優評獎的辦法,要有激勵措施,建立誠信獎勵、失信懲戒的機制。今年主要在這方面開展調查研究,著手起草剛才我講的這些。

    2013-05-12 09:24:32

  • 田大佑:

    三是我們還要加大宣傳培訓力度。目前已經舉辦了幾期培訓班,主要是一些知識的更新,培訓從業人員來滿足行業市場對咱們專業技術力量隊伍的需求,不斷提升業務素質。

    2013-05-12 09:24:45

  • 田大佑:

    四是資質管理。因為從事地質災害防治行業的隊伍都有資質管理,對技術、人員、設備等等都有一些要求。所以,下一步我們要嚴格資質管理,使獲得資質的單位真正名副其實,能夠承擔起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任,不要發生品質問題。同時我們要探索個人執業資格制度,其他行業包括國外這方面都很完善。所以,我們希望在地質災害行業方面進行探索,建立個人執業資格制度。

    2013-05-12 09:24:53

  • 中國網:

    一般情況下,當地震發生之後,普通人關注點只在地震本身。其實,伴隨地震發生還有其他方面的地質災害,我們常常聽到一個詞——次生地質災害,請劉副主任給我們解釋一下。

    2013-05-12 09:25:00

  • 劉傳正:

    嚴格説次生地質災害的概念是很不科學的一個提法,但上上下下都已經習慣了,好像地震是主要的。如果反過來説,就要談到什麼是“主生地質災害”,那就是説地震了。但國際科學界或者發達國家,社會建制比較先進的國家,地震是最大的地質災害。但因為中國特殊的社會背景,現在國家頒布的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不包括地震。所以,我們要用“地震伴生地質災害”這個詞更嚴密一些,因為大家想,地震也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一種作用,地震本身加上災害,它的災害是什麼?有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山崩地裂就是現在我們的這種地質災害。房倒屋塌有人也提出反問,那就成了土木建築的災害,地震本身也沒有災害了,實際上是一種心理破壞和心理恐懼,不知道它何時而來,因為是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所以,我們在概念上講,我們從一般人的理解,地震是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是能動力造成的地質災害。而我們現在外部通識的法規定的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這些,實際上是地球表面山體的滑動、破壞,這是表生的外動力形成的地質災害,這樣界定可能好一點。

    2013-05-12 09:27:11

  • 劉傳正:

    現在地震區出現的災害,大家知道地震主要是搖動,反覆搖動。特別在蘆山,地震震級不大,但余震非常多,有20多次,這種反覆的搖動造成最多的就是崩塌、落石,路上本來就颳風下雨,有一些落石,這樣一地震,落石就更多了。那個路上平時可能一小時過一輛車,現在幾乎車挨著車,救災人員也受到一些傷害。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説,地震伴生的主要是崩塌、滑坡。

    2013-05-12 09:27:35

  • 劉傳正:

    滑坡,被堵在河溝裏,一下雨或者河流裏本來就有水,水流比較湍急,水量比較大,一旦衝開,這就演化成了泥石流,這屬於衍生災害了。這麼一想,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下雨的淹沒就成了一個災害鏈,成為一個鏈條式的反應。基本情況是這樣的。

    2013-05-12 09:27:50

  • 中國網:

    在蘆山地震發生之後,崔主任在第一時間就趕赴災區了,在災區工作這麼多天的時間,和我們分享一下有沒有使您感受特別深刻的一些事情?

    2013-05-12 09:28:00

  • 崔瑛:

    這時候感受深刻的事情比較多,見聞也比較多。這次地震後我在震區工作了8天,給我比較深的感受是,和2008年5.12地震相比,這次震後救援處置工作對我的影響比較大。我個人總結這次震後的救援,可以概括成8個字,當然不一定合適:快速、專業、科學、有序。

    2013-05-12 09:28:17

  • 崔瑛:

    快速。8點02分發生地震,在第一時間無論是解放軍、公安、武警、專業的救援隊和救援設備,在第一時間趕赴雅安、集結在雅安,反應非常迅速。黃金時間72小時基本上救出了所有的被困人員。在交通、通訊、電力等方面受阻的情況下,在5天之內基本恢復,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快速救援的特點。

    2013-05-12 09:28:26

  • 崔瑛:

    專業。這次我在災區看到了,在整個抗震救援過程中,在地震發生以後,衛星遙感和航空拍攝等一些比較高科技的手段都上去了。在這裡面,一些專業的設備都發揮了專業的作用,像直升機運送一些傷病員和運輸物資,像大型設備搶通道路、保道路通暢,還有一些救護車,在這裡運送傷病員,都起到了非常專業的作用。並且在救援的時候都是專業救援人員在施救。所以,我感覺到這次救災都非常專業,專業化程度非常高。

    2013-05-12 09:28:37

  • 崔瑛:

    科學。在這次救援過程中全國人民可能都能感受到,這次是以四川省委省政府統一指揮,中央各個部委根據四川省工作需要有選擇性地進行支援。這一點體現了抗震救災的科學化,也理順了地方政府和中央各部委面對巨大自然災害的應對格局,也避免了像以前無論是什麼地方發生什麼樣的災害,大家都一窩蜂而上的情況——不但沒有救援,反而阻礙了救援進度。

    2013-05-12 09:28:45

  • 崔瑛:

    正是有前面的這些快速、專業和科學,所以,最後我總結歸納為一點:有序。在當天媒體上大家也都看到了,前三天進入重災區的車輛僅限于救護車,其他的車輛無論是警車、軍車都沒有特權車,因為在地震發生後的黃金72小時內生命是第一的,生命是至上的,所以,只有救護車的進出。再有後來,當一些救援物資集結到雅安,不再像以前是每個人、每個地區送救災物資的時候直接把車開到點上去,開到老百姓家門口,沒有這樣的情況。這次在雅安市多營鎮設了一個物資轉運中心,所有地方的救援物資都集結到這個地方,根據災區對物資的需求,從中有選擇地運送到災害點上。這樣一個不會妨礙交通,同時急群眾之所急,需群眾之所需,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講,我感覺此次抗震救災有序體現非常明顯。

    2013-05-12 09:28:55

  • 崔瑛:

    説到令我感動的事情也有很多。在震災區,我們也知道從蘆山縣到寶興縣的交通極為不暢,路比較窄,又面臨著高山懸崖,並且余震不斷,每次余震,山上都會下來很多石頭。我們也看到有一些志願者就在這樣的山路上被砸的情況。令我感動的是,每次我從那裏走的時候,都有一些人員在附近放哨,看看山上有沒有往下掉石頭的危險,如果沒有,快速地一擺手,一輛車過去,然後再觀察一下,沒有特殊的危險,再放一輛車。實際上他在這裡放哨、調度、指揮,對他也是有危險的,沒準什麼時候石頭就能砸到他。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這是讓我很感動的一點,非常有愛心。

    2013-05-12 09:29:09

  • 崔瑛:

    還有大量的志願者,因為在前三天的時候,外邊除了救護車之外,其他的車輛一律不能進入災區。有很多志願者為了獻愛心,放棄車輛,徒步從高速路口進入蘆山縣,或者從蘆山縣到寶興縣都是徒步走,還要背上一些救援的簡易設備,就要走很長的路和很長的時間,從體力上本身就是一種消耗,但他捧著一顆愛心,準備到災區參與救援活動,這一點很令我感動。

    2013-05-12 09:29:18

  • 崔瑛:

    同時,我感覺到災區老百姓感恩的心體現得也非常明顯。因為在前幾天,吃飯、喝水等方方面面實際上是受影響的。很多有條件的,從家裏把鍋搶出來的,在地面上用磚頭壘成一個很簡易的爐子,底下放點柴禾,或者説偶爾有哪一家把煤氣罐搬出來的,很簡單地做一些飯,哪怕熬上一鍋熱粥,讓參與救援的同志們都免費吃,誰趕到那兒誰就吃。

    2013-05-12 09:29:24

  • 崔瑛:

    還有一些沒有條件支爐灶做飯的人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幫著做做飯,摘摘菜,這些都能感覺到災區老百姓感恩社會,感恩親人解放軍和感恩救援人員的感恩的心,這些讓我在現場的這些天印象特別深刻。

    2013-05-12 09:29:33

  • 中國網:

    我們感謝崔主任給我們帶來的分享,感謝三位做客中國訪談,我們下次節目再見,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

    (責編/文字:韓琳;策劃:魯秋麗;主持:朱燁;攝影:鄭亮;攝像:董超/王一辰/劉哲;導播與後期:周姍姍)

    2013-05-12 09:29:40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3_05_10_zaihouchongjian_1368167078.mp4

圖片大圖:

  • 專家做客中國網

    中國網 鄭亮

  • 國土資源部應急辦主任、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副會長崔瑛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秘書長田大佑

    中國網 鄭亮

  •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指導中心副主任、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專家 劉傳正

    中國網 鄭亮

  • 嘉賓探討關於雅安抗震救災中的問題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秘書長田大佑(右)與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指導中心副主任、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專家劉傳正

    中國網 鄭亮

  • 嘉賓在訪談期間就雅安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中國網 鄭亮

  • 嘉賓討雅安地震中的救援問題

    中國網 鄭亮

  • 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成立大會現場

  •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會長汪民在協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講話。

  • 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協會第一屆第二次常務理事會現場

  • 三位專家就雅安地震回答支援人提問

    中國網 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