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至德 共創和諧

時間:2013年2月8日
嘉賓:世界至德總會第十八屆董事局主席 吳希民
簡介:我國歷史上曾經上演過一個“泰伯讓王”的傳奇故事,故事主角泰伯被孔子遵奉為“至德”的典範,也成為了吳文化的開創者以及吳姓的始祖。後人為了紀念泰伯,成立了世界至德總會。總會第十八屆文化經濟論壇暨董事局就職典禮在湛江正式召開,我們也將至德文化方面的問題採訪董事局的有關領導、各國家宗親、學者。[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中國網:大約在三千二百年前,我國的歷史上曾經上演過一個“泰伯讓王”的傳奇故事,而故事的主角泰伯就被孔子尊奉為“至德”的典範。不僅如此,泰伯也成為了吳文化的開創者以及吳姓的始祖,這一脈宗親文化傳承至今,後人為了紀念泰伯,就成立了世界至德總會。

今天,該總會的第十八屆文化經濟論壇暨董事局就職典禮在湛江正式召開,我們也將就至德文化方面的問題採訪董事局的有關領導、各國家宗親、學者。第一位接受採訪的是這次連任第十八屆董事局的主席吳希民先生。

 

 

    吳希民:大家好!網民們好!謝謝!

    中國網:今天來參加這次活動有很多重量級的嘉賓,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同時能夠給我們追溯一下至德的文化溯源。

吳希民:好的,謝謝!這次會議,我們國務院原副總理吳桂賢大姐來了,還有菲律賓中華總商會會長吳榮祥宗長,台灣一國兩制研究會的理事長蔡武璋先生,泰中文化交流協會主席翁宗周主席,還有一些非常有名望的宗長和宗親,也是世界至德的領軍人物,他們在至德文化的研究、傳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説到至德文化,始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兩百年前,周太王的長子泰伯公為了實現他爸爸把王位繼承權傳給侄子姬昌的想法,主動地把他的王位繼承權讓出來,讓給他的弟弟季歷公,然後他就跟著二弟仲雍公來到無錫,在當時荒蠻的地方開闢了一片新的天地,其中包括他帶領土著一起開鑿運河,把中原的先進文化帶到了東南,開創了很多的先進的農業技術,還有水運、航海方面的業績和科技方面的一些技術。慢慢這塊荒蕪的土地成為一個富庶的江南好地方。五百年以後的孔夫子是非常尊崇周朝的禮儀的,對泰伯公更是推崇備至。他到泰伯廟裏祭拜泰伯,到周公廟去研習周禮,他覺得泰伯公多次把王位讓出來這種精神是很難得的。

    中國網:三讓王位。

    吳希民:這個三讓呢,可以這樣講,他是多次地讓。所以,孔子説“三讓”不是指就是三次。因為一開始的時候,他讓弟弟不肯接,後來再讓他也不肯接,最後他迫不得已,為了實現他爸爸的想法,他就等於出奔了,他有意識地到外面去,而且到很遠的東南—無錫梅裏。據説,季歷公他們還請人到了無錫那邊去請他們回來,泰伯公為了表示不回來,他入鄉隨俗、斷發文身。孔子了解這種情況,從深層次來考慮,得出至德的結論。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他不把王位讓出,一定要把住王位繼承權,古公的意思要給他的弟弟,那必然會産生矛盾。一旦發生戰爭的話,那最終受害者就是老百姓,他為了老百姓的利益,主動地放棄了這個王位。這個至德精神,就是從孔子對泰伯公的這種極力推崇所理解的。

    中國網:非常高的評價。

    吳希民:非常高的評價,他説他的道德是至高無上的。我們的至德族人覺得泰伯公這種精神,大家都應該要很好地去傳承,很好地去學習。所以,我們世界至德在1879年,也就是清朝光緒五年,在美國宣告成立。

    中國網:那麼當初成立這個世界至德總會的時候,秉承什麼樣的宗旨?一路走下來,有沒有一些大事情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的?

    吳希民:首先是成立,因為成立這個機構、這個社團,最初是由吳、周、蔡這三姓為主創立,因為他們都是周太王姬姓分支下來的,他們都很推崇至德精神。所以,很容易就從這條根裏面來凝聚在一起,接著下來,翁姓、曹姓又加了進來,世界至德最早的雛形是由五個姓在美國舊金山成立的。1907年在加州註冊正式成為社團。這個社團一直以來活動都比較正常,在它的推動下逐步向全球推廣,東南亞,還有其他地方,相繼地都先後成立了至德的這個組織。

    中國網:就慢慢地發展擴大起來了。

    吳希民:慢慢就發展擴大。擴大到一定的程度後,到了1974年,在美國的至德大會上,大家説應該以美國至德為主,聯合世界上各個國家的華僑、華人的至德組織,組成一個全球性的總會。1976年,我們至德總會籌備會在香港召開,當時各國的至德十二個姓氏華僑、僑領1000多人聚集在尖沙咀舉行隆重集會,正式成立了世界至德總會,永久會址設在香港軒尼詩大道昌業大廈。

    中國網:那麼您作為這個董事局的主席,您怎麼來定義這個至德文化?它和孔子的儒家思想有一些什麼樣的不同嗎?

    吳希民:泰伯公的三讓,他有三個里程碑式的建樹,第一,泰伯公的三讓,他開創了周朝的800年江山。因為泰伯公讓了王位以後,他把繼承權交給弟弟季歷公,季歷公交給兒子姬昌,也就是周文王,最後文王的兒子武王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周朝。從西週到東周近800年,一個統治階級能夠延續800年,那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如果沒有泰伯公的讓,可能他們互相之間打仗打起來了,可能一年都沒有,或者根本無法成立。第二塊里程碑呢,那就是吳泰伯和仲雍公到了無錫梅裏,那個地方是很荒蕪的。以前叫做蠻夷,中原人是看不起的。

    中國網:蠻夷之地。

    吳希民:蠻夷之地,到那裏以後,泰伯公兄弟同當地土著居民一起,帶領大家開荒、挖掘運河,把中原的先進農耕技術帶到江南和開發水運、航海技術,建設這個家園,就是把一個荒蕪的地方建設成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魚米的之鄉,你看現在江蘇是多好啊!我們到了無錫,到了太湖,我們都看到,大家尊崇泰伯公為江南的人文始祖。因此,説他建立的第二塊里程碑就是萬世江南,是很恰當的,名至實歸。第三,更重要的就是泰伯公創立了“謙讓開拓”的至德精神。這種精神成為一種文化。在當時的情況下主動讓出王位繼承權,這是難能可貴的,那就是謙讓。開拓,那他不是簡單的讓,被動地讓,或者是很無奈的讓。他很積極的。泰伯公讓了以後,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開闢那個地方,給人類造福,他又實現他自己的人生價值。他這種精神就是謙讓和開拓。我通過研究以後,得出了一個謙讓和開拓這兩種精神境界的論斷來,我想這種精神不正好是我們現代社會最需要的嗎?特別是我們到了海外,如果我們沒有謙讓,那麼我們是一個怎樣的情形?可以説互相之間,你不讓人家,人家也不讓你,互相之間就爭。如果我們謙讓了,爭拗就減少了。近一百年來看,我們的華僑、華人為什麼他能在異邦他鄉生存和發展?因為他到了外國去以後,他是秉承著一種謙讓的精神,跟當地的人民打成一片,向當地居民學習;同時,他自己又很拼搏、肯鑽研,就能開拓出一片新天地。我把謙讓開拓理解為四句話八個字,就是:謙和、禮讓、開發、拓展。

    中國網:那麼剛才咱們一直在聊古代,現在來説現代,咱們十八大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改革。那麼就您個人來説,咱們怎麼樣才能全面提升咱們中華文明在國際的影響力?

    吳希民:好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文化強國”戰略,文化要大發展、大繁榮。那麼文化強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怎麼樣才能做得到?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要有文化發展的大氛圍,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國內經濟發展、國際格局也發生根本變化,文化大發展迫在眉睫。現在中央已經發出號召,黨的十八大也作為黨和國家發展一個戰略來提升,因此已經有了這個氛圍和基礎。那麼這種氛圍怎麼樣來跟進,就是説把我們國家的文化戰略來具體化落實,就要做大量工作。我對至德文化研究得比較多,也比較專注,我覺得至德文化是非常適合我們國家這個文化大戰略的,弘揚至德文化作為文化強國的一條重要舉措,這應該説和中央的文化大戰略思路是非常相吻合。我們這次董事局開會,其中重要內容就是怎麼樣貫徹黨的十八大文化強國的精神,文化要大發展、大繁榮,我們做了任期內的五年發展計劃,配合中央的部署。

    那麼,我覺得首先要定位至德文化,把至德文化這種“謙讓開拓”至德精神作為一個一般層面一般文化呢?還是一個主流文化?我認為,至德文化應該提升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層面。您剛才説的,就是不僅在傳統上歷史來講,而且我們在現代更要考慮。為什麼説現代更重要呢?因為,現在我們社會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現代社會,現代社會就是説地球村,一家人,網路時代,這個地球等於一個村莊了,所以説網路時代的到來,必然要有一種全新的、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引領。美國有一個學者就説過,二十一世紀的衝突,是文明的衝突,是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在這個衝突裏,誰能夠掌握主動權,誰取得最後勝利呢?我想,最終勝利是屬於全球人民。為了實現全世界的真正和平,我覺得至德文化就是一面旗幟,我把它定位為東方文化的代表。它和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對“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還有鄧小平理論都是相一致的,對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履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也是有促進作用的。

    中國網:包括現在構建和諧社會。

    吳希民:包括現在的構建和諧社會,繼續改革開放,“謙讓開拓”的至德精神也很吻合。不管這個社區或是一個團體,只要你有謙讓開拓的精神,那麼你就和諧了。另外,你也進步了!在國際上那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謙讓意味著和平嘛,謙讓了你肯定和平了,那開拓就意味著發展。“和平、合作、發展”這是聯合國的宗旨,所以我們至德精神、至德文化跟聯合國的宗旨也是相吻合的。我用業餘時間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至德文化,十多年來,我把研究成果匯整合書,2005年出版,叫做《至德論》。2008年我到紐約的時候,還專門到聯合國總部,把這本書送給潘基文秘書長。為什麼我敢送給他?因為至德文化是一種中華的優秀文化,它對大家都好,對社會也好,對人民的生活也好,對事物的發展也好,都有促進作用,所以説它是非常積極的。

    中國網:您覺得這個吳希民主席在構建和傳播至德文化,在凝聚吳氏宗親方面都做出了哪些卓越的貢獻呢?

    王華:第一個就是在文化創新方面,理論創新方面,應該説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首先他就是根據他多年來對世界至德的研究,寫出了《至德論》這本書。在至德131年來,還沒有一個至德華人對至德的理論這麼系統地論述過。另外吳希民博士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全書基本上是圍繞一個中心,就是總結出了“謙讓開拓”的至德精神,這是他對至德理論創新的一大貢獻。其次,在理論方面構建了一個從至德文明到至德精神、到至德文化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就是吳希民主席在至德文化方面的第一個理論創新。

    第二個是對至德文化的提升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原來至德文化我們認為它一個比較樸素的宗親文化,原來是12個姓,大家都認為它是一個宗親文化。吳主席自從主持這個世界至德董事局以後,他把這個文化提升為一個大中華的傳統的主流文化。

    中國網:提升了一個高度。

    王華:提升了一個高度。不但是在定位方面提升了,而且推向全球,走向世界。第三個是在至德文化的推廣方面,吳主席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至德經濟活動方面,把精神文明轉化為物質文明的情況下,吳主席也做了不少工作。在2010年的世界至德總會第十七次屆董事局大會上,我們就組建了世界至德文明促進會、世界至德文化促進會,還有一個世界至德經濟貿易合作促進會,這三個會顯然就是精神文明方面轉化為物質文明的大舉措。還有一個至德文化産業集團,吳主席把至德的精神文明轉化為物質文明方面做了以上這些主要貢獻。

中國網:吳大姐,您好!至德學説的普及和提高需要政府、學界、總會三方面來共同推動,那麼這一塊您有哪些建設性的意見呢?

 

 

    吳桂賢:主持人,你好!至德會,或者是百家姓的姓氏會,都是一些社團組織,是改革開放以來興起的。至德精神是什麼呢?至德精神就是三讓賢。三讓賢不僅在古代時候有用,到現在也是有用的,毛主席過去説,“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吸取它的精華,去糟粕。比如在韶關南雄的珠璣巷,那是一個百家姓一條街,現在搞得都很好。大家都去尋根問祖,把南雄市經濟也帶動起來了。我覺得政府要重視,現在這類民間社團組織在發展的過程中間,應該説政府對好的組織可以進行鼓勵、支援,圍繞我們黨中央的方針政策精神來引導他們的方向。現在很多地方都在搞自己的姓氏挖掘,挖掘自己老祖宗都有些什麼優良傳統的東西,我們來發揚光大、來繼承,這就很好。我覺得對我們的國民、對我們的民族素質提高比較好。

    中國網:那麼學術界呢?

    吳桂賢:作為學術界,它是要研究,要挖掘,在弘揚的過程中間,研究要深一點,根據我們時代的不同,給它增加一些新的內涵。

    中國網:與時俱進。

    吳桂賢:沒錯。我們要繼續發揚它的精華。但是在這中間要與時俱進,可以根據我們現代給它增加一些新的內涵,這樣我們的民族素質就提高了,比如“三讓”,你説這個精神如果要是在我們現代這個社會,如果能發揚起來,不去互相爭,那我們社會不和諧了嗎,對吧?我們社會和諧了,我們社會進步了,不是更好了嗎。

    中國網:蔡主席,您好!您是第幾次來參加咱們這個至德總會的會議的?

    蔡武璋:我這次是第二次來參加這個會議。

中國網:第二次。那麼對於這樣一個文化交流活動,您是怎麼看的?

 

 

    蔡武璋:自從兩年前我第一次加入至德董事會以來,我深深地感受到至德精神文化的偉大,我想泰伯公在三度讓位,這個精神,作為後輩的子孫應該學習他的榜樣,把這個至德精神能夠在整個世界發揚。尤其是我現在來自台灣,台灣島有很多很多的宗親組織,他們對祖先的崇拜,這是一個中華文化的發揚。至德總會是一個全世界的組織,在台灣島也知道很多很多的鄉親,很多很多的宗長都認同至德的精神,所以我這一次也特地從台灣趕到這裡來出席這個會議。

    中國網:哦。在台灣那邊咱們這個至德文化它也是很有影響力的,是嗎?

    蔡武璋:對的,在台灣,一個宗親組織,一個發揚文化,是從我們老祖宗以前就一直延續下來,這種中華文化的傳承就是一代接著一代,一代傳給一代,到我們這一代,我們必須不只是來發揚這個至德的精神,祖宗以前對社會、對國家做了很多偉大的貢獻,這是我們後代子孫在台灣應該學習的地方。

    中國網:那您這次參加完這次會議,要回到台灣去,是不是也要對咱們這個至德文化、至德精神更多的弘揚或者宣傳,是吧?

    蔡武璋:是的。這一次來湛江開這個至德大會,也學習到很多,很多宗長在至德文化的發揚上,做了很多詳細的介紹,讓我更深地了解到至德精神的偉大。所以這一次我們回到台灣以後,會把至德文化的精神在台灣島更廣泛地來宣傳,由至德文化引領,大家來發揚,讓我們中華文化能夠在海峽兩岸的同胞當中搭起一個有力的橋梁,讓兩岸的同胞一起來打拼,促進我們祖國的和平統一的到來。

    中國網:我們也非常期待,謝謝您!

    蔡武璋:謝謝!謝謝!

    江俊森:從我個人的解讀感受到《至德論》它就是希民主席以我們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運用辯證唯物的方法,把我們在三千兩百年前的泰伯公三讓王位的高風亮節和開拓江南的這種豐功偉績的史實,從我們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文化寶庫中,把我們泰伯公的至德精神加以精闢地闡述、提煉。按照《至德論》的這個概括,整個至德文化、至德精神就是四個字--謙讓開拓。所以,我認為它是一种先進文化的代表,它是歷史新時代的一種産物,所以它帶有必然性。當今世界的主流,聯合國的憲章宗旨就是“和平與發展”,那我們的至德文化、至德精神的核心就是“謙讓開拓”,謙讓就包含著和平的基本元素,也是最基礎的,開拓就意味著就是一種進步和發展。尤其是十八大召開以後,現在要提出我們要發展,大力發展我們文化産業,使我們的文化有個大發展、大繁榮。所以從這個層面,作為至德文化,又代表著一種新興的文化發展趨勢,所以它就很有先進性。

    翁宗周:在今天的董事會開會時,很榮幸給我一個常務主席(的職務),所以也給我一個任務,因為在今年的4月份,在泰國主辦了一個畫展,書畫展。所以我們與中泰方面作為一個交流,特別是我們把至德文化進程能夠傳播到、弘揚到我們泰華社會,讓我們泰華社會方面至德宗親,要知道,同時公民一起來把這個至德文化精神推廣,讓這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中國網:吳主席,您好!

    吳文元:您好!

    中國網:就您的理解,咱們這個至德文化和中華文明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

    吳文元:至德文化是我們中華文明的一個最重要的一個基礎。那麼從我個人的經歷來説,我是最有體會的。

    中國網:有一個什麼樣的經歷?

    吳文元:因為我祖輩就一直都告誡我們的後代,我的父親告訴我,我們的祖輩是怎麼樣做人做事的,遵循一種什麼道德標準去在社會裏面作為生存的一個基本條件。所以,我的父親從小就有意識地把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就是道德文化給我們宣講,不僅告訴我們應該怎麼樣做,更重要的就是言傳身教。比方説我們小的時候,帶我們出去的時候,看到有討錢的乞丐,討飯的,或者是看到人家有困難的,要求幫助的,他都拿錢出來交給我,叫我遞給需要幫助的人。

    中國網:言傳身教。

    吳文元:而且他這樣做,還告訴我你長大以後,你成家以後,你必須要教給你的後代,一定要把祖上的這種美德把它傳承下去。所以正因為小的時候烙上了這種傳統文化的、道德文化的這種印記,所以,一路來我們都是按照這個模式來做人做事。我們今天能夠取得一點成就,在社會上有一點地位,完全都是靠我們自己一步一步這麼走過來。這麼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過程也就是秉承了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這麼一個軌跡走過來的。所以我可以説從我個人的成長到今天60歲,這麼60年來,我一直都在我們傳統文化的這種教育的基礎上是最大的一個受益者,所以我非常感恩我的父母,感恩我們的老祖宗創立這個道德文化,也就是我們老祖宗泰伯公所創立的至德文化,至德文化實際上是我們道德文化,至德就是孔子對我們老祖宗的一種評價,就是至高道德嘛。

    中國網:那您是不是也這樣教育您的子女?您的下一代人。

    吳文元:對,我現在一直都在教育我們的後代就這麼做,我要求他們以後也按照我們祖上的這種傳統的美德這樣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比我們做得更加優秀,更好。所以,可以説有了道德文化,就能夠對我們社會,一種社會和諧,家庭和諧,安定、團結、發展等等,是一個很好的基礎。所以我想從我個人成長這個經驗來告訴做父母的人,一定要認真地按照我們這個道德文化去教育後代,培養他們,讓他們將來在社會上能夠自立,而且能夠做得很好,對社會有所貢獻。

    吳佳佳:其實呢,也是非常榮幸這一次可以作為世界至德總會的形象代表,非常的榮幸,我也希望作為形象代表,去弘揚至德文化精神和它的優良傳統。

    吳希民:世界至德總會董事局全體成員向全球華人華僑、全國人民拜年!恭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