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峰代表:歌劇藝術的繁榮與發展

時間:2012年11月6日 15:30
嘉賓:中央歌劇院院長、中央音樂學院指揮係系主任俞峰
簡介:作為中國歌劇的“領頭軍”,中央歌劇院排演了《圖蘭朵》、《白毛女》等一系列的歌劇經典之作。作為歌劇院的院長,俞峰帶領這個擁有六十年曆史的國有老院團積極探索機制創新,不斷發展壯大。今天我們的訪談特別邀請著名指揮家俞峰,讓他帶大家走近神秘而高雅的歌劇藝術,分享院團機制改革的成功經驗。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俞峰代表:歌劇藝術的繁榮與發展

活動描述

  • 時間:2012年11月6日 15:30 嘉賓:中央歌劇院院長、中央音樂學院指揮係系主任俞峰簡介:作為中國歌劇的“領頭軍”,中央歌劇院排演了《圖蘭朵》、《復興之路》、《白毛女》等一系列的歌劇經典之作。作為歌劇院的院長,俞峰帶領這個擁有六十年曆史的國有老院團積極探索內部機制創新,形成自我發展的活力,在面向市場、服務群眾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今天我們的訪談特別邀請著名指揮家俞峰,讓他帶大家走近神秘而高雅的歌劇藝術,並分享中央歌劇院內部機制改革的成功經驗。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網易健特約之十八大代表訪談節目,感謝新浪微網志對本節目的支援,您可以通過新浪微網志與我們實時互動。

    作為中國歌劇的領頭軍,中央歌劇院創作排演了《圖蘭朵》、《復興之路》、《白毛女》等一系列中外經典之作;作為歌劇院的院長,俞峰帶領著這個擁有60年曆史的國有老院團,積極探索內部機制創新,形成自我發展的活力,在面向市場,服務群眾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

    今天我們的節目特別邀請到十八大代表、中國歌劇院院長、藝術總監俞峰教授,讓他帶大家走進神秘而高雅的歌劇藝術,並且與大家分享中央歌劇院內部機制改革的成功經驗。

    2012-11-02 17:08:13

  • 中國網:

    俞峰院長您好!歡迎您做客我們的節目。

    2012-11-02 17:09:28

  • 余峰:

    您好!大家好!

    2012-11-02 17:10:25

  • 中國網:

    熟悉您的觀眾都知道您現在有多重的身份,您是歌劇指揮,又是歌劇院院長,現在也是十八大代表。我們先説説您的第一個身份,歌劇指揮,很多人覺得歌劇指揮這個身份非常的神秘,在一個樂團中怎樣才能一個歌劇指揮,歌劇指揮在整個表演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2012-11-02 17:10:43

  • 余峰:

    歌劇指揮,包括合唱指揮,包括民族樂隊指揮,其實它的核心就是指揮。我到目前為止還擔任了中央音樂學院16年指揮係系主任,一直從事表演和教學工作,在我們專業領域中,指揮對外界來説,有的是比較神秘的,有的覺得指揮起到什麼作用?簡單來説,這個作用相對來説好理解一些,就和導演工作是一樣的。

    2012-11-02 17:10:58

  • 中國網:

    電影電視劇的導演。

    2012-11-02 17:11:11

  • 余峰:

    話劇、戲劇導演,是一個工作性質。有所區別的是,導演在現場演出中已經不參與了,把臺上全部交給演員了,指揮同時在臺上,還要帶領所有的演員一塊進行演出,因為如果沒有指揮現場操作,全場就混亂了,就是這點區別。

    指揮最核心的起到什麼作用?他是藝術的詮釋者,也就是作曲家的代言人。所以,往往很多年前是由貝多芬、莫扎特他們自己指揮,包括瓦格納、門德爾松,施特勞斯,這些人來自己指揮,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有指揮來專門承擔,而且往往指揮家比作曲家本人指揮詮釋的更為透徹,所以這一百年來有了指揮這麼一個單獨的職業。

    從藝術商上説,它是藝術的傳承者,尤其是傳承了作曲家,同時他又是藝術生産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所以,這兩個身份産生出了指揮。簡單説,也可以理解為導演或者是足球教練,同時他還擔負著整個團隊的訓練、發展和提高,包括曲目的選擇,工作進程的安排等一系列的工作。

    第一,指揮的基本素質中,剛才我説到一個是要具備能夠全面、正確理解作曲家意圖,站在作曲家的高度來看待作品。你要學會所有的作曲課程,所以,指揮同時也能夠作曲,他只有自己會寫,才能理解別人的高度。

    第二,他具有非常靈敏的監控系統,我們説到的視唱練耳的系統,他能夠隨時發現問題,在一百個人同時演奏起來的時候,他能夠指出缺點和錯誤,有一個很好的監測系統,他才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第三,他能夠更好的駕馭樂隊,因為臺上台下幾百人,臺上有合唱團,這個駕馭能力就是我們的指揮的技術,能夠想快就快,能夠想慢就慢,能夠倒車,能夠拐彎,各種各樣發生的問題都能夠解決,通過他的手勢能夠解決,另外他能夠直接表達,經過他的詮釋和理解以後想要表達的藝術,這就是指揮藝術。

    第四,指揮的人格魅力。作為一個指揮家首先在品質和人格上應該是一個比較完美的人格,無論是對事、對物、對人各個方面,指揮家首先是一個公眾人物,同時是領導者,他同時對觀眾、對演奏員都有一定親和力,具有相當人格魅力的人。

    2012-11-02 17:11:28

  • 中國網:

    我們在看演出的時候看到指揮在指揮著整個交響樂團,網上有一種説法,是不是指揮對交響樂團的每一個樂器都會演奏?

    2012-11-02 17:11:43

  • 余峰:

    不是,就像哲學能夠指導所有的領域一樣,他不一定去親自演奏,但原理和配器法都要掌握的。

    指揮操控整個演出,像一個演員演得好,很多其實是導演的功勞,因為沒有經過導演的許可,你是不能這樣演的,哪怕一句臺詞都是經過導演的安排,有的甚至要千百遍教,比如説我們兩個人要説,説得要慢一些,到底要多慢,到底要怎樣面對面,那都是導演在這裡仔細的推敲和仔細的安排才能呈現。

    音樂上也是這樣,同樣一個樂譜,但是每個人演繹出來不一樣。所以指揮更具有的功能,一個是排練,二是現場的引導。所以,現場的珍貴性是具有不可複製性,所以很多愛好者更願意聽現場的演出,從創作來説,更願意聽現場的錄音版。所以,它具有很多閃光的東西,而錄音棚很多時候是很死很冷靜的做這些事情。

    2012-11-02 17:11:57

  • 中國網:

    今天知道您做客我們的節目,很多網友在微網志和頁面上給我們很多留言,其中有很多年輕的網友提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他是一個學習音樂專業的學生,他想成為一個指揮家,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做哪些準備工作?

    2012-11-02 17:12:12

  • 余峰:

    首先,要會鍵盤樂器最好,也就是鋼琴。鋼琴是多聲部音樂,我們指揮家指揮的是多聲部的音樂,如果是單聲部的音樂對它的整個基礎會有一定的缺失。一般要求是鋼琴專業的可以考入到我們指揮係。不能説我的鋼琴彈得不好,我就可以考入了,沒有這回事。

    第二,要學習很多理論的科目,樂理當然是最基本的,音樂的基本理論知識。還有和聲,初步和聲都要學會,進來以後雖然還要學,但是屬於提高和深化的學習。

    第三,要具備指揮的基本技能。指揮的基本技能主要是看他是否有指揮的基本素質,比如他的形體表演,他對自己願望的表達。有的我們看到沒有那樣強烈的願望,個性上就不具備。有的人哪怕拳打腳踢,也要把我的意圖用啞劇一樣表達出來。其實學多學少無所謂,但這個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的願望想辦法表達出來,哪怕別人把你的嘴預捂住了,你也要表現出來,這是很重要的性格。一方面,他還要有很好的系統,有過很正規的指揮的訓練,我們上指揮的大學比別的都苦,我們指揮係首先要學作曲係一樣的課程。另外,我們要學指揮,還要學高級視唱練耳,還要學一些大的課程,等等還有其他國家規定的一系列的課程。

    2012-11-02 17:12:25

  • 中國網:

    也是給這些年輕人一些建議,要把這些基礎的東西學好。我們介紹了第一個身份歌劇指揮,我們再談談第二個身份,中央歌劇院的院長,您覺得歌劇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如何?

    2012-11-02 17:12:38

  • 余峰:

    歌劇在中國的發展時起時落,歌劇從義大利佛羅倫薩開始已經四百多年了,這樣一個表演形式和藝術形式已經被世界各國接受了。它為什麼具有這樣大的魅力?是本身這樣一個藝術形式決定的。因為有各種説法,有説是藝術上的集大成者,舞臺表演藝術的集大成者。因為別的姐妹藝術相對比較單一,只有歌劇集中了所有舞臺表演藝術的元素。總的來説,它的主體是音樂的戲劇藝術,同時又有戲劇表演,有道白、臺詞,有舞蹈,有舞臺美術,有文學,所有的元素基本上都包羅萬象了,它是一個綜合體。

    到了中國以後,我們大家最熟悉的《白毛女》,我一直很敬佩我們老一輩革命的藝術家們,他們居然在延安……

    2012-11-02 17:13:29

  • 中國網:

    在當時那麼艱苦的條件下。

    2012-11-02 17:13:53

  • 余峰:

    在艱苦的條件下,在大家都不知道歌劇是怎麼回事的情況下,在中國探索歌劇了八十多年。因為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有一些探索,但那是一些歌舞劇,比如《烏鴉與麻雀》,還形不成歌劇,後來在延安在1945年在延安橫空出世《白毛女》,這是一齣歌劇,而且這出歌劇對中國當時國情的結合、對當時革命的結合,使它這種作品的優秀性和創作的閃光的靈感,以至於上至毛主席,下至普通戰士、老百姓都知道有歌劇這麼一個東西。

    2012-11-02 17:14:05

  • 中國網:

    而且很經典。

    2012-11-02 17:14:17

  • 余峰:

    很經典。所以,為什麼中央歌劇院後來要演《白毛女》,因為這是我們的歷史。我們前身也是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一部分,這是我們的歷史。從大的來説,如果沒有《白毛女》,可能中央歌劇院的歷史就不會有60年,我估計30年、40年、50年都沒準。為什麼黨和國家剛解放就成立了這麼一個龐大的國家級的歌劇院呢?

    2012-11-02 17:14:29

  • 中國網:

    這是一個好作品的影響力。

    2012-11-02 17:14:38

  • 余峰:

    所以,當時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提出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這些老一輩的革命家才20多歲,敢把外國這樣一種歌劇形式,用土改下去的時候帶來的故事結合到一起,這需要多大的氣魄,這帶來了中國歌劇的發展。所以,這個歷史都要改寫,不僅僅是中央歌劇院的歷史要改寫。所以,像這樣一些藝術表現形式的東西。因為老有人提出來,中國的戲曲到底和外國的歌劇有什麼區別呢?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一樣呢?很多是一樣的,但是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區別,因為唱念做打,概括起來外國歌劇也是唱為主;念,道白,有的歌劇也有道白;做,就是戲劇表演,歌劇也有表演是一樣的;打,我們京劇裏面有一些武打的東西,那麼歌劇有舞蹈,也是一樣的唱念做打。那唯一不同的到底是什麼呢?就是音樂形象的塑造不一樣。我們是曲牌,而西皮、二黃、流水,劇本寫好了以後,稍微變一變貼上去,你是青衣的角色,他是老旦的,基本形成套路的曲牌形式,就是唱腔基本上都形成套路了。

    外國歌劇不一樣,外國歌劇是量身訂作,這種藝術形象我必須要給你量身訂作。卡門就是卡門,這是單獨的創作語言,全部的歌劇;《茶花女》就是《茶花女》,必須要量身訂作,因為它的藝術形像是不一樣的。《圖蘭朵》就是《圖蘭多》,音樂的藝術形像是不會混的,它具有獨特性。這就是中國的戲曲和外國歌劇的不一樣。

    從藝術來説,各有利弊。當然量身訂作比那個更麻煩一點,我們不論好壞,但是更加獨特性一點,藝術形象不會混淆,就像我們的衣服要定制一樣。

    2012-11-02 17:14:59

  • 中國網:

    前期工作會很麻煩。

    2012-11-02 17:15:15

  • 余峰:

    一步步的生産過程也會很慢。所以,歌劇經過了《白毛女》以後,引進外來歌劇藝術形式,貼近中國實際,推動中國的革命發展,同時又能夠普及到廣大的老百姓當中,這是一個典範。

    2012-11-02 17:15:26

  • 中國網:

    但是現在觀眾的口味也變得越來越高了,尤其在新的文化大發展和大繁榮的條件和環境下,觀眾口味提高以後,對於創作團體來説,創造新的經典劇目的難度就加大了,您覺得在新形勢下,如何創作出再像《白毛女》那樣的經典劇目呢?

    2012-11-02 17:15:38

  • 余峰:

    最好的辦法是分類,比如説我們國外的歌劇,我們提出畢竟歌劇是外來藝術,我們有接受、借鑒、學習、訓練、提高的目標。也有人問我,簡單點説,《梁祝》是中國的作品,你要把《梁祝》拉好,首先要把《貝多芬》拉好,肯定是拉得比較好的小提琴家才能拉《梁祝》。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你首先要在小提琴技藝上達到相當的高度,而這些東西必須有豐富的、一整套的系統建立起來的,才能夠把中國作品拉好,否則單純就是拉個小提琴,你《貝多芬》都拉得不行呢,你要想把《梁祝》拉好,是不可能的,社會也不承認你。所以,外來藝術,我們給我們自己的目標很清楚。一是把西方的學習好,同時創作好和演好我們自己的作品,這裡有幾大問題。

    我們目前存在的問題,要面向市場,觀眾群體是不一樣的;同時,我們承擔著我們是國家級藝術團體,國家歌劇院,代表了國家水準,而且要躋身到國際優秀歌劇院之列。另一方面我們要有代表性、示範性和引領性,引領就是要讓觀眾踮腳,而不是迎合觀眾。

    2012-11-02 17:15:47

  • 中國網:

    使命很重大。

    2012-11-02 17:15:59

  • 余峰:

    所以從創作來説,創作《白毛女》要有優秀的作曲家,有歷史土壤。不能説這個時候怎麼樣,那個時候怎麼樣。每一個時期,都可以有每一個時期的作品,人是存在於社會中,都要由社會來造就。不是説沒有好的作品,是有好的作品,要看基於什麼樣的眼光和什麼樣的要求。其實莫言老早就存在的,只不過能夠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它,所以,我們歌劇藝術在這塊也是這樣,我們有很艱難的道路,一方面要引領,一方面要帶動整個的觀眾;另一方面,我們作為大國,因為我一直在想,什麼是我們的國家標準?我們的國家標準就是應該與我們在世界上的經濟、政治、軍事、體育等大國的影響相匹配的。所以,經過奧運會,經過那麼多年的努力,體育這塊已經上來了,在藝術上雖然也有一些優秀的藝術家,但是還是個體行為,還沒有形成集體性的。我們也有朗朗、李雲迪等,但還是極個別的,如果説集體性的,我們和體育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們國家在整個國際上的經濟已經達到總量第二的狀況下,我們還相差了很大的距離,這也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所以,一方面在國際上要提升我們的創作,為什麼我們都演國外的作品,他們不演我們的作品,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拿出幾個國家級的水準的作品;另一方面還要普及提高。

    2012-11-02 17:16:16

  • 中國網:

    剛才您也提到了中國歌劇走出國門,中央歌劇院近期也在義大利表演了《圖蘭朵》,可以説在《圖蘭朵》歌劇産生地,在它的故鄉表演這出歌劇,反響如何呢?

    2012-11-02 17:16:30

  • 余峰:

    近幾年我們也在中央的政策決策下,一個是增強文化軟實力,文化強國,我們積極的文化走出去,增強文化的自信和影響力。在這樣的影響下,中央歌劇院差不多每年都出訪,就《圖蘭朵》來説,2010年到敘利亞,都是近幾年的事,大概是2008年、2009年到埃及,也到過很多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台灣地區,也在鳥巢上演過,8萬人都看到過。這是有特殊性的,因為它是綜合題材。

    同時,我們其他劇也走出國門。一個是《霸王別姬》,中國的文華大獎獲獎作品,一個月巡演,到紐約、洛杉磯、達拉斯,主流的劇場中面對主流的觀眾,讓他們感覺到中國還有歌劇,用他們的語言來講述我們的故事,而且這樣的故事也是具有普世價值觀的,英雄、悲劇、愛情;演出以後美國對中國歌劇的看法都不一樣了,一是認為中國具有藝術家,二是認為中國能夠把世界主流藝術能夠搞得那樣好,而且還能夠借鑒,成為表達自己民族情感的作品,在創作上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準,是一個國際上不可或缺的藝術力量。這是在美國的表演。

    包括我國駐美國的一些總領事、大使,他們看到藝術家到這裡來,歌劇帶來這樣的成果,比他們演講十場還管用,用事實來證明中國有藝術,中國不是抑制人才,我們不是封閉的國家,我們歌劇是外國的,而且我們能夠自己創作出這樣好的東西。

    今年是我們中央歌劇院的建院60年,我們一直有這樣一個願望,因為從來沒有歌劇院到過義大利。第二,我們也沒有這樣合適的機會。第三,人家瞧得上,瞧不上我們。

    2012-11-02 17:16:58

  • 中國網:

    那是一個檢驗歌劇表演最好的地方。

    2012-11-02 17:17:14

  • 余峰:

    而且我們去的是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

    2012-11-02 17:17:27

  • 中國網:

    當時的反響如何呢?

    2012-11-02 17:17:36

  • 余峰:

    我們不是那麼容易去的義大利,我們這次是受到邀請,在羅馬交響樂團音樂季開幕上演出;第二不是單純的商演,當然我們也是商業演出,全部賣票,有票房分成。但是由羅馬藝術基金會經過考察以後,進行合作引進,邀請我們到羅馬去演出的,所以經過他們的考察和認可。所以,我們也有底氣的。第三,當然政府是支援我們的,但是我們不是一個政府派出的項目,是商業演出,是經過市場經驗的。現場的情況是剪票都來不及,後來不得不推遲五分鐘,外國人當然秩序比較好,剪票一張張剪過去都很慢,第二場更爆滿,外面排著隊的人都不得了,第二天還有小雨,但真的很令人感動。

    我們獲得了成功,在當地非常的轟動,標誌性的東西有兩個。第一,演完首場以後,第二天羅馬交響樂團的總監代表他們交響樂團,代表羅馬藝術基金會和我談2013-2015年整個合作項目,不僅僅要在羅馬演出,還有在歐洲各大城市進行巡演。演完以後,羅馬的觀眾反映非常強烈的,所以他們也很高興,很自豪,做成功了這件事。因為我們去了200多人,是非常龐大的團隊。

    第二,他們邀請我擔任羅馬交響樂團的首席客席指揮,加強中央歌劇院與羅馬交響樂團的合作。這是兩個標誌性的事件,演得不好,不被承認,人家就不會這樣。

    《圖蘭朵》的成功為中央歌劇院將來在歐洲市場立足,打開了一個很好的大門,而且也讓世界認識到中國的國家隊,國家的歌劇院的整體的實力。我們不僅僅是在9月底到了羅馬,9月初還受邀請到土耳其上演《蝴蝶夫人》,但土耳其阿斯潘多斯的歌劇節在世界上非常有名,土耳其橫跨歐亞大陸,包括它的首都伊斯坦布爾,是原來東羅馬的首都,所以它和羅馬在文化傳統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阿斯潘多斯的歌劇節很有影響,我們在那裏上演了《蝴蝶夫人》。我們十二月份還要到阿爾及利亞去,中央歌劇院的交響樂團作為主賓國在開幕式、閉幕式上演出,和很多個國家的交響樂團組成在一起演出,這也是展示中國人的藝術才能,展示整個中國的文化和我們的藝術,以及民族的這種藝術智慧的一種最好的表述方法,也體現了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2012-11-02 17:17:44

  • 中國網:

    通過您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央歌劇院現在有很好、很高的表演水準。像您介紹到的很多外國觀眾已經觀看到和欣賞到了,很多中國的觀眾也在期待著欣賞中央歌劇院的表演,尤其是現在很多人已經走進劇院看演出,但是有更多的老百姓有了這種期望,但是還沒有真正坐到劇院裏去聽。您能不能在這裡介紹一下,中央歌劇院這種現場表演到底是什麼感覺?怎樣才能讓老百姓更多的坐到劇院中去欣賞咱們的歌劇?

    2012-11-02 17:17:57

  • 余峰:

    從普及來講,我們每年有非常多的普及活動。一是高雅藝術進校園,這是由文化部、財政部、教育部三個部共同推動,已經做了很多年了。現在中央歌劇院團隊正在杭州高校演出,他們到7號才能回來,到江蘇和上海。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艱苦的地方,我們會到西北、新疆,哪都去過,到西北的雲南、邊疆等等。這是推動年輕人在高校裏面欣賞交響樂、欣賞歌劇,這種高雅藝術的政府的活動。我們每年要普及30場左右,所以是非常大的量,上、下半年都有。

    二是三下鄉。我曾經帶團去過汶川地震地區,到過都江堰,最前沿的一般人都不能進去的地方也去了,採取小分隊去慰問,體現了黨中央的溫暖,我們每年都要大量的三下鄉,尤其在春節前後這是固定的。一是代表黨中央向災區送去溫暖和問候,二也是在推動高雅藝術的普及,我們的藝術形式本身就是歌劇表演藝術。

    三是我們自己做的,近幾年我們一直堅持不懈的做中央歌劇院公共免費歌劇開放日,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進入。我們第一年做的時候選擇了歌劇《蝙蝠》,首先它是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著名作品,大家只知道他的圓舞曲,還不知道他有歌劇。第二,我們把西洋歌劇本土化,把帶有道白的西洋歌劇,很多時候我們會把它直接翻譯成中文來演唱和表演,這就拉近了觀眾的距離。所以,在西洋歌劇中我們有兩種做法,一種我們保持它的原著經典的原汁原味的風格,走國際路線,在國內也能讓大家欣賞到原汁原味的歌劇;第二種是有一些歌劇可以用中文來唱,我們把西洋歌劇本土化;第三種我就是我們自己創作的歌劇,就是中國歌劇。所以,西洋歌劇本土化中央歌劇院做了很多年。這樣的一種形式,我們想普及到觀眾是最好的,我們用施特勞斯,把《蝙蝠》變成中文來演唱,我們在工人體育館免費的進行了演出。一萬多名觀眾,在網上以家庭為單位登記取票,一搶而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當時央視都做了報道,觀眾也很感動。這是我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因為大家看到黨和國家提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把我們改革開放的很多的成果與民共用;另外,讓老百姓享有文化上的權益,不斷實現這種權益和擴大這種權益,所以我們看到博物館和圖書館很多都免費開放。

    2012-11-02 17:18:26

  • 余峰:

    首先,我們院團雖然是面向市場,雖然我們經濟上負擔很重,我們也不是全額撥款的單位,但是我們畢竟帶有它公益性的一方面,因為事業單位本身就帶有公益性的一方面,我們一年拿出一場來做也餓不死我們,我們應該有這樣的使命,同時來做免費公共開放日,還帶來了很多社會上的各種影響,大家都説感謝政府這麼好,很多時候他們都不知道是歌劇院自己掏的錢。

    第二,有的時候也能引導一些企業和我們一起做,就像《蝙蝠》的時候,也有其他的公司和我們一起做,他們還贊助我們一百萬。因為你做得是好事,人氣也旺,他們就願意一起合作。

    同時對我們歌劇來説,迅速成為一個亮點,而且大家知道了中央歌劇院,中央歌劇院做了這些好事,大家知道了《蝙蝠》這出歌劇,同時為我們長遠的培育觀眾和市場打好了基礎。所以,今年我們在人民大會堂又做了《白毛女》。一是因為今年是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70週年,二是我們建院60週年。我們從延安過來的,沒有《白毛女》就沒有我們中國歌劇院,《白毛女》是我們的前身,所以,我們免費公共開放日,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人民大會堂演的,票一搶而空,一直排隊排到二環路,後來沒辦法了請的公安幹警來維持秩序,我們自己的人都不夠了。但是這種觀眾熱情的場面,對高雅藝術的渴望,對《白毛女》的這種喜愛都可以看出來了。

    我們也在思考,問題處在哪呢?我經常在媒體開玩笑説,歌劇到底有沒有觀眾,你看這次排那麼多人,頭天晚上就坐在小板凳上排隊了。

    2012-11-02 17:18:51

  • 中國網:

    其實對歌劇的發展,國家一直非常的關注和支援,尤其對國有文藝院團的改制方面,國家也給出了很多的指導,在這方面中央歌劇院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2012-11-02 17:19:06

  • 余峰:

    因為改革是為了解放藝術生産力,我們在體制上和機制上存在了一些問題,因為隨時隨地改革是作為一個常態,時代在不斷的變化,新的問題不斷的産生,尤其是我們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這樣一個環境下,原來很多的做法都需要調整,調整與變化就是改革的任務。

    其實我一直提出,院團就是要回到樸素歌劇院。樸素歌劇院,需要演員、需要這些最基本的東西,投入到藝術的創作、排演、生産當中去。因為演員也好,指揮家也好,主要你就是面對觀眾。但是這些東西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我們現在的職稱制度合理嗎?人事制度方面的職稱問題?當你評職稱,論資排輩排到的時候已經差不多了,那一級演員的價值在哪?所以,這樣的制度,從人事制度、分配製度、生産制度,到處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那我們怎麼改革?我們就打破這個。在職稱評審,以前是最頭疼的,你爭我奪,但其實像我們差不多評比已經分開了,職稱評比按照這個系列走,但一級演員的評比,像我們的樂隊做在前面,甚至有的待崗,這樣的東西不改革行嗎?實際上它是不合適的。原來是沒有這些一級演員什麼的,因為職稱這些東西,主要是醫生、教授、軍銜,這些東西都是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有經驗,因為年輕大夫看的病例少。但是相反很多舞臺表演大多數情況下並非如此,所以這就存在著矛盾,但是我也不知道為了什麼就産生了這樣的東西,各行各業都有這個東西了。如果説奧運會拿了金牌,但是也有退役的一天,下一屆你再拿,但是連續幾屆不可能,他有生理狀態和各方面的狀態。我們的演奏員也是,眼睛看不清楚了,60歲才退休,有的身體素質好一些還行,有的牙都快掉了,還唱什麼唱。但是我們這樣怎麼對得起觀眾呢?我們也要與時俱進,看得越來越多,聽得越來越多,對我們的藝術品質各方面都有要求。那麼我們不改革怎麼行?

    2012-11-02 17:19:35

  • 余峰:

    很多方面存在這樣的問題,在分配機制上還有大鍋飯遺留的問題,我們黨的十六大以來提出的很好,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已經給了我們原則,所以在院團改革這塊,最早我還兼任過深圳交響樂團的藝術總監,當時深圳交響樂團屬於國務院文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單位,所以當時在那裏有很多經驗,所以中央歌劇院在我任院長以後,在這方面走了能夠符合我們自身發展規律,又能夠按照黨和政府的要求,能夠在解放藝術生産力、面向市場,解決人事障礙等方面,也包括我們生産方面的很多東西,這些東西的內部機制改革,使得中央歌劇院有了很強的活力。

    舉個例子,原來我們一年生産一到兩部歌劇,現在我們一年生産十幾部歌劇,一個月能夠同時上演五部歌劇,這是什麼概念呢?這是國際上大歌劇院才能做得到的生産力。

    2012-11-02 17:19:50

  • 中國網:

    這不是翻一倍,是翻好幾倍的變化。

    2012-11-02 17:20:03

  • 余峰:

    這是結果,當然一系列和這個不符合的都是成為了改革的對象。作為內部機制的改革,我們要達到國際上生産能力和生産標準所受到的一切阻力都要逐步的改變掉,這也是黨和政府對我們的期望,使得它能夠真正強大,能夠躋身國際,這也是院團改革的一個初衷。

    從整體上來説,現在黨在十七屆六中全會有了非常明確的對我們的定位,就是體現國家水準和民族特色的國家院團,保留事業體制,進行內部企業化管理,這就是對我們的定位。事業單位就具有公益性的一方面,所以我們要有社會效應;企業化,企業又是追求利潤的,我們還要面向市場。所以對我們是兩個扶手,一個是社會效益,一個是經濟效益,兩方面的工作。歌劇院在這兩年經濟上每年翻一番,整個收入也是大幅度的增長,我們的人才隊伍結構也越來越強大。現在我們用多種形式來(改革),很多東西不改不行,完全照著老的觀念和機制,你想擴大隊伍都不行。比如説很多時候我們在大劇院演你的合唱隊必須要達到80人,舞臺上才能有一個基本的規模。但上級每年給我們的留京指標只有11、12個,這還是多的,那你想想看,我歌劇團放一兩個,交響樂團放一兩個,行政部門、舞美中心等等,這樣發展下去等到猴年馬月。所以,很多時候不改不行。但實行聘任制就不一樣了,隨時隨地就可以聘任,另外根據合同來執行,優勝劣汰,團隊一下子就起來了。我現在的隊伍建設,為什麼以前保留劇目少,因為老在換人,有的人退休,有的人補充,人員不夠,一個院的合唱團只有60人,但那就面臨了很多情況,有幾個生病,有幾個生孩子,這都是正常的,60人的團隊,而且女性佔一半多,家裏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的,這種概率我們必須要刨除出去,實際工作的只有五十幾個人了。五十二、三個人,這裡面歌劇演出一般性的群眾角色又分離出去七、八個,主演格局團來承擔。只剩不到四十人,怎麼來承擔合唱呢?聲音都達不到,聲部也不均勻。再加上退休的,老化的,以前劇團就沒有保留劇目。

    我現在留下的這批人,15年內都不會變。現在我們是100人的合唱團,優勝劣汰,在15年之內保持80、90人的隊伍,退休的退休,新人不斷的跟上,服裝等所有的東西都在。保留劇目一直在,我們一年演十幾部,攢下了很多劇目,因為歌劇生産是非常複雜的,演員首先要背會原文,無論是英文、法語、俄語,義大利語全部背下來,唱會,練好,進入到排練場導演排戲,然後進入樂隊一起磨合,最後合成再到劇場裏。

    2012-11-02 17:20:12

  • 中國網: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2012-11-02 17:20:25

  • 余峰:

    這只是一部歌劇最基本的生産過程。如果這些人經常流動,留不下來,現在我們能夠達到,中央歌劇院打造一個全能歌劇院,以前我們比較片面,覺得央字頭的,就是做西洋藝術的比較多,有時候經常説中央的,比如説中央音樂學院,又有一個中國音樂學院;有中國戲曲學院,還有中央戲曲學院;有中央歌劇院,有中國歌劇舞劇院,都是有區分的,但其實我們現在打造的是全能歌劇院,所以,今天晚上演《白毛女》,明天晚上就可以演《茶花女》。我們一是保留和繼承了大量的劇目,二是我們的演員都是多面型的,中國的中央歌劇院不會演《白毛女》也説不過去吧。所以,我們不僅能演洋的,也能演最土的,也能演我們創作的,所以這是很全面的。

    2012-11-02 17:20:37

  • 中國網:

    接下來我們聊一聊你的第三個身份十八大代表,十八大即將召開了,您作為十八大代表,對此十八大有什麼期望呢?

    2012-11-02 17:20:49

  • 余峰:

    我覺得現在處在我們國家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發展時期。我作為十八大的代表,一是要認真學習,二是要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我堅信大會肯定是一個勝利的大會。

    2012-11-02 17:21:06

  • 中國網:

    再次感謝您做客我們的節目,在這裡也要祝願中央歌劇院能夠在以後不斷的優化改革中取得輝煌的成績,感謝新浪微網志對本節目的支援,也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再會!(結束)

    2012-11-02 17:21:17

  • 中國網:

    ( 責編:佟靜 主持:齊凱 圖片:孫世麒 導播:李哲 攝像:龐睿 郭天虎)

    2012-11-02 17:21:34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whmr/2012-11-6yf_1352185962.mp4

圖片大圖:

  • 中央歌劇院院長俞峰做客中國網

    中國網 孫世麒

  • 中央歌劇院院長俞峰做客中國網

    中國網 孫世麒

  • 中央歌劇院院長俞峰做客中國網,分享劇院改革經驗

    中國網 孫世麒

  • 中央歌劇院院長俞峰談中國歌劇如何走出去

    中國網 孫世麒

  • 中央歌劇院院長俞峰談歌劇藝術的繁榮發展

    中國網 孫世麒

  • 中央歌劇院院長俞峰談院團體制改革

    中國網 孫世麒

  • 十八大代表、中央歌劇院院長、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俞峰教授做客中國訪談

    中國網 孫世麒

  • 中央歌劇院院長俞峰

    中國網 孫世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