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燕代表談再生能源與迴圈經濟

時間:2012年3月15日
嘉賓:全國人大代表 馮燕
簡介:國家現在這种經濟環境和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一定要加大力度推進,用迴圈經濟的模式把我們的再生資源利用産業化,要站在在迴圈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都要有社會責任,能夠用迴圈經濟的模式帶動我們經濟的發展和産業的發展。[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全國人大代表 馮燕

 

中國網:馮代表您好!我知道您這次帶來了關於環境保護的議案。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溫家寶總理也是提出了今年要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而且説要在2015年的時候,在所有的地級以上的城市覆蓋PM2.5的監測手段,您能不能向我們簡單地介紹一下您這份議案是關於環境保護的哪個方面?您對於這個方面有什麼自己的看法?

馮燕:現在我們的城市環境處理率及凈化率在50%的指標。“十二五”規劃,國家要求環境凈化率達到80%的水準。據我在參加“兩會”之前的調研,在城市生活中,有200多個城市存在垃圾圍城的情況。

我關注的是關於環保、節能減排、迴圈經濟的利用。能不能把我們城市的生活垃圾推向迴圈經濟發展,再生資源的利用,這樣能夠按 “十二五”規劃80%的凈化水準和指標,完成城市的凈化率。

特別是再生資源、迴圈經濟。怎麼叫再生資源和迴圈經濟?我要談談我的倡議和我的觀點。比方説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利用迴圈經濟、再生資源,把能夠分撿出來的再生資源,如鋼材、塑膠、有色金屬、鐵、玻璃,拿廢塑膠來講,廢塑膠佔到20%。據全國的指標來看,一天産生的垃圾是1.5億噸。廢塑膠佔20%,現在的資源白白地埋在填埋場,或者以焚燒的方式把資源給燒掉了。我的倡議是把它資源化,迴圈經濟、再生資源的利用。

就舊塑膠來説,20%,現在的市場平均價格是2600元/噸,如果按全國1.5億噸/天的垃圾量來看,它會産生39億的效益。如何把再生資源的利用和迴圈經濟結合起來,這個問題就擺在我們的面前。

第二個問題,是生活垃圾、廢物的處置和處理源頭標準化,到末端的處理達到標準,這就是説我們如何利用迴圈經濟,把再生資源再利用,我們應該儘快倡導這種模式。因為現在我們國家處理垃圾是兩種方式,一是填埋,二是焚燒,可以説把生活中有效的資源燒掉或埋掉了,能否把這些資源源頭標準化,分類、分選,一直進入到我們標準的再生資源,不但能夠有更好的效益,同時還讓廢物變寶。

中國網:馮代表,您也是一個企業家,您覺得中國企業在再生資源以及發展迴圈經濟當中應該充當一個怎樣的角色比較合適?

馮燕:我先從我作為一個老百姓談起,在我們生活當中所接觸的廢棄物和垃圾,能夠再生利用的,可以説白白的埋掉了,白白的燒掉了。我們國家現在這种經濟環境和生態園林城市的建設,一定要加大力度推進,用迴圈經濟的模式把我們的再生資源利用産業化。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我們應該全員動員起來,老百姓要有一個居住的環境,我們無論作為運營商,投資人還是我們站在迴圈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都要有社會責任,能夠用迴圈經濟的模式帶動我們經濟的發展和産業的發展。

中國網: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我們在國家地級市以上的城市都會設置PM2.5的監測站,您覺得這種監測對我國的環境保護有沒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馮燕:監測站的建立非常重要,它能夠還我們園林生態,百姓生活一個好的環境,所以我非常贊同。一定要推動,政府給力,一定把這項工作落實好。

中國網:溫總理提出要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您今年帶來的這份議案也是提出了對於環境保護的內容,您能否跟我們分享一下您對環境保護的建議是什麼?

馮燕:我倡導的就是用迴圈經濟的模式,能夠實現再生資源的利用,能夠把有效的資源分類、分選,讓我們迴圈經濟的模式,讓我們的垃圾處理率達到“十二五”規劃80%的指標的要求,同時也能還我們老百姓在生態園林建設,居住環境,安居樂業,這樣能夠有更好的、健康的環境當中生存。

第二,我為什麼要倡導迴圈經濟的模式,讓我們再生資源的利用發揮它的作用?因為我們得根據現在經濟環境和城市園林建設的需要和百姓安居樂業工程的需要,和我們要更好地讓資源再生利用的迴圈經濟,發揮它的作用,我建議政府應該儘快推進,對全國的再生迴圈模式做示範工程,推動再生資源的産業化。我們國家是站在一個高度來戰略性規劃我們行業的發展和立法,誰産生的垃圾誰買單,能既帶動經濟又還百姓一個原生態的面貌。

(結束)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