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武醫院淩峰委員談醫改

時間:2012年3月12日
嘉賓: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淩峰
簡介:醫改出臺以後最大的成績是醫療的普及性增加了,廣大的農民都有了新農合覆蓋,增加了老百姓看病的可及性。[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3月3日在北京開幕,全國政協委員、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淩峰接受了中國網的專訪。

中國網:淩委員您好!自從新醫改出臺從2009年到現在已經3年時間了,您認為新醫改出臺以後,我們取得的最大的成績或者成效在哪?

淩鋒:我覺得最大的成績是醫療的普及性增加了,新農合的普及率從17%點多現在已經到95%,廣大的農民都有了新農合覆蓋,這種覆蓋率的增高,增加了老百姓看病的可及性,所以我覺得這是最大的成績。

中國網:很多人都反映,在醫改中公立醫院的改革是最為艱難的部分,您覺得公立醫院的改革應該從哪幾方面著力推進一下,有沒有一個根號的建議?

淩鋒:政府一直在説公立醫院的改革是四個分開,醫藥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和盈利非盈利分開。所有這四個分開真正要想落實的話,如果沒有一個體制的保證是不可能的,因為所有的分開都要求政府主導和按照市場規律去辦事。什麼是市場規律?就是説政府要主導,政府要加大投入的話,全國92萬所醫院公立醫院13000多所,政府要補多少才能把這些醫院所有的分開的一些事情都補上來呢?所以説,政府全部包養是不可能的,必須要開放社會力量。你要想開放社會力量,把社會的資金、海外的資金引入醫療市場,你必須要有一個相當的機制,一個整體的設計,要有一個頂層設計,這樣才能知道哪些醫院應該吸收社會資産,哪些醫院是政府必須要完全投資的。所以,這種輕重緩急分清楚了,大大小小分清楚了,公立私立或者是盈利非盈利都分清楚了,自然醫藥也分清楚了,管辦也分清楚了,它自然由市場經濟無形的手來操縱它。這樣才能夠既保證了政府主導下的公益事業的公益性,同時又使得各個醫院有可經營性。我覺得頂層設計和機制的改變是公立醫院最重要的部分。

中國網:現在其實已經有一小部分可以接受生了一些小病,像是感冒發燒可以去社區醫院進行治療,但是大部分人生病還是喜歡去社區醫院進行診療,這在某種程度上就造成了我們醫療資源的浪費,那您認為為什麼還有很多人相信大醫院,而不相信社區醫院,從哪些方面可以改變這種情況?

淩鋒:一二三級醫院的分級就表明瞭各種不同層次的分級管理和分級診治的過程,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去一、二級醫院,還是一個資源分配不合理的問題。一、二級醫院雖然有了級別,但是它的診治能力、人群分佈、報銷比例和分級轉診制度的實施沒有落實,如果説它真正實施了一種市場管理模式的話,比如説,它就需要有一個集團制的醫院,由三級管二級,二級管一級,這種管不光是指導你怎麼樣,而是從人員的分配上,從醫療資源的流動方面,這都是會有很好的作用。比如説大醫院應該定向派到二級醫院、一級醫院去,一級醫院和二級醫院要到大醫院去進修,它有一個培養的過程,使得分級轉診的病人流的這個過程,已經形成一個固定的流向,這種固定的流向需要培育,跟市場一樣也是需要培育的。這種培育在於你醫療資源的投入,你的服務的投入,你各個方面制度的完善,藥品報銷的這些制度等等。使老百姓覺得我確實用不著上三級,我到你一級二級就可以解決,你不可能像轟羊似的,就強行把這一群攔到這個欄裏面,那一群就攔到那個欄裏面,這是不符合老百姓的要求的。老百姓如果覺得我能夠就在門口看了病,解決我的問題,我何必要起大早去大醫院掛號呢?就是因為看不了。為什麼看不了,是因為我不信任,因為他們的技術或者他們還沒有和大醫院直接掛鉤,萬一這裡有了問題,大醫院也不管我,延誤了我的時間。所以,這裡如果建立一個非常好的掛鉤和轉送制度,在什麼情況下,比如像我們的腦血管病,實際上你第一時間到基層的話,如果我這個醫院,我下面有20個社區醫院,那我平時必須要給20個社區醫院經常進行腦血管病的急救常見病的一種訓練,發現什麼問題可以在這裡治療,發現什麼問題立刻要轉,而且你的轉院在我這裡是綠燈,是一路綠色通道,那你説老百姓為什麼不去呢?所以,必須要有這樣一種轉院機制,而這種機制現在沒有。為什麼呢?讓我大醫院去你那裏,你醫院又不掏錢,我又不管它,它又不管我,這裡面人事上,財政上,管理上都不通暢,所以這個事情做不成。如果它是在一個家庭,它是一個爺爺管著的兒子和孫子的話,它是一個家的系統,它在一個鍋裏吃飯,自然這個事各司其則。

中國網:確實是這樣的。

淩鋒:所以這是在體制上需要改的。你總得有一個機制,能夠把財政、人事、管理、醫政所有的統管起來,你不能管醫政的人沒有財,管財的人沒有人權,管人的人不懂醫,你説這不是政出多門,互相掣肘了嗎?

中國網:是這樣的。去年的時候關於醫患關係也是一個炒得比較熱的話題,在您看來,您覺得改善醫患關係的關鍵點在哪?

淩鋒:這是一個很籠統的話題,醫患關係本來是一個戰壕裏的戰友,大家面對著疾病是戰友,是朋友,是共同來團結在一起針對疾病,跟疾病做鬥爭的,醫生是幫助病人的,是幫助病人克服困難,幫助病人在治病過程中樹立信心。第一,醫生不是萬能的,他不能拯救人類,他不能拯救很多的疾病,他更多的是幫助。所以,醫生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你不是救世主,你不能包治百病。病人對醫生的看法也應該是很客觀的,醫生也是人,醫生也有他知識的缺陷的地方,他不是神,他不能包治百病,對他的期望值也不能像神一樣的寄託。所以,這一點就互相之間應該有一個正確的位置。既然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戰友,我們共同一塊來針對疾病,發生了問題我們一塊商量來解決,這是一個正常的醫患關係的過程。之所以時有發生,但不是多數,99%的全國的醫務人員和患者都是這樣一個同志加戰友的關係,否則的話,全國這麼多的衛生健康靠誰來把握?如果天天都在打架,那13億不就成戰場了嗎?每個人都會有疾病,每個人都會受到醫生的關愛和照顧,99%的都是非常好的關係,這一點我覺得是需要統一的,而且不能説是醫患關係怎樣怎樣,哪個地方都有矛盾,矛盾是任何地方都存在的。那麼對於如果發生了醫患矛盾,醫患關係的問題這很正常,任何地方都可能存在,我們還是本著這樣一種理念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去正確的解決,一旦發生糾紛,最重要的是要靠法制,而不是説要靠誰聲高,誰手裏有刀,誰能打砸搶,誰有力就能解決問題,而是要靠法制。任何的事情有錯要為錯付出代價,要承認錯,而且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種情況就是現在要成立第三方的調解機制,這種情況應該是經過第三方調解機制正確處置。所謂的第三方就是排除醫患之間直接的連帶關係,由一個第三方客觀評價,然後像中人一樣,他來評價誰錯誰對,錯多少,應該怎樣的。在第三方裏一定要有法律的,有法制方面的人員,所以這些應該説是相應的公道。

在發生糾紛的時候,大家都得理智,任何人都可能會犯錯誤,醫生也可能會犯錯誤。所以這一點上來説,無論是病人還是醫生,都應該很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但是,如果説因為發生了糾紛或者有意見,就採取不理智的方法,就對醫院、對醫生進行謾罵或者毆打,甚至砍殺,或者大鬧醫院這其實是極為不理智的,而且毫沒有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只能使更多的病人受到傷害,更多的醫生受到傷害。所以,醫生受到傷害最倒楣的是病人,每個人都會成為病人,因為在他最終的時候,包括醫生他到他最後的時期也會成為病人,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從這個角度上來想,互相理解的話,這個關係會越來越和諧。

中國網:其實改善醫患關係並不難,關鍵要互相理解,在遭遇糾紛的時候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淩鋒:要走法制的路線,如果説有對醫院秩序的干擾等等,公安部門和警察一定要來維護正常秩序的,這樣才能保證廣大患者的健康。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