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易健兩會特別報道”,西藏美術協會的會長韓書力曾經説過,唐卡藝術是西藏文化的半壁江山,他今年也是帶來了一份關於唐卡藝術的提案。現在我是在北京國際飯店的文藝界別組,在這裡,我們就保護唐卡藝術的問題採訪到韓書力委員。韓委員您好!我們知道您這次帶來的提案之一是關於保護唐卡藝術的,我想對於大眾來説,唐卡文化和唐卡藝術還是相對比較陌生的,您能不能先簡單地給我們介紹一下,唐卡藝術或唐卡畫是用什麼樣的顏料上色,繪畫在什麼樣的質地上?
韓書力:唐卡兩個字實際上是音譯,我們要把它翻譯成漢語,它就應該是布面卷軸畫。第一是畫在布上的,第二它的繪畫材料、材質都是硃砂、孔雀石,甚至都是真金真銀,也就是説它的材料很講究,都是一些礦物顏料,都是自然的,沒有化學原料。這是按照它的要求。它表現的內容除了我們大家都熟悉的“佛、帝、天、國”這樣的宗教題材的內容,實際在西藏來講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內容,一是天文曆算,天體圖,有各種各樣的運作圖;二是藏醫、藏藥,實際上唐卡繪畫在西藏有史料記載的應該有近千年了。前幾年唐卡已經被國家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從這個意義上講,也提高了我們的認識,唐卡也是西藏乃至於我們中華民族一個很重要的文化遺産。
中國網:我想它既然可以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也説明現在這個唐卡藝術正在逐步地流失,您覺得我們應該採取一些怎樣的措施來保護唐卡文化?
韓書力:我在西藏工作到今年正好是39年了,包括我自己對唐卡藝術,對唐卡這種藝術門類也有認識不全面,認識不正確到比較全面這樣一個過程。現在既然是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那就説明從國家文化主管部門一直到我們普通的信眾和進藏的中外遊客和在西藏工作的美術工作者都應該,第一很正式、很尊重它的文化成果,它的藝術特徵、藝術面貌、藝術形式;第二也應該做充分的研究、學習、借鑒、吸收和保護,西藏唐卡目前就像我們內地的國畫有文人畫、水墨畫、工筆畫。西藏唐卡主要有四大流派,(核對一下四個畫派對)一是勉塘畫派,二是欽則畫派,三是布赤畫派(音,03:49),四是噶瑪嘎赤畫派。可以講西藏的六大地區七十多個行政縣,還有眾多的寺院都有眾多的,很優秀的民間和寺院的唐卡畫家,因為一個藝術形式如果沒有當代老中青這樣梯隊性的畫家鏈條,它就會斷送,就會終止,就真的變成一個文化化石了。
應該説可喜的一面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的經濟文化政策,特別是民族宗教政策在西藏的一步步落實和深入人心,對唐卡的認識、保護可以説是普遍的一個社會認知。剛才我們講,過去很簡單地把它“一刀切”地認為是封建迷信,是“四舊”,甚至是把它看成是和藏族管理手工業品的藏帽子、藏靴子手工業管理局,歸到那裏管理,現在也都做了調整。西藏最近兩三年每年夏天都有一次規模不是很大,但有很好影響的唐卡藝術節。我自己今年的提案,標題就是希望在國家的關注下、支援下儘快成立中國西藏唐卡藝術中心,實際上這個中心成立以後,對西藏的唐卡藝術家們有一個對內展示,對外發出文化聲音的平臺,同時也可以講,剛才我們講了四大流派,之間也可以互相取長補短,爭奇鬥艷,它是一個唐卡藝術家之家,它也是一個西藏諸流派唐卡藝術作品的展示基地和平臺。
我想如果這個提案能夠得到有關方面的指導、重視,作為西藏話劇院和西藏美協,我們願意盡我們自己可能的力量來促成,來支援,來呼籲把唐卡藝術家之家早日在拉薩成立。
中國網:其實除了保護唐卡藝術之外,我們知道,您還帶來了第二個提案,是關於在西藏建立美術館的提案,您為什麼會想到這樣一個提案呢?
韓書力:實際上這是舊案新提,我已經連續提了三年了,因為西藏對外來講多數人都認為它是“歌舞的海洋”,對我們搞造型藝術的,包括美術、雕塑、攝影、攝像都認為它是色彩的海洋,形象的海洋,美的海洋,詩的海洋,我覺得這點一點都不過分。剛才我們説了,如果説唐卡是西藏美術的半壁江山,但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了,國家在西藏先後很成功地培養了老年代的、壯年代的,中年代的,青年代的四代以藏族為主的美術家。
這個美術家區別於唐卡的是,它是創作意義上,創新意義上的美術作品。不管怎麼樣,我們和平解放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西藏當代美術作品由於受到國內外關注,頻頻地走出國門,走出山門,到祖國內地,到據我所知,除了非洲以外,其他地方都已經辦過西藏的當代美術展覽,也引起比較積極的,很正面的,也很文化,很審美的一種影響。那麼也就是説,西藏和平解放以來,我們有美術人才,有美術隊伍,有美術成果,這個成果還可以具體講一下,過去不可想像,近30年來,西藏當代美術作品在國內外重要美術展覽上獲得國際金獎的就有兩個人次,獲得國家金獎的一個人次,獲得國家銀獎的三個人次,獲得銅獎的就會更多一些。
剛才我説的這些展覽,就是這些獎項都是在全國像第幾屆美展這種很重要,很綜合性的展覽上,不是一般的小專題,地區性展覽,應該承認它是被學術界特別是美術界普遍認定有藝術水準,有文化指標的獎項。如果説這些作品,這些隊伍,這些獎項在幾千萬人甚至近億人的省區、省市那可能不算什麼,但對於西藏當時只有220、230萬人口的邊疆民族地區來講,我個人覺得它還是有光澤的,同時它不僅僅是西藏當代文化的成果,也應該是我們新中國當代美術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因為它是藏族地區的作品,藏族畫家的作品。
綜上所述,有隊伍,有成果,有人才,對於西藏來講,由於目前我們還沒有建立起西藏美術館,我們有成果,有作品,沒有積累,不是説大家不重視,好的美術作品沒有歸宿之地,也就是説沒有它的安身之地,沒有儲存它們,研究它們,整理它們和展示它們的場所。我個人覺得,特別是我們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文化強國、文化立國這樣很重要的社會主題,我希望我們能夠乘上這一股強勁的東風,把西藏當代美術館的建設,起碼在領導層面、決策層面能夠進入議事日程,希望能夠早一些把幾代西藏美術家、進藏的觀眾以及西藏本地人民群眾的文化上的呼喚、需求能夠早日讓它變成現實。
中國網: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您個人的,我們知道其實您是北京人,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緣吸引您一直在西藏工作生活併為保護它的文化而奮鬥?
韓書力:我不敢説是奮鬥。39年前,我有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到西藏臨時工作了半年。那半年裏,我記得我走了不到30個縣,因為過去按照國家要求,藝術家要深入生活,過去還沒有“采風”這個詞,我通過在西藏城鄉各地廣泛地接觸藏族的普通老百姓,藏族的工農大眾,藏族博大精深的文學藝術和它的文化,可以講,我自認為和這個地方……也不是迷信,用現在的觀點,有某種很深的緣分或淵源,老實講我現在大概都不記得我的心跳和血壓,我記得當時醫生説你們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高原反應,當時二十幾歲,年輕,無所謂了。總之,這麼多年在西藏,我每年都有很多下鄉的時間,每年都有很多藝術充電的時間,而且每年都有思考不完的創作主題,表現不完的創作主題,我覺得我在那裏的生活第一是充實的,第二是有意義的,第三也和剛才美術界的朋友説,我説我在那裏誘惑和機遇、干擾都很少,可以相對比較清靜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中國網:謝謝您韓委員!謝謝!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