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委員:現代流通業新十年

時間:2012年3月11日
嘉賓: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 中國商業聯合會理事會會長 張志剛
簡介:今天中國網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 中國商業聯合會理事會會長張志剛,請他就“十二五”規劃中,擴大內需、流通業、人民幣匯率等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視頻下載] [訪談實錄] [返回視頻]

視頻點播

訪談實錄

 

 

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3日在北京開幕,中國網專訪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原副部長、黨組成員 中國商業聯合會理事會會長張志剛。

中國網:張委員您好,擴大內需已經作為國家一項長期的戰略方針體現在“十二五”規劃中,您也曾經説過,這個劃時代的調整,必然會帶來現代流通産業新的黃金十年,您這麼説的依據是什麼?

張志剛:這是我國今後發展國民經濟長期要堅持的戰略方針。過去我們在一段時間以內,外向型經濟發展比較快,特別是我們外貿依存度比較高,這對一個大的國家發展經濟,從宏觀指導來看是不太合適的。

儘管我們對外貿易的發展,我們還有不小的差距,我們主張積極地穩外需、調結構、促平衡,但是我們將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擴大內需方面,這既是我們自己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全世界發達國家走過的共同規律。消費是所有發達國家佔絕對優勢的一種對經濟的拉動力,所以擴大消費對我國經濟的拉動,是今後我們努力的方向。

我認為我國未來十年面臨著黃金髮展十年,原因是今年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基調是“穩中求進”,目前的股市比較低迷,車市增速下滑,房市調控,出口也受到很大的阻力,因此經濟下行的壓力是比較大的。在這個時候,堅持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就非常必要而且是緊迫的。

中國網:您覺得在我國流通業的戰略定位應該怎樣去定義?怎樣去理解呢?

張志剛:我認為我國的流通業屬於先導性産業,它是我國經濟的血脈和神經。從生産到生産價值的實現,馬克思講是驚險地跳躍,我認為對驚險跳躍的這樣一個領域應該高度重視,它引領經濟、決定生産、關係民生,所以流通産業領域裏的各個産業應該是我們民生工程的基石。從去年以來,由於國務院已經給流通領域出臺了一些政策,這些政策比如説在上海進行服務業的擴圍試點,農産品流通免除了增值稅,營業稅將來徵收的辦法也會實現不按全額,而是按照差額來徵收,這些政策的相繼出臺,特別是進一步的落實,對流通業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

目前我國的流通業狀況是發展快。我們去年實現了18.4萬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是相當於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的100多倍,但是我們差距大,我們每人平均只有2000多美元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個只相當於美國的大約七分之一。我認為它的前景也是非常好的。去年我們雖然實現了18.4萬億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但是按照現在的速度發展,到了2015年的時候,也就是十二五末期,我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會達到和超過32萬億人民幣,那麼如果實現了這個目標,我國的國內市場將會居於世界前列。

中國網:我們知道近幾年人民幣匯率不斷上升,您認為對外貿易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壓力?

張志剛: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主要依靠市場的力量,我想它的升值會是一個緩慢、自主、可控的過程。我認為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對於以出口為主的企業會面臨巨大的壓力,這是世界所有的國家、所有的企業曾經承受過的壓力。在這種巨大的壓力面前,我認為更説明我們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尤其是根據國際市場的需求,要鼓勵創新,要調整産品結構,根據國際市場的需求來生産,同時為了應付升值帶來的成本上升,職工工資上升和資源價格的上升,我們應該大幅度的在創新基礎上提高産品附加值。

中國網:近年來隨著國際經濟的回落,很多國企都享受到了相關優惠政策,但是很多中小企業卻面臨了融資難的困境,您認為應該如何打造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解決融資難的困境?

張志剛:目前從國家政策上對國有企業,對私營和民營企業,對大中小型企業沒有政策上的歧視,但是我們確實存在著在執行當中的差異。我認為執行當中的差異,會通過一系列措施來逐步改善。當前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落實,因為國家有一個“非公經濟36條”,據我了解,發改委正在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就如何落實“非公經濟36條”採取具體措施,首先要正視非公經濟在融資方面存在著實際的困難,正視這個困難的基礎上,各有關部門要拿出具體的措施,狠抓落實,落實、落實再落實,不能讓它成為永遠的“彈簧門”、“玻璃門”。

網友互動

0
用戶名
密碼

欄目組聯繫方式:

訪談熱線: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