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李廳長您好!江西省在全國首創了政府買單,創建文化惠民工程,現在這個工程的實施情況是如何?
李玉英:我們這個省的文化惠民工程是淵源於我們江西省的省情而制訂的,因為江西省是個農業大省,它的農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三分之二,也就是將近60%—80%強,根據這個情況,前幾年我們覺得農村富裕起來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增加了,但是相對感覺到文化生活比較匱乏,依然是“白天扛鋤頭,晚上抱枕頭”,沒有什麼文化生活,我們下去了解以後覺得農民很需要文化生活,但是他們有一個情況,如果要看戲、看電影又缺乏有效的機制,把這種戲和電影送到農村去,在做了大量調研以後,我們就向政府彙報了這個情況。
省委和省政府對農村文化匱乏的情況非常得重視,就根據我們省的特點做出了一個要求,開展了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就是最早政府拿出6000萬,後來變成了1.2億的財政資金,翻了一番,第一年是6000萬,後來變成1.2億,財政也不是直接撥給文化單位的,就把它投放在市場中間,就是説文藝院團、電影隊如果為農民放一場電影就給你200元或400元,根據情況,演一場戲就給你2000元資金,就是你必須為農民開展文化活動,做出努力了,政府就給你資金支援。
這個活動實施以後,在全省形成了非常好的文化發展的新面貌,就是原來叫“多演多賠、少演少賠、不演不賠”的劇團,為什麼?因為他沒有錢,演得越多,賠得越多。通過這個活動以後,團員覺得很高興,能為農民演戲還有收入,農民很高興,在偏遠的山村可以看到很多原來都看不見的專業劇團的演出,原來都是三角班那種,到這兒來串一下,演個堂會唱唱紅白喜事。這樣的演出感到很高興,農民也覺得很滿足了。電影,每個村、每個月都可以看到一場新電影,而且我們省是廣電總局電影改革的試點,放的是數字電影,應該説效果很好,所以農民很高興。
一個月有一場電影看,一個季度有一場專業的文藝演出看,覺得很高興,還能開展文化活動,這些資金全都是政府提供的。這個看起來只是説説唱唱的事情,但是我覺得它從精神層面上來説是農村文化甚至是新農村建設很重要的革命,它在一定意義上培養了新農民,就是我們的農民不僅要經濟致富,還要精神富裕,還要文明地生活,文明地開展農村各項活動,這個提升了農民的境界,提升了農村的品位,也為新農村建設打下重要的基礎,因為任何事物都是靠人來推動的,武裝了人,那麼也就提高了這個農村整個建設的品質,這是第一個。
第二,我覺得確實踐行了我們黨的宗旨,就是你為人民,怎麼為?就是為農民,因為農民是大多數,公共財政就是為公共服務,為老百姓服務。
第三,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就是説我們很多文化單位原來都瀕臨于沒活幹,沒法幹活的情況下,現在政府注入了資金,他不但能為人民服務,同時也為自己的發展找到非常紮實的依靠。有工作幹,我就有收入,有收入我就能生存,生存還能發展。我覺得這個很重要。這從2005年開始一直到現在我們都還在堅持,依然為農村送戲,為農民送電影,為農民開展各種文化活動,我覺得對江西的整個農村建設起到了很重要的精神提領和引導的作用,也在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網:剛才聽您説,看來老百姓對這項工程的反饋也是非常得好,非常得喜歡這樣的工程。咱們在這個基礎文化設施方面江西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玉英:我們很引以為自豪的,我們省一級的文化設施建設可能要相對要弱一些,因為這幾年我們確實把重要的資金都向農村傾斜,重要的文化項目也向基層傾斜,重大的文化服務向農民傾斜,這是我們重要的三個傾斜。在傾斜的過程中間,我覺得江西省這幾年基層的文化設施建設應該做得很好。你們聽到陸省長講的,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是全國的二號工程,全國的一號工程是“村村通”,二號工程就是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這個工程江西省已經全面完成,就是從省、市、縣、鄉到村一級的文化資訊資源的點全部建完了,所有的農民,包括村級的農民他只要有一個電腦,我們有個電腦,一個活動室,到電腦上點擊一下,就可以通過我們的資訊網路了解到非常豐富的各類科技、文化、體育等所有的新聞,時政類的新聞,特別是我覺得農民很需要科技嘗試,科學養豬、科學種田、科學種果等等,對他們的受益特別大。這個工程我覺得在江西來説是不簡單的,因為它除了需要國家的資金支援以外,也需要地方的配套資金。這個任務已經完成了。
還有鄉村、鄉鎮文化站的建設,鄉鎮一級的文化站建設,這是國家的硬任務,要求做到鄉鄉都有文化站,我們也已經完成了全省1200多個鄉鎮文化站已經全面建成。還有縣一級的文化館和圖書館,因為很多館建得很早,所以它那個設施已經老化了,設備也跟不上了,從2005年開始,我們每年都用幾千萬的資金用在縣一級兩館的維修改造上,現在已經完成了60%,就是那些老的基本都進行了一遍維修、改造,配上了新的設施,我經常下鄉去看,覺得比我們文化廳的辦公室都還好,都漂亮,設備還更好一點。
中國網:咱們這個三館一站也是免費的是嗎?
李玉英:這些都是免費開放的,都是公共服務,也就是公共財政支援的文化設施,它不是進入産業運作的,沒有進入市場的。
中國網:請您再談一下現在中央在鼓勵文化事業單位的轉企改制,您認為這一舉動對於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
李玉英:長春同志最近到江西來視察,講到這個體制改革的問題,我覺得他有一句非常好的名言,他説文化體制改革到今天已經不是個理論問題,它是個實踐問題,也不再是個討論的問題,而是個下決心要做的事情,不是一般的事務性工作,而是一個政治性的工作。因為我們長期在宣傳文化口工作,我個人也深刻地體會到,因為從建國以來到現在,包括我們的文藝院團體制已經很老了,人員也很老,要讓很老的機制,很老的隊伍能跟上這麼飛速發展的時代需求,我覺得確實有很多的弊端,不過用人機制,分配機制,以及進入市場以後院團靈活性的問題,都有很多弊端,所以我覺得改革是應該的,只要改得好,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對江西文化的發展一定是利大於弊的,而且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解放我們文藝的生産力,在用人方面可以很好地培養新生力量,也可以讓很多老藝術家得到他們應有的待遇,也使他們更好地能傳幫帶,帶一批新人,但目前的體制確實有很多的問題。
中國網:您剛才説到的這個問題,其實有很多文化單位是有點懼怕轉企改制的,怕一轉企之後就把自己給轉到沒有活路了,您對即將轉企改制的文化事業單位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李玉英: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們全國應該説,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黨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視文化體制改革,包括在我們省,我們省委書記蘇榮親自當這個改革和發展的領導小組組長,而且他提出,我們的改革不應該是讓文藝家失業,不應該是減團,不應該是減資金,我們要厚待我們的文藝工作者,要善待文藝工作者,要珍惜人才、愛護人才。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省制訂的一些都是對我們院團改革,對未來改革很有利的政策和條件,我覺得按照這個政策來做,將來我認為,所有參加改革的院團的同志一定感覺到改革以後收入更多了,改革以後你能演出得更多了,改革以後你能做的事兒更多了,他一定會覺得身心愉快。
中國網:您剛才説的政策都有哪些?給我們舉一些最關鍵的。
李玉英:比如我們退休的問題,一般退休按年齡界限,現在我們可以讓他們稍微提前,因為藝術表演有很多特殊行業,比如京劇的武生不能讓他到60歲,他早就翻不動了;雜技,也不可能到40歲,他的腿已經踢不動了,有許多特殊行業可以提前退休,提前退休,我覺得他就可以適應另外的……很優惠的政策上他們提前退休,退休以後,我覺得他們還可以下崗再就業,他可以做些其他的工作,還可以進入第二個從業機會,我覺得這樣對大家來説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中國網:您説得非常好,謝謝您!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