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楊先明解讀農民工市民化
活動描述
- 時間:2011年3月10日17:00 嘉賓:民建中央委員、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 楊先明簡介:全國政協委員、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楊先明教授接受了中國網記者的採訪,就農民工市民化、國家內部和對外援助談了自己的看法。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好,這裡是《中國網 易健特約》兩會訪談。今天做客“兩會”訪談間的嘉賓是全國政協委員、雲南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楊先明教授。楊教授您好,歡迎您的到來,首先請您和中國網的網友打個招呼。
2011-03-10 17:08:51
- 楊先明:
各位網友上午好。
2011-03-10 17:09:24
- 中國網:
楊教授,最近幾年有關農民工的保障問題受到了世人非常強烈的關注。我知道您在這方面也是非常有研究,在今年的“兩會”上,您是否也帶來了有關農民工保障方面的提案呢?
2011-03-10 17:09:43
- 楊先明:
這是一個熱點問題。當然,我們現在已經不是在農民工的保障層次,是想著把它推進,怎麼變成市民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農民工市民化問題。我記得在“十二五”規劃制定之前,很多專家、學者都提了很好的建議。比如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教授就提出,讓農民工在“十二五”期間變為歷史,也就是説讓他們徹底市民化。我覺得這是很振奮人心的目標。但是我們冷靜地看一下,農民工市民化確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社會各個階層的支援。
農民工市民化的含義説穿了就是讓在城裏工作的農民工獲得城裏人所得到的基本公共服務。現在是有差異的。比如農民工的孩子讀書,他的醫療、社會保障,享受的其他公共服務都和城裏人有些差距。現在和他拉平,這樣就有費用的問題。這個費用從個體和總體來看都是比較高的。比如説現在有人估計,最低的如果你把農民工每人平均變成市民化,那麼最低要投入2萬5千人民幣,最高的是12萬。在我們國家,如果乘上規模總量就不得了。
2011-03-10 17:09:58
- 楊先明:
現在農民工的一個基本數字是2.2億,非常龐大的人群。這方面怎麼來解決?它就構成了一種社會成本,把這些人變成城裏居民以後,城裏的各種基本設施要添加,教育要相應的增加機構,比如從幼兒園、小學、中學,還有醫院的病床以及他所應該享受的各種福利。這樣就形成了巨大的社會成本,這個成本在各個國家都是存在的。縱觀各個國家的歷史,在工業化的過程當中,大批農民轉為城市居民,形成了社會成本,這確實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我覺得在現階段,我們提出把農民工市民化,怎麼解決社會成本問題,這就是個難題。
我剛才講了,無論從個體來説還是從總體的規模來説,這個數字都很龐大。個體,像每個農民工最低是2.5萬人民幣,最高是12萬人民幣,不管是低線還是高線乘以2.2億,這是不得了的數字。所以我們提出農民工市民化的社會成本的分攤機制。建立這個分攤機制首先要合理、科學,要分的清,究竟哪一塊分擔多少。我的基本觀點,政府還是大頭,因為無論從哪種角度,政府都提出要把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而且要均等化作為國家的發展目標。這是政府的職能。農民工來到這裡,同一個城市享受均等化的同城水準的基本公共服務,當然當地政府應該承擔大量的費用。但是另一方面,你也要考慮,用工的企業應不應該承擔一些呢?我覺得還是應當分攤。舉個例子,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工業化高峰期確實有很多日本的農民變為城市居民,變為産業工人。在這個階段怎麼解決?他進城以後,很多基本的福利,比如住房等等都是由企業來解決的。
2011-03-10 17:10:28
- 楊先明:
當然,我們現在不主張讓企業大包大攬,就像計劃經濟時期一樣來承包農民工的各種費用,但是應該看到企業作為用工單位,你用的是沒有達到基本公共服務的農民工所承受的工資成本是很低的。在這個階段,你有沒有責任解決這個問題,來為分攤社會成本做點貢獻呢?我們覺得不僅是理論上需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它並不會導致企業回到過去計劃經濟時代,企業把職工的什麼東西都管起來。現在很多企業也在探索,我覺得從現實當中,企業是不得不分攤一部分成本,而且它也是很有必要的。
最後一塊就是農民工個人需不需要承擔一些費用?也是要的。現在即便是城市居民要獲得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個人也是要有一個代價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比如你要購買醫保等等也是需要的,你要獲得一定的社會保障,你也是需要的。現在政府要做的是設立一個比較合理、可行的、可持續的分攤機制來解決這個問題,把農民工進城以後市民化的社會成本解決了,我就覺得讓農民工的歷史結束就有可能。
2011-03-10 17:10:50
- 中國網:
剛才您提到分攤機制,三個方面應該進行分攤,政府、企業和個人,這三者之間的比重應該是怎樣的?
2011-03-10 17:11:13
- 楊先明:
當然可能還有其他主體,比如社區。但是我一直認為,政府還是應該是大頭兒。政府是大頭兒,當然各地政府不要強求一致。有的地方可能會比重高一點,比如有的地方企業承擔的部分大了點,比如這個企業本身就在郊外,在山區,就在這個周圍沒有城市依託,本身就是一個廠區,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肯定要替它解決,在規劃土地、供水等方面,企業在這方面肯定要承受更多的成本。
還有一個,尤其是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這樣的特大城市,社區的作用不可忽視。但是總的説來,我一直認為政府應該是大頭兒。這點也不矛盾,因為我們已經向全社會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而且把均等化作為一個目標。他既然在城裏,難道你不提供嗎?我覺得這是説的過去的。但是這個問題不能一蹴而就,可以根據各地的情況逐步推行。“十二五”期間應當是重點,是攻克這個難關的時候。我們一直強調農民工變成市民,難點在哪?我覺得除了過去的體制問題之外,這也是個難點。
2011-03-10 17:11:27
- 中國網:
所以您剛才提出因為中國有這麼龐大的農民工群體,這個群體也是社會所不可或缺的群體。
2011-03-10 17:11:46
- 楊先明:
很重要的群體。
2011-03-10 17:13:57
- 中國網:
對於這些農民工的保障非常有必要,市民化是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對於市民化的大量資金可能需要分攤機制,像楊教授所説的政府、企業、社區、個人都要分攤一部分,這樣才會更好的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您剛才也提到農民工應該更合理的享受社會的公共服務,但是在有些地方對於公共服務提供的財力上並不是非常的足。我知道您在這方面也有一些研究,請給我們講一講。
2011-03-10 17:20:59
- 楊先明:
現在談到基本公共服務承擔的主體,比如在很多地方,因為我們國家畢竟大多數人口還在農村,大多數人口還生活在縣一級的行政區劃當中,所以我覺得縣級政府必然就成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主體。這一點是不含糊的。如果我們把它放到鄉里,根據現在的財政體制,他們沒有這個財力。比如它的上面還有地市一級,我覺得也不太合適,因為我們現在正在改革,省管縣,中間一級也不太合適。當然在有些地區還可以考慮。到省裏,離基層又太遠。所以縣級政府作為主體是十分合適的。
在這裡差異就很大。比如我們在珠三角、長三角,很多縣級市,或者縣的財力,它有製造業的發展,由於它的經濟基礎很好,縣級財政是能夠保障的,基本的地方財政收入數字就很龐大。比如過去我們到過紹興縣、寧波等地方,財力都是很豐厚的。因為我來自西部,所以對西部的縣級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財力保障比較關心。説實話,我也比較擔憂。因為現在縣的工業發展基礎比較薄弱,無工不富,在這種情況下就缺乏一個能夠提供大量財政收入的一個産業基礎。同時,在這些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規模和它的缺口有很多、很大。比如一個縣一年的本級財政收入不達到一個億,但它也一樣,那麼多的公務員、教師、醫院等等,本級財政根本無力支付,這樣就轉移支付。轉移支付還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或者只能解決人頭費,就是養人的費用,你説它怎麼才能有效的提供水電路、教育、醫院病床呢,這肯定是不行的。
我覺得下個階段,如果我們把縣級政府作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主體,尤其要追求均等化的目標,要解決西部地區縣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財力不足、不穩定的情況,也就是説要針對性的解決。
2011-03-10 17:21:17
- 中國網:
您建議有哪些針對性解決的方法?
2011-03-10 17:22:01
- 楊先明:
有幾點。一是國家還是要扶持這些地區的特色産業的發展,它的自主發展能力十分重要。如果可以做大,它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一般的地方性財政收入就增加了。現在儘管很多縣,特別是一些貧困縣不是很強,或者提供的財政收入很少,但是不能扶持,要加強。這也是整個社會縣域經濟範圍內加強活力的問題。
二是對這些地方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現在轉移支付當中,各個地方的差異性很大。比如如果你是邊疆縣,它有一些專項性的轉移支付,類型也是有很多的。我覺得這塊的轉移支付要加大,尤其是一般性的轉移支付。比如我們現在有一個項目,叫均衡性轉移支付,我覺得應當逐步加強。因為均衡性轉移支付大多數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你的基本公共服務不足的問題,用於支付方面的支出。
三是要考慮到各個地區,特別是各級縣,各地縣,一個縣和一個縣都不一樣,它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的成本是不一樣的。比如説山區和平地,丘陵地帶和河網地帶提供一個單位的基本公共服務成本就會很差。比如它建一所2000人的小學,可能在有些地區百八十萬就夠了,但是越是窮的地區,這種成本還會很高。為什麼?因為它是山區,你還得相應配套很多基礎設施,電網拉進去,路要修通,但是發達地區這些已經都有了。所以在財政轉移支付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各地的成本差異,這點很重要。
我們曾經測算過。我舉個例子,如果在昆明附近,它的成本比如是1的話,我們到怒江就會1.5,也就是説,在昆明花100萬元能夠辦成的事到怒江就需要150萬元。如果你不按照這個成本差異把這50萬補足,那個事情就辦不了。所以這點是很重要的。
2011-03-10 17:22:25
- 中國網:
要考慮成本差異。
2011-03-10 17:23:06
- 楊先明:
第四,你還要合理的支出你的財政。比如我們很多的財政,國家均衡性轉移支出是需要提供你的地區,你的小學的校舍、醫院的病床數,但是很多地區沒把錢投在這裡,把錢用到人頭費上。公務員規模不斷擴大,或者説財政養的人在不斷擴大,但是相應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務像醫院、教育等等的規模卻沒有擴大,這需要我們有很好的財政,民主財政或者監督性的財政,確保增加的財政轉移支付用到基本公共服務方面。
2011-03-10 17:23:29
- 中國網:
用到合理的位置。
2011-03-10 17:23:49
- 楊先明:
如果不用到合理的位置,給你多少錢,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沒有提高。所以我覺得解決縣級政府的財力保證是十分重要的。這四個方面我們都必須關注。
2011-03-10 17:24:03
- 中國網:
公共服務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縣域由於自身發展原因無法在財力上得到充分的保障,您給我們提了四點可以有針對性的解決這方面的措施,比如對這些地方有針對性的進行政策性的傾斜或扶持,可以合理的轉移支付,還要合理的考慮成本的差異,以及合理的將這些費用進行支出。也就是説,把錢用到該用的地方,把錢用到點子上。其實我們也談到,無論從農村的農民工保障以及一些縣域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上,我們都在聊到有關於農村的話題。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走向城市,以至於農村可能有大量的土地空置出來,該如何對農業的生産率進行合理的重組,我想這也是楊教授非常關注的話題。
2011-03-10 17:24:17
- 楊先明:
為什麼我們對這個問題比較關注?因為我們到農村調研就發現一個情況,國家這幾年對農業很重視,我們在農村有很多政策。我一直在考慮,我們有的政策有時候彼此會有替代效應,這個政策出臺以後就把前面的衝了,或者我們的政策主要關注哪個基本點?我覺得應當重視中國農村在工業化時期大量的農業勞動力從土地當中流走,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和地的關係,人和工具的關係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們利用18億畝的土地,要可持續的發展,要養活那麼多人口,同時還要為工業提供原料,在這裡我就覺得不得不考慮中國農村農業生産的重組問題。這個情況是很現實的。
2011-03-10 17:24:37
- 楊先明:
一是勞動力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大家都看到年輕人都走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總的説來,中國農村的勞動力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二是現在土地發生了變化,家庭承包以後不斷分割,另外是和閒置並存。還有土地在不斷減少,這幾個情況都是同時並存的。大家到農村可以看到,各家各戶都搞一塊,沒有有效的辦法整合。很多人不願意放棄,所以土地閒置著。我們還可以看到在城市化過程當中,或者工業化過程當中,很多好的耕地不斷被佔,或者新的土地置換,來保基本數值,品質也上不去。三是農業生産的手段、工具也在發生變化。一方面,現在工業可以提供,但是另一方面前面的兩個矛盾又在影響著很多新型大型農業機械技術的使用。比如現在你有一套很好的農業機械,但是農村的勞動力知識結構能力不行,這時候我們就要考慮重組問題。
2011-03-10 17:24:53
- 楊先明:
我一直很關心這個問題,我覺得無論從經濟學或者其他理論來看,這個問題都要很重視。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可以看到,一方面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一方面農業生産力是要重組的。在這裡我們提了幾個方面,根據中國的現實應當要關注幾個問題。
一個是要培養農業專業戶,使他有能力經營更多的土地,這一點很重要。所以我們提出了中間農戶的概念,中間農戶是一直堅守著農業一線,同時他有農業方面生産的專業知識,他沒有離開鄉土的。這些農戶我們覺得國家要作為扶持的重點。我們現在的很多政策有時候是根據人頭等方面的,不是根據農業的生産特點、農業的專業戶,所以我提出中間農戶。可以搞一個註冊制度,經過評比,你們家一直生産水稻,而且很有經驗,而且不想出去,這樣的農戶就應該註冊,國家就應該對他進行扶持。比如我們現在搞的大量的農業直補,我們應該以他們為基本單位。
另外一點,還是要加快農村土地制度的轉型問題。現在農村土地怎麼流轉?土地制度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在不變的情況下,咱們相對的集中。在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變哪些?這些都應該考慮。變的根本,它的出發點就是怎麼有利於農村生産力的提高。比如相對規模集中,流轉,或者轉出,請人家代耕。一般説來,如果我們制度越明確,不確定性減少到最低,就越有利於土地的規模重組。我覺得這方面要追求的不是説規模化越大越好,應該追求適度規模化,這也是很重要的。
2011-03-10 17:25:13
- 楊先明:
第三個方面,我覺得要從農産品的流通環節著手,或者從專業化分工著手,加快培育一些專業的農業合作組織。比如它是生産環節的,它是流通環節的,都應該這樣。合作社,在農業當中推動合作,尤其是我國這樣的小農經濟。我們現在要解決這樣的問題,統一的大市場、分散的農戶經營,解決這個矛盾就要通過農業的專業化水準、專業的合作組織解決,不管它在生産環節,還是流通環節,比如他生産蘋果,通過流通環節形成一個組織,和採購方或者超市形成一種談判的力量。這個專業化組織還有一個好處,它的很多生産標準、統一的標準容易推行。這點是很重要的。
關於怎麼存儲方面,我覺得要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技術要加大資本化的程度,加大它的技術的投入力度。當然,相應的還要有資金保障、體制保障、制度規模保障。總的一個觀點,現在是各種政策都要以提高農業的生産力,關注農業生産的成熟的層面上來考慮。各地的政策、各個部門的政策不能打架,那麼就應該有一個出發點。所以我們提了幾方面的建議。
2011-03-10 17:25:31
- 中國網:
第三個方面,我覺得要從農産品的流通環節著手,或者從專業化分工著手,加快培育一些專業的農業合作組織。比如它是生産環節的,它是流通環節的,都應該這樣。合作社,在農業當中推動合作,尤其是我國這樣的小農經濟。我們現在要解決這樣的問題,統一的大市場、分散的農戶經營,解決這個矛盾就要通過農業的專業化水準、專業的合作組織解決,不管它在生産環節,還是流通環節,比如他生産蘋果,通過流通環節形成一個組織,和採購方或者超市形成一種談判的力量。這個專業化組織還有一個好處,它的很多生産標準、統一的標準容易推行。這點是很重要的。
關於怎麼存儲方面,我覺得要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技術要加大資本化的程度,加大它的技術的投入力度。當然,相應的還要有資金保障、體制保障、制度規模保障。總的一個觀點,現在是各種政策都要以提高農業的生産力,關注農業生産的成熟的層面上來考慮。各地的政策、各個部門的政策不能打架,那麼就應該有一個出發點。所以我們提了幾方面的建議。
2011-03-10 17:25:51
- 楊先明:
我的基本觀點是這樣的。西部大開發十年以來,東部地區或者中央政府給予了西部大量支援,地區之間也搞了很多合作項目。下一步該怎麼走?西部大開發十年,東部援助西部,或者中央支援地方,它的著力點在哪?其實中央已經有一個提法,2010年4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強調,“今後十年是西部大開發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必須以增強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為主線”。現在所有的東西部之間的區域合作項目,或者不是合作項目,純粹的是東部支援西部的項目,以什麼為基準呢?我覺得應當牢牢記住,要讓西部長期可持續穩定發展,它的自主發展能力、自我發展能力是要提高的,不能一直把它説成輸血。
2011-03-10 17:26:12
- 中國網:
要有自我的造血能力。
2011-03-10 17:26:26
- 楊先明:
對,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我一直在關注,所以我在這次會議上提交大會發言,就是一直要強調這個能力。我們把一些區域間的合作項目,甚至中央安排的合作項目,以及東西部地區之間的援助項目,衡量它對西部究竟産生了什麼樣的作用,或者産生作用的大小就應該以自我發展能力是否提高作為一個標準。
首先,我們應當考慮到對過去的項目可以進行梳理。比如有的項目是區域之間的合作項目,也許在這些項目當中,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了,但是它自我的發展能力未必會增強。
2011-03-10 17:26:41
- 中國網:
也就是説並沒有得到很深的自我發展。
2011-03-10 17:26:59
- 楊先明:
舉個例子。比如西電東送,水電資源是輸過來了,但是當地得到了什麼?它也許留下了水庫移民問題、生態環境問題,但是它提供的電力,自己用電,還需要國家電網公司的電價來用,這樣對它是不公正的。客觀地來説,它的自我能力沒有提高。如果它想産業延伸、技術升級、就業結構改善,在這個過程當中並沒有明顯的提升。還有一些資源開採項目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考慮今後十年我們怎麼辦,應該有些改變。
2011-03-10 17:27:11
- 中國網: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
2011-03-10 17:27:27
- 楊先明:
很多大型項目,國家應當盡可能把産業後續的項目放在西部。比如説深加工項目,這樣的話它的技術會溢出,産業能力會擴展,産業類型會增多,就業結構會改變。如果你僅僅是挖煤、送電、送銅、送氣,你能夠解決多少就業問題。所以我覺得中央政府應當把很多大型項目,特別是資源性開採項目,把後續的環節向西部移。
地區之間也是這樣的。在産業轉移過程當中,我們是不是只把一些上游的環節讓中西部來做,是不是也把下游的環節也轉過去呢。在這方面我們對東部寄予厚望,我們希望不僅有些資源開採項目在合作,也希望有光電子等項目。
還有一類是純粹的援助項目,東部政府和西部政府應該協商,盯住這個項目能否提高當地的自我發展能力,而不是説一次性的公益性的活動。比如説上海對口支援雲南的項目,包括它的人力資源的培訓、技術的輸入,或者知識的分享,比如建立一些網路,或者建設西部地區對IT的利用能力等等,我覺得這就是東部政府和西部政府在討論援助項目時必須要關注的。
2011-03-10 17:27:44
- 中國網:
有一個很好的協商。
2011-03-10 17:28:07
- 楊先明:
另外,西部政府反過來也不要把很多的援助項目僅僅是看為東部該給我們做的慈善性的項目,我覺得這樣不行,應該從中提要求,要有甄別、宣傳,使得很多發展援助對西部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有幫助,有持續效應,這就很重要。
2011-03-10 17:28:24
- 中國網:
也就是説,在獲得外部輸血的同時,逐步的提高自我的造血能力。
2011-03-10 17:28:38
- 楊先明:
對,這就是我們平常説的自我造血能力。
2011-03-10 17:28:51
- 中國網:
剛才楊教授介紹了有關中國東部對西部如何提高援助能力,如何提高自我造血的能力。其實在國際上也存在著對外發展的援助。在對外發展援助方面可能也會存在一定問題,需要解決。對於這方面您怎麼看?
2011-03-10 17:29:04
- 楊先明:
我覺得我們國家現在對外援助是幾種類型,一種是人道主義援助,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還有一種是軍事援助。第三類援助是官方援助,準確地説叫發展援助。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我們要承擔一些國際責任,要發揚國際主義精神,我們在這方面是做得越來越大。過去幾十億,現在按照美元計算,我們已經上升到156億美元,規模是上升的。隨著中國國力的加強,它的國際地位的上升,這方面還會加深。
但是怎麼使得我們在援助國外的同時,也對中國有利呢?我覺得這也是可以考慮的。我國對外發展援助不附加任何政治方面的條件,但是我們要考慮在經濟方面怎麼能夠互利共贏。互利共贏還要考慮我方。我的一個基本觀點是,要把對外發展援助(還有政府為主體)和對外貿易發展(企業為主體),還有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為主體)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要加強。這也是國際慣例。
我們可以看一下美國的發展援助,80%採購的商品都是美國公司提供的,這就意味著它在提供發展援助的同時,它的對外貿易擴大了。隨著中國企業産業的成長,産品的品質、結構、品種不斷改進,我們國家也是有能力做到這樣一個地步的,為什麼我們不做呢?而且中國的産品如果能夠做到品質好,價格低廉,使受援國得到一批發展援助,它所獲得的實際上的物資産品的好處多,對它也是有好處的,這樣就使得我們國家在發展、研究的過程當中對外貿易可以得到發展。
2011-03-10 17:29:22
- 中國網:
在援助別人的同時也發展了自己。
2011-03-10 17:30:41
- 楊先明:
第二方面,對外發展援助的同時,我們推進了一些企業走出去,這點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很多研究項目,這是政府行為,但是在這裡我們應當更多的支援企業承包國際工程。另一方面,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也可以把很多發展研究過程當中産生的對當地産品的需求,把這種需求傳遞到國內企業,讓它們到那裏直接投資、直接生産,而不需要在國際市場上進行購買。這樣不是很好嗎。
第三方面,對外援助還要考慮到有利於中國企業投資環境的改善,特別是投資硬環境的改善。你想想,一個企業如果去開採油、開採礦,或者搞製造業,但是那個地方沒水、沒電、沒路,企業的成本要多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當把對外援助的項目和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更好的結合在一起,這樣就降低了我們的企業在當地投資的承包成本。
另一方面,很多對外援助項目也需要對當地的人力資源進行培訓。如果把我們的對外直接投資所需要的人力資本與培訓相結合,把人力資源的員工培訓項目轉化為由我們的援助項目承擔,這種效果我覺得也是不錯的,這樣我們可以大量使用當地員工,企業在這個過程中,社會責任壓力就減小了。過去的很多對外投資項目帶了很多國內員工去,當地人就不高興,他們覺得就業機會給我們,但是用不成,因為人要進行培訓。這樣的培訓過程有時候很長,如果我們可以把對外援助項目是我們國家無償提供的,盯住當地的人力資源的開發培養,這樣會更好。在當地可做得事情確實很多,國外也有很多的經驗。像日本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我覺得是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怎麼做到共贏、互利?我覺得就是要加強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2011-03-10 17:31:01
- 中國網:
今天楊教授在農村建設、我國國內援助以及對外發展援助方面發表了很多真知灼見,也讓我個人受益匪淺。今天再次感謝楊教授能夠做客兩會訪談間,再次感謝您的到來。
2011-03-10 17:31:26
- 楊先明:
謝謝各位網友。
2011-03-10 17:31:41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10310yxm_1299738684.mp4
圖片大圖:
-
很多大型項目,國家應當盡可能把産業後續的項目放在西部。
中國網
-
市民化的大量資金可能需要分攤機制。
中國網
-
我們提出把農民工市民化,怎麼解決社會成本問題,這就是個難題。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