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訪談 | 外國使節看中國 | 專家學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網上直播 | 視頻中國
 瀏覽中國網欄目

中國學者提出國家哲學新思路

中國網 | 時間: 2009-04-14  | 文章來源: 《科學新聞》雜誌


  筆者近日在《科學新聞》雜誌上,看到於今研究員撰寫的一篇題為論國家哲學的地位與作用》的文章,副標題是“在揚棄傳統文化與構建國家戰略中構建當前的國家哲學”,文中提出了社會主義國家哲學的概念及其建構。可以説,這是中國學者第一次從理論上和實踐中明確提出國家哲學,並給當前中國國家哲學的構建提出明確而富有啟示的建議,在當今黨中央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國家哲學並不是新概念。早在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提出國家哲學這一概念。他們只是為了批判黑格爾哲學作為國家哲學的保守性,基本上將它等同於國家意識形態意義上的、佔統治地位的哲學,但沒有進一步作系統的深刻論述,給後來的研究提出了一個難題,帶來了誤會,乃至於國內對其有研究的學者也基本上將它等同於意識形態,或本質上只從意識形態這個單一的領域和視角來論述。而於今同志的文章則給我們澄清了國家哲學的本質與內涵,將之定位在國家和社會的層面上,更為準確,視野寬廣,更具指導意義。

  文章指出,社會主義國家哲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具備科學性、實踐性和群眾性這麼三大基本特性,是批判的、開放的科學體系。這主要是從兩個視野、層面而言的,第一,社會主義本身以改革為發展的動力,社會主義社會是通過變革體制(完善制度)而向前發展的;第二,社會主義是對資本主義的積極揚棄。要從這兩個大的層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這給我們社會主義的改革提供了參照的層面和根本的原則,對社會主義國家哲學的根本特徵有了根本的把握。

  文章還為當前國家哲學的構建提供了寬廣的視野和根本的原則:積極揚棄中國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的層面和視野中進行當前國家哲學的構建,既具有高遠的眼光和謀略,又具有積極靈活的辯證精神。首先,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在國際上,中國的發展是全球化之中的發展;在國內,中國的發展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這既是一種國家哲學,也是一種國家戰略。全球化呼籲我們應該具有超前的、宏觀的眼光,具備戰略家的頭腦,在國際與國家的大格局中構建當前的國家哲學。其次,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也不是無中生有,對於西方文化精髓、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應該採取積極揚棄的態度,對現代西方不要全盤肯定,對中國傳統也不能全盤否定。作者的戰略眼光與辯證態度尤其值得各級領導、專家和學者們參考。

   國家哲學的提出,乃是時代的召喚。它既具有明確的理論依據和學術意義,又具有實踐的客觀需求和現實反映。2004年1月5日,《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給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帶來了春天;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又強調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最近,中央決定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胡總書記則進一步強調要形成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和學術體系,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建設成為真正的精品工程。在中國共産黨提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際,進一步將科學發展觀上升為國家哲學,使之融入全民的思想觀念和社會生活中,並化為全民的統一行動,在當前中國處於快速發展而又"問題凸顯"的關鍵時期,實屬必然與緊迫。思想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根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建設的主題,這個根本主題絕不能丟;而在當前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需要加強、哲學出現貧困,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出現"左"與"右"的兩種教條主義的假馬克思主義,提出並建構國家哲學,無疑是切實、必要而緊迫的。

  總之,於今研究員的文章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也是時代之必然,值得我們進一步開拓和深化,推動其研究的深入開展。(張栓平 博士)


 
|相關報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