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勇:辦好翻譯大會 促進文化交流

   嘉賓:外文局常務副局長 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 郭曉勇
   時間:2008年7月25日10:00
   簡介: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將於8月2日至7日在上海舉行,全球翻譯界、文化傳播界精英將在此共同探討翻譯事業的繁榮大計。如何辦好此次大會,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中國外文局常務副局長、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郭曉勇談他的想法。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郭曉勇:辦好翻譯大會 促進文化交流

活動描述

  • 嘉賓:外文局常務副局長 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 郭曉勇
            時間:7月25日10:00
            簡介:在舉國迎接北京奧運之際,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將於8月2日至7日在上海舉行,全球翻譯界、文化傳播界的精英將在此共同探討翻譯事業的繁榮大計。如何辦出一次高水準、有特色的翻譯盛會,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中國外文局常務副局長、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郭曉勇早已胸有成竹,敬請關注本期訪談。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在舉國迎接北京奧運之際,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將於8月2日至7日在中國上海舉行,全球翻譯界、文化傳播界的精英將在此共同探討翻譯事業的繁榮大計。那麼如何辦出一次高水準、有特色的翻譯盛會,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今天的嘉賓早已胸有成竹。為大家介紹中國外文局常務副局長、中國譯協常務副會長郭曉勇先生。

    郭局,歡迎您做客中國訪談,首先跟我們的網友打一聲招呼。

    2008-07-25 10:00:25

  • 郭曉勇:

    各位網友大家早上好!

    2008-07-25 10:04:08

  • 中國網:

    郭局,即將在上海召開的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可以説是向世界介紹中國和了解中國翻譯界非常重要的一次契機。作為大會的主辦方,我們想請問您,現在大會的各項準備工作進行得怎麼樣了?這次翻譯大會的亮點是什麼?您對大會有怎樣的預期?

    2008-07-25 10:04:22

  • 郭曉勇:

    正如你剛才所説的,今天距離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開幕還有一個禮拜的時間,也就是8月2號—8月7號之間,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前兩天是國際譯聯的一個內部會議,就是國際譯聯會員代表的一個會議。8月4號,大會正式開幕。國內外的參會者都可以參加這次大會,這是公開的大會。大會的主題是“翻譯與多元文化”,設定了一個這樣的主題。大會除了開幕式以外,還有主論壇、分論壇。主論壇有四場,分論壇有88場。目前各項準備工作都基本就緒了。到目前為止,一共有76個國家和地區的翻譯界人士報名參加大會,報名人數將近1500名。

    2008-07-25 10:06:31

  • 郭曉勇:

    從參會的國家和地區,以及參會的人數來看都超過了往屆。比如這次蒙古、馬來西亞等國家都是第一次參加國際譯聯大會。另外,還有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譯協,這次作為新成員也將參加這個大會。

    2008-07-25 10:09:01

  • 郭曉勇:

    到目前為止,大會組委會一共收到了1510篇論文。我們組織了70多位國內外專家進行評審,選出了400篇。這400篇論文就要在接下來的分論壇上宣讀。另外,這次大會設定了四位主旨發言人,他們是中國原駐法國大使,現任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先生,還有聯合國助理秘書長約翰尼斯·曼加沙先生,還有歐洲委員會翻譯總司司長卡爾-約翰•略邏思(Karl-Johan LÖNNROTH)先生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研究員、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助理顧曰國先生。由他們四位做主旨發言,應該説從代表性和國際化的程度來説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他們就要圍繞著“翻譯與多元文化”的主題展開精彩的演講。

    剛才説到還有88場分論壇,這些分論壇的議題都涉及到翻譯與文化、教育、科技,翻譯服務、外交等等各個領域。可以説本屆大會論文的數量和品質,還有所涉及論壇的議題和場次都超過了往屆,這是一個特點。

    2008-07-25 10:11:14

  • 郭曉勇:

    還有一個特點,為了配合這次大會的召開,也是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由中國翻譯協會主辦、上海東方翻譯中心承辦的“2008中國(國際)翻譯産業展覽會”也同期舉行。目前已經有40多家國內外的知名翻譯企業和相關機構報名參展。像這樣的展覽,在國際譯聯的大會上,也是少見的。

    2008-07-25 10:17:28

  • 郭曉勇:

    此外,大會還安排了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比如文藝晚會、文化旅遊觀光,想通過這樣的活動,讓與會代表更直接、更全面、更多地了解中國的文化,了解中國這些年來發展變化的一些情況。

    可以預期,有我們中國譯協和上海方面(因為上海是這次會議的主辦城市),以及參會人員的共同努力,相信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一定能夠在加強國際翻譯界之間的交流,推動翻譯事業的發展,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的交匯、融合和繁榮發展方面産生深遠的影響。

    2008-07-25 10:22:42

  • 中國網:

    聽了郭局長的介紹,我們感覺到會議規格相當高,難怪有很多翻譯家説世界翻譯大會是“翻譯界的奧林匹克”。我們知道成立於1953年的國際譯聯,是權威的世界翻譯者聯合會,中國譯協是1987年成為正式會員的。請問,中國譯協在推動中國翻譯的發展上作出了哪些貢獻?

    2008-07-25 10:23:51

  • 郭曉勇:

    這個問題很好。正如你所説的,中國翻譯協會是1987年加入到國際譯聯的,國際譯聯成立於1953年。我們大家都知道,翻譯是跨文化、跨語言交流和傳播的重要途徑,是決定著文化交流和傳播效果的直接因素和直接條件。沒有翻譯,很多方面都沒有辦法溝通和交流。中國譯協從1987年加入國際譯聯以後,它充分借助這麼一個舞臺,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在促進多元文化,特別是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2008-07-25 10:26:43

  • 郭曉勇:

    中國譯協也做了很多嘗試,我們總結有多個第一。比如,1995年,由中國譯協倡議舉辦“亞洲翻譯家論壇”,到現在一共舉辦了5屆,其中兩屆是由中國譯協承辦的。這個論壇已經成為國際翻譯界加強相互合作和業務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

    另外一個,2004年中國譯協舉辦了首屆“翻譯成就展”,在世界翻譯界是很少見的。當時,國際譯聯的領導也來北京參加會議,他們觀看了這個展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説是出乎意料,沒有想像到中國翻譯事業這幾十年來取得了這樣輝煌的成就。

    再一個,2006年中國譯協在上海舉辦了“國際翻譯産業論壇”。這在國際翻譯界同樣是第一次,從來沒有過。應該説,中國譯協這些年來在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是不遺餘力的。

    2008-07-25 10:27:57

  • 郭曉勇:

    中國譯協的這些表現和努力也得到了國際譯聯的高度認可。比如,剛才講到“世界翻譯大會”,它是國際譯聯每三年召開一次的大會,也像申辦奧運會一樣,要去申辦。2005年在芬蘭舉行的第17屆“世界翻譯大會”上,中國翻譯協會提出了這個申請。當時,也有多個國家申請,我們獲得了成功。因為這個成功開了一個先河,就是自從1953年國際譯聯成立以來,到現在是50多年,一共舉辦了17屆譯聯大會。這17屆大會,主要都是在歐洲、美洲一些發達國家舉辦,不僅沒有在中國舉辦過,在亞洲也沒有,所以這是首次在中國舉辦。

    此外,在這次大會上,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也是中國譯協的副會長兼秘書長黃友義當選國際譯聯的副主席。還有一位是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的常務副局長邱舉良再次當選國際譯聯的理事,這在國際譯聯上也是首次。在黃友義以前,我們從來沒有當選過譯聯的副主席。正如國際譯聯主席彼德先生所説的,在中國譯協申辦成功,獲得舉辦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的主辦權以後,他發了一個賀電,在賀詞當中説:“與會代表一致選擇中國作為2008年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的舉辦地,這表明中國不僅在國際譯聯的歷史上,也在全球翻譯事業的歷史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給了這樣高的評價,可以説明中國譯協自1987年加入國際譯聯組織以來,它的表現、它的作為得到了國際譯聯的認可。

    2008-07-25 10:37:34

  • 中國網:

    的確,這麼高規格的一次翻譯盛會,能夠在亞洲,而且第一次就在亞洲的中國舉辦,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取得這個舉辦權也是很值得驕傲的。作為大會的主辦方,也是中國譯協的業務主管單位,中國外文局將如何做好這次大會的報道工作?怎麼樣利用它的多語言、多媒體的優勢?

    2008-07-25 10:44:36

  • 郭曉勇:

    俗話説“近水樓臺”,正如你所説,作為中國譯協的業務主管單位——中國外文局,它有一些宣傳、報道的資源優勢,像中國外文局擁有20多個語種的出版物,有幾百名外語人才,特別像《北京週報》、《今日中國》、《中國畫報》、《人民中國》等外文期刊,還有其他中文期刊,一共有20幾種。還有以“國情網”為特點的中國網,有很好的、雄厚的多語種、多媒體資源優勢。因此,我們怎麼樣利用自身的優勢,為翻譯大會的順利召開做好報道工作,是我們應該盡的義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在思考的問題。

    2008-07-25 10:45:50

  • 郭曉勇:

    從今年3月份開始,我們組成了一個宣傳報道領導小組。同時,也成立了前方的報道小組,剛才説到的幾家主要媒體都進行了報道。像中國網、上海的東方網被指定為大會的官方新聞網站。《今日中國》、《北京週報》、《人民畫報》,和《人民中國》這些雜誌都相繼刊登了一些專題報道的文章,目前已經發表了二三十篇報道,同時也刊發了200多張照片,應該説為大會的順利召開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這些媒體,包括國內其他的媒體同行,還會繼續關注、繼續努力,做好大會舉辦過程和大會之後的一些宣傳報道工作。希望通過我們的報道,包括像今天這樣的直播,使社會各界更多地了解翻譯事業,支援翻譯事業。

    2008-07-25 10:48:05

  • 中國網:

    剛才我們聽您已介紹了,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的主題是“翻譯與多元文化”,我想聽一聽您是如何理解這樣一個主題的?

    2008-07-25 10:49:45

  • 郭曉勇:

    這個題目比較大,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總體上來看,大家有這樣一個共識,首先人類歷史是一個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各種文化不斷交流,相互補充和融合,不斷創新的一個過程。翻譯在這個過程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我想起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季羨林先生,他曾經説過一段話,大致的意思就是説,如果用河流來做比喻,那麼中華文化這條河,有時候水滿,有時候水少一些,但是它從來沒有乾枯過。原因就是經常有新的水注入,不管是大水、小水,總會注入。他認為,最大的注入有兩次:一次是印度來的水;一次是西方來的水。兩次水的注入,實際上全部靠“翻譯”,要沒有翻譯的話,水是注不進來的。所以,他的原話是:“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長葆青春,萬應靈藥就是翻譯。”可見翻譯的功勞和作用是很大的。

    2008-07-25 10:50:31

  • 郭曉勇:

    第二個方面,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一個客觀現實。各國有各國的現實,各國有各國的文化,它是當今世界基本的特徵,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人類文明多姿多彩,人類社會能夠共存與交流,為什麼?我認為是因為有了翻譯。翻譯是促成不同社會、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和民族之間相互溝通和交流的一座橋梁,是促進多元文化繁榮和融合,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和和諧的一個載體,所以翻譯的力量是很大的。

    2008-07-25 10:53:52

  • 郭曉勇:

    第三個方面,今年是“國際語言年”,本次大會的主題又定為“翻譯與多元文化”。我想就是想強調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對於文化多樣性的共同關注,大家都在關注這個問題,能夠彰顯翻譯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和現實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當中所發揮的重要。我們也利用這個主題進一步體現中華文化相容並蓄的包容性,來宣揚中國人民致力於和平、發展,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文化價值取向。我們也把這次大會作為展示中國文化、展示中國翻譯事業形象的一個舞臺,想通過翻譯與文化的交流,來增強外界對中國的了解。我們感到這個主題和當代世界的發展很吻合。

    2008-07-25 10:54:34

  • 中國網:

    的確是,在我們前幾期做的一些節目中,跟一些翻譯名家對話,他們也感受到,尤其是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一定要發揚下去,這樣整個世界才能是繽紛多彩的,而不是色彩單一的。我們知道您是阿拉伯語方面的專家,而且做過多年的駐外記者和翻譯。我們想了解一下,您對近年來小語種的發展情況如何看待?您如何看待小語種的發展對於促進文化多元,共生、共榮方面起到的作用?

    2008-07-25 10:56:47

  • 郭曉勇:

    這幾天,我看到你們連續做了幾個訪談,像日語翻譯家林國本先生、阿拉伯語翻譯家仲躋昆教授、英文翻譯家林戊蓀先生,他們在中國翻譯界都有很高的威望,有很獨到的成就。這些訪談,也對網友了解中國翻譯事業的發展、翻譯與文化的關係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

    你提的問題,我首先糾正一個概念,我不太贊成説英語以外的語種都叫小語種,我們通常稱為“非通用語種”,在國際上一般把英語理解為通用語,除此以外的語種應該是“非通用語種”。小語種有時候給人一些誤解,或者是弱勢的語種,是一種不受人重視的概念。

    2008-07-25 10:58:21

  • 郭曉勇:

    我認為,至少現在聯合國的官方語言有六種,是英文、法語、俄語、漢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六種是官方語。除了英文以外,還有五種語言,也不能算為“小語種”。因為在聯合國所有的會議上使用同聲翻譯的話,都有這六種語言。所有的文件、出版物也都用這六種文字來出版。因此,我們這一次論壇,也安排了一場這樣的分論壇,叫“非通用語”專門論壇,也希望在這方面,給大家一些啟示,進行一些探討。

    我國的外國語言學習,以及使用和人才培養,應該説一直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小語種”,剛才我加了引號,就是非通用語種的教學同樣受到高度的重視,而且發展很快。

    2008-07-25 11:03:22

  • 郭曉勇:

    你剛才講我是學阿拉伯語的,我有這樣的體會。最早的時候,阿拉伯語教學只有北大的東語系有,後來發展到七、八家高等院校。現在,前些日子我和一個朋友探討的時候,他説可能有二十七八家有阿拉伯語教學,應該説發展很快。當然這裡面也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怎麼樣來保證教學的品質,這方面也引起教育界和翻譯界的一些關注。

    這裡需要澄清一個誤解,有人以為在當代全球化的條件下面,是不是你只掌握了英語就什麼問題都可以解決了。實際上,在現實當中不是這麼回事。我的體會是,如果你和一些國家的高層接觸,打交道,一般來講用英文問題不大。但是你要想深入了解這個社會,了解社會的文化,要更廣泛地同社會的各界人士接觸,就需要學習和掌握他本國、本地區的語言。

    還是想舉剛才的例子,像著名翻譯家季羨林先生,他為什麼這麼有成就?應該説和他掌握語言的能力是分不開的。我們知道,他懂英文、德文、梵文,他研究印度文化,他又懂吠陀語、巴利語,吐火羅語,這些他都很精通,同時他還能閱讀法文和俄文的文字。因此,他在介紹印度文化、研究東方文化方面就有很深厚的功底,是不可比擬的。因此我們在學好英語的同時,要去哪個地方工作,恐怕要掌握那個地方當地的語言,才能夠真正地深入到社會當中去。

    2008-07-25 11:05:50

  • 中國網:

    您剛剛舉的這個例子也非常生動,我也聽説現在很多翻譯遇到一些特別難的詞,還要請教季老,聽説他一下子就能夠點出那個詞,比任何辭典的詞彙量還要大。

    您從事了多年的新聞工作,應該説對新聞界非常熟悉,我想聽一聽您如何看待媒體與翻譯的關係?我們國家對記者的培養是不是也要注意語言和翻譯能力的培養,在這些方面您有什麼經驗和感受嗎?

    2008-07-25 11:14:13

  • 郭曉勇: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前一段時間有一些媒體記者也問過我相同的問題。應該説翻譯和媒體的關係和這次大會的主題也很密切,因為這次大會的主題是“翻譯與多元文化”,我們從中引申出“翻譯與媒體”,我想這個題目在大的主題之內有很重要的聯繫。我的理解是,翻譯也好,記者也好,他們最終的使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增進人類的相互了解、相互溝通,同時也都是為了傳播人類文明和文化,都是為了記錄和反映人類文明的進步、創新和發展。翻譯也好,記者也好,都是這樣的。特別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無論是翻譯,還是記者,都面臨著一個艱巨而光榮的使命。也有更多的翻譯界的同行,或者是新聞界的同行,越來越關注翻譯在新聞界、在媒體當中怎麼去發揮作用。那麼媒體人也在關注在翻譯領域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的問題。兩者不能分開,我想他們有一個相互的促進作用。

    2008-07-25 11:33:08

  • 郭曉勇:

    我的理解是:作為記者,可能要有新聞敏感、寫作能力,這方面可能比對翻譯的要求更特殊一點。但是要當一個優秀的駐外記者,你就需要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需要掌握這個國家和地區的語言,要不然往往是不能夠“通”的。和前面所提到的問題是一樣的,你要想更深入地了解社會,更廣泛地接觸當地的老百姓,就需要學習當地的語言。

    像我們在從事記者工作的過程中,往往遇到當地政府和領導人有一個講話,發表一個聲明,這些是需要準確翻譯的。你要把它很準確地翻譯成中文,或者是其他文字,然後你再寫上新聞背景進行傳播。如果你對原來文件的理解,或者是講話的意思翻譯得不準確,可想而知,你報道出來的新聞,其準確性是怎麼樣的。

    2008-07-25 11:36:17

  • 郭曉勇:

    這30多年的體會,我就想,要想做一名合格的駐外記者,首先應該有很好的語言基本功,熟悉當地的語言,了解當地的文化。同時,還應該有比較強的新聞敏感和寫作能力,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等要求都很高。

    國內在培養記者方面,也注意這方面的工作。但總體上來講,注重駐外記者的寫作能力,這方面關注得多一些,而提高駐外記者的語言、文字功底方面還是顯得比較欠缺,恐怕這也是今後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除了語言以外,要了解駐在國的文化、風俗習慣等,這樣有助於他很順利地開展工作,完成新聞記者的使命。

    2008-07-25 11:39:01

  • 中國網:

    的確,這樣一個使命也是很神聖的,可以把各種各樣的文化傳播出去,需要有一份責任心在。我們知道,文化的傳播,除了有媒體,還需要出版物,國際書展是非常好的文化交流與溝通的渠道,而且您也多次參加和帶隊參加國際上一些大型的書展。我想知道您如何理解翻譯出版物對促進多元文化發展的影響?

    2008-07-25 11:40:27

  • 郭曉勇:

    這又是一個很大的題目。50多年來,我們翻譯的出版物是大量的,翻譯工作者這些年來已經翻譯了大量的文學作品,一些經典作品,著名作家的作品。各種流派的經典之作,包括《馬列》經典著作,已經有大量的被翻譯過來,據統計有數十萬種。我們翻譯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在引進出版外國優秀作品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把我們的一些作品推介到國外去,就是説中譯外的責任也很大,在這方面也做了許多的努力。

    別不的説,還是説外文局,像它的外文出版社,主要是把中國的作品翻譯成外文傳播出去。還有其他一些出版單位,都在做這樣的工作。這些年來,像外文局系統對外出版發行的各種圖書、期刊,加起來有11億冊。還不算現在正在出版的《北京週報》、《今日中國》、《中國畫報》、《人民中國》這些外文期刊。外文局下面還有一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簡稱“國圖”,現在通過它的渠道能向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書刊,做了大量的工作。

    2008-07-25 11:41:48

  • 郭曉勇:

    舉一個例子,2007年法蘭克福書展上,它是當今國際上最大的書展,在這個書展上,外文局系統有706種外文圖書在那裏展出,佔了整個中國展團的85%。有一些圖書引起了國外同行的關注,像《全景中國》系列叢書、《中國民間文化遺産》系列叢書,這些既被列為國家文化出口的重點項目,又是國外同行比較關注和歡迎的項目。可以説,這些年來,中國的翻譯工作者和中國的出版工作者,他們在繁榮世界文化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優秀的圖書作品對於推廣世界上豐富多彩的文學流派、傳播世界文明、促進多元文化,特別是東西方、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當然在這方面,我們還希望翻譯界的同行,能夠把中國更多的優秀作品傳播出去,像四大名著,全部有外文。

    2008-07-25 11:44:15

  • 中國網:

    而且各種語種的都有?

    2008-07-25 11:47:05

  • 郭曉勇:

    對。而且近代、當代的一些文化作品對外翻譯工作需要加強,能夠使得現在的國際社會更多地了解當今中國的文化走向,這方面也是翻譯界同仁面臨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2008-07-25 11:47:27

  • 中國網:

    翻譯者對於促進世界文化交流付出了非常多的辛勤汗水。我們這裡有網友想問一下,譯協是全國翻譯工作者的娘家,在推動翻譯事業發展,尤其是翻譯的標準化、規範化方面,還有它怎麼樣能夠科學地發展,譯協都做了哪些工作?

    2008-07-25 11:47:55

  • 郭曉勇:

    中國譯協,現在叫“中國翻譯協會”,以前叫“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在1982年成立。上一屆的時候,我們感覺它的名稱有點局限,僅僅是“翻譯工作者”,所以就改成了“中國翻譯協會”,這個概念我們理解會更加寬泛。翻譯協會是由全國與翻譯相關的一些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由這些人自願組成的學術性、行業性的非盈利組織。中國譯協不掙錢,它是非盈利組織,它也是目前翻譯領域唯一的一個全國性的社團團體,下設九個委員會,像民族語言、文學藝術、軍事科學、科學技術、外事翻譯、社會科學、翻譯理論和教學,翻譯服務等九個委員會。

    2008-07-25 11:48:43

  • 郭曉勇:

    它在整合全國翻譯力量,促進翻譯事業發展和規範翻譯行業管理方面發揮了組織和引導作用。人家問到“中國譯協的職責是幹什麼的?”我就説,是這樣的,它發揮了組織和引導作用。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一個方面,中國譯協自從成立以來,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就經常舉辦一些有關翻譯方面的學術研討會、交流活動;在翻譯人才的培訓、翻譯諮詢服務、和翻譯相關的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立至今26年來,它所屬的各個會員組織,一共召開過300多次國際性和全國性的翻譯學術研討會,組織過2500多場學術報告會和講座。

    2008-07-25 11:51:09

  • 郭曉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譯協的翻譯服務委員會和國家標準化協會,我們國家有一個標準化的協會,聯合推出了我國翻譯領域的首批國家標準,就是在翻譯上面有一個標準,像《翻譯服務規範第一部分筆譯》、《翻譯服務譯文品質要求》、《翻譯規範第二部分口譯》,這三個都由國家技術品質監督檢驗總局分別發佈的,在規範方面做了這麼多的工作。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的外事委員會,他們都不定期地召開會議,就一些當前使用的新詞彙進行研討,就是怎麼翻譯。比如當初的“三個代表”,怎麼翻譯過來,外國人才能夠懂。現在大家都很熟悉的“科學發展觀”等詞彙,就是由我們這個委員會的專家進行研討、翻譯過來的。包括外文局的專家,中央編譯局、外交部、新華社等等外語人才比較集中的單位的專家組成,由他們研討以後,提出一個建議,供涉外單位,就是使用外文的這些單位參考。

    2008-07-25 11:52:26

  • 郭曉勇:

    還有一方面,經過中國譯協的倡議,國家人事部批准,由中國外文局組織實施和管理的全國翻譯資格水準考試工作,這項工作從2003年底開始以來,到現在已經有七種語言——英、法、日、俄、德、西、阿七種語言,專家委員會都已經成立了,開始了二級、三級考試。來之前,他們給我提供一個數字,就是這幾年一共有6萬6千人次參加了這項考試,其中有1萬1千人次獲得了證書。今年5月份,上半年的考試,光英文的報名人數就突破了一萬。應該説,翻譯資格考試對於加強中國翻譯人才隊伍建設,為規範翻譯人才標準都作出了積極貢獻。因為這個考試是“國家證書”,一個認證的考試,就跟我們説的會計師考試、律師考試一樣。

    以前翻譯都是評職稱,大學畢業以後工作幾年獲得助理翻譯,然後是翻譯,然後是主任翻譯,相當於副教授級別的;然後是高級翻譯。現在我們把它規範起來,三級相當於助理翻譯,二級相當於中級翻譯,還有一個一級翻譯是屬於副教授一級的,這個考評結合。再有資深翻譯,相當於教授級的。目前,推出了三級和二級,後邊的還在調研和相關制度制定過程當中。中國譯協還要負責繼續教育的相關工作。

    2008-07-25 11:56:21

  • 郭曉勇:

    另外一個方面,由於中國譯協的積極努力,我國的翻譯産業在不斷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們國家各种經濟成分的翻譯服務單位有3000多家。2007年底的翻譯産值接近300億人民幣。這是很大的一個市場。應該説翻譯在國內已經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存在。我們也有比較知名的翻譯公司,比如説“中國對外翻譯公司”、“北京元培翻譯公司”都是很有實力的。

    我們認為翻譯業務已經滲透到國內各個地區、各個領域,也成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對外交往的很多方面都需要翻譯。真正能夠自己獨立地去和外國人打交道的畢竟是少數,也不可能要求從事對外交往活動的人各個國家的語言都懂。應該説,這些都反映出改革開放給我們的翻譯事業提供了一個機遇,同時也是挑戰。因為現在的需求越來越多,對外的交往越來越多。我們翻譯人才的數量、需求也要高,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需要中國譯協在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2008-07-25 11:59:16

  • 中國網:

    這樣好的一個時機,翻譯隊伍不斷壯大,而且已經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剛才您也提到中國譯協在推動我們國家翻譯事業的發展上作出了非常重要的努力,而且對於本行業的健康發展和自律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您覺得現在翻譯隊伍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發展狀況?還存在哪些不足?

    2008-07-25 12:02:58

  • 郭曉勇:

    統計起來比較難。據我們了解,現在我國在崗聘任的,登記的翻譯專業技術人員有3.5萬人。更多的是採取不同形式從事翻譯工作,大約有幾十萬人。上一次他們説有40萬,有的説50萬。這個數字看起來是很龐大的,但實際上還是遠遠不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為什麼?從數量上我分析還不少,關鍵是水準高的、知識面比較寬的合格翻譯人才比較缺。特別是中譯外,就是把中文翻譯成外文的人才,是極度匱乏的。我們去年曾經搞過一個“中譯外翻譯論壇”,當時的主題就是談這個問題。有的網友不一定完全了解,比如你懂英文,懂外文,你看一本外文的書和外文的雜誌,只要你把它看懂了,看明白了,你中文基礎比較好,你就可以把它寫成中文,發表也好,給其他的同事欣賞也好,他們可以理解這個意思。同樣是懂外語的,但是我拿一本中國的小説,讓你把它譯成外文,讓別人去看,可能別人就看不懂,它的要求不一樣。所以,中譯外人才奇缺。

    另外,翻譯從業人員的水準參差不齊,有的翻譯品質得不到保證。這也是大家經常看到的,説那個標語牌寫錯了,那本書裏面出現了一些錯誤,也鬧出了很多笑話。針對這種情況,中國譯協也做了一些工作。這些年通過它的努力,在改變,或者是在改善這種狀況。比如,我們近幾年來連續表彰了幾批資深翻譯家。就是想通過弘揚他們老一代翻譯家的優良譯德、譯風,號召年輕的翻譯工作者向他們學習,鼓勵更多的年輕翻譯工作者向老一輩人學習。另外中國譯協連續六年在暑假期間舉辦“高級翻譯培訓班”,這不是一般的培訓班,是高級翻譯培訓班,培養高級翻譯人才。還有,我們每年和全國各地的高校,特別是外語院校舉辦全國性的“韓素音青年翻譯獎”,有一筆基金,到目前已經連續舉辦了20屆,這項賽事對選拔、培養、激勵年輕翻譯人才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08-07-25 12:04:59

  • 郭曉勇:

    今後,我們想,還要在一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中國譯協至少有這樣幾個方面去做:第一,要加大翻譯人才的培養力度。既要重視高素質的、基礎性的人才,像大學裏面培養的基礎型人才;同時也要注重培養應用型的翻譯實踐人才。這些應該在大學畢業以後,走上工作崗位,工作鍛鍊一段時間以後,再怎麼樣繼續提高,他一定要具備一定的翻譯實踐經驗之後才可以。這方面還是有許多工作要做的。這方面的工作,就需要外語應用單位重視,中國譯協有這樣的一個號召。

    第二,大力推進翻譯市場的準入制度。作為個人從事翻譯工作,你應該有證書。就像前面説的,我們已經推出了證書制度,要考試,你不具備這樣的資格,沒有職業證書就不可以從事這項工作。另外一個,就是翻譯企業,翻譯單位,要成立一個翻譯公司,要有一定的資質,如你要擁有什麼樣的翻譯水準的人才,有多少名,才可以。從準入制度方面入手,把好品質關,提高翻譯市場的總體水準。

    第三,還是要大力倡導職業道德,加強行業自律。你是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員,翻譯企業都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自律,來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通過多方面的措施和努力,爭取為我們國家對外開放,外事、外交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培養更多合格的翻譯人才。

    2008-07-25 12:10:15

  • 中國網:

    規劃非常長遠,要壯大這樣一支龐大的翻譯隊伍,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一個過程。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舉辦的時間非常好,是在奧運會和世博會之前召開,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是不是這次翻譯大會的一些服務工作者也要直接服務於這兩大盛會,您認為這樣的契機給中國的翻譯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008-07-25 12:12:54

  • 郭曉勇:

    正如你説的情況。因為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正好是在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之前舉行。這次大會為什麼選在8月初?一個是奧運會之前,許多翻譯界的人士想趕在觀賞奧運比賽之前到中國來,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另外,從國際譯聯的有關規定看,都是選在7月底8月初這個階段,不管哪個國家,每年都是在這個時間段舉辦。這兩大盛事,給中國的翻譯事業也帶來了一個繁榮的契機。我們知道這期間可能有數十萬名國外的來賓來觀賞、來參與活動。他們在中國參加一些交流活動,包括衣食住行等等各方面都需要翻譯。像世博會的時候,需要量也相當大。包括這次奧運會,我們有一些翻譯企業,就是指定的服務企業。像北京元培翻譯公司,同時還有很多的翻譯志願者。這次,我們外文局就派出了許多翻譯志願者,包括已經離開工作崗位的一些老同志,也是積極報名,參與到服務當中。

    2008-07-25 12:14:10

  • 郭曉勇:

    我想,這兩大盛事一定會為我國的翻譯事業提供很好的契機。同時對我們來説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種壓力。在這個過程當中,既是對我們翻譯人才現狀的一種檢驗,同時又對以後的發展提出了挑戰。我們也會通過這樣的盛事,來發現中國翻譯事業在哪方面應該進一步努力。從中國譯協來説,應該檢驗我們的翻譯隊伍,從而更好地為文化交流事業的發展提供服務。

    我自己預想,兩大盛事以後,國際對中國的關注度會空前高漲。那麼,我們對外的交流會更加頻繁。因此,翻譯的使用,或者是翻譯的需求也會前所未有地多起來。

    2008-07-25 12:16:03

  • 中國網:

    最後,我們還想針對郭局長本人提一個問題。我們知道您平時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是興趣愛好卻非常廣泛,比如在散文、詩歌、攝影等方面都頗有造詣,我想知道這是您的興趣使然,還是為了工作而刻意進行的磨煉呢?最後對我們年輕的翻譯從業者,或者是媒體從業者説一些怎樣的話?

    2008-07-25 12:17:06

  • 郭曉勇:

    你真是做了一些功課。對於散文、詩歌和攝影,我全是業餘,談不上什麼造詣,都是業餘愛好。可能是受家庭的影響,從小就喜歡看一些東西,看一些文學作品、詩歌,看得多了以後就會模倣,背一些,自己進行練習,也不成格律,自己往往是有感而發。這樣看得多了,背得多了,也就開始模倣起來。應該説是很初級水準的。

    最近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我先後寫過《撕心裂肺的三分鐘》、《刻骨銘心的三天》、《不平凡的三十天》,發表以後,有一些朋友説:感到還有點味道,表達了一種真情實感。他們説,你能不能再接著寫上···三個月,···三年。我説,那要看那個時候的一些感受。

    2008-07-25 12:17:56

  • 郭曉勇:

    至於攝影,我想是和原來我所從事的職業有關係,我原來從事新聞記者工作,職業要求就需要具備這方面的技能。我國新聞界的泰斗,新華社的老社長,也是《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這篇通訊的作者穆青同志,他在當社長期間,對新聞工作者、新華社記者有一個要求,他提出叫“兩翼齊飛”,就是“文字和攝影都能夠行”。他本人身體力行,像他的散文、詩歌寫得非常美,他的攝影也很好。

    我和他交流過,他説:“攝影家應該是一個詩人。”同樣的一個東西,你用詩人的眼光去捕捉,那麼它的畫面,它的表現力就會不一樣。同樣他還要求新聞寫作要散文化,就是使得報道的這些文章比較優美,人們愛看。我的理解是兩者相輔相成。因此,80年代中期,我們到國外任常駐記者之前,就經過一段培訓,其中就拿出兩個禮拜的時間專門學習攝影。有老的攝影記者講,像84年、85年那個時候很少有彩色攝影,都是黑白的。我們從顯影、相紙、放大、傳真方面做起,然後學習攝影的一些基本技巧。所以在國外工作的一段時間,除了文字以外,還要搞攝影。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習慣,無論是在國內出差,還是到國外去辦公務,業餘時間總會起早貪黑地去拍照。包括平時週末也想帶著相機出去采風。我自己體會,它又是鍛鍊身體的一個好方式,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有時候到一個地方走馬觀花,很忙,就顧不上去細細品味,細細欣賞。這樣可以把它拍下來,現在還可以放在電腦上,去反覆品味,包括看著畫面回憶,對寫一些東西,寫一些遊記都有好處。

    我覺得,寫作也好,攝影也好,對翻譯工作都是有好處的。有的同事説過這樣的意思,就是你的外語水準,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母語的水準。我覺得講得很有道理,不可能你的中文寫得磕磕絆絆,你翻譯成外文,就能夠翻譯得很好,這是做不到的。因此翻譯需要綜合素質,要當好一個優秀的翻譯工作者,首先要有很好的中文功底。我也希望年輕的新聞工作者、年輕的翻譯工作者,多學習、多實踐,在前人的基礎上面,不斷創新和提高。我也祝願年輕的一代儘快成長。

    2008-07-25 12:22:41

  • 中國網:

    今天非常感謝郭局長給我們介紹了世界翻譯大會,以及我們國家翻譯隊伍的發展狀況。在國際語言年裏能夠舉辦這樣的世界翻譯大會,是非常令人期待的,我們也在這裡預祝第18屆世界翻譯大會取得圓滿成功。感謝網友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謝謝您。

    2008-07-25 12:30:01

  • 郭曉勇:

    謝謝!

    2008-07-25 12:30:41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8/331_080725a.wmv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訪談開始

    中國網 胡迪

  • 從參會的國家和地區,以及參會的人數來看都超過了往屆

    中國網 胡迪

  • 應該説從代表性和國際化的程度來説都是很有代表性的

    中國網 胡迪

  • 像這樣的展覽,在國際譯聯的大會上,也是少見的

    中國網 胡迪

  • 訪談進行中

    中國網 胡迪

  • 沒有翻譯,很多方面都沒有辦法溝通和交流

    中國網 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