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藏”驚嘆拉薩巨變

    嘉賓:成為東、姚軍、葉海
    時間:2007年6月30日9:30
    簡介: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前往拉薩現場採訪“行走中國”報道組,與“行走者”傾談行走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用鏡頭展示西藏巨變,歡迎網友關注!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慶祝青藏鐵路通車一週年“行走中國”:“老西藏”驚嘆拉薩巨變

活動描述

  • 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前往拉薩現場採訪“行走中國”報道組,與“行走者”傾談行走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用鏡頭展示西藏巨變,歡迎網友關注!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中國網中國訪談,我是在拉薩為大家主持這次訪談節目。

    自“行走中國”報道組6月8日從北京出發,歷時20天,行程6000多公里,終於圓滿完成了“行走中國,穿越青藏高原——紀念青藏鐵路通車一週年”的大型採訪計劃,今天我們中國網“中國訪談”欄目組與“行走中國”報道組在拉薩會合,與大家共同回顧此次旅程的樂趣與艱辛。首先介紹一下三位嘉賓,他們分別是此次“行走中國、穿越青藏高原”報道組的三位成員,成衛東老師、葉海和姚軍。首先祝賀三位圓滿完成了此次行走,順利到達拉薩,我最想知道的是三位在這次行走過程裏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成老師請先説。

    2007-06-30 21:21:53

  • 成衛東:

    最大的感受,看看姚軍的臉色,再看看小葉的臉色,再看看我的臉色,這就是此次行走給我們留下的表面的痕跡。應該説,這次“行走中國、穿越青藏高原——紀念青藏鐵路通車一週年”,我們6月8號從北京出發,行走的路線是從北京,經太原,到西安、到蘭州、到西寧,在西寧得到了青海省委宣傳部、青海省新聞辦、外事辦的大力支援,也專門在省委會議室舉辦了一個新聞發佈會,請我們也談談此行主要的路線、內容、宗旨。而後,我們離開了西寧,取道著名的青海湖,然後又走到了日月山、倒淌河,因為這個點在人文和地理上都是非常有特點的,在人文上,1300年前,藏漢聯姻,大唐文成公主就是從這兒進的西藏,70年後,金成公主也是從這兒進的西藏。所以説,1300年來,它給這兒的歷史文化帶來了很多美麗的傳説和故事,就是因為文成公主進藏。同時,日月山還是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分水嶺,也就是説,以這兒為界,一邊是農區,那邊就進入了牧區。

    2007-06-30 21:22:46

  • 成衛東:

    離開這兒以後,我們又穿越了柴達木盆地,經過了德嶺康(音),從這兒以後,我們經過了中國的鹽湖陳道,這個地方應該説公路、鐵路的路基都是用鹽來堆成的,然後一直到格爾木。

    應該説,青藏鐵路有一個概念在這兒需要重申一下,青藏鐵路應該講從它的起始點,從青海省省會西寧,一直到拉薩,這2000多公里,只是由西寧到格爾木,這是第一期工程,十幾年前早就通車了。現在人們關注的所謂“青藏鐵路”,實際上是泛指的由格爾木到拉薩,這是第二期工程,1100多公里的路程。

    2007-06-30 21:23:04

  • 成衛東:

    此行我們從格爾木開始,就進入了紀念青藏鐵路通車一週年的活動。然後一直行走,一天一天地行走,一直在7月1號之前,我們終於勝利抵達了拉薩。應該説,此行最大的收穫,我們目睹了青藏鐵路通車一年來給沿線帶來的一些變化,這個變化有兩個方面:第一,包括青藏鐵路本身,比如它的各種設施的逐步完善,比如它對於生態環境的植被的恢復情況,對凍土研究的情況,因為我們在不同的地點、部門,採訪了中科院凍土研究所的一些專家,他們怎麼看,他們的試驗證明了什麼?凍土對於青藏鐵路,他們採取了哪些措施?這是我們親自採訪,耳聞目睹的。同時,人們也更關注包括生態環境,包括野生動物的一些狀況,我們沿途都親自採訪,耳聞目睹,親自感受到了。

    2007-06-30 21:23:38

  • 成衛東:

    所以説,從6月8號從北京出發,一直到拉薩,這20多天當中,應該説感受最深的是又一次感受了青藏高原的魅力,這種魅力來自於多方面,有人文的,有地理的,地理的又來自於幾個方面,比如説,我們原來所設想的,我們要帶著賬篷、睡袋,我們要進行野外體驗。但是由於多年未見的大雪連續不斷,使我們的行程、計劃和做法都有些改變,這也是體驗、感受青藏高原魅力的另一方面。聽説你們來之前,北京也是巨熱的,但是在這兒,我們都穿著羽絨服,冬天所有的行頭都裹在身上,只有快進拉薩以後,我們才脫掉了冬裝。

    2007-06-30 21:23:43

  • 成衛東:

    所以這次感受最大的,應該説是青藏鐵路一年來給沿線帶來了很多變化,包括經濟和其他方面的。同時也看到了,青藏鐵路通車一年來,對於生態環境、野生動物現狀的一些情況,我們也都耳聞目睹,做了一些採訪。

    可以説,我們把我們的行程、我們的經歷、我們的感受、我們的耳聞目睹,用圖片和文字,通過中國網傳輸給更多的關注青藏高原的朋友們和讀者,這是最大的欣慰的地方。

    2007-06-30 21:24:05

  • 中國網:

    葉海這次來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2007-06-30 21:24:10

  • 葉海:

    就是感動。在青藏鐵路線上那麼惡劣的條件下,很多人都依然堅持在他們的崗位上,被他們這種敬業精神所感動。

    2007-06-30 21:24:19

  • 中國網:

    姚軍是這次報道組的駕駛員,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呢?

    2007-06-30 21:24:30

  • 姚軍:

    我最大的感受是,在來之前,我已經有一些準備,可是來了之後我感覺到,我們選擇的這條青藏線,有的地方路面情況比想像的可能還要惡劣一些,所以駕駛要加倍小心。另外,因為我是第一次進藏,西藏、青海給我的這種美的感覺衝突力度比較大,真可以説是震撼。另外,因為在北京,好多年沒有見過大雪了,在可可西裏一帶見到了更大的雪。與其説艱苦,倒是讓我們覺得很興奮,這麼大的雪,多少年沒見過了。所以我的感覺不錯,身體狀況也可以,沒有問題。

    2007-06-30 21:24:41

  • 中國網:

    這次行程一共20天,在這20天裏,有什麼特別難忘的事情?

    2007-06-30 21:24:54

  • 成衛東:

    要説最難忘的,一個是天氣,天氣確實是始料不及的。因為我們從格爾木出發的第一站,到了西大灘,西大灘的地理位置是崑崙山脈的珠峰、玉珠峰下就叫西大灘,當然這個地名是根據歷史、人文,可能那兒是個灘地,又是位於哪兒的西側,就叫西大灘。應該説,從這兒開始,一直到沱沱河,甚至過了唐古拉山口,這一大片區域當中,幾乎天天都是大雪紛飛,這點是始料不及的。同時,也感受到在這一帶區域人們的生活,當然我們沿途主要側重的就是可可西裏的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青藏鐵路通車之後,野生動物是否能夠順利遷徙,通過公路、通過鐵路,這是人們最關注的。這次這十幾天當中,在這一段的經歷是最難忘的,第一,天氣寒冷、惡劣。第二,這給我們的採訪、拍攝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第三,我們也感受到,比如可可西裏這些野生動物保護站的朋友們,他們不像我們,只是屬於路過一下,僅住一兩天,他們是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堅守在崗位上,這點確實是我們終身難忘的。有的時候想一想,一個人做一件事情,我咬一咬牙,堅持一下,用幾個小時、幾天、甚至再多一點時間,我就可以渡過,但他們卻是天天都要面對,不僅面對生活上、氣候上的困難。一年365天他們天天都要生火,用牛糞、甚至燒煤來取暖,就可見那兒的溫度惡劣了。他們喝的水,都要開著車,用大塑膠桶,到河溝裏,一桶一桶地盛上來,再倒到大桶裏,用車拉回來,拉一次水,夠他們一個星期的生活用水。這些過去可能只是聽説,但這次我們都親歷了,跟著他們一塊兒去打水,才感受到確實短時間可以,一天兩天咬咬牙行,時間長了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他們很多人把年輕的、最寶貴的這段時間的經歷都奉獻在這兒了,這些都是非常非常難忘的。

    2007-06-30 21:25:04

  • 中國網:

    葉海有什麼特別難忘的事情?

    2007-06-30 21:25:19

  • 葉海:

    這次來,一個是護路隊的人給我們很大幫助,還有一個是在可可西裏索南達傑保護站,他們這些人給了我們有很大的幫助,讓我們住宿、給我們提供食物,而且他們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讓我們感覺就像成老師説的,在那兒待一天兩天可以,但是要在那兒待一輩子,我就説,十年、二十年就在那麼一個環境下待著,可能很多年輕人都不會那樣的。他們的這種奉獻精神,或者説他們在這種惡劣條件下的頑強和艱苦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007-06-30 21:25:28

  • 姚軍:

    我要説難忘,就是對他們這些人奉獻精神的感動。因為在索南達傑保護站的站長和我同歲,但是因為他常年進山巡山,他的腰有病,睡覺恨不得都得坐著睡。可以説,就像剛才從成老師講的,他們把最好的時光全部奉獻給了他們自己的這份工作。我對他們這種對工作的精神感到很感動,確實很難忘。

    2007-06-30 21:25:37

  • 中國網:

    剛剛聽到三位介紹了,此次穿越遇到了很多困難,特別是還有一些罕見的風雪。我想問,你們是怎麼克服的這些困難?

    2007-06-30 21:25:48

  • 成衛東:

    事在人為,確實也是盡力了。我們三個人在一起,大家真是盡心盡力了,能想的辦法都想了,該做的也都做了。但是,話雖然這麼説的簡單,但實際親歷的時候確實很不容易。比如晚上睡覺,很冷,人家提供的東西有時候數量有限,我們自己帶的,有的也有限。另外還有一點,是讓我作記者幾十年最最難忘的,和以往不同的,這次承擔中國網採訪的發稿任務,我人生當了大半輩子記者,這次是最最難忘,為什麼呢?因為每天不管再晚、條件再艱苦、有電沒電、有信號沒信號,晚上都得靜下來,第一是把照片選一選,第二是都要把這一天的經歷寫下來,有些感受、有些採訪的過程,每天幾乎都是十一二點鐘,有時候甚至時間更晚。關鍵更讓我們三個為難的就是發稿,有很多地區沒有信號,舉個例子來説,為了一次發稿,因為兩天了,北京沒有收到我們傳出的稿子,怎麼辦?只好開車,從五道梁,開車上百公里,到西大灘去發稿。結果在翻越崑崙山口的時候,車胎爆了,沒有辦法,就在那種情況下,沒有求援的地方,手機也沒有信號,只能把滿車的東西全卸下來,把車胎換上,再把東西裝上,然後到西大灘。到的時候雖然天還沒有黑,但我們的路途還很長,西大灘的朋友們、護路隊的朋友確實很熱情,給我們打電話,給五道梁打、給這兒打、給那兒打,説要找備胎沒有地方去,或者往前走,進西藏,或者往後退,退回青海,到格爾木,怎麼辦?路途還很長,沒有備胎,那就沒有安全的保障。最後一咬牙,開車一下子殺回格爾木,在那兒,一邊修胎,這邊就打開筆記型電腦,開始上網、開始發稿。那天風雪還特別大,氣溫也很低。等返回五道梁的時候,已經快夜裏12點左右了。那一天,為了發稿,往返了600多公里,而且那種路況,確實剎車都不敢踩,天寒地凍的。像這些經歷,如果不是此行,也是無法想像的。應該説,這些經歷,一個是發稿這件事,我作為記者大半輩子,恐怕這次讓我最記憶最深的地方。

    2007-06-30 21:25:56

  • 成衛東:

    第二個方面,沿途大部分經過的一些地方,包括同行、包括當地生活在那兒的人們,他們的那種純樸、那種善良、那種熱心,也讓我們非常感動。因為説句實話,沿途沒有很好的住宿的地方,我們吃的也大部分是速食麵、買的餅子、弄點醬、吃點榨菜,但是我們沿途大部分採訪的這些單位、個人,他們都非常純樸、非常熱情。最明顯的就是我們到了那曲以後,想去山上拍一下那曲鎮的全景。但是當路過一個藏民家的時候,他們倆説,那個人家裏開著門,感覺裏面還有花什麼的。我們想,何不就把車停下來,敲敲門,因為怕有狗嘛,小葉是最怕狗的,所以先喊,請主人出來。結果一個66歲的退休老工人,叫桑多,他出來把我們迎進屋裏。我們一講,他非常熱情,一杯一杯地給我們倒酥油茶。我們提出來能否採訪一下,拍點照片。他非常熱情地答應了。後來他的小孫子來了,兒媳婦也回來了,他們家所有的屋都不回避我們,敞開的,願意怎麼拍都成,拍院子,拍他們家花6000多塊錢定制的一個布達拉宮的像藝術品一樣的、很大的供奉的藝術品,甚至他5歲的小孫子都可以上使上電腦了。一切都非常真實,老人搖著轉經桶,家裏開著電視,沒想到兒媳婦還開著一輛小奧拓。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藏民百姓家,我們沒有打招呼,就進去了,老人就那麼熱情地接待我們。最後,每人給我們獻了哈達,給我們的車(帕拉丁)也獻了一條哈達,兩邊綁上,真的讓我們非常感動。像這些小事,讓我們感受出老百姓確實很純樸,我們在內地、在大城市的環境下工作慣了,到了這個環境,確實感覺不一樣。

    2007-06-30 21:26:09

  • 成衛東:

    還有一個感覺,走出都市,人的心情就不一樣。在北京都是高樓大廈,進了辦公室,滿腦子都是事,又是人與人之間,為了家庭、為了經濟收入、為了工作、為了孩子上託兒所、上小學、上中學、考大學,為了找工作、為了待遇、為了獎金,反正為的一切都是這些,甚至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走進大自然,一切都很簡單,面對的只有大自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有什麼感受。真的,我們那時候就講,哎呀,這個天藍的,藍的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到了納木措,納木措的那種感覺,反正就是一點,走進大自然,使人的心情、使人的有些觀念可能就會得到改變。

    2007-06-30 21:26:25

  • 中國網:

    我聽成老師提到納木措,在報道組發回來的文字和圖片中,我們也看到了《神湖的巨變》,我看到文字是這樣寫的:“路新修了,車多了,人多了,小小的扎西島簡直變成了一個賬篷城。”成老師,當您看到這種情形的時候,是什麼感受?

    2007-06-30 21:26:30

  • 成衛東:

    我想,我既是喜來也是憂,喜憂參半。為什麼這麼講?我跑青藏高原跑了這麼多年,應該説,神湖納木措,不僅是我,也是我跟小姚、小葉和所有國內外關注青藏高原的人,包括你們,都非常嚮往的,這確實是真的,它太美了,美得讓人非常純凈,因為它是神湖,再加上它有念青唐古拉山的陪襯,使它的那種感覺在其他地方是感受不到的。但是為什麼我會這麼寫呢?因為和我以往來納木措相比而言,我以前到納木措,因為它是神湖,任何人都不會去侵犯它的,不會用神湖來搞一些其他的名堂的,包括去做生意、去賺錢。我就覺得,到哪兒去掙錢都可以,不能去掙神山雪湖的錢。過去那兒的人很少,後來前幾年也僅僅有幾個小賬篷,到這兒來的人們也都很虔誠。但是我為什麼這次寫了人多既是喜又是憂呢?由於西藏的旅遊,國內外遊客的關注、熱愛,來的人越來越多,固然會給當地的經濟帶來很大的收入,這就是喜,人多了、車多了。但是我們那天出來的時候,迎面而來的大小車加起來,恐怕沒有上百輛,幾十輛也是會有的。那麼一個小小的扎西島,那麼一點點的面積,每天都要擁擠那麼多人,真的很難想像。因為人和自然界永遠是一個矛盾,雖然他很關注垃圾,各方面都不會留下,但是人來了以後,他的熱效應,比如念青唐古拉山,所有去的人都要新陳代謝的。所以人多了以後,可以想想,那麼一個小的地方,神聖、聖潔的地方,人多了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我想,這是每個人靜下心來會去想的一個問題。

    2007-06-30 21:26:41

  • 成衛東:

    而且,有些遊客,甚至有些政府官員他們不檢點,有些東西隨便扔,臨走留下一大堆垃圾,甚至那麼多車輛的排泄,會給空氣帶來污染。其實真的,人們當然都非常熱愛青藏高原,非常嚮往它,總想保護它。但是人類和自然界永遠是一對矛盾,我為什麼寫“人多了、車多了,那裏變成一個賬篷城”?真的,因為沒有電,每天晚上所有的賬篷都會用自己的發電機,一拉就“嘭嘭嘭”地響,那麼一個寧靜的地方,到夜幕降臨,不是非常寧靜,過去是非常非常寧靜的,現在夜幕一降臨,一個是發電機“嘭嘭”的響聲,到十點鐘、十一點鐘,燈熄了,因為有一個固定時間,沒有電的時間,狗,不是一隻兩隻,甚至連鎖反應,幾十隻狗在“汪汪”叫,當然這些都是做生意的人帶來的。現在島上為了當地發展旅遊,有43個攤位,就像大昭寺前面,有賣藝術品的、賣這個、賣那個的,有上百頂賬篷,幾十家所謂的賓館、旅社、住宿的,十幾家餐館,這麼一個小小的扎西島,就被這些塞擠得滿滿的。可能我的看法是否和別人一樣,人們能否接受,這只是個人的看法。我就覺得,小小的神湖納木措,納木措旁邊最大的一個小島就叫扎西半島,現在扎西半島真是被上百頂賬篷充斥著,每天被幾十輛、乃至上百輛汽車塞滿著,每天晚上汽油發電機“嘭嘭”在轟鳴著,越寧靜,半夜之黑,幾十隻狗在鳴叫著。神湖納木措,過去是寧靜的、聖潔的,但現在,從這個意義上講,它不再寧靜、不再聖潔。這個問題因為是一個比較大、比較慎重的問題,不是一兩句話能講清楚。但是我想,很多人是會關注這個問題的,甚至在島上,這塊石頭上刻上幾個字,那塊石頭上刻上幾個字,這是神湖,有些東西是大自然賦予的,它是有生命的,不需要後人給它另要加上什麼東西。甚至納木措在兩塊巨大的石頭上還要寫上“納木措”三個字,不用你寫,這是神湖,幾百年來人們一直就傳承 下來,不用你去説的,有很多東西是內在的,恐怕寫上不如不寫為好,它的內涵、它的神秘感,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段,他有不同的感受的。所以我覺得,儘量對神湖納木措少一點人為的東西,少一干擾。

    我也曾經跟我的兩個夥伴講,等回到北京,我靜下來以後,我想寫一篇《救救納木措》,當然這是隨口而來的題目。

    2007-06-30 21:27:04

  • 中國網:

    我想,可能不只納木措,青藏鐵路的開通,使西藏的旅遊資源得到了更深的開發。但是在環境保護方面可能也會存在一些隱患。您三位一路走來看到的,在環保方面又有一些什麼樣的情況?

    2007-06-30 21:27:10

  • 成衛東:

    一路下來,如果就青藏鐵路而言,環保方面確實還是有很大的力度的,採取了很大的措施。我們在西大灘過來以後,沿途還看到青藏鐵路有關部門有一輛車專門有六、七個人在沿途撿垃圾,我就問,這個垃圾是火車上扔下來的嗎?不可能,因為火車是封閉的,而是沿線有些人隨便亂扔的,塑膠袋、礦泉水瓶。在這個問題上,我也想借機會談一談,我們確實看到沿線有很多自駕車,甚至包括旅遊車,車開著開著,不是一個空煙盒,就是一個塑膠袋,或者是一個礦泉水瓶,或者是一個紅牛飲料瓶,就從窗戶扔出來。這種情況,確實在沿途看到不少。我想,來高原的人,確實素質也不一樣。但是有一點,生態環保,這是21世紀世界的主題,沿途確實也看到了,有些地方垃圾一堆一堆的。當然,這個地方的垃圾怎麼處理?包括在沱沱河火車站旁邊,我們還特意提出,當然有拆遷的、有廢棄的房子,但是有些垃圾堆得一堆一堆,我們也都拍攝下來,有些是內地人留下的,有些東西是生活在當地的人留下來的。但總之一點,隨著青藏鐵路的通車,隨著青藏高原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隨著來青藏高原旅遊、探險、采風等等各種人員的增多,應該説,青海和西藏沿青藏路和鐵路所有這些景點,比如西大灘、五道梁、沱沱河,109國道兩側,由於行車的、開飯館的,廢棄物也扔得到處都是。

    2007-06-30 21:27:19

  • 成衛東:

    固然由於他們生活環境很艱難、很艱苦,但也與我們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的素質有極大關係,因為把自己周圍生活的環境搞好了,自己也健康,別人也賞心悅目。所以,尤其對青藏高原,應該説,在大的方面,國家非常關心,青海、西藏兩省區也非常關注、非常重視,但是有一些具體的地方,衛生、環境、生態保護確實應該引起關注,現在沿途看到有些垃圾還是很多的,蒼蠅、蚊子也很多,滿天飛,當然這不是一天兩天所能改變的,有望所有人類的整體文化素質有所提高以後,但是從現在開始,人類就開始呼籲,就好比幾十年前、十幾年前我們對自己生態環保不關注而造成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一樣,現在我們開始引起關注,恐怕對今後青藏高原這塊聖土的保護更加有利一些。

    2007-06-30 21:27:20

  • 中國網:

    葉海、姚軍,你們看到的情況呢?

    2007-06-30 21:27:30

  • 葉海:

    當時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念青唐古拉山口,一個車過去,一個紅牛罐正好扔出來,落在唐古拉山口的名字底下,是一個紅牛瓶子,我給拍下來了,而且撿了,我準備拿回去。就像成老師講的,這條路可能有很多人會扔垃圾,但同樣,設置的垃圾桶很少,也沒有正規收垃圾的地方。可能人有反應,需要喝水、吃東西,吃完隨手就扔掉了。如果在當地設立很多大的垃圾箱、垃圾站,一路收回來,可能也會好一些。

    2007-06-30 21:27:39

  • 中國網:

    這些垃圾不會對開車有什麼影響吧?

    2007-06-30 21:28:10

  • 姚軍:

    人的素質真的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我只能從自己這兒做到。因為我覺得,這麼美的風景、這麼美的地方,從自己這兒做到、做好就行。因為出來的時候成老師特意拿了一個塑膠袋,裏面全是塑膠袋,做什麼用?我們就是要裝自己的這些生活垃圾,我們做到自己保證不去玷污這麼美的風景,我們自己做好。另外,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採取一些措施,設置一些像小葉説的垃圾回收設施。

    2007-06-30 21:28:20

  • 中國網:

    有很多多次進藏的人都説,每次進藏都會有一些新的感受,成老師也寫過,每次進藏都是一次新經歷。我想知道,成老師,您還記得第一次進藏的時候的情況嗎?

    2007-06-30 21:28:34

  • 成衛東:

    我第一次進藏應該説是在20多年前,應該説,第一次嘛,對人生來講確實記憶猶新,也是很難忘的。當時我們是搞一個“環行祖國邊疆”,我從北京飛到拉薩,從拉薩到札木口岸和雅東、珠峰,這是我第一次進藏去的三個地方,所以恐怕一輩子也是很難忘的。當然,在當時的西藏,因為是20多年前,可以説,拉薩沒有一條柏油路,沒有什麼很高的賓館、飯店,我當時在拉薩採訪,就是借人家的自行車,想洗一個澡,還得到某個單位,有太陽能的,人家都上班了,跟人家説説好話,花三毛錢買一張票,去洗一個澡。時至今日,20多年,應該説幾乎每年都進西藏,每一年看西藏都在變,這種變化確實太大了,不是一天兩天的。最明顯的,就拿世界海拔最高的廣場布達拉宮廣場來説吧,我目睹三次廣場被掀起來,重新維修,整個把廣場的石頭全掀起來,再重新鋪,應該説,西藏這些年的變化真不是一般的。在我目睹的每一年都有變化,比如這次,僅僅一年半時間我沒有到拉薩,我沒想到,從賓雲格慶(音)到拉薩,整個這個城市就連起來了。小姚開車説,成老師,哎喲,拉薩這麼大啊?我説,還沒進拉薩市吧。就僅僅這麼短的時間,可見拉薩的變化。另外,確實從街道、從城市的基本建設,比如拉薩火車站的建立,緊接著前一段時間立交橋,怎麼引導我們去的拉薩火車站?沒有人給我們引路,就是看到一個路標,上了這個立交橋,轉著,直接就把我們引到拉薩火車站。真的,拉薩的變化確實非常非常巨大,包括城鎮建設,包括人的面貌,包括生活在這兒的人們,包括其他的各個方面,拉薩人多,車也多,來的人也這麼多。這個問題,怎麼説呢?我當年在青藏鐵路一通車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清脆的汽笛聲打破了沉寂千年的青藏高原,高原不再寧靜。”去高原的人多了,拉薩吃住行告急,火車告急,布達拉宮告急。小姚為了來趟西藏,想去布達拉宮,提前得去排隊,拿著身份證,拿著一個條,第二天按條指示的時間按時去付錢、換票,然後是去參觀,當然他是個幸運者,因為短短幾天他能夠參觀,有很多遊客恐怕參觀不了。

    2007-06-30 21:28:43

  • 成衛東:

    在這兒,我既替西藏的快速發展感到高興、欣慰,同時,西藏的發展應該過多地關注一些人文的東西,包括它的建築風格、建築模式,包括商業的運作中的文化內涵。我希望多一些藏民族的文化,為什麼呢?因為總覺得,現代化的東西跟青藏高原確實反差太大了,使人有些不安,這就是使我想起了這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布達拉宮、對故宮、對三江並流、對麗江古城提出了黃牌警告,我們有些修復、維修,是否能夠和國際文化保護方面去接軌?第二,麗江古城的開發有點太注重商業了,這是我五、六年前就提出的,有人講,麗江死了,古城空了,古城 的納西族有很多人搬出去了。三江並流的黃牌警告就是在怒江上游的電站的開發。像這些,確實看到拉薩的巨變,拉薩的現代化設施越來越多,高檔的車越來越多,大排氣量的。另外這種現代化的設置,對於聖城拉薩,會不會帶來環保和其他方面的負面影響?是也是我沒有想好的。因為我這次剛剛來幾天,每天都在忙著寫東西,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出去看。但是我的直覺告訴我,應該引起有關部門關注西藏、關注拉薩的城鎮建設與發展,關注它的文化發展與保護,因為這是一個重大的課題。

    2007-06-30 21:29:03

  • 中國網:

    這也是我第一次到拉薩來,從昨天下午到現在,頭還一直有點疼。葉海、姚軍,你們是首次自駕進藏,第一次來有什麼感受或體會?自身有什麼反應嗎?

    2007-06-30 21:29:08

  • 成衛東:

    他們倆的身體表現還基本不錯。

    2007-06-30 21:29:21

  • 姚軍:

    我是第二次了,所以沒有太大感覺,一切都正常。

    2007-06-30 21:29:31

  • 葉海:

    我是來之前就有所準備,像紅景天什麼的,來之前就吃了一些。跟成老師有這麼多經驗的老師一塊兒,又給我提了好多好的建議,比如注意保溫,避免著涼。當從海拔低的地方到海拔高的地方,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包括這次我們十多天在海拔4000米以上住宿、停留,在一天之內穿越了三次唐古拉山口,我的感覺都還可以。開始的時候可能自己有點緊張,怕自己有點什麼反應,影響整個團體。可是隨著到五道梁以後,在那兒待了一天,我自己也比較注意,然後就覺得還可以,可能因為我自己的身體底子還可以,就覺得應該沒問題。從那兒一直到現在為止,我的身體都是正常。

    2007-06-30 21:29:43

  • 中國網:

    成老師,您作為20多次進藏的資深人士,到底是什麼吸引著您一次次深入西藏?

    2007-06-30 21:29:55

  • 成衛東:

    這個問題一兩句話也説不清楚,但是有一點,就是青藏高原目前是我們國內,乃至世界上人類比較少涉足的地方,這是相比較而言。因為這裡的天、因為這裡的山、因為這裡的湖、因為這裡的草原,更重要的還有,因為這裡的人們。因為我覺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由於在昔日青藏高原與內地交通的不便,使他們保持著那種比較粗獷的、比較原始的狀態的味道更多一點、更濃一點,比如在青藏高原,由於人類在這裡開發很少,所以這兒的污染和內地、和其他一些國家地區相比,可能要少一點,更聖潔一點,更綠色一點,更自然一些。所以,不知道為什麼,走進這片地域,我把它統稱為“雪域高原”,因為它不光是青海、西藏,包括雲南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就是人們所説的香格里拉那一代,包括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比如香城、稻城、亞丁那一帶,還包括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等等,所有這片,我把它統稱為“雪域高原”。因為這片地域本身是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形成的最年輕的大山脈,像喜馬拉雅山脈,生活在這兒的人們的主體民族,比如西藏,以藏民族為主體,120多萬平方公里地域,生活著200多萬人口,像這樣的一片地域,有幾個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最高的山體——喜馬拉雅,最高的江河——雅魯藏布,最高的鹹水湖——神湖納木措,包括布達拉宮,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聖殿,等等,像這樣的一些歷史文化、地理地貌,真的不是用一次兩次所能理解、感受到的東西,即使過去、現在、將來,以至永遠,哪怕一代復一代,這片高原對人類所賦予的內涵將是永無止境的,因為它太厚重了,太自然了,太粗獷了,太古樸了,因而它太吸引人了。

    2007-06-30 21:30:16

  • 成衛東:

    我想,不光是我,包括這次小姚也好、小葉也好,你們二位也好,包括現在中外所有的來賓,有些政府官員、有些學者,我們在路上看到有騎自行車的,很多人騎著自行車,從江蘇、從各個地方來的,甚至騎摩托車的,從重慶,兩個老人家,加起來110歲,等等,所有這些到青藏高原來的人們,我想,肯定是有他們吸引人的地方,而且那種吸引力會越來越強,有很多人來了一次就想來第二次,來了第二次就想來第三次,我就是其中的一個。所以有時候我也在想,就像我講的“尋夢”一樣,每次來都有新的感覺、新的感受,永遠看不完、拍不完、寫不夠,每次都有新的感覺,為什麼呢?它就像尋夢一樣,夢醒了,還想回到夢中去,因為夢裏的一切都是真的。所以這樣,一次、兩次,每次來到這兒,心情就不一樣。比如,從北京來的到這兒,誰能想到六月雪,冰天雪地,像小姚講的,那天那麼藍,雪那麼大,在內地多少年都見不到的。像這些,特別是藏傳佛教,藏漢聯姻,大唐和松讚幹布,1300多年的厚重的歷史,唐泊(音)古道也好,著名的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在西藏還有哲蚌寺、色拉寺、甘幹寺(音)、扎什倫布寺,在甘肅有甘南的拉卜楞寺,在青海有塔爾寺,這些都是西傳佛教黃教最著名的寺廟,每一座寺廟都是個博物館,從建築、從繪畫,到藝術、到雕塑,等等,一座寺廟就是一座博物館,它記載著這個地區歷史、文化的發展,非常厚重,那是一本永遠翻不完、讀不完的書。所以説,雖然我來了青藏高原這麼多次,但是一想到青藏高原心情就好,心情就激動,跟朋友談起青藏高原都滔滔不絕,而且每次來了以後都覺得非常新鮮、好奇,也許它的人文、地理,厚重的歷史、粗獷的自然。反正就是這樣,一兩句話也説不清,要具體的,我每次也都在記載,寫一些東西,我總想來得早一點,走得多一點把更原始、更自然的一些東西能夠記錄下來,起碼我回去給朋友講一講,走進高校,給他們搞搞講座。你説傳播青藏高原,傳播什麼?傳播它的聖潔,傳播它的厚重感,傳播它的靈魂,因為每一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每一次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小葉,這是第二次來,這第二次來回去的感受一定比第一次更深一點,看得更廣一點,感受積累會比第一次更多一點。

    2007-06-30 21:30:48

  • 成衛東:

    所以説,青藏高原,從第一次以來,來了這麼多次,今後還想不想來?還想來。我每次來的第一天,一定到布達拉宮廣場,在廣場上,面對布達拉宮,我要在水泥地上坐一會兒,想什麼呢?有時候想得很多,有時候大腦一片空白,什麼都沒有想,這是真的,因為在那個時候,我感覺到我是在離天最近的地方,在這兒坐一坐,清凈一下。這種感覺,有的時候犯傻,有的時候犯呆,不管是呆也好還是傻也好,總之那一雕的心情是最清靜的,頭腦裏什麼雜念都沒有,也許這就是放逐靈魂吧。

    2007-06-30 21:30:59

  • 中國網:

    您這次進藏肯定又結識了很多藏族朋友,您眼中的藏族同胞是什麼樣的?青藏鐵路通車一年來,您觀察到的藏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變化?

    2007-06-30 21:31:03

  • 成衛東:

    我來了這麼多次西藏,結識了很多朋友,包括剛才我和中國西藏網的周總底下聊天的時候談到的,20多年來,他也是最早來西藏的一些朋友之一,這些藏族朋友各個方面都有,有政府高官,也有普通的工作人員,也有新聞界的同行,也有在八角街的老百姓,也有做生意的小商小販,包括一些寺廟的高僧大德,確實接觸了很多方面的人。但是有一點是共性的,生活在雪域的這些人們,他們給我留下印象的就是純樸、善良,也許他們是信仰藏傳佛教,為人與人為善,多做點善事、積德事,但是我想,由於這片地域和內地相比較起來,還是有一段距離的,現代的一些氣息和商業的味道在這個地方相對而言少一點,所以人們更單純、更純樸、更善良一些。另外,我非常敬佩的特別是我很多的同行們,是他們的照相機和筆、錄影機,把西藏的歷史記錄下來,成為永久珍藏的一些資料,這點也是我非常敬佩的,因為我雖然來了這麼多趟,但是都是來去匆匆,頂多在這兒待一個月、兩個月,最多三個月就走了,而他們記錄了雪域高原的變化,所以這一點也是我由衷敬佩的。因為我把它稱為第二故鄉,記錄了故鄉的人們,我是非常敬佩的,因為他們不僅把雪域高原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通過他們的筆、紙和相機、圖片傳播給內地、傳播向全世界,使人們了解青藏高原、熱愛青藏高原,看到它的變化。我所有的朋友,包括在北京的和內地的,我以在雪域高原相見、相識引以為自豪和光榮,而且這些朋友幾乎都是我過去、現在以至於今後終生的朋友,因為在 這片地域結識的人是一種緣分,這種結識是一種純潔,這種純潔會保持到永遠。

    2007-06-30 21:31:16

  • 中國網:

    能不能介紹一下這條線路的情況?

    2007-06-30 21:31:25

  • 成衛東:

    明天就是7月1號了,青藏鐵路通車一週年,我們穿越青藏高原,紀念青藏鐵路通車一週年這個採訪的主題就暫時告一段落了。從7月2號開始我們將穿越青藏高原進行下一個內容,就是沿著西藏的邊境行。因為我們知道,西藏的周邊與尼泊爾、印度、不丹、錫金等等這些國家接壤,下一段的路程大概是這樣,從拉薩出發,經靈芝,沿雅魯藏布江到米林,經朗縣、加察,由靈芝地區再進入山南地區,由山南再走到邊境,到措那,就是過去的麥克馬洪線一帶,從那兒結束以後,再離開山南,進入日喀則地區,到亞都,亞都在昔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口岸。從那兒以後,我們再到中國和尼泊爾交界的聶拉木縣的樟木(音)口岸,就像這樣,我們繞一圈,然後再返回拉薩。由於這一帶都是邊境地區,我和小姚到公安分局去開邊境通行證,一張都寫不下,都得開兩張邊境通行證,要途徑的很多縣都是邊境縣,現在這兒還要實行邊境通行證,因此走這條線再返回到拉薩,又要五六千公里。到了拉薩之後,緊接著,我們再驅車,路線還沒有定,到時候根據路況的情況再定,再由拉薩返回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府,因為那是四年一度要舉辦康巴藝術節,就是在7月25號。所以我們在7月25號之前一定要趕到三江源,參加康巴藝術節,康巴藝術節就是由雲南的迪慶藏族自治州、四川的甘肅藏族自治州、西藏的昌都地區和青海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在歷史上這片地域通稱叫康巴,所以簡稱康巴藝術節。這樣,用一左右的時間參加完這個最隆重的藏民族最傳統的康巴地區的傳統節日——康巴藝術節,一個星期的時間完了以後,就完成整個青藏高原的穿越,返回北京。來的時候由北京、太原、西安、蘭州到西寧,返回我們計劃由三江源殺到西寧,由西寧走銀川,從銀川走呼和浩特,然後回北京,爭取8月8號之前返回北京。這樣,6月8號離開北京,8月8號返回北京,圓滿完成青藏高原穿越。

    2007-06-30 21:31:59

  • 中國網:

    再請三位從各自的角度為以後可能進藏的朋友提一些建議。

    2007-06-30 21:32:17

  • 成衛東:

    進過藏的就不提建議了,因為他們都有體會了。對沒有進過藏的朋友來説,第一要放鬆心情,不要緊張,這是最重要的,心理狀態是對高山反應最有效的療效。第二,尊重科學,比如,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季節,衣服一定要飽暖,不要感冒。進來之後,開始幾天要少一點的活動,包括説話,少説話、少活動、心情靜一點,能吃的時候儘量多吃一點,多喝一點水,嘴唇乾裂抹一點唇膏。因為紫外線很強,遮陽帽還是應該戴的。由於陽光很強烈,必要的變色睛、墨鏡,應該帶一點。防感冒、防拉肚子的藥應該帶一點,防止哪兒磕破了,帶個創可貼,都可以帶一點。當然,來了一趟,總得留下點自己的寶貴的紀念,小數位相機可以帶一個。其他的我倒覺得順其自然,所有來的人,進到寺廟,走進老百姓家,和藏族同胞打交道,一定要尊重當地的風土人情,從一般意義上講,從原則上講,從政府上講,尊重這是一個民族政策,進到寺廟,該脫帽的要脫帽,不要大聲喧嘩,不要用手東指西指,比如説壁畫好,你可以指,雙手並攏,朝上45度角,不能用手指去指,這是很不禮貌的。另外,進入寺廟,按照傳統的習慣,不管是轉八角街還是什麼,一定要順時針去走,因為藏傳佛教講究的是轉經柱,就像轉經桶一樣,一定是順時針的。還有,買東西的時候,尤其在八角街,可以討價還價,侃價,就看你的本事了。但是,一旦你真是想要,跟他反覆侃了,侃完了以後,人家同意你的價了,原則上應該買,要不買,恐怕對方就不高興了,就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其他的,由於拉薩目前也擠進來一些其他地區的人,有要飯的、有要錢的,願意給就給,就看自己,建議大家如果願意,買點糖塊、換點毛票,到時候給一點,這樣會減少麻煩。

    他們倆第一次進藏,特別是小葉,他們跑得多,感受可能比我更了解一點。

    2007-06-30 21:32:30

  • 葉海:

    到西藏,不管是什麼季節,因為我去年是5月來的,今年是6月來的,感覺最深的就是這邊天氣變幻莫測,要來進藏,除了坐火車和飛機以外,如果是自駕車,拿一個軍大衣是必要的,拿一個特厚的衣服,因為在這裡萬一感冒了,會特別麻煩。另外,喜歡照相、攝像的朋友,來這邊,在有時候天氣比較惡劣的情況下,帶一個防雨罩,可以對相機保護一下。

    2007-06-30 21:32:42

  • 中國網:

    姚軍,你能不能對有可能自駕來的朋友提高一點建議?

    2007-06-30 21:32:52

  • 姚軍:

    剛才成老師和小葉他們都説得挺全的了,我從車的角度來説,如果選擇自駕進藏,車輛在北京的時候就要儘量檢查一下,該做的必要的檢查,尤其是像底盤、輪胎,這些都很重要,要保持車輛狀況的良好。當車走青藏線到西寧的時候,因為海拔到2000多了,這裡和內陸的路況有一些不一樣,比如砂石路,有堅硬的石頭。

    另外,白天的時候溫度比較高,輪胎要保養一下,把氣壓放低一點。沿途加油要注意,儘量選擇一些大的加油站,在頭一天的行動計劃中做好計劃,找一些大的加油站,像中石化這些,這樣避免一些麻煩。

    還有,我記得好象是在沱沱河一帶,因為路況很直,路上沒有什麼車,這時候駕駛員容易放鬆警惕,容易麻痹,車速也比較快,但是因為有時候有大貨車壓,路上會有大的坑洼,跑到很近的時候才能發現。我提醒打算自駕來西藏的朋友要注意這一帶,一定要休息好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警惕路上突然出現的介面或坑洼的情況。

    2007-06-30 21:33:01

  • 成衛東:

    我再補充一句,因為北京大後方給我發了一條資訊,有一位網友很關心,問我們此行7月15號到25號是否是在西藏?我想,借這個機會也告訴這位網友,這期間我們是在西藏,但不會在拉薩,就像我們剛才講的,我們沿著西藏邊境就走下去了,不知道這位網友有什麼想法或要求。在這兒我也順便告訴這位網友,這段時間我在西藏,但不知道具體會在哪個地方。謝謝。

    2007-06-30 21:33:25

  • 中國網:

    自“行走中國、穿越青藏高原”報道組啟程以來,也得到的廣大網友熱烈的關注,在我們中國網專題網頁上留言都已經達到數百條,最後想請三位對廣大關心你們的網友説幾句話。

    2007-06-30 21:33:37

  • 成衛東:

    我想説,我謝謝所有的網友們,你們真是發自內心的每天都在關注著我們。其實,一方面你們在關注著青藏高原,另一方面,你們也在關注著我們的身體、行程,真的,這就是緣分,我在這兒真是非常感謝你們,感謝所有的網友們,希望你們像現在一樣,在將來更多的支援我們,有什麼問題,也希望你們能給我們提出來,我們互動,這就是我們在雪域高原結下的情緣,我們永遠是朋友,永遠感謝你們,謝謝。

    2007-06-30 21:33:49

  • 中國網:

    葉海呢?我看到有好多你的老師、同學都有留言。有什麼想對大家説?

    2007-06-30 21:33:59

  • 葉海:

    感謝老師和同學對我的支援,感謝我們學校能讓我這次出來,很真心地感激他們。

    2007-06-30 21:34:09

  • 姚軍:

    我要對他們説的就是,西藏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想來就來酒吧。

    2007-06-30 21:34:18

  • 中國網:

    今天非常感謝三位嘉賓做客我們的中國訪談,也真心祝願三位以後的行程順利。

    2007-06-30 21:34:28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rtsp://video.china.com.cn/2005VIP.CHAT/vip20070630.rm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中國網記者羅琪現場報道

    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前往拉薩現場採訪“行走中國”報道組,與“行走者”傾談行走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用鏡頭展示西藏巨變,歡迎網友關注!

  • 西藏媒體在座

    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前往拉薩現場採訪“行走中國”報道組,與“行走者”傾談行走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用鏡頭展示西藏巨變,歡迎網友關注!

  • 訪談現場

    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前往拉薩現場採訪“行走中國”報道組,與“行走者”傾談行走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用鏡頭展示西藏巨變,歡迎網友關注!

  • 行走中國車隊在拉薩

    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前往拉薩現場採訪“行走中國”報道組,與“行走者”傾談行走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用鏡頭展示西藏巨變,歡迎網友關注!

  • “行走中國”報道組成員葉海

    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前往拉薩現場採訪“行走中國”報道組,與“行走者”傾談行走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用鏡頭展示西藏巨變,歡迎網友關注!

  • “行走中國”報道組成員姚軍

    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前往拉薩現場採訪“行走中國”報道組,與“行走者”傾談行走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用鏡頭展示西藏巨變,歡迎網友關注!

  • 成衛東談一路感受

    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前往拉薩現場採訪“行走中國”報道組,與“行走者”傾談行走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用鏡頭展示西藏巨變,歡迎網友關注!

  • 談西藏巨大變化

    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前往拉薩現場採訪“行走中國”報道組,與“行走者”傾談行走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用鏡頭展示西藏巨變,歡迎網友關注!

  • “行走中國”報道組成員成衛東

    中國網《中國訪談》記者前往拉薩現場採訪“行走中國”報道組,與“行走者”傾談行走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用鏡頭展示西藏巨變,歡迎網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