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著名作家徐劍: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東方哈達》
活動描述
- 他曾經在第一次進藏之前一夜未眠,擔心自己從此再也不能活著回來。他後來又8次入藏,被西藏神秘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從此再也不能割捨下;為了採訪青藏鐵路的建設工程,他從採訪工作決策者到普通工人近300名,因為高原反應落下了病。他後來卻借此寫出了一部60萬字的報告文學《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為全世界展示了一幅人類挑戰自然的宏大的全景圖。我們嘉賓就是這部書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劍。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大家好!這裡是中國訪談的直播現場。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嘉賓曾經在第一次進藏之前一夜未眠,擔心自己從此再也不能活著回來。
他後來又8次入藏,被西藏神秘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從此再也不能割捨下;為了採訪青藏鐵路的建設工程,他從採訪工作決策者到普通工人近300名,因為高原反應落下了病。他後來卻借此寫出了一部60萬字的報告文學《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為全世界展示了一幅人類挑戰自然的宏大的全景圖。
今天,走進我們嘉賓訪談的就是這部書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劍。
2006-06-09 14:26:06
- 中國網:
徐老師您好。
2006-06-09 14:28:44
- 徐劍:
您好。
2006-06-09 14:29:26
- 中國網:
我們聽説在您第一次去西藏之前,有很深的一種恐懼感,是這樣的嗎?
2006-06-09 14:29:42
- 徐劍:
是。各位網友好!第一次來中國訪談作客,感到非常高興,今天主持人給我提了幾個問題,我儘量滿足大家的要求。
是的,我第一次進藏是1990年7月19號,就是從今天的青藏鐵路零公里南山口上山的。當時有什麼感覺呢?因為我們當時要兩天走過,當天晚上到那曲,在那裏住宿,全程是1200多公里。那天晚上我一直沒有睡著,好象有點風蕭蕭、崑崙寒的感覺,怕得腦水腫和肺水腫,有的人為此可能會喪失生命。作為我來講,就有很重的恐懼感。
2006-06-09 14:30:02
- 徐劍:
確實後來還多少有有點應驗,我到了羊角雍湖,解開衣服,風一吹,後來到了江孜,非常好的地方,就有了感冒了,後來我到日喀則的時候,燒了三天三夜,一個藏族醫生和護士陪著我打了好多天的針,最後好了。所以,我第一次到西藏的感受是,如果你心裏面有恐懼的話,可能這一關是很難過的。
2006-06-09 14:31:15
- 徐劍:
後來一次一次進去,就熟悉西藏了,尤其崑崙山、唐古拉山、可可西裏,它的美麗會給你帶來強烈的震撼。但是,你第一次和它接觸,如果不經意,它有可能會給你來一個下馬威。所以,我第一次就有這個感覺。我到了格爾木的時候就非要用安眠藥,從命運視角的角度來講,好象是一塊剋星之地,其實它海拔並不高,但是我就是睡不著。
2006-06-09 14:31:55
- 中國網:
最近還有這種感覺嗎?
2006-06-09 14:33:02
- 徐劍:
最近沒有了,2002年5月就開始接受這個任務。中國作家協會派作家寫四大工程,一個是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我從八十年代就對西藏有非常癡迷的感情,對西藏有很深的研究,我承擔了這個任務。
90年上山,跟著原來西藏自治區的老人上去,第二次走了青藏路回來的時候,我跟他講,其實這次進西藏已經是第四次了,再回來跟他講的時候,因為過去有很多西藏的感觸和經驗,但是這一次是第二次上青藏公路。
2006-06-09 14:33:18
- 徐劍:
我回來以後説,所有的恐懼感全無了,他説為什麼?我説用誇張文學的説法,我這次上山以後看了青藏鐵路沿線的衛生、醫療保障條件,可以講到奢侈的程度,沿線1200多公里,大概在180—200公里之間就有高壓氧艙站,三級醫療站點佈滿了沿線,基本上每個工程指揮部,築路工人住的地方,晚上睡覺可以吸著氧一直睡到天亮,在全世界只有中國做到。
2006-06-09 14:36:38
- 徐劍:
再一個,高原病或者患了腦水腫、肺水腫,進了高壓氧艙就好了,人文關懷在青藏是最大的體現。
2006-06-09 14:36:49
- 中國網:
徐老師,您曾經説這本書讓您足足等了20年,是這樣嗎?
2006-06-09 14:38:42
- 徐劍:
是這樣的。就我對西藏的了解,就我對西藏的感興趣,應該是從1985年開始的,原來西藏自治區黨委的第一書記陰法唐調到我們這兒任職,老人家沒到的時候,全國各地就有好多大學生寫信到西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要求進藏工作,很多人覺得陰法唐這三個字比較傳奇,甚至有點神秘,當時有的信就寫著陰法唐大師收,他做過十年的地委書記,一生很傳奇。
2006-06-09 14:39:00
- 徐劍:
我作為一個漢族的作家,在很年輕的時候進入西藏,我們所有的青藏情節不外乎才旦卓瑪的《北京的金山上》,還有電影《農奴》,對西藏的宗教、風俗非常好奇,就問陰書記,他給我講了很多故事。後來不滿足於老人的講,就找大量的西藏書來讀,才有了後來的進藏,反覆進去了8次,包括青藏鐵路的採訪。整個20年,寫了這60萬字的書。
2006-06-09 14:41:10
- 中國網:
西藏有什麼樣的魅力吸引您八次進藏?
2006-06-09 14:42:12
- 徐劍:
好多記者問過我這個問題,我覺得特別有意思,青藏高原就像如意高原或者叫如意高地,甚至是一塊命運的福地,我説過,如果你是一個很憂傷的人,當你走到青藏高原的時候,看到可可西裏的空闊無邊,看到西藏的清澈藍天,看到神山聖湖的幽靜,看到經幡在神山飄蕩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憂傷會被這種神景替代。
2006-06-09 14:42:31
- 徐劍:
如果你走到天路上,看到朝聖的香客,三步一磕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向自己心中的偶像的凈地走過去的話,你會發現他非常執著;假如你是非常狂傲的人,上了唐沽拉山,就會發現人生很渺小,就會把自己沉靜下來。
2006-06-09 14:44:01
- 中國網:
所以説,大家都説西藏是凈化心靈的聖地。
2006-06-09 14:45:25
- 徐劍:
是的,我每次回來以後,覺得北京這座城市陌生了,當你在西藏看萬家燈火覺得很吸引你,但是在這時候看到萬家燈火的時候就會覺得很陌生,怎麼好象不是你的故鄉呢?好象我精神的故鄉已經留在了西藏,留在了那片非常純凈的土地上。
2006-06-09 14:45:51
- 中國網:
我們看到國外媒體曾經在青藏鐵路修建之前,説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您在對青藏鐵路進行修建的採訪以前,是怎麼看待青藏鐵路的?
2006-06-09 14:46:29
- 徐劍:
我記得英國一個大冒險家曾經説過,説中國的進藏鐵路是無法跨越崑崙的,它有三大難題,不但是中國的難題,也應該是人類的難題。
2006-06-09 14:46:50
- 徐劍:
第一,你要修這條鐵路,就要在海拔4000多米以上的地方,這是生命的禁地,是人不能生存的地方,施工隊伍,數萬人的築路大軍,要在海拔那麼高的地方住下來,還要在那裏勞動、築路,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高原病這個難關,身體的體力和自然的挑戰,有很多生命的極限,我們的身體是不是能跨越?這是一個難關,是西方預言家、冒險家們,他們有很多人進去都把自己的生命扔在那裏。
2006-06-09 14:47:33
- 徐劍:
第二,凍土的問題,在1100多公里的青藏鐵路的沿線,有550多公里的凍土,比如説秘魯的凍土、西伯利亞的凍土,他們解決得並不是很成功。而我們要建設一條世界一流的高原鐵路,病害率要在10%以下,這是很大的難題。
2006-06-09 14:48:08
- 徐劍:
第三,它的生態,青藏鐵路周圍的生態是億萬年來形成的植被,可以説一根草、一個紅柳叢像眼睫毛一樣的珍貴,保護不好,就會包括惡性迴圈。
2006-06-09 14:48:39
- 徐劍:
這三大難題就是一種障礙,作為中國的領導人,從孫中山開始,就在做中國進藏鐵路的大夢,他當時有兩大夢想,一個是青藏鐵路,一個是三峽工程。當然,他的夢想在我們黨的第三代領導人的手中都變成現實了。再一個,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像毛主席,他當年也曾經説過,把進藏鐵路修過喜馬拉雅去。鄧主席在北戴河海邊見陰法唐書記的時候也説還是走青藏鐵路好。就是幾代中央領導人的夢想,
2006-06-09 14:49:04
- 徐劍:
一個民族的夢想,只有到了新世紀的零點,到了我們的國力發展的點上的時候,才可以實現。西方預言家預言,中國的進藏鐵路不可能跨越崑崙,這個預言已經破滅了,就像哈達,已經挂到了崑崙山、唐古拉山。
2006-06-09 14:50:20
- 中國網:
您剛才談到了很多修建青藏鐵路的困難,其實我們剛開始也想到了高原病、凍土這樣的困難,藏羚羊遷徙也是很重要的問題,很多國外的記者也比較關注這個問題,認為這是一個生態保護的重點,能不能給我們談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2006-06-09 14:51:01
- 徐劍:
青藏鐵路有三大難題,有兩大亮點。第一大亮點,環保意識,人類共有的家園。為什麼説這是人類意識的表現呢?青藏鐵路沿線的植被,一草一木,木就是紅柳叢,我上青藏鐵路幾次採訪,感覺到青藏鐵路指揮部沿線對環境的保護是非常用心、精心的。
比如説為了保護好植被,路基沿線都有專門的運輸線路,有小旗幟標誌好,從指揮長到一般的項目經理對這個問題都非常重視。
2006-06-09 14:51:41
- 徐劍:
一個是劉登科中鐵三局的指揮長,在修北麓河那一帶,有一天發現草皮上軋了兩個車轍,就把第七項目部經理找來了,説到底是誰幹的?誰也不吭氣,把項目部經理和書記每個人罰三千。
還有一個盧部長檢查路基情況,山包都在4800—4900米,走起來很艱難,就把車開到了他檢查工作的點位上,要把他截下來,盧部長當時勃然大怒,罵司機,你給我開下去,我不坐你的車,司機搞得也非常尷尬。
2006-06-09 14:52:34
- 徐劍:
在環保問題上,是人類意識的集中體現。比如説路經錯那湖的時候,植了草坪,建了圍墻,繞道避開納木錯,為此多花了十多億。還有路經丹鳳草原,非常美麗。你剛才説的藏羚羊,是全世界最關心的稀有物種,入選五個福娃之一,它從北往南遷徙,從東往西都要經過青藏鐵路。藏羚羊懷仔以後,就要穿過可可西裏,懷仔之後奶水比較豐富,比較脹,有不舒服的感覺,在草地上打滾,把奶水擠出來,天上的飛鳥就下來吃他的乳汁,飛鳥的糞培育了草,又是藏羚羊很好的飼料。
2006-06-09 14:53:34
- 徐劍:
我們中鐵12局2002年6月2號,地區經理的書記,有一天到了項目部的工地,看到星星點點像流動式的雲彩過來了,都是白屁股的母藏羚羊,他就趕緊跟指揮長報告,後來找到觀察站一個叫扎西問情況的,停工一週,不惜一天損失幾百萬,讓藏羚羊過去。幾次都是,最後一次是2005年10月份再過。其實那時候鐵路的路基都鋪好了,有時候運貨的火車呼嘯而過,藏羚羊還是很悠然地在它的家園生活,我們坐車看到兩邊不到200米的地方就看到有藏羚羊在吃草。
2006-06-09 14:54:58
- 中國網:
藏羚羊一般遷徙是什麼時候?
2006-06-09 14:57:16
- 徐劍:
其實我覺得什麼時間都可以看得到,一般最多是6月份,母藏羚羊的屁股都是白毛,像雲彩一樣,我10月份去的時候就少一點。
2006-06-09 14:57:36
- 中國網:
我們知道川藏公路修建的時候也是非常艱難的,我們也知道有很多築路工人將自己的生命獻在了這條路上,青藏鐵路的修建和川藏公路當時建設的條件相比有什麼不同?
2006-06-09 14:57:53
- 徐劍:
簡直不能同日而語,可以説是天壤之別。新中國建國之初,我們的國力沒有這麼強大,當時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也不能像今天這樣。那時候的領導人也好,現在的領導人也好,都是有一種人文關懷,但是那時候辦不了。
我走了兩次川藏公路,從拉薩、昌都都走過,我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時候看過一篇文章,給我強烈的震撼,就是“一公里倒下一個英魂”鋪到了拉薩,2200川藏公路,共有2200多人犧牲。
2006-06-09 14:58:34
- 徐劍:
後來我採訪18軍的老兵,他們説據我看到的數據是一公里一個半,當年98年陰法唐老人從昌都出來過金沙江,交待我買個花圈,我説到西藏那個地方,尤其是在德格縣有沒有花圈,我趕緊找人找,確實沒有,他們的風俗習慣和內地不一樣,我問他要花圈做什麼?他説我要去看一個人,我説看誰?他説你不用管。
2006-06-09 14:59:28
- 徐劍:
第二天我們就從德格出來,大概40多公里的地方,車就停下來了,他要看當時的一個築路英雄,叫張樹福,他就是當時在修川藏公路時犧牲的一個烈士,車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地方,掄大錘可以掄很多次,他就是川藏公路的代表,埋葬在那兒,所有的軍車到哪兒都是都鳴笛,我們那天採了很多杜鵑花送給他。18軍築路的時候犧牲了很多人,晚上睡覺,第二天早上就沒有醒來。
2006-06-09 15:01:22
- 徐劍:
剛才我談的青藏鐵路的第二個亮點,人類意識的第二個亮點,就是人文關懷的東西,這次青藏鐵路高原病是零死亡,這是一個奇跡。只有我們國力增強了,我們兜裏真金白銀多了,可以辦很多人文關懷的事情,比如説液態高壓氧艙上百萬,就是為了保證人的生命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價值和生命本體,這個亮點在青藏鐵路是最大的體現。
2006-06-09 15:01:59
- 中國網:
我們看到在您的書中涌現出很多稱之為“英雄”的平凡人,在您的印象中,因為您在書中列舉了太多,給您印象很深的是哪位?
2006-06-09 15:02:54
- 徐劍:
指揮長也好,專家也好,媒體對他們會聚焦很多的,領導也好,部長也好,都會有很多的媒體、很多的鏡頭都會對準他們。其實,我最牽掛的卻是弱勢的、平民的、普通的築路工人。我想講一個故事,中鐵一局王福宏一家,他是中鐵一局的,被他們稱為崑崙山下的五朵雪蓮之一,受過錦濤的接見。
2006-06-09 15:03:13
- 徐劍:
我採訪他是2004年中秋節,當時我催他們快點吃,因為吃完以後要談,見他們的時候,四朵雪蓮花來了,坐在屋裏,月圓萬家都圓,趕緊給小孩打電話,一説他們都哭了,現在打是我在崑崙山哭,小孩在咸陽城哭,我們中午都打了,月亮還沒有出來,太陽還挂在崑崙山頂上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打過電話了。
2006-06-09 15:04:13
- 徐劍:
其實最讓我感動得是,王福紅的家庭,是個老築路工人的家庭,爸爸修過青藏鐵路的一期,西寧到格爾木段,他們家有個工作的故事非常感人,當時爸爸退休以後,有一個招工的指標,就給二哥王福營,説這個指標給你了,他説不要,我去當兵,當兵回來可以分工作,他就到了喀什崑崙山5300米的地方,當了某通訊站的通訊兵。
就把招工指標給了他弟弟王福禮。爸爸説你趕緊把這個表填了,將來有個正式工作,可以娶媳婦過日子了,他説我不要,給姐姐王福紅吧。這次上山,王福紅是賣小雜貨,兄妹三人,還有兄弟兩人的媳婦,一家六口,上了五個人,都是為青藏鐵路建設,為國家做貢獻,為修這條路做貢獻。
2006-06-09 15:04:49
- 徐劍:
咱們實惠一點講,小家有小家的難處,修青藏鐵路工資高一點,為孩子將來上學攢一筆錢,或者將來買房子,都要攢住房的錢,他們家就上去了。第一年到冬修下來的時候,老太太走的時候説孩子都由我帶著,你們都上去了,王福紅就發現媽媽脖子上係了一條圍巾,冬天還係,睡覺也係。
有一天去醫院看病的時候,醫生説你媽媽可能得了淋巴腫瘤,當時把母親的圍巾一打開,已經腫得很厲害,老人家一直吃止疼片。她跟她的哥哥説我們兩家出錢給媽媽治病,媽媽説,我不治,説我活一天就賺回一天,活一天就可以幫你們把孩子帶好,他們説弟弟的媳婦沒有工作,我們兩個湊錢給媽媽看病。
2006-06-09 15:06:06
- 徐劍:
後來他們掙的錢也給媽媽治病用完了,但是他們覺得無悔,他們跟我講,錢算什麼,我有了修青藏鐵路的經歷,我的孩子將來長大了,他們有機會坐青藏鐵路的車,路經可可西裏的時候就可以説,這個鐵路是我媽媽開著吊車拉上去的,是我爸爸帶著人一米一米修建的。
2006-06-09 15:07:33
- 徐劍:
所以,這本書寫完了,很多人問我,最牽掛的是什麼?我説我最牽掛的是他們一家。很多媒體,央視、鳳凰衛視很多媒體都想採訪他們,但是找不著了,所以我想借助今天的網路講講這個故事。
2006-06-09 15:08:07
- 中國網:
這個故事真是平凡中見偉大,這也是您書中選擇很多平凡人的形象來塑造的原因是嗎?
2006-06-09 15:08:19
- 徐劍:
是的。就像我們的父母輩一樣,他們真的是蕓蕓眾生,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人,他們身上那種質樸、寬厚、仁愛是最能打動我們作家的,所以我寫得最動情、寫得我潸然淚下的恰恰是這些最普通的人。
2006-06-09 15:08:42
- 網友:世界脊梁:
青藏鐵路給人感覺是一條男人鋪設出來的鐵路,但是您書中卻有很多不同性格的女人,她們給這條鐵路帶來了很多優美的情懷,能不能請您談一談?
2006-06-09 15:09:09
- 徐劍:
我接受採訪的時候説,男人就不要談了,青藏鐵路確實是很多男人修的,但是青藏鐵路上去了很多的女人,橫空出世滿崑崙,長城也好,崑崙也好,這些堅毅的名字應該是屬於男人的,男人理應在青藏鐵路上頂天立地。
2006-06-09 15:09:47
- 徐劍:
我特別想講兩個女人,一個是文成公主,在最鼎盛的時候,由長安走向了拉薩,他把大唐帝國的科技、文化、行政體制乃至宗教等很多東西帶進去了,促進了兩個民族的交流、溝通,促進了土撥王朝的興盛。
2006-06-09 15:10:42
- 徐劍:
在王朝崩潰的時候,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一聲槍響,就發生了嘩變,有一個管帶陳渠珍説過一個男兒不是死在疆場就是回到故鄉,他當時是同盟會的會員,説你就做我們義軍的首領,他説我要回家了,我為國盡忠已經到了西藏,這回要回到家鄉,他有一個藏族妻子叫西原,150個人跟他走,當時邊疆大臣把部隊從金沙江堵了,就過不去了,只有走青藏鐵路沿線,十六七歲的一個喇嘛説我當時走過,40天,他説好啊,我們準備150匹馬和牦牛,帶著吃的和糧食,最後150個官兵,走得最後剩下了7個。
2006-06-09 15:11:00
- 徐劍:
到了湟源,總兵給了他們一些銀子,他們繼續走。西原到了長安城以後,得了天花,最後死在長安城,埋在了大雁塔下。我寫到這裡是淩晨4點鐘的時候,那150名清軍的官兵經歷了生死之劫,寫到這裡的時候我心裏特別不好受,很多讀者讀到這裡的時候,給我打電話説你改了,中國人喜歡大團圓的結局,讓他回去,就在美麗的鳳凰一渡長生多好啊,但是事實上不能這樣。
2006-06-09 15:13:21
- 中國網:
説到這裡,我們想問您一個問題,現在很多作家協報告文學的時候都很注重新聞性、紀實性,而忽略了文學性,您是怎麼做到兩者兼顧呢?
2006-06-09 15:13:52
- 徐劍:
如果我作為一個作家進入一個領域,我要寫這方面的東西,我覺得這個寫作是一個終結的寫作,只要我寫了,不管後面誰來寫,我就有一個高度在那裏,你可能很難跨越。所以,我寫紀實題材的,像我寫《水患中國》等,別人就很難跨越。
比如説青藏鐵路這種題材,有很多平面媒體、立體媒體輪番轟炸過了,説你還能寫出文學來嗎?我説有,文學的聚焦點是對準人的情感事件,所以我的書中對準了很多的人、很多的女人。文學是第一位的,有了可讀性,有了對情感的撞擊力,才會有好的內容。
2006-06-09 15:14:24
- 網友:沙鷗:
徐老師您好,現在我們公司的同事都在看您的直播,我看過《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我説要的是這本書寫的不僅僅是青藏的宏偉,更能引發對神山聖湖的神往。
2006-06-09 15:15:56
- 徐劍:
謝謝。
2006-06-09 15:17:35
- 網友:清吟醉舞:
請問徐作家,您的整部《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都是在歌頌青藏鐵路的施工者,您有沒有覺得一條鐵路的建設,一部偉大工程的背後也多多少少對青藏高原的環境構成了威脅和破壞?
2006-06-09 15:17:50
- 徐劍:
我有很深切的感受,在建設的過程中,説實話,朱鎔基總理在格爾木剪綵的時候,專門談到要重視青藏鐵路的生態問題,應該説從鐵道部、從青藏鐵路指揮部的築路者和指揮者,對這個問題確實非常重視,我剛才講了,包括小旗幟、包括碾壓草都要重罰。包括青藏鐵路幾百億中,拿出十幾億搞環保,這是人的意識最重要的表現。
2006-06-09 15:18:17
- 徐劍:
我們不要從文人的視角來看,包括有些外國人,包括一些文人,好象總是想把西藏永遠留在當年那個封建農奴制社會形態裏,寬寬的牧場、一片牛羊,這裡的牛羊、這裡的女人都是我這個農奴主的,我覺得這是不對的,它是一種用強勢文明的視角希望保持原始和落後。有的文化人可能想讓這片高原永遠保持寧靜,這可能是我們心裏美好的願望,包括我也是這樣。
2006-06-09 15:18:45
- 徐劍:
但是,一個民族總是要進步,總是要跨越,在跨越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定的代價,但是我們如何以一種文化的眼光、人類的眼光儘量把這種代價縮小,縮小到最小的陣痛。比如説再講一個例子,我們的老書記陰法唐,他當年在做江孜地委書記的時候,把西藏最大的帕拉莊園保留下來了,從五十年代一直到現在還在,成為我們解剖那個社會的化石。
就是你作為執政者、作為那塊土地的父母官,在做事情的時候,有沒有未來意識、有沒有環保意識,我覺得這次青藏鐵路還是解決得比較好的,這種威脅也好,這種破壞也好,應該説是很小的。
2006-06-09 15:19:37
- 中國網:
這麼大的工程,是在一個很正常的範圍之內?
2006-06-09 15:21:42
- 徐劍:
對。比如説它是一個迴圈,假如植被被破壞了,凍土的溫度就被破壞了,到夏天就會造成熱融,冬天就會造成冰凍,就會把路基頂翻。所以,採用了很多技術,保護了植被,把溫度控制在一定的程度。
2006-06-09 15:21:54
- 網友:收穫在7月:
青藏鐵路在環保方面帶了一個好頭,您認為是否可以在全國鐵路建設,甚至各行各業工程建設中,把青藏鐵路的環保工程傳遞開來呢?
2006-06-09 15:22:25
- 徐劍:
我覺得環保意識不但是屬於青藏鐵路的,也是屬於中國和人類的,我們在青藏鐵路收穫了環保,我們在青藏鐵路上人類意識和世界接軌,為什麼我們不把這些利用到其他方面,不要掠奪式的開發,把我們子孫後代的飯都搶吃了。
2006-06-09 15:23:08
- 徐劍:
隨著一個國家的富有,必然要保護環境,你的生存環境,住著都不舒服了,再有錢能花到哪?所以,隨著我們自己生活水準的提高,隨著我們民族文化層次的提高,我覺得這些問題都是在很好的解決之中,都是在進步的。
2006-06-09 15:23:40
- 中國網:
您為什麼會想到給這條最堅硬的鐵路起了這麼柔美的名字“東方哈達”?
2006-06-09 15:24:06
- 徐劍:
其實我最開始起的是叫“鐵流崑崙”,因為我是個軍人,覺得最堅硬的鐵路用“鐵流崑崙”來寫還是不滿意,後來我想“襟連山河”,還是不滿意,到了2005年10月份,我到沿途找了指揮長,對書稿徵求意見,我有一個朋友,我跟他説沒有好書名,他説給你起個名字叫“連接黎明”,我説很好,太陽升起的階段。
後來到了書稿的設計階段,他説這個名字沒有詩意,有點文人的感覺,你再想想,我當時就即興説叫“地球哈達”,他説還不如叫“東方哈達”呢,我説好,就叫這個了。等書出來以後,看寫上“哈達”,有鐵路穿過,真覺得好。
2006-06-09 15:24:26
- 徐劍:
後來,很多人説你這個書寫得好,有中國人的智慧,非常有感情,我後來想想,是啊,最堅硬的鐵路,我賜予他柔美的名字,是中華民族贈給西藏人民的哈達,也可以説是西藏人民回贈給中華民族的哈達,它挂在崑崙山上,挂在唐沽拉山上。
2006-06-09 15:25:29
- 中國網: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節目就結束了,非常感謝各位網友的關注,也非常感謝徐老師能作客我們的訪談。
2006-06-09 15:26:01
- 徐劍:
謝謝大家,再見!
2006-06-09 15:26:31
圖片內容:
- 解放軍二炮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主任、《東方哈達》作者徐劍
- 嘉賓簽名留言
- 徐劍為大家講述他在西藏的經歷
- 中國訪談主持人
- 訪談現場
- 現場工作人員
- 大家都説西藏是凈化心靈的聖地
- 一個民族的夢想,只有到了新世紀的零點,到了我們的國力發展的點上的時候,才可以實現
- 環保問題,是人類意識的集中體現
- 《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
視頻地址:
- rtsp://video.china.com.cn/2005VIP.CHAT/vip20060609.rm
圖片大圖:
-
解放軍二炮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主任、《東方哈達》作者徐劍
他曾經在第一次進藏之前一夜未眠,擔心自己從此再也不能活著回來。他後來又8次入藏,被西藏神秘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從此再也不能割捨下;為了採訪青藏鐵路的建設工程,他從採訪工作決策者到普通工人近300名,因為高原反應落下了病。他後來卻借此寫出了一部60萬字的報告文學《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為全世界展示了一幅人類挑戰自然的宏大的全景圖。我們嘉賓就是這部書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劍。
-
嘉賓簽名留言
他曾經在第一次進藏之前一夜未眠,擔心自己從此再也不能活著回來。他後來又8次入藏,被西藏神秘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從此再也不能割捨下;為了採訪青藏鐵路的建設工程,他從採訪工作決策者到普通工人近300名,因為高原反應落下了病。他後來卻借此寫出了一部60萬字的報告文學《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為全世界展示了一幅人類挑戰自然的宏大的全景圖。我們嘉賓就是這部書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劍。
-
徐劍為大家講述他在西藏的經歷
他曾經在第一次進藏之前一夜未眠,擔心自己從此再也不能活著回來。他後來又8次入藏,被西藏神秘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從此再也不能割捨下;為了採訪青藏鐵路的建設工程,他從採訪工作決策者到普通工人近300名,因為高原反應落下了病。他後來卻借此寫出了一部60萬字的報告文學《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為全世界展示了一幅人類挑戰自然的宏大的全景圖。我們嘉賓就是這部書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劍。
-
中國訪談主持人
他曾經在第一次進藏之前一夜未眠,擔心自己從此再也不能活著回來。他後來又8次入藏,被西藏神秘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從此再也不能割捨下;為了採訪青藏鐵路的建設工程,他從採訪工作決策者到普通工人近300名,因為高原反應落下了病。他後來卻借此寫出了一部60萬字的報告文學《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為全世界展示了一幅人類挑戰自然的宏大的全景圖。我們嘉賓就是這部書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劍。
-
訪談現場
他曾經在第一次進藏之前一夜未眠,擔心自己從此再也不能活著回來。他後來又8次入藏,被西藏神秘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從此再也不能割捨下;為了採訪青藏鐵路的建設工程,他從採訪工作決策者到普通工人近300名,因為高原反應落下了病。他後來卻借此寫出了一部60萬字的報告文學《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為全世界展示了一幅人類挑戰自然的宏大的全景圖。我們嘉賓就是這部書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劍。
-
現場工作人員
他曾經在第一次進藏之前一夜未眠,擔心自己從此再也不能活著回來。他後來又8次入藏,被西藏神秘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從此再也不能割捨下;為了採訪青藏鐵路的建設工程,他從採訪工作決策者到普通工人近300名,因為高原反應落下了病。他後來卻借此寫出了一部60萬字的報告文學《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為全世界展示了一幅人類挑戰自然的宏大的全景圖。我們嘉賓就是這部書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劍。
-
大家都説西藏是凈化心靈的聖地
他曾經在第一次進藏之前一夜未眠,擔心自己從此再也不能活著回來。他後來又8次入藏,被西藏神秘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從此再也不能割捨下;為了採訪青藏鐵路的建設工程,他從採訪工作決策者到普通工人近300名,因為高原反應落下了病。他後來卻借此寫出了一部60萬字的報告文學《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為全世界展示了一幅人類挑戰自然的宏大的全景圖。我們嘉賓就是這部書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劍。
-
一個民族的夢想,只有到了新世紀的零點,到了我們的國力發展的點上的時候,才可以實現
他曾經在第一次進藏之前一夜未眠,擔心自己從此再也不能活著回來。他後來又8次入藏,被西藏神秘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從此再也不能割捨下;為了採訪青藏鐵路的建設工程,他從採訪工作決策者到普通工人近300名,因為高原反應落下了病。他後來卻借此寫出了一部60萬字的報告文學《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為全世界展示了一幅人類挑戰自然的宏大的全景圖。我們嘉賓就是這部書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劍。
-
環保問題,是人類意識的集中體現
他曾經在第一次進藏之前一夜未眠,擔心自己從此再也不能活著回來。他後來又8次入藏,被西藏神秘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從此再也不能割捨下;為了採訪青藏鐵路的建設工程,他從採訪工作決策者到普通工人近300名,因為高原反應落下了病。他後來卻借此寫出了一部60萬字的報告文學《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為全世界展示了一幅人類挑戰自然的宏大的全景圖。我們嘉賓就是這部書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劍。
-
《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
他曾經在第一次進藏之前一夜未眠,擔心自己從此再也不能活著回來。他後來又8次入藏,被西藏神秘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從此再也不能割捨下;為了採訪青藏鐵路的建設工程,他從採訪工作決策者到普通工人近300名,因為高原反應落下了病。他後來卻借此寫出了一部60萬字的報告文學《東方哈達——中國青藏鐵路全景實錄》,為全世界展示了一幅人類挑戰自然的宏大的全景圖。我們嘉賓就是這部書的作者著名作家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