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三個鄉村”看共同富裕何以先行

發佈時間:2021-07-17 17:13:10 | 來源:中新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徐林

關鍵詞:浙江寧波,鄉村,共同富裕

浙江寧波余姚橫坎頭村 寧宣 攝



浙江寧波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改革開放40多年來,寧波不斷提升均衡化發展和共同富裕水準。在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背景下,寧波一如既往拉高標桿、奮勇爭先,確立了“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的目標。

共同富裕何以先行,寧波靠什麼?近日,中新網記者走進寧波余姚橫坎頭村、奉化滕頭村、寧海葛家村,從這三個鄉村以紅色引領綠色發展、鄉村讓城市更嚮往、藝術振興鄉村的獨特發展道路,感知寧波共富先行的別樣精彩。

革命老區村的“越坎”之道

“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在余姚橫坎頭村村民黃旭東眼裏,家鄉一直在越變越好,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富裕。2019年,他決定回鄉發展,共用鄉村發展機遇。

橫坎頭村被譽為“浙東紅村”,這裡曾是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的浙東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2003年以來,該村堅持紅色引領、綠色發展,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革命老區振興發展。2020年,該村集體收入達到1020萬元,村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40228元。

事實上,“直到2003年以前,橫坎頭村還非常貧困,村集體負債40余萬元,村民每人平均收入不足2700元。”橫坎頭村黨委書記黃科威説,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是橫坎頭村跨越的第一道坎。

依託生態優勢,從種植櫻桃,到相繼引進藍莓、桑果、紅心獼猴桃、楊梅、“紅美人”柑橘等各種特色小水果,橫坎頭村蝶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花果紅鄉”。

在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道路上“爬坡越坎”,如何讓産業真正形成良性迴圈,徹底“斷窮根”,成了橫坎頭村跨越的第二道坎。

橫坎頭村瞄準了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所在地的紅色資源優勢,發展起紅色旅遊業,全面修繕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新建旅遊配套設施,並創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浙東紅村”舊貌換新顏。

同時,以橫坎頭村為中心的當地數個行政村正抱團共贏,積極打造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依託紅色資源集群、“特色小水果”品牌及“鄉伴理想村”項目,推進紅色文化與綠色産業的融合發展。

“老牌強村”演繹“鄉村讓城市更嚮往”

何為嚮往的鄉村?全國第一個村級生態環保委員會、全國首批賣門票的村莊、全國首個村域5A級景區、全國首個建立PM2.5觀測站的村莊……從多個“全國首個”,可見滕頭村的不一般。

“奮鬥致富、聯盟帶富、賦能促富‘三位一體’共同富裕的模式是滕頭村的‘共富密碼’。”滕頭村黨委書記傅平均説,“要致富,‘生態立村’很重要,我們將環境保護轉化成為自覺意識和自覺行為。”

浙江寧波奉化滕頭村 樊建威 攝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滕頭村開啟了大規模改土造田、土地規模經營和村居改造運動,實現“村莊變成了生態花園”。1993年,當全國各地為招商引資絞盡腦汁時,滕頭村卻成立了全國最早的村級環保委員會,有意進村的企業都要經過嚴格的環保審核;1998年春,滕頭開始發展生態旅遊業,“讓人們掏錢來看滕頭美景”。

進入21世紀,滕頭村開始興建特色産業經濟工業園區,吸引了60多家企業落戶。此後,綠色産業佔到該村經濟總量的80%。

滕頭村風光 沈奉平 攝

2019年底,滕頭村取消了年創收達3000萬元的景區門票,發展生態休閒旅遊,進一步提名氣、聚人氣、接財氣。2020年,該村實現社會生産總值122.9億元,每人平均收入6.9萬元,是1991年的423倍和40倍。

滕頭村村民傅丹丹見證了家鄉從溫飽到小康,再到高水準全面小康的跨越。“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一年到頭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筍,很少見到肉。”傅丹丹沒有想到的是,如今的滕頭村,少有教、老有靠、病有醫,青山碧水勝桃源。一切正如滕頭村參加2010年上海世博會時的口號那樣:“鄉村讓城市更嚮往”。

藝術振興鄉村邁向“精神共富”

推動共同富裕過程中,“精神共富”不可缺席,寧海葛家村“藝術振興鄉村”路徑就是生動寫照。

浙江寧波寧海葛家村 尤才彬 攝

如何通過藝術實現村子蝶變?2019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叢志強帶領團隊來到葛家村,在村裏開展了一場全新的“藝術家駐村”試驗,將藝術與鄉土農民碰撞、互動、融合,探索藝術振興鄉村的新路徑。

“以共創設計帶動共同富裕。”叢志強説,共創設計就是引導村民利用本村材料、就地空間來深度參與藝術設計,以藝術為切入點創新創業,使老百姓成為鄉村致富與振興的積極主體。此後,他帶領團隊駐村參與藝術設計,變“送藝術”為“種藝術”,希望激發村民內生動力,培養一支本土隊伍。

遊客在葛家村選購村民編織的鉤編作品 徐銘懌 攝

耳濡目染中,村民從“旁觀者”到“參與者”再到“創造者”,袁小仙就是葛家村最早走上藝術道路的村民之一。在駐村藝術家的指導下,開早餐店的袁小仙改了行,創辦了粉小仙手工藝館,由她設計、製作的布藝玩偶挂滿了工作室。“我30年前開過裁縫店,現在成了‘設計師’,繼續年輕時的夢想。”她説。

藝術的火花激發了村民們創作的熱情,構建起遍佈村莊的文藝景觀。如今,葛家村已打造出40多個藝術共用空間、300多個文創産品。這一模式也為葛家村植入特色産業項目,實現村莊資源轉化,擴寬産業發展渠道,帶領村集體和村民增收。

葛家村集士驛站、粉小仙藝術館 邵燕飛 攝

上述三個鄉村推動共同富裕的多彩實踐,是寧波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市的生動縮影。

作為浙江“雙城記”的重要一極,寧波“家底”厚實,去年GDP達12409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511億元,分別居全國城市第12位和第11位。寧波也是城鄉居民收入最高、收入差距最小的城市之一。去年全部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59952元,其中城鎮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倍差只有1.74,優於全國和浙江。共同富裕先行路上,寧波風景獨好。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