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積極探索城中村背街小巷治理模式

發佈時間:2021-07-12 09:56:23 | 來源:南寧晚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霄霄

關鍵詞:南寧,城中村,背街小巷

如果説主幹道是城市的“面子”,那麼城中村、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裏子”。城中村人員複雜、流動性大,背街小巷管理不到位、環境臟亂,成為創城整改提升工作難點。為了補齊創城工作中的短板,南寧各城區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城中村背街小巷治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今,南寧多個城中村、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人居環境舒適感和便利度均有所提升。

江南區推行“街巷長制”村民自治

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鎮”“自治區和諧村屯”“自治區五星級黨組織”等稱號,獲得媒體深入報道,吸引了昆明市考察團、青秀區考察團前來考察交流……

翻開江南區江南街道新屋村的“履歷”,這個流動人口達1.2萬人的典型流動人口聚集性城中村持續深化文明創建多年,曾經的黑臭魚塘改造為拍照勝地,曾經亂停亂放的車輛實現集中管理,曾經無事可幹的老年人聚集到一起放聲歌唱……近年來,新屋村探索“3+”城中村精細化治理工作模式,實現全村治理水準顯著提升,現在的新屋村,移步皆是景,舉目滿眼新,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記者了解到,新屋村全村環衛保潔外包,由村委牽頭,各村民小組、黨員、志願者參與,每週五開展衛生大整治。出租的池塘臭氣熏天,村委將其收回整治翻新,將其改造為休閒樂園,村民和租戶生活舒適感明顯提高。新屋村推行橫向“街巷長制”村民自治模式,將社會治理納入村規民約,並和年終分紅掛鉤,有效規範村幹村民行為。

新屋村還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政策解讀宣講、科普知識宣傳及文化文藝等,女子舞龍隊、老年合唱團廣受群眾歡迎和好評。村裏還建設家風家訓文化墻,用好家風“老家底”引領全村文明新風,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倍增。

青秀區下足繡花功夫探索創建模式

津頭街道埌西村一改從前的亂象,變得整潔有序;新竹街道葛麻村實行“巷長制”,進行長效管理……連日來,青秀區集中力量攻堅“疑難雜症”,堅持“一線工作法”強化監督檢查,開展專項整治,推動管理工作提質增效,以“繡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全力推進整改和提升。

走近埌西村,整潔的道路、擺放整齊的垃圾分類箱,以及文明宣傳標語等讓人眼前一亮;在葛麻村,也是同樣一番新景象:規範設置“美食街”,引導流動攤販進駐“美食街”規範經營,大幅板報式出租資訊發佈欄規範了居民出租房屋資訊的需求……針對城中村基礎設施薄弱、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青秀區攻堅克難,創新管理思路,深入推進城中村、背街小巷標準化建設,健全長效治理機制,強化政企民協作,共同推進城中村整改提升。選取新竹街道葛麻村六組作為示範點,通過城區指導、街道主抓、社村負責,形成了一批工作亮點,如葛麻村“巷長制”、津頭街“以民管民”模式等。

青秀區將進一步健全完善創城創衛長效機制,把創建工作有機融入日常的城市治理、基層服務等工作中,切實提升創建工作水準。集中力量攻堅“疑難雜症”,下足繡花功夫,探索新的創建模式,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發揮創城示範點帶頭作用,以點帶面形成輻射效應。

興寧區發動全民參與鞏固創建成果

走進人民路北二里,映入眼簾的多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建造的老民居,小巷道路雖小,但乾淨整潔,電單車也整齊劃一地停放線上內,晾曬區和居民休閒點標示得清清楚楚,路邊的綠化小景還圍上了白色的小柵欄,看起來更美觀了。

“蟑螂少了,老鼠也少了,綠化帶也圍起來了,好看多了。整個環境變好,我們的心情也愉快,身體更健康。”自稱大半輩子住在人民路北二里的唐群芳奶奶已經81歲,每天都出門走路去鍛鍊身體,對於北二里一點一滴的變化感受很深。

除了修補坑洼的道路、發動志願者參與整治環境等多項措施,興寧區民生街道人民北二里社區還與城管部門聯合,以創城為契機開展思想動員與法律震懾齊頭並進的工作方法,將少數居民違建的建築拆除了。

在人民路北二里有一棟居民樓,一樓的幾戶人家都搭建有棚子,由於歷史年代久遠,大家平時已經習以為常,後來被認定為違建。社區經過多次做思想工作,並在今年6月底聯合城管部門,將這幾戶人傢俬自違建的棚子拆除了,將公共地面還給了整棟樓的業主們,居民們出入的道路更寬敞了。

興寧區人民北二里社區黨總支部副書記、居委會副主任李黎介紹,在創城工作中,社區加大宣傳,廣泛動員社區居民,讓大家知曉創城工作並支援和參與。實行網格化、精細化管理,讓網格員守土有責、守土盡責。還把一些好的經驗做法上升為常態化、長期化管理,進一步鞏固創城成果,提高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記者何璨汐、趙敏、劉增璇 通訊員卜瑜玲、羅倩、侯呈志)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