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26日電 (唐佳)近年來困擾我國的“招工難”“用工荒”如何破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日前印發《關於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 加強技能人才培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
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有哪些亮點?對個人、企業和國家有哪些益處?人民網“強觀察”欄目就此採訪了多位專家進行解讀。
“三雙”模式落實中國特色學徒制
面向企業全面推行新型學徒制培訓,旨在創新中國特色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擴大技能人才培養規模,為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早在2018年10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就印發了《關於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相比2018年,此次《意見》進一步加強了國家對企業新型學徒制的組織領導,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兩部委發文,擴展至國資委、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聯合在內的五部門全面部署。”中國就業促進會理事張元表示,在“結構性用工荒”現象日益突出的今天,“技工荒”“招工難”等問題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
“學徒制在我國歷史悠久,師傅帶徒的工匠技術傳承方式一直是我國技術工人培養的主要制度,在新中國建設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張元説,新型學徒制在傳統的企業師傅帶徒這一模式基礎上,引入了職業培訓機構和職業院校協同開展培訓,並由政府進行激勵推動,給予政策支援和財政補貼,是推動校企合作、産教融合的行之有效的創新舉措,具有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此外,《意見》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培養主體作用,提出“三雙”模式,即培養和評價“雙結合”,企業實訓基地和院校培訓基地“雙基地”,企業導師和院校導師“雙導師”。同時,大型企業可依託本企業培訓中心等採取“師帶徒”的方式,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工作。
“一班一方案”開展學徒培訓
《意見》明確,學徒培養目標以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中級工、高級工及技師、高級技師為主。培養期限為1年到2年,特殊情況可延長到3年。各類企業可採用舉辦培訓班、集訓班等形式,採取彈性學制和學分制等管理手段,按照“一班一方案”開展學徒培訓。
“本質上,就是促進企業和學校深度融合,不能讓技能人才成為産業向數字化和智慧化轉型升級乃至中國實現高品質發展的制約因素。”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陳楊暉強調,此前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工作”存在一定難點,例如:單個企業提供的學徒崗位少,一般只需要3-6個學徒,學校需尋找更多的合作企業,培養規模難以擴大,崗位一致性較差;學徒與師傅之間良性師徒關係的建立難度大。
針對這些問題,此次《意見》提出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行業、企業培訓評價規範開展相應職業(工種)培訓,積極應用“網際網路+”、職業培訓包等培訓模式。陳楊暉表示,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産業結構的調整,技能勞動者總量不足、技能水準不高和就業結構性矛盾等問題日益凸顯。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有利於更好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進一步拓展職業培訓工作領域,創新職業培訓模式,為高品質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技能人才支撐。
學徒每人年補貼標準5000元以上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于2015至2017年分兩批在22個省啟動了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參加試點企業158家,培養新型學徒制職工2萬人。2018年起,又在全國30個省市區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0年,全國共累計培養企業新型學徒超80萬人。
此次《意見》指出,要完善經費補貼政策,對開展學徒培訓的企業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補貼資金從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或就業補助資金列支。同時,企業可按照學徒社保繳納地或就業所在地申領職業培訓補貼。
“提高經費補貼標準也是此次《意見》的亮點之一,通過不斷完善激勵獎勵機制,學徒每人每年的補貼標準由原來原則上不低於4000元增加到5000元以上。”陳楊暉表示,可以讓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學校培養的人就是企業所需要的。同時,企業在幫學校、國家培養人才,國家可以通過5000元的資助標準使學校和企業共同受益。
張元認為,與企業共同研究確定學徒獎學金管理辦法、師帶徒津貼標準及管理辦法等,都為企業新型學徒培養培訓提供了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