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實踐精準幫扶“事實無人撫養兒童”

發佈時間:2021-07-07 09:26:5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李超 | 責任編輯:張蔚藍

關鍵詞:幫扶,志願者,心理,兒童

臨近中午,江蘇省泰州市黃橋鎮江堡村九組的小強(化名)家還是很冷清。“奶奶出去做工了,只有我一個人在家。”

2000年出生的徐州姑娘戚雅婷頓時感到一陣心酸。她是南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專業大三學生。此行,她是參加學校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專程來看望小強。

小強的母親早逝,隨後父親離家杳無音信。如今,正在讀初二的小強和65歲的奶奶相依為命,是典型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

戚雅婷是南通大學江海心悅健康公益中心的志願者。2019年,在戚雅婷的建議下,該中心的志願者利用假期走訪江蘇13個地市的部分事實孤兒家庭,為這些孩子進行心理評估、心理疏導和學業幫扶等多方面的志願服務。

在今年3月召開的江蘇省“夢想小屋”集中建設推進會上,“江海心悅”團隊作為省內首家高校團隊入選“夢想改造+”關愛計劃,並現場發佈了“心悅課堂”關愛服務項目,通過線上線下融合開展的心悅小課堂、心悅夏令營等活動,為事實孤兒的心理健康貢獻力量。

6月底,該校的大學生志願者前往革命老區泰興市黃橋鎮,走訪當地的事實孤兒家庭。

望著老舊的墻面、堆滿雜物的屋子,戚雅婷心中五味雜陳。與小強接觸後,她發現,性格沉默內向的小強對陌生人有較強的警惕心理。小強説話的聲音很小,志願者們常常要確認幾次才聽得清楚。

“要先打開他的心扉。”戚雅婷發現,在小強的臥室裏擺放著一個籃球。她拿起籃球,開始詢問起小強的興趣愛好。提起籃球,小強就打開了話匣子,與志願者也漸漸熟絡起來。

記錄個人情況、家庭健康狀況後,小強還填寫了心理健康評估表。志願者將這些資訊都記錄在案,並做成了“關愛檔案”,以便後續回訪。

連日來,大學生志願者先後走訪了鎮江句容、泰興黃橋、鹽城東臺等革命老區。大學生志願們每到一處,都會詳細了解每個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併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與心理幫扶。

在鹽城東臺,南通大學預防醫學專業大三學生宗佳琪結識了14歲的彤彤(化名)。父親溺水身亡後,彤彤的母親改嫁,再也沒回家。如今,彤彤只能和年近七旬的爺爺奶奶生活。

由於年齡差距過大,祖孫兩代人之間缺少有效溝通。爺爺沈遠洪告訴志願者,彤彤幾乎不跟他説話。在沈遠洪的印象中,彤彤沒什麼朋友,也從來沒有邀請過同學來家裏玩。給予彤彤心理健康幫扶首先要打開她的心扉。

此外,他們還向東臺團組織了解了小朋友家的相關情況。原來,當地團組織幫助裝修了“夢想小屋”,還發動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結對幫扶。

大學生志願者宗佳琪也是東臺人,她拍著小朋友的肩膀説:“你好啊,小老鄉。”看著眼前的大姐姐,彤彤笑了。彤彤的學習成績並不好,她因此感到十分自卑。“爺爺奶奶讓我初中畢業之後就回來種地,可我還想上學。”彤彤説出了家裏矛盾的“導火索”。

得知相關情況後,志願者們分成兩隊,分別對彤彤與爺爺奶奶進行溝通。在心理疏導中,宗佳琪發現,由於親情缺失,彤彤大多時間都沉溺于網路,很多時候都在玩手機。

宗佳琪隨即添加了彤彤的微信,並表示願意通過視頻的方式幫助孩子補習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並傾聽她成長中的煩心事。在志願者的疏導下,爺爺奶奶的態度也有所轉變,表示以後會注意溝通方式。

今年暑假,南通大學計劃招募50支志願服務團隊深入全省各地,開展針對事實孤兒的幫扶行動。目前已成立30支志願服務團隊。

2001年出生的揚州女孩朱文迪是該公益團隊的負責人。如今,她成為小強的“筆友”。課餘時間,朱文迪經常通過微信了解小強的最新狀況,與他溝通、為他解答學習中出現的困惑。交流中,小強這樣寫道:“感謝文迪姐姐!下次來時,你教我數學題,我教你打籃球。我們互相進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7月07日 03 版)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