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賦能鄉村治理 繪就美麗江蘇新畫卷

發佈時間:2021-07-02 09:31:22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江天瀟 唐楊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鄉村治理,廉政文化,民主法治示範村,風險防控,鄉村建設

什麼樣的社會是老百姓夢想的世界?什麼樣的村莊是農民嚮往的生活?在“魚米之鄉”江蘇,環境優美、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村莊隨處可見。

如果細細分析,便能看到其中最為重要的力量——法治。一切美好都離不開法治的守望,法治的力量滋潤在鄉村振興的每個角落。

村規民約,讓法治精神在鄉村生根

江蘇省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地界,田野裏稻浪翻滾,道路兩邊綠樹成蔭,“別墅”小院鱗次櫛比,村口馬路川流不息,洋溢著笑臉的村民個個熱情有禮。“多虧了推行多年的村規民約獎勵制度。”蔣巷村第一書記常德盛笑道。

蔣巷村訂立村規民約由來已久,早在1985年,村民們就約法三章,確立了一系列獎懲制度,諸如“凡設立賭坊或聚賭的每次罰款20至100元”“凡出口傷人、罵人引起爭吵者,罰款5至10元”等等。

隨著鄉村發展,村民規約不斷修訂,2015年10月,蔣巷村兩委決定把原來的18條規定增刪整合,形成6大項38條規定。按照規定,能遵守村規民約的村民就能得到全額的獎勵和享受全額的各種福利。

常德盛表示,蔣巷村每年都至少召開兩次村民大會,重大事項由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重大決策及時向村民大會通報,村裏專門成立了村民議事會、村民督管隊、紅白理事會以及道德評議團等,利用農民學法學校建立常態化法律學習機制。如今,蔣巷村已20多年無陳情集訪、封建迷信、黃賭毒現象。

蔣巷村是江蘇法治鄉村建設的典型之一,先後被授予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國家級生態村等榮譽稱號。勞有豐得、住有宜居、老有頤養、學有優教、病有良醫,富起來的蔣巷村,不僅處處展露出鄉村振興的現實模樣,更拓展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

法治“議事廳”,提高村民參政議政熱情

遠山如黛,近水潺潺。春末夏至,走進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成片的樓房映入眼簾,乾淨整潔的街道兩旁,農民休閒公園、圖書館、社區服務中心等各類文體休閒陣地錯落有致,鄉村文化在這裡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永聯村金手指廣場西側有個“永聯議事廳”,據説,這裡是培育永聯村公民意識的一個“搖籃”。議事廳有200多個席位,設置玻璃穹頂,寓意“打開天窗説亮話”;舞臺背景是一面“立鐘”,寓意“百家爭鳴”;廳外配有LED屏,走道也採用玻璃材質,可供村民實時觀看和旁聽。

議事廳建成投用後,每當村裏有重大事項需要決定時,村民代表們都要聚集在這裡,充分發表意見後進行表決。村裏還設立了社員議事會、居民評議會,先後民主解決了100多項事關社員、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項。村民議事形式的多樣化,不僅讓村民享受到了當家作主的權利,更從本質上推動了傳統農民向文明市民再到合格公民的轉變。

永聯人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創造了物質文明發展的輝煌業績,也收穫了精神文明發展的豐碩成果。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法治建設,永聯村正是以法治力量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

今日的永聯村,實現著農業、農村、農民發展方式的轉變,構成了一幅“中國特色農村現代畫”,展現出中國新農村發展的自信,更托起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普法直通車,解決村民生産發展難題

“在‘老沈工作室’的幫助之下,葡萄種植主陸某與供貨商向某達成和解,得到了退還的172株苗木的費用和3000元損失補貼,化解了一場‘陽光玫瑰’變‘醉金香’的風波。”回憶起馬鞍村近年來的法治推動鄉村振興之路,村黨總支書記鬱軍自信滿滿。

鬱軍提到的“老沈工作室”是由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個人、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沈忠良建立。“老沈是土生土長的馬鞍村人,在部隊服過役,也在公安派出所幹過,在群眾心目中有一定威信,是村民心目中的‘老娘舅’。只要有家長裏短的事,尤其是矛盾糾紛,大家都習慣找他評評理。”鬱軍説。

馬鞍村曾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洛陽鎮的經濟薄弱村,21個村民小組17個自然村共有村民2678名,2014年以前村集體收入才120萬元。隨著很多歷史遺留糾紛通過推行法治得到了逐步解決,馬鞍村的村容村貌和村民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變,逐步將關注點投入到果品特色農業産業上來。

為了幫助合作社做大做強,馬鞍村村委與駐村律師團隊挨家挨戶為村民普及合作社的有關法律法規,講解果農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風險防控等法律常識。律師團隊耐心的講解、溝通,消除了村民們的諸多疑慮,村民們紛紛加入合作社。村裏的常洛果品專業合作社從一片小果園,發展成面積900多畝、年銷售1100萬元的長三角區域知名品牌。

合作社壯大了,農民收入增加了,法治力變成發展力、致富力。

隨著馬鞍村集體收入不斷增長,村裏也逐步有更多財力投入到普法工作中,陸續修建了集黨建文化、法治文化、廉政文化、孝道文化和村民休閒健身、書畫閱讀等一體的文化廣場。

如今,馬鞍村的普法工作向“創意型”延伸、“互動式”轉變、“多維化”過渡,通過多種貼近生活的方式提高農民法治素養,提升農民法律素質,助力農民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在鄉村振興路上越走越好。

法治興則鄉村興,法治建設,久久為功。江蘇多地繪就了農村幸福民生的新圖景,交出了鄉村振興的滿意答卷。一幅花果豐、百姓富、鄉村美、社會安的靚麗畫卷在江蘇大地徐徐展開。(江天瀟 唐楊)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