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光輝照邊疆,同心掬得滿庭芳
從一塊碑、一份文件、一個家庭看雲南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只要跟黨走,總有一天公路會挖到山頂上;總有一天會用鐵牛來犁地;總有一天會過上白天黑夜都光明的日子。”多年前,雲南景邁山上的布朗族村民蘇裏亞,作為少數民族國慶觀禮團的成員之一,在首都見證國慶盛典。回到家鄉後,他激動不已,召集族人説出了三個夢想。
老人的夢想早已實現。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雲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知相親相惜,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拉手、心連心,共同譜寫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發展的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
“各民族一心一意跟黨走”
“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鬥……”在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民族團結園內,有一塊民族團結誓詞碑格外引人注目。這塊民族團結誓詞碑是在1951年立下的,上面還刻有當時雲南普洱專區多位民族代表在剽牛、喝咒水立誓後,用漢語、傣語、拉祜語寫下的簽名。民族團結誓詞碑被譽為“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
記者從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了解到,1950年8月,雲南普洱專區各族頭人組成觀禮團赴京觀禮。在京期間,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其中佤族頭人拉動多次參加毛主席的接見。此後觀禮團先後到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參觀,對黨的民族政策有了全新的認識,深切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拉動回到普洱專區後,逢人就講“中國共産黨,我拉動跟定了。”
雲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拉瑪·興高説,民族團結誓詞碑是雲南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跟黨走的最真實寫照。
“賓弄賽嗨,普洱與你同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為保證湖北省血液供應,普洱市首批300位志願者挽起袖子獻出總共50000毫升血液。伴隨著一袋袋愛心血液轉運,“賓弄賽嗨”的口號也熱傳開來。
“賓弄賽嗨”是一個傣語詞彙,意為“沒有血緣關係但像親戚一樣的朋友”。在雲南,類似于“賓弄賽嗨”之意的詞彙有很多,是各民族親如一家,美美與共,攜手發展的生動表達。
歷史和現實證明,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凝聚各民族、發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拉瑪·興高説,進入新時代,雲南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越發堅定。
“雲南是民族種類多,發展不平衡的邊疆省份,縮小發展差距,實現共同繁榮始終是雲南民族工作的最主要的任務。”拉瑪·興高説,新中國成立以來,不管是在什麼時期,“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決不讓一個貧困地區落伍”“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理念始終沒有弱化,各民族始終感受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始終感受到在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因而都能自覺維護祖國統一,維護各民族團結。
蘇裏亞兒子蘇國文説,父親的三個夢想早已實現,而且還被超越了一大截。他看著生機勃勃的景邁山,也有了三個夢想:進一步辦好教育;把生態茶園改造好;保護好生態。“只要跟黨走,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黨的民族政策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尊重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希望各少數民族相互尊重、友誼團結,在我黨領導之下,參加解放事業,解放自己,解放全中國人民”……
1949年8月1日,中共滇西地方工作委員會、人民自衛軍指揮部發佈了《告滇西少數民族同胞書》,提出了十條民族政策,內容涵蓋堅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加強民族團結等。
麗江市委黨史研究和地方誌編纂辦公室原副調研員和鋼説,《告滇西少數民族同胞書》使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從中了解了共産黨的方針政策,使他們消除了對共産黨的疑慮,懂得了只有團結起來,在共産黨的領導下,結成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才能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平等團結。
一直以來,雲南始終堅持把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與邊疆民族地區實際相結合,推動民族工作不斷創新發展。拉瑪·興高説,雲南高度重視民族工作,不斷健全完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有關部門協同配合、全社會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
雲南堅持用法治保障民族團結、協調民族關係,初步形成比較完整、具有雲南特點的民族法規體系。截至2020年,雲南相繼出臺了涉及民族工作各方面的法律法規共222件,對維護國家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保證各民族共同發展作出了具體規定,使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發展有法可依。
拉瑪·興高説,雲南還穩步推進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培養計劃,大批少數民族幹部和人才的成長,成為維護和加強民族團結的骨幹力量。雲南民族工作全面紮實有序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穩步健康向前發展。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我們家是四代同堂,25口人中有5個民族,親人們和諧相處,幸福快樂。”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75歲的藏族老人和萬春掰著指頭,朗聲談起家裏的幸福團結故事。她的丈夫,78歲的納西族老人和明志靜靜地坐在一旁,笑盈盈地看著她。
迪慶州地處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這裡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和萬春老人的家在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塔城鎮啟別村它灑村民小組。她與和明志1968年結婚,有3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女兒和金梅與丈夫和國昌都是藏族,他們的兒子此裏扎史娶了一位傈僳族姑娘;二兒子和金光的媳婦和鳳蓮是納西族,他們的大女婿是白族;小兒子和金華娶了漢族姑娘楊飛……
“家裏人多,民族也多,但能幸福團結共處。”和萬春説,根本原因是黨和國家民族團結的好政策。以前家裏租土司的田種,糧食不夠吃,她小時候穿草鞋;現在政策好、生活好、條件好,自己帶頭成立了合作社,帶領村民製作民族服裝。兒女們和晚輩也都有自己的好事業,9個孫輩中有7個大學生。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多年來,雲南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全力幫扶少數民族脫貧攻堅,實施三輪民族團結進步“十縣百鄉千村萬戶”示範引領建設工程,助推各族群眾全部脫貧,2020年實現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實現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和脫貧攻堅“雙融合、雙促進”。
巍巍高山,見證著雲嶺大地的滄桑巨變;滾滾江河,訴説著民族團結進步的動人故事。
通過不懈努力,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省民族地區通航運營機場達到10個,4個民族自治州進入高鐵時代,8個民族自治州有48個縣通高速公路,民族地區所有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郵,所有行政村實現4G網路、寬頻全覆蓋,無電人口通電問題全部解決;
2016年至2020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4%,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年均增幅均高於全省平均水準,民族地區教育、就業、衛生、養老、救助等公共服務水準不斷提升;
……
“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拉瑪·興高説,“十四五”開局以來,雲南民族工作堅持穩中求進、守正創新,不斷取得新進展。(記者王長山、吉哲鵬、字強、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