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年初廣西南寧火龍果首次走出國門,出口荷蘭,打開國際市場,“南寧火龍果”從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享有了“中國火龍果看南寧”的美譽。“南寧火龍果”地理標誌品牌成為海內外市場的新寵,農民致富的抓手,助推鄉村振興的利器。
據南寧市水果生産技術指導站站長粟繼軍介紹,南寧種植火龍果歷史悠久,以果形大、肉質細膩、品味清甜的獨特地域品質暢銷市場。南寧自20世紀90年代初引種火龍果,由最初的零星種植發展為産業化生産,火龍果品種逐步更新培優。2020年,廣西農業農村廳選取南寧火龍果實施國家地理標誌農産品保護工程,重點推進南寧火龍果的品質提升和整體品牌建設。
地標産品的獲得,離不開科學的種植技術及過硬的品質保證。粟繼軍説,在生産環節,該市實施單聯排、雙聯排種植,創新應用火龍果夜間補光技術,大量施用有機肥,品種上優先選用新品種,栽培上使用新技術,産業上標準化生産。“金都一號”“桂紅龍”“軟枝大紅”等都是市場上最熱銷的火龍果品種。
截至2020年底,南寧火龍果種植面積達17.54萬畝,佔全國火龍果總面積的1/5;産量達31.45萬噸,全國市場上每5個火龍果就有1個來自南寧市;全市千畝以上的火龍果種植企業就有10多家,南寧成了全國最大的火龍果主産區之一。
2019年,南寧市引導90多家經營主體成立了南寧市火龍果産業協會,去年出臺了《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寧市大力發展地理標誌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化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對地理標誌發展實施鼓勵獎勵。一系列舉措,極大地推動了南寧火龍果産業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
目前,全市獲“南寧火龍果”地標授權企業有23家。這些企業在農業農村部門的監管之下,嚴格按“南寧火龍果”地理標誌生産標準組織生産,企業開具“達標合格證”,實現主體追溯,確保生産主體責任得以落實。
為延長産業鏈條促進三産融合,南寧市還開發火龍果果園觀光、採摘體驗和休閒餐飲等火龍果生態旅遊,火龍果基地夜晚的火龍果燈海成了網紅景點,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初步形成了集標準化種植、種苗培育、果品加工、倉儲物流、園林美化工程和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開發為一體、三産高度融合的火龍果産業園區。火龍果企業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産業扶貧模式,形成土地流轉有租金、基地務工有薪金、發包管理有酬金、超産分成有獎金、村企合作有股金的“五金”帶貧益貧模式。去年,南寧火龍果産業帶動農戶10712戶42090人,帶動每戶增收8.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