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拜泉縣建動態監測機制——定期入戶回訪 整修老鄉住房

發佈時間:2021-06-22 09:49:48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張藝開 | 責任編輯:楊霄霄

關鍵詞:黑龍江,拜泉縣,動態監測機制,入戶回訪,危房改造

夏雨簌簌,萬物更新。走進黑龍江省拜泉縣興華鄉永利村,硬化路兩邊的民房紅墻藍瓦,整潔統一。誰能想到,四五年前,這裡還滿是搖搖欲墜的泥草房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的沙土路?

“冬季透風,夏季漏雨,墻面有了裂痕,總感覺屋頂不穩當。”回憶起6年前自家的模樣,73歲的拜泉縣長春鎮裕民村的白明財直搖頭。在那時的拜泉縣,像白明財家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作為曾經的深度貧困縣,直到2015年末,拜泉縣依然有6.32萬人居住在條件簡陋的泥草房中。

“好政策來了,我們老兩口的好日子也來啦!”如今的白明財,正和老伴兒在院中搖扇納涼,這是危房改造時,施工隊按照他的要求,特意加蓋的夏天納涼的場地。走進老宅,窗明几淨,新建的廁所敞亮整潔。

白明財的經歷不是個例。截至目前,拜泉縣堅持能修盡修,應搬盡搬,已對20514戶危房進行改造,6.32萬人全部住上了安全房、暖屋子。

但僅一次改造,很難一勞永逸,改造後的房屋如再次發生問題,很可能讓脫貧戶面臨返貧風險。為此,拜泉縣財政每年出資300萬元,作為危房改造後續維修資金,並在每個鄉鎮設立2名住房安全管理員,每個行政村設立1名住房安全專管員,通過住房定期普查、隨機抽查、應急報修、技術服務、施工監理、安全鑒定等“六項維護制度”,動態監測群眾住房安全保障情況,及時跟蹤並解決出現的新問題。

不久前,興華鄉永利村村民楚長偉家2016年改造後的房屋,就由於雨水偏多,地基局部下沉,出現了傾斜和裂痕。“當時感覺問題不大,畢竟孩子要讀研,我想先把錢花在孩子身上。”楚長偉直言。

在定期入戶普查回訪時,村住房安全專管員于鵬發卻吃了一驚。“房屋如果遭遇極端天氣,就有倒塌的可能。這可怎麼行?”

“修繕的費用由政府補助,你和孩子就放心吧!”于鵬發一邊和楚長偉解釋政策,一邊向鄉政府彙報,隨即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房屋安全進行了鑒定:是C級危房,可以進行二次維護。

施工隊很快到位,確定好修繕計劃後,3天不到的時間裏,只見房屋大變樣。“舊房變新房,還有專業機構的安全鑒定,住在這樣的房子裏,心裏放心,日子美極了!”楚長偉説。

“除了到府普查以外,我們還在每個鄉鎮設立2—3支房屋維修專業施工隊伍,在縣、鄉、村公佈監督和報修電話,接受群眾報修。”拜泉縣委書記劉雁冬介紹,鄉鎮及行業主管部門隨機抽取農戶,檢查住房安全問題。縣裏持續做好兜底保障工作,預留群眾住房安全保障後續維護費用,堅決防止村民因危房致貧返貧。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