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瑤山“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

發佈時間:2021-06-21 11:44:56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霄霄

關鍵詞:大瑤山

新華社南寧6月18日電(記者劉偉、何偉、孫一)金秀銀杉森林公園植被繁茂、空氣清新、環境秀麗,一條清澈的小溪緩緩流淌。

地處西南大瑤山區的廣西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是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珠江流域重要水源地之一。2020年全縣森林面積3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7.91%,居廣西第一位。

記者近日在金秀縣採訪了解到,當地多措並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打造“綠色水庫”,同時積極發展中瑤藥種植、康養産業、生態旅遊業等生態經濟。2019年,這個縣被生態環境部、文化和旅遊部分別授予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金秀縣集雨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5條,總長度1683公里,年總徑流量約25.7億立方米,佔整個珠江流域年徑流量的17.7‰。境內生物種類十分豐富,擁有瑤山鱷蜥、金斑喙鳳蝶等珍稀動物。

據金秀縣林業局局長梁茂基介紹,近年來,金秀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一方面嚴格審核使用林地面積、控制林木採伐量,全面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另一方面積極推進“林長制”試點,建立縣、鄉(鎮)、村、屯四級“林長制”體系,組建管護隊伍等。

當地村民們為了生存曾經不斷狩獵、砍伐,導致當地生態一度遭到破壞。近年來,他們收起捕獸夾、砍柴刀,加入生態保護隊伍中。僅2020年,金秀縣就聘用1420名生態護林員,巡護管理生態公益林、水源涵養林等。

來賓市委常委韋德斌説:“生態是金秀的一張靚麗名片,縣委、縣政府不斷強化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建設,全縣上下形成‘守住綠水青山就是最大政績’‘不以GDP論英雄’的共識,‘綠色金秀’‘生態瑤都’等環保品牌日益響亮。”

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金秀積極踐行“兩山理論”,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經濟。

金秀素有“世界瑤都”的美譽,有104种經典瑤藥,也是全國第二大物種基因庫。全縣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瑤醫藥材種植,提出從2018年起利用3年時間種植中瑤藥材10.7萬畝,並計劃到2023年擴大種植面積至20萬畝。

金秀聖康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方式,帶動周邊500多戶農戶種植瑤藥1700畝。公司董事長李富權説,他們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條件生産優質地道的瑤藥材,今年計劃擴種3000畝。

韋德斌説,金秀縣與南京等地合作開展瑤醫藥標準化種植、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設,逐步打開東部地區市場。

曾在外地工作的“90後”大學畢業生汪雲貴回到金秀鎮六段瑤寨,發展茶葉産業,通過網路直播推廣土特産,帶動村民增收,2020年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包括汪雲貴在內,這幾年六段瑤寨多名年輕人返鄉創業、建設家鄉。

今年“五一”假期,金秀縣六巷鄉大嶺村迎來一大撥遊客,民宿爆滿。這個過去曾經貧窮的瑤寨山村,依託生態環境、獨特風俗等發展民宿旅遊,已成為“網紅打卡村”。大嶺村駐村第一書記莫秋明説:“現在山水和生態是村民的‘金飯碗’,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10萬元。”

金秀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負責人介紹,當地叫響“生態、民族、長壽”品牌,促進“大健康+旅遊”産業發展。今年一季度,全縣接待遊客115萬人次、旅遊總消費達1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0%、323%。

當地一些幹部群眾表示,金秀縣將繼續深入踐行“兩山理論”,進一步做大做強生態經濟,推動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再上新臺階。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