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旅遊超級IP”來渝分享經驗 給重慶鄉村振興帶來了什麼啟示

發佈時間:2021-06-18 08:59:25 | 來源:重慶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張蔚藍

關鍵詞:鄉村,袁家村,産業,發展,村民

      6月12日,2021重慶鄉村振興與文旅産業發展高峰論壇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各地專家和鄉村振興的踐行者分享了前沿觀察和實踐經驗。其中,地處關中平原,有“中國鄉村旅遊超級IP”之稱的陜西省禮泉縣袁家村,其發展路徑十分值得解剖。在本次論壇上,中國鄉村振興袁家村課題組組長宰建偉帶來了袁家村《鄉村生活綜合體助推鄉村振興》個案分析。


鄉村振興,重慶發展潛力巨大。如何走好鄉村振興這盤大棋,繪就鄉村的壯美畫卷?本期週刊,我們將以袁家村為個案,解讀其成功密匙,剖析其發展經驗,探討重慶鄉村振興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

袁家村的三把發展“密匙”

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袁家村,是一個只有62戶、286人的小村子,曾是“點燈沒油、耕地沒牛、幹活選不出頭”的“爛桿村”,幾乎看不到年輕人。

村子東西一條街,南北兩排房,既沒有綠水青山的美景,也沒有古鎮老街的風貌。從2007年開始,袁家村以村民為主體,以村莊為載體,著力於去城市化、去景區化、去商業化,全面恢復關中民俗,重建鄉村生活。遊客全方位、零距離、多角度體驗鄉村生活,真正實現“村景一體”,從而形成獨特的鄉村旅遊超級IP和知名品牌,旅遊總人數超過上億人次,農民年每人平均純突破十萬元。“袁家村模式”更是為其他地方的鄉村建設、發展和振興,提供了鮮活的樣本和範例,成為中國農村近幾十年罕見的現象。

第一把密匙——

構建鄉村生活綜合體,展現原生態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習俗

袁家村成功打造了鄉村生活綜合體,這是其成功的秘訣之一。

“鄉村的傳統習俗、村民的日常生活,你能不能把它表現和反映出來,這是一個看不見,但是又在我們中間實時存在的一種資源。袁家村成功了,我們沒有依賴自然資源、人工資源,我們也沒有重金去造一個園子,而是以村民為主體,恢復鄉村生活。”宰建偉説,袁家村的鄉村旅遊,包括了鄉村、村莊,但最主要是包括了農民,所以它能給城市人不同的體驗,“不能為了搞旅遊把村民遷出去,這在旅遊體驗上就大打折扣了。”

袁家村把鄉村的傳統習俗和村民的日常生活當資源,“無中生有”來搞旅遊。村子就是景區,家就是景點,村景一體,全民參與,堅決杜絕搞花裏胡哨的雕塑和景觀,村民一張張樸實真誠、生動活潑的面孔就是最獨特的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袁家村通過實施“進城出省”戰略,將袁家村鄉村生活方式植入到城市,讓城市居民家門口也能體驗到鄉村生活。同時,袁家村通過“走出去”,打造具有當地地域民俗文化和歷史特徵的鄉村生活綜合體項目。目前,在建和達成意向的有山西、河南、北京、湖北、青島、江蘇等10多個省市。

第二把密匙——

三産帶二産促一産,讓家家有生意人人能掙錢

宰建偉稱,袁家村能夠成功的第二個秘訣,在於當地的兩大創舉:一是搞了鄉村旅遊三産融合的創新模式;二是創新了組織模式,讓全體村民都參與,從而杜絕了産業的無序競爭、惡性競爭。

此外,袁家村打造了農民創業平臺,把村民培養成為經營和創業主體,讓村民當老闆和股東,形成家家有生意,人人能掙錢。同時,以市場為導向,逆向發展,以三産帶二産促一産,實現三産的融合發展。

例如,袁家村有製作油潑辣子的歷史傳統,村黨支部書記郭佔武通過創意設計,將這一關中民俗場景進行了恢復:在袁家村康莊老街的一面土坡下,一頭老黃牛、一個石磨盤,一個農家婦女把碾好的辣子用燒開的菜籽油一潑,滿街飄香。這樣的體驗既是美食與美景,又是回憶與鄉愁,遊客邊看邊買,産品供不應求。

村裏隨後引導村民建作坊,擴大油潑辣子的生産能力,使之逐步産業化。將三産的一個體驗場景轉變為二産的加工項目,一瓶油潑辣子,從一開始的年營業額不足十萬元,到2018年營業收入達八百多萬元。

第三把密匙——

發揮村集體優勢,讓全體村民利益均沾利益共用

袁家村用股份合作的方式,調節收入分配,避免兩極分化,成功解決了全體村民共同增收的問題,從根本上保證了袁家村的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這也是“袁家村模式”能成功的第三個秘訣。

以村集體牽頭成立的辣椒專業合作社為例,起初袁家村有一戶農民用黃牛磨辣椒,很受遊客歡迎,帶動了辣椒銷售。按照以往慣例,村民見哪個産業有利可圖,一夜間就會興起多家,導致産業雷同,産品同質化競爭,但為了保護這項産業,探索通過村民入股共建合作社的方式,實現産業抱團良性健康發展,帶動了村民的增收。如今,通過這一模式,辣椒産業的銷售額突破了1500萬元。

簡單地講,袁家村的成功是解決了三個問題,第一怎麼樣讓人來,第二怎麼樣掙錢,第三怎麼樣分錢。

向袁家村學習,重慶可在這幾方面發力

對話嘉賓>>>

丁忠兵 重慶市社科院研究員

艾 豐 市農業農村委鄉村産業處處長

吳文聰 墊江縣大石鄉黨委書記

陶 濤 酉陽花田鄉何家岩村支部書記

鄉村産業發展要重視發掘農業農村的多重功能

重慶日報:袁家村最開始賣的是一種鄉愁,一種生活方式,隨後才是多種業態的産業發展,那麼我們在發展鄉村産業時,如何跳出産業發展産業?

丁忠兵:鄉村産業發展要重視發掘農業農村的多重功能。在我國,鄉村不單純是農産品的生産空間,還是回歸自然、充滿鄉愁的生活空間,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和悠久農耕文明的活化展示空間,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空間。特別是在城鎮人口越來越多、人們收入水準越來越高的時代背景下,農業農村的生産、生活、生態、文化等功能愈發顯示出其資源稀缺性和價值獨特性。

同時,重慶不少山區農村雖在糧食生産和大宗農産品生産方面不具有比較優勢,但其自然生態環境普遍較好,民風純樸,傳統生産生活形態保存較完整,完全可以借鑒陜西袁家村的産業發展經驗,著力構建鄉村生活綜合體,吸引城裏人到鄉村體驗生活,將鄉村旅遊業打造為鄉村産業振興的引領産業、主導産業。

艾豐:重慶也有類似的“三産融合”的地方鄉村産業。比如涪陵榨菜、江津花椒、潼南檸檬等,這些都具備良好的産業基礎,都發展有從育苗到種植、加工、冷藏儲存、銷售運輸、農旅融合的全産業鏈,這些産業的培育發展,最大的共同點就是跳出産業本身來發展。

相比産業發展,其實我們更應該學習袁家村通過村集體股份合作抱團發展産業、培育産業、叫響産業的能力。結合實際,重慶針對鄉村産業發展提出了分層級建設産業集群的思路,立足産業鏈延伸和産業功能拓展,建設一批鎮村産業上億級、區縣聯動百億級、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上千億級的鄉村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同時針對不同的經營主體,創建相應的産業聯盟和産業聯合體,解決鄉村産業全産業鏈發展的各類問題,進而促進鄉村産業的高質高效發展。

吳文聰:大石鄉與袁家村有著相似的歷史民俗文化資源,可以借鑒袁家村展示當地人原生態生活和傳統習俗的做法,做大鄉村旅遊。大石竹編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已經被納入了鄉村振興規劃。大石鄉有竹編製作的歷史傳統,且至今還有部分村民有編大石竹編的技藝,可以學習借鑒袁家村,向遊客展示這部分人的生活狀態,同時通過三産旅遊倒逼二産大石竹編加工的規模化、産業化。此外,借助農文旅規劃,讓大石竹編“走出去”,變成享譽全國的文旅産品。

陶濤:何家岩村靠花田梯田和貢米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我們還必須向袁家村學習如何打造特有的鄉愁符號,比如怎樣以原生態的土家吊腳樓、原汁原味的傳統農耕文化來吸引遊客深度消費。

鄉村産業發展需從産品經濟向體驗經濟轉型升級

重慶日報:在發展過程中,袁家村的産業經歷了轉型升級,這對重慶的鄉村産業發展有何啟示?

丁忠兵:鄉村産業發展要力爭實現由産品經濟向體驗經濟的轉型升級。體驗經濟是以服務為依託,通過感覺和記憶使消費者對某種事物或現象留下深刻印象或豐富感受的經濟類型。

同時,袁家村在發展鄉村旅遊業的過程中不是簡單地給遊客提供觀光産品、農特産品、旅遊紀念品,而是重點為城裏人提供鄉村生活體驗、農事體驗、度假休閒體驗,留下美好感覺,讓人們去了還想去,較好地實現了鄉村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重慶不少鄉村完全可以借鑒袁家村産業發展經驗,大力發展深度體驗型鄉村旅遊業,拓展盈利空間,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陶濤:目前,在市級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何家岩村以花田梯田、傳統農耕文化、古寨等資源,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通過村集體流轉50多套閒置農房,打造鄉村民宿。同時,通過土地流轉,村集體打造了一萬畝梯田,做大産業的同時,帶動村民多渠道增收。

村裏還與酉陽旅投公司簽署了何家岩鄉村旅遊整體開發打造協議,準備修建露營基地、景觀玻璃棧道,打造精品鄉村旅遊産品。同時把花田梯田和與之背靠的蒼蒲蓋大草原打捆規劃打造,建成休閒納涼示範帶。我們還要打造一條長26公里的鄉村旅遊環線,遊客不僅能嘗到花田貢米、土蜂蜜,還能遊高山草原、賞景納涼、休閒度假。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