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位於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矮寨大橋(2019年10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新華社長沙6月15日電 題:湖南十八洞村:踏上致富的“高速路”
新華社記者張玉潔、張丹
14日,來自湖南省長沙市的遊客陳女士和家人自駕來到地處武陵山脈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
“以前沒去過十八洞村,但知道這裡是精準扶貧的‘首倡地’,脫貧之後變化很大,一直想來感受一下,所以這次假期自駕過來。現在全程走高速公路很方便,一路上景色很美,非常值得來。”她説。
端午小長假期間,和陳女士一樣選擇自駕前來十八洞村的遊客不在少數。包茂高速公路湖南段連接湘西州吉首市、毛澤東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以及中國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引領著遊客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深山苗寨,也幫助這個純苗寨沿著高速公路網走出“深閨”。
這是位於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矮寨大橋(2019年10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舊時,十八洞村所在的湘西州,群山連綿、土地貧瘠、百業凋零。1994年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被確立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這裡與絕對貧困的鏖戰一直沒有停歇。
在十八洞村許多村民的記憶裏,祖輩早出晚歸勞作只為幾畝薄田。然而“地無三尺平,多是斗笠丘”,逼仄的空間壓癟了糧袋子,也幾乎壓塌了希望。
2012年3月,距離十八洞村約15公里的G65包茂高速公路吉茶段矮寨大橋建成通車。十八洞村自此有了緊臨G65包茂高速公路、209國道和319國道的便利條件。
2013年,“精準扶貧”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同樣的群山環繞,一樣的山溝薄田,但通往小康的道路從此被打通。
十八洞村自然風光秀麗,苗族文化保存完好,可這些資源長期開發利用不足。駐村扶貧工作隊帶領村民圍繞發展鄉村旅遊這條主線,按照“農旅一體化”的思路整合資源,著力打造“旅遊+”産業體系。
村裏地少,種糧食難有幾分收成,工作隊又鼓勵村民們發展起獼猴桃、蜂蜜等産業,讓村子多了幾分活力。
如今,經過多年發展,湘西州實現縣縣通高速,並形成以州府吉首為中心的湘西“兩小時經濟圈”。天地換了模樣,敞亮的公路帶來了敞亮的世界,一個個扶貧産業落地生根,希望也一點點“長了出來”。苗繡、黃桃、油茶、蜂蜜等民族工藝和綠色環保産業,借著鄉村旅遊的翅膀越飛越遠。
慢慢地,十八洞村越來越有生氣了,村民們的思路也越來越活泛。旅遊為十八洞創造了眾多創業就業機會。廚藝好的,開飯店;有多餘房子的,辦民宿;會説普通話的姑娘小夥子,當起了導遊;衛生清理、交通秩序維護,都需要人手;老年人在家門口擺山貨攤,也有不錯的銷路。旅遊業興起,帶動了傳統手工業和種植業升級。苗繡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村裏組織留守婦女成立苗繡合作社。
2013年,十八洞村貧困發生率高達57%,2016年,十八洞村成為湖南省第一批出列貧困村;2020年,全村每人平均純收入18369元,成為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精準扶貧示範村。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舉行,十八洞村獲得“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
這是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的民宿(2019年10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這個端午假期,慕名到十八洞村的遊客絡繹不絕。據統計,6月12日至14日,到村旅遊達8800人次,同比增加425.06%。
十八洞村景區講解員隆韻英説,交通發達使得到十八洞村的遊客越來越多,作為講解員,接待遊客的批次增加,自己的收入也提高了。
快速發展的高速交通推動了十八洞村從“貧困小村”到“小康之村”的巨變,此時,用“精準”擊敗貧困的十八洞村,又正在探索以精準的村莊規劃,接續鄉村振興。
“路通了,大夥兒的思路也通了。過去等靠要的想法再也沒有了,現在大夥兒都鉚足了勁兒,齊心協力要在鄉村振興中建設更美好的家園。”駐十八洞村鄉村振興工作隊第一支書、工作隊隊長田曉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