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探訪最美古村落|閭山腳下的古韻村莊——走進北鎮市華山村

發佈時間:2021-06-15 09:15:56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崔師豪、丁非白 | 責任編輯:張蔚藍

關鍵詞:華山村,鄉愁,北鎮市,花生豆腐,卷棚頂

新華社瀋陽6月14日電 題:閭山腳下的古韻村莊——走進北鎮市華山村

新華社記者崔師豪、丁非白

“出國求學多年,不論紅酒、香腸多麼美味,也抵不過那一縷鄉愁。”在外求學多年的藝術工作者蔡鳴坤沒想到自己還會回到華山村工作。

遼寧省北鎮市華山村位於醫巫閭山北麓,是一個有著獨特滿族韻味的古樸村落。走進華山村,石頭墻體、半圓形屋頂,青灰色調,一排排東北囤頂海平房林立,仿佛走進了一段舊日時光。

華山村有著近四百年的村史。據村民們的家譜記載,清順治年間,山東青州樂安縣劉家莊人逃荒至此,見地平水緩,便留下定居。後來,由於人們經常到醫巫閭山腳下的北鎮廟上香,見這村風水頗佳,便紛紛遷居至此。從此,村裏人丁興旺。

北鎮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村鎮處傳統村落保護負責人關衛剛説,華山村依山勢而建,背山面河。由於較為偏遠,因而許多傳統建築得以保存完整。

  華山村囤頂海平房。(新華社記者崔師豪 攝)

“這裡保留了許多清末至民國年間的老建築。”關衛剛説,民居的房頂形式有平頂、尖頂、卷棚頂、懸山頂等多種,囤頂民居一般分佈在北方,歷史上在遼西比較集中。

2016年,華山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北鎮市華山村黨支部書記劉建國説:“上級部門給了300萬元保護資金,我們儘量按照修舊如舊的方式,翻建維修,保護老建築。對原房屋的青磚、木頭、石塊,我們在拆除前都進行了編號,重新翻建時,我們根據編號,像搭積木一樣,按照原來建築的模樣進行修建。”

86歲的徐桂琴老人在村裏住了一輩子,家裏的屋子由於年久失修,山墻已經開裂,門窗也破敗不堪。如今她的屋子已修繕完畢,不再漏雨漏風,還添加了電熱水器等生活設施。老人連説“住得舒坦”。

華山村村民徐桂琴的家在保留了傳統樣式的基礎上進行了翻修。(新華社記者崔師豪 攝)

隨著村裏的傳統建築得到修繕,陸續有村民把房子改造成具有滿族特色的民宿,為村裏發展鄉村旅遊帶來了契機。2019年,華山村脫貧摘帽,同年村子成為國家3A級景區。

  華山村鄉間小路。(新華社記者崔師豪 攝)

村民劉輝在當地經營著一家飯館。青年時期,劉輝在外地從事餐飲行業多年,華山村不斷發展的旅遊産業讓人到中年的劉輝選擇回鄉創業。

“華山村有很多特色美食,其中手工研磨豆腐最具特色,我們的杏仁豆腐、花生豆腐都很饞人。”劉輝説,對於在外拼搏的華山村人來説,縈繞在舌尖的那一道滋味就是他的鄉愁。

走在華山村,可以看到一片湖水被群山環繞。青山碧水之間,工人們熱火朝天地修建著露營基地。曾留學法國學習現代藝術的蔡鳴坤無償地承擔起露營基地的設計,與村民們同吃住,同勞動。

“華山村的美很具有靈性,我對這裡也有特殊的感情,我想在這片山水中打造一處我心中理想的露營基地。”蔡鳴坤説。

  華山村天仙湖畔。(受訪者供圖)

今年“五一”假期華山村接待遊客5000余人次。劉建國告訴記者:“遊客之中,有的是祖輩或父輩是華山村村民外出打拼在城市定居,後輩來這裡尋根;也有當年上山下鄉來村子插隊的知青,都是為了那一縷鄉愁。”

“濃濃的鄉愁在吸引當地人回鄉創業的同時,也在吸引尋找鄉愁的遊客來此觀光,這種情感也會成為我們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動力。”劉建國説。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