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甘肅定西6月11日電 (記者 劉玉桃)“這幾年培育的馬鈴薯原原種品質提升,海內外訂單源源不斷,但目前我們生産最大量就是1億粒,訂單太多,也是甜蜜的煩惱。”甘肅定西馬鈴薯研究所負責人李進福1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介紹,目前,該所種植的原原種銷往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土耳其以及中國各地。
連日來,歷時半月、由甘肅官方主辦的“風華百年路 奮進新隴原”行進式採訪報道活動來到“中國薯都”甘肅定西,探訪日漸走向海外餐桌的馬鈴薯的“前世今生”。
定西市位於甘肅中部,十年九旱,極度缺水,是中國最貧困的地方之一。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和其他作物相比,馬鈴薯最易成活,且營養豐富,能夠快速滿足民眾口腹之需。該地種植馬鈴薯已有200多年曆史。
“20世紀80年代以前,馬鈴薯是當地民眾度荒充饑的‘救命糧’。”李進福回憶説,1996年,定西市實施“洋芋工程”,使馬鈴薯産業步入科學化佈局、集約化種植、標準化生産、精深化加工的新階段,馬鈴薯由曾經的“救命薯”“溫飽薯”變成如今的“致富薯”“脫貧薯”。
“今年的量已經全部訂完,很多客商想購買,或者增加銷量,我們都不接單了。”李進福説,擴大種植馬鈴薯規模,需要技術人才和專業管理團隊,但目前還達不到,貿然擴大規模,可能導致品質不過關。
“從無人問津到現在供不應求,産品品質決定它能在市場走多遠。”李進福説。如今,從事馬鈴薯事業30多年的他,每天穿梭在各個實驗基地,研究培育更多優質馬鈴薯品種。
截至目前,甘肅定西馬鈴薯研究所已為甘肅及全國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從事馬鈴薯生産的企業家和合作者,累計生産脫毒微型薯10億粒左右,年銷售額突破了5000多萬元人民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