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青藏高原上,一切都開始變得繁忙,農牧民們忙著挖蟲草、牧牛羊,或者搭建起帳篷迎接即將到來的遠方遊客。各條交通要道上,車輛往來絡繹不絕,如同流通的血脈一樣為沿途的村落帶來滋養。在青海玉樹,就有一個借助“地利”、浴火重生的村子——甘達村。那“甘達”的脫貧故事,在玉樹大地上傳為美談。
藍天白雲下的甘達村
甘達村隸屬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扎西科街道,位於308省道沿線,距離玉樹市區約20公里。初夏,這裡山青草綠、溪水潺潺,清澈的泉水叮咚流淌,新出生的小牛犢撒著歡地奔跑。小村裏藏式房屋錯落有致,從空中俯瞰,一片片金黃色的屋頂在高原的艷陽下宛如鑲嵌在草原上的一塊蜜蠟。走進一戶人家,好客的主人立刻端出肥美的牦牛肉和飄香的酥油茶,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平和與希望,很難想像這裡曾經飽受貧困與磨難。
甘達村利眾綜合合作社外景
回顧甘達村的脫貧路,就不能不提到甘達村利眾綜合合作社。合作社成立於2010年,也就是玉樹地震剛剛發生後不久。2016 年,甘達村以貧困戶合股集中自主經營的方式,將142.08萬元到戶産業扶持資金投入到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開啟了産業發展的序幕。十多年來,合作社就如同甘達村草場上汩汩噴涌的甘泉一樣,為當地的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為村裏的農牧民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合作社理事長更尕成林(左)接待來購物的顧客
合作社先是利用地處308省道沿線,聯結玉樹州治多縣、曲麻萊縣及玉樹市隆寶鎮、哈秀鄉的區位優勢,建立了綜合超市,憑藉物美價廉的商品,不僅服務於省道上的往來車輛和附近鄉鎮村莊的居民,還在玉樹市區開了分店,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超市”。
附近群眾到綜合超市購買藏袍
走進寬敞明亮的超市,五花八門的商品排列整齊,衣食住行無所不包,特別是鮮艷精美的藏袍、品質上乘的粉絲糌粑,以及看似不起眼卻在藏族農牧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酥油燈芯和手編的拴牛工具等小物件都是村民們自己生産的。超市既滿足了附近群眾的購物需求,又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更為本村生産的特産找到了絕佳的“舞臺”,讓這些好東西不愁銷路。
身著傳統服飾的甘達村黨支部書記群才仁展示村民製作的酥油燈芯
就這樣,甘達村利眾綜合合作社裏,綜合超市、喜宴大廳、度假村、生態馬幫、炒麵加工廠、冷庫、服裝加工廠和燈芯製作等八個産業模組互相促進,産業發展的“吉祥八寶”引領全村人過上了好日子。2017年,甘達村實現整體脫貧。2020年,合作社年流水超過800萬元,純利潤達到163萬元。
炒麵加工廠裏,青稞傾瀉而下,一派豐饒景象
與許多合作社不同的是,甘達村並不專注于為村民分紅,而是致力於創造就業崗位,盡可能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合作社找到適合的崗位,“讓躺著的人站起來,讓走著的人跑起來”。據統計,目前全村通過技能培訓後實現就近就業的村民約佔全村人口的75%以上,有些老人只靠製作燈芯便可以獲得每月1500元左右的收入,“甘達模式”帶領村民們穩步走上小康路。
合作社分紅現場(資料圖)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甘達村村民在小康路上從未忘記過保護自己身處的這片綠水青山。當地將生態保護和産業發展結合起來,開發了“生態馬幫”特色旅遊項目,帶領遊客體驗原汁原味的牧民生活、了解遊牧文化、普及生態環保知識,打造“山乾淨、水乾淨、人心更乾淨”的小村子,真正讓“綠水青山”成為永續發展的“金山銀山”。
甘達村開發的“生態馬幫”項目(資料圖)
甘達村的脫貧故事只是青海省玉樹州脫貧攻堅戰役中的一個縮影。玉樹州下轄一市五縣,其中四個是國家扶貧重點縣,兩個是省級扶貧重點縣。2015年底精準識別貧困人口3.5萬戶11.2萬人(經多輪動態調整實際脫貧3.3萬戶12.9萬人)。
六年來,當地發展産業,強化培訓,讓貧困勞力有錢可掙,經過四年多的集中攻堅,累計實現6個深度貧困縣摘帽、104個深度貧困村退出、12.98萬貧困人口脫貧,每人平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2970元增長到2021年的9260元以上,貧困戶有産業能致富,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走進今天的甘達村,面朝藍天青山,背靠寧靜村落,從2011年起擔任甘達村主任、2017年起擔任甘達村黨支部書記的群才仁滿懷感激:生逢偉大的時代,感謝黨的政策好。
合作社超市裏出售的藏香和精美的藏式器皿
合作社超市裏銷售的月餅風味獨特,很受顧客歡迎
合作社超市裏代售的甘達村特産糌粑
甘達村特産紅薯粉條在超市中很受歡迎
合作社超市裏出售的傳統拴牛工具都是村民利用閒暇時間手工編織的
合作社超市裏出售的配飾琳瑯滿目
前來採購的顧客滿載而歸
航拍青山環抱的甘達村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甘達村開發旅遊創造了條件
初夏,牦牛在草場上徜徉
到了旅遊旺季,這裡還會建起一座度假村
(攝影: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蘇文彥,視頻攝製:楊子建,部分圖片由扎西科街道提供)
精彩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