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飽吃好”到“吃綠色”“吃健康”——感受“小康菜譜”新變化

發佈時間:2021-06-09 10:48:58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王雨蕭 于文靜 | 責任編輯:楊霄霄

關鍵詞:小康菜譜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感受小康丨從“吃飽吃好”到“吃綠色”“吃健康”——感受“小康菜譜”新變化-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6月8日電 題:從“吃飽吃好”到“吃綠色”“吃健康”——感受“小康菜譜”新變化

新華社記者王雨蕭、于文靜

從“盤中羞澀”到“天天過年”;從“吃飽吃好”的樸素心願,到“吃綠色”“吃健康”的升級需求……對於自家餐桌的變化,中國老百姓感受最深。

一蔬一飯,一茶一飲。飲食的變遷,記錄了人民生活走向小康的點滴變化,見證著社會發展的足跡。

“小時候糧食短缺,飯桌上常年擺著老三樣:馬鈴薯、蘿蔔、大白菜。一到冬天,街頭巷尾都是搬運大白菜的人和三輪車。”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退休工人吳玉珍回憶。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有組織地開展農田建設,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農業裝備不斷邁向機械化、現代化。帶著“讓所有人遠離饑餓”的樸素願望,袁隆平等無數農業科技人員躬耕田野、不懈探索,致力於讓中國飯碗牢牢端在中國人手中。

眼下,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吳店鎮肖灣村的麥田裏,一輛輛收割機發出隆隆的轟鳴聲。農民正忙著裝運、晾曬剛剛收穫的新糧,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當地技術人員信心滿滿地表示,今年夏糧又獲豐收。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農業産出持續增加。1949年,我國糧食産量只有2263.6億斤,無法滿足人們溫飽需求;2020年全國糧食總産量為13390億斤,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生産實現“十七連豐”。

溫飽不再是問題,吳玉珍家的餐桌悄然發生變化:各類蔬菜瓜果、肉禽蛋奶、進口美食被擺上了桌,下館子更是成了“家常便飯”。

業內專家表示,中國人這些年的飲食變化,可以概括為:主食越來越不“主”、副食越來越不“副”。中國正在經歷食物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方式的深刻轉變,主食在食物消費支出和營養來源中的佔比大幅下降、副食大幅上升;成品、半成品和在外消費快速增加。

近年來,國人的“小康菜譜”又有新變化。隨著健康飲食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曾經淡出餐桌的玉米麵、高粱面等粗糧食品強勢回歸,成為不少家庭的“主食擔當”。綠色、安全、健康,成為國人飲食新的關鍵詞。

“過去門店的暢銷菜是醬爆茄子等重油重鹽的葷素合炒,現在消費者更喜歡綠色蔬菜和菌菇類菜品,我們近期推出了雞樅菌炒百合等一系列口味清淡、營養健康的新菜品,銷售火爆。”上海梅龍鎮酒家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説。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顯著提升,食品加工業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更注重食品安全、營養、健康,初步形成了以穀物等為主、動物性食品為輔、瓜果蔬菜為補充的中國特色東方膳食結構。

食物“奔赴”餐桌的方式也在改變。電商物流等基礎設施日漸完善,菜市場被“搬”上手機和直播間……動動手指一鍵下單,各地美味“飛奔”而來。

“我們已在全國建立120座拼購村和71家拼工廠,蘇寧家樂福完成了約30個生鮮直採基地建設,通過原産直採、産銷一體,更多優質農産品從田間地頭直達消費者餐桌。”蘇寧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説。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表示,為了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未來將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穩定糧食生産,增加“菜籃子”産品有效供給,調整優化農産品結構,不斷提高農産品品質效益和競爭力。

從“吃飽吃好”到“吃綠色”“吃健康”,“小康菜譜”的迭代更新始終與國家發展變化同頻共振,反映了廣大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