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探尋最美古村落丨“解甲”歸“林” 享受“桃花源”的淺夏時光

發佈時間:2021-06-04 11:09:59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張武岳 孫曉輝 張昕怡 | 責任編輯:楊霄霄

關鍵詞:山東,煙臺市,南水桃林村

鄉愁·探尋最美古村落丨“解甲”歸“林” 享受“桃花源”的淺夏時光-新華網

“走到這裡,就像陶淵明《桃花源記》裏寫的那樣,‘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周邊的美景,真令人陶醉。”當記者走到山東省煙臺市南水桃林村的村口時,偶遇的一群騎行愛好者感嘆。和記者聊完,他們就騎著自行車,消失在秀麗的山水之中。


南水桃林村俯瞰(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們村現在是‘網紅’打卡地,旺季的時候,別説在村裏的民宿訂一間房住一晚,遊客想找個停車位都不容易。”南水桃林村黨支部書記楊永良説。

南水桃林村有一條36米長的文化長廊,展示著這個村的村居文化和特色風情。“步步花開,點亮每一寸時光;纍纍碩果,穿越深春淺夏。清風入雨,四季如詩;目光所及,皆為風物”,詩意的簡介文字中,生機勃勃的鄉村圖景逐漸展現。


南水桃林村的風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南水桃林村位於煙臺萊山區的解甲莊街道,村子一面臨山,三面環水,一條小溪穿村而過,流入旁邊的辛安河。相傳,這個小山村起源於清朝。

“清代初期,有呂姓人途經一大片水蜜桃林,見此地山環水繞,繁華相送,不忍離去,便在林北駐足安居。”楊永良對記者説,隨後又有楊姓人從附近遷入,逐漸形成村落,並將村落命名為“大水桃林”。1945年,村民們將村名改為現在的“南水桃林”。


桃林溪谷風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走進村裏的“溪谷小鎮”。綠樹掩映之中,傳統又兼具膠東特色的房屋若隱若現。小橋流水,繁花遠山,令人流連忘返。

楊永良介紹,這個集休閒、度假、餐飲、娛樂於一體的項目2019年7月投入運營,已經是遠近聞名的鄉村遊“打卡地”。


“溪谷小鎮”一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在走訪中得知,這個村子雖然坐擁悠久的歷史和秀麗的景色,但多年來,村民們隱匿在這美景之中,守著千畝耕地、百畝果園“原地打轉”。楊永良回憶,南水桃林村一度在“既種不好地、又沒人種地”的困境中徘徊不前。


辛安河濕地白鷺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7年,煙臺市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南水桃林村採取“村企聯合”的形式建立合作社。截至2020年底,合作社流轉村集體及村民土地500余畝,建成自動化櫻桃大棚7個,種植不同樹齡的大櫻桃樹9000棵。2020年總産量達5000斤,為村民提供收入50萬元,為村集體提供收入23萬元。“合作社+鄉村旅遊”的新模式,拓展了大櫻桃採摘、自駕遊、徒步旅行等短期旅遊項目。週末和節假日,平均每天都有三四百人來這裡體驗鄉村魅力。

合作社的櫻桃成熟(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幾年,南水桃林村的村民不僅收入越來越高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古村落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愈發緊密。

步入村裏的桃林書院,古色古香的房屋圍繞分佈,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楊永良説,這所書院已累計舉辦家風家道講習班、師資班,以及青少年親子夏令營、冬令營等公益活動400余期,並聘請專家學者,組成名師專家團,圍繞家風家道、修身養性等方面內容開展授課。

桃林書院內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們打算繼續發展南水桃林村的文化事業,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使這裡成為一個儒家旅遊村。”楊永良説。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