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老姆登,把“風景”變成“錢景”

發佈時間:2021-06-03 16:29:22 | 來源:今日中國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霄霄

關鍵詞:雲南,怒江州,老姆登村

清晨,一陣陣清脆的雞叫聲伴著鳥鳴聲,把老姆登村從沉睡中喚醒。前夜的一場雨讓這個位於雲南怒江州的小山村更加霧氣氤氳,村民忙碌的一天就從這霧氣上升的早晨開始。

▲ 老姆登村清晨的風景。

一大早,因為沒有遊客,41歲的伍花妹早早地就從自家經營的雲端山岸民宿走出來,她隨身攜帶的是一竹筐老姆登農産品,趁著自家民宿還沒有客人,她要把親手做的茶、採的菌子拿到村口的觀景平臺去賣。“建民宿還有外債,還有兩個娃兒上學,每天都要有收入才可以。”

而在距離伍花妹家僅有200米遠的姐妹花民宿,49歲的老闆亞珍也已經早早起來,給昨晚入住的客人準備過早的稀飯。從2004年開始經營民宿,起早貪黑已成為她的習慣。

在海拔2100米的老姆登高山茶園,56歲的茶農和大林正在用手給眼前的這片“紫鵑茶”薅草,去年他家的紫鵑高山紅茶每斤賣到了3000元。“這一棵棵茶樹真真地是老姆登的搖錢樹呢。”

“要做新農民”

▲ 伍花妹(左二)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直播帶貨”知識。

5月19日,在怒江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辦的農村婦女網路行銷培訓班上,伍花妹認真地向授課老師學習直播帶貨知識。雖然她的年齡在班上是最大的,但學習的勁頭一點兒不遜年輕人。

“村裏很多人都搞起了民宿,國家鼓勵大家在鄉村振興中發展旅遊經濟,學習直播帶貨,不僅可以把我們家的民宿推銷出去,還可以賣自家的農産品。”伍花妹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伍花妹和丈夫在村裏經營的民宿。

伍花妹和丈夫之前在村裏做小本兒茶生意,“種了8畝茶園,每年採了茶就自己加工,通過熟人介紹把茶賣出去”。伍花妹説,這幾年隨著市場不斷規範,賣家和買家都有了很強的品牌意識,有註冊商標和有機認證的老姆登高山茶一斤價格要高出他家的好幾倍。伍花妹説,這幾天她和丈夫就合計著,趁著不忙,去縣裏諮詢家裏的茶是否可以註冊商標和進行有機産品認證。

▲ 在伍花妹家民宿的二樓可以清晰地看到皇冠山的雲海美景。

伍花妹家的民宿位於老姆登村的正中央,6間客房被收拾得乾淨利落,站在二樓的走廊上,遊客可以盡覽對面皇冠山的雲海。“五一假期的幾天,天天爆滿。”伍花妹説,直到自己開民宿,她才知道老姆登的自然風景居然是最大的賣點。

“6間客房花了60萬,有自己的錢,有向親戚朋友借的錢,今年春節才正式對外迎客。”伍花妹説,他們非常看好民宿經營,對“週末經濟”很樂觀。“我們要做新農民,這兩天我們倆就要開直播,不僅賣民宿的房間、自家的土特産,最主要的是賣我們老姆登的風景。遊客多了,我們家家都會受益”。

“要建村裏第一家星空房”

亞珍姐妹五個, 2004年,她第一個在村裏開起了民宿,取名“姐妹花”。

“那時的民宿就只能是給客人提供一個落腳的地方。”亞珍説,她當時在竹樓上收拾出兩間房子,放兩條板凳,上面搭塊木板就是一張床。“每個床位一晚上收10塊錢,基本來住的都是寫生的學生。”

後來,除了住宿,亞珍還給客人提供一日三餐,每個人收30元。亞珍算了算,覺得經營民宿比原本自己在村裏賣豌豆粉來錢快。

剛開始兩年,亞珍兩間簡陋民宿的入住率不是很高,但隨著客人口口相傳,到2007年的時候,幾乎整個寒暑期和週末,家裏都會住滿客人,“生意好的出乎意料”。

2015年春天,在縣婦聯創業基金貸款的資助下,亞珍又自籌30萬元,拆掉原有的竹樓,建起了現在的混凝土結構的民宿,2016年春節開業,僅用了一年半時間,就還清了所有銀行貸款和外債。亞珍説,當初貸款建新房,家人和親戚朋友一致反對,“沒想到民宿在我手上經營的風風火火”。

現在,亞珍的民宿有7個房間,都有衛生間、空調、WIFI等現代設施。“很多都是回頭客,國慶、春節和暑假都是爆滿。”為了讓遊客有更好的住宿體驗,她準備把兩間客房改造成有落地窗的觀景房,“不僅僅是觀景房,我還要建村裏第一家星空房,客人站在房間或躺在床上就能看見漫天的星斗,那才是回歸田園生活的樸素體驗”。

▲ 每年亞珍都要去到外省推廣宣傳怒族歌舞。這是在內蒙古的演出。

如今,亞珍的“姐妹花”民宿已經是名聲在外,很多遊客慕名衝著能歌善舞的她而來。她説,只要有時間,每晚她都會給客人們表演怒族歌舞,“每年還會拿出一定的時間去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去表演我們怒族歌舞,推廣我們怒族的傳統文化”。

“種茶種出了幸福新生活”

和大林在老姆登村是絕對的“能人”。這兩年,由他種植成功的“紫娟茶”每斤賣出了3000元的高價。“種茶種了30多年,沒想到還種出了幸福新生活。”和大林説。

“當初投資種這個紫鵑茶,因為沒有經驗賠了錢,老婆差一點和我離婚。”和大林説,多虧了自己的堅持,“不然就不會看到現在的成功”。

▲ 和大林在茶園採茶。

從1985年開始,和大林和家人開始在自家的山坡地上種植茶樹。“沒有經驗,産量低,茶樹沒有給家裏創造多少經濟價值。”和大林説,後來為長見識,1998年,他和家人用9天9夜的時間,從德慶到瑞麗,“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這次經歷後,和大林思路大開,除了種茶之外,他還積極創新行銷模式。“‘農家樂+住宿+茶’的模式是我和家人商議後搞出來的,多條腿走路,才能吸引遊客進來。”和大林説,“這條路目前看來是走對了。”

“剛開始成立茶經濟合作社時,只有11戶茶農響應,現在已經帶動200多戶茶農脫貧致富。”和大林介紹,每年僅靠種茶一項,茶農們的每人平均收入就能達到4000余元。“我自己經營的茶生意,每年純利也在四五十萬元。”

▲ 和大林種植成功的紫娟茶被稱為“搖錢樹”。

如今,和大林的兒子和女兒在大學畢業後都回到了老姆登村,協助他發展“茶旅一體化”産業,合作社的紅茶和綠茶都申請了商標,進行了有機認證,産品銷往全國各地,老姆登5000多畝茶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金山銀山”。


- END -


責編:馬 力


排版:劉藝璇


編審:盧茹彩


監製:張 娟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