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山西脫貧攻堅答卷】光伏扶貧 群眾的“陽光銀行”
3月2日,天空蔚藍,艷陽高照。交口縣石口鄉石口村光伏扶貧電站內,身著新衣的電站管理員郭有花一邊擦拭著光伏板,一邊對記者説:“公益事業經費靠它,脫貧戶公益崗位工資靠它,這電站就像村裏的‘銀行’,每天都在盈利。”
“太陽出來就賺錢,光伏給我好光景。”這是我省脫貧群眾對光伏扶貧電站的讚譽。
從2015年試點,到2016年全面鋪開,我省充分挖掘資源稟賦優勢,把光伏扶貧電站當作産業扶貧項目來抓,建設村級扶貧電站5479座、集中電站53座,總裝機294.4萬千瓦,所獲收益惠及6602個貧困村、3361個非貧困村,72萬貧困戶受益,成了脫貧村培育發展集體經濟、保障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的活水源泉。
開闢産業扶貧新業態
2月26日,太陽初升,萬道金光灑滿了天鎮縣賈家屯鄉塔兒村的房屋田野。年過六旬的村民張瑞早早起床,拿起掃帚走出家門,開始認真地清掃村裏的道路。
近4年來,老張一邊打理自己的田地,一邊擔負著村裏的衛生保潔工作。老張開心地説:“地裏種點莊稼有糧吃,村裏公益崗位幹活有錢掙,人老了,日子卻過得越來越美了!”
大寧縣昕水鎮而吉村是我省“光伏第一村”,因為光伏扶貧,老百姓受了益、村莊變了樣。
“過去的而吉村是沒有集體經濟的貧困村,試點建設光伏扶貧電站以來,村集體每年來自光伏扶貧電站的收益達30萬元,村裏各項公共事業得到了完善。”村黨支部書記許玉生介紹,有了集體經濟的而吉村,美化了村容、修整了道路、翻新了廣場……2018年順利摘掉貧困帽子。
光伏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重大政策創新,是資産收益扶貧的重要方式。
在光伏扶貧項目啟動之初,我省選取光照資源充足,有一定基礎的汾西、大寧、吉縣、天鎮、渾源5個縣作為光伏扶貧試點縣,勇於創新,破解光伏扶貧産業發展遇到的各類問題。省光伏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總結各地經驗,在全省推廣以村級(聯村)電站為主,集中電站、戶用電站為補充的建設形式,各地根據實際積極發展林光互補、農光互補、牧光互補等電站集約模式。
2015年—2016年,我省搶抓政策機遇,明確把光伏扶貧納入脫貧攻堅八大工程二十項專項行動,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規範光伏扶貧項目品質監管等3個省級指導文件,省光伏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推動光伏扶貧電站建設,各地充分發揮光照資源豐富、荒山荒坡廣闊的地域優勢,大力發展光伏扶貧産業,使得光伏扶貧電站在全省得到快速推廣。
精品工程實現全覆蓋
初春時節,登上臨縣城莊鎮的榆林山,只見起伏的山巒上藍色的光伏板連綿不斷,在太陽照射下熠熠發光,蔚為壯觀。
“榆林山3萬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是2018年9月8日開工的,建設單位克服地形複雜、施工難度大等困難,1萬多人的施工大軍,經過2個多月的日夜奮戰,同年11月28日就實現並網發電。”臨縣扶貧辦主任陳小林回憶起當時的建設情景,仍記憶猶新。
地處呂梁山的臨縣曾是我省深度貧困縣之一,是光伏收益金最多的縣。“我們選擇與有資質、有實力的大型國企晉能控股集團合作實施光伏扶貧項目,確保了工程品質。”臨縣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高澤榮介紹,在光伏扶貧電站的建設過程中,縣、鄉、村三級幹部和駐村幫扶幹部蹲點包站,實行倒排工期、挂圖作戰,採取“兩班輪崗、交叉施工、邊建邊驗”等超常規措施,確保了電站如期投運。
走進革命老區武鄉縣,溝溝嶺嶺的山地上隨處可以看到一層層藍色的“梯田”。豐州鎮紅土凹村脫貧戶武成瑞高興得合不攏嘴:“真的有‘曬著太陽也能賺錢的日子’!”
蟠龍鎮石甕村的光伏扶貧電站于2018年6月24日開工,當年8月30日並網發電,短短2個月就完成了施工。村黨支部書記聞留珍説:“以前扶貧不是送米送面,就是分錢分物,只能‘好活’一陣子,窮根拔不掉,政府投資建設光伏扶貧電站真的是選對項目了,村裏年年有固定收入,自我發展能力增強了。”
武鄉縣扶貧辦主任王愛民説,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始終把工程品質放在首位,聘請第三方公司為項目提供全過程諮詢服務,通過招標投標確定有實力的承建企業,對光伏組件、逆變器、匯流箱等主要設備,嚴格執行國家相關要求,對産品和工程品質進行嚴格檢驗,合格後才撥付工程款。
2017年—2019年,是我省光伏扶貧電站的集中建設階段,規模達到264.54萬千瓦,佔全省總量的90%。實施中,全省自上而下成立了光伏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全程落實項目監管,摁下光伏扶貧“快進鍵”,定期召開光伏扶貧工作調度會,協調解決項目用地、融資貸款、電網接入等遇到的問題,有力保障了光伏扶貧政策的落地和項目的順利實施。
省扶貧辦産業站站長張臨陽説,3年大規模建設,光伏扶貧得到迅猛發展,由5個試點縣的“盆景”變為全省性的“風景”,建設村級扶貧電站5479座,集中電站53座,總裝機294.4萬千瓦,規模居全國第二,實現了光伏扶貧電站11個市的58個脫貧縣全覆蓋。
規範收益分配惠民生
呂梁山的初春,還是有些寒意。天剛濛濛亮,“刷,刷,刷……”方山縣麻地會鄉後則溝村已傳出掃地聲,脫貧戶蘇喜貴躬身彎腰認真打掃著村間道路。蘇喜貴高興地説:“為了讓村容村貌更加乾淨整潔,村裏通過‘一事一議’的方法,表決同意從光伏收益中拿出2.8萬餘元,選聘8個脫貧群眾打掃村裏的衛生,我就是被選出來的一個。”
後則溝村黨支部書記馮海虎介紹:“如今,村裏田間路的整治、自來水設施的維護和村道綠化等民生項目的開支,我們再也不用發愁了。”光伏收益不僅解決了村裏各種公益崗位選聘人員的工資問題,村裏還拿出一部分資金獎勵孝老愛親等文明戶,傳承文明行為,培育文明新風。
右玉縣元堡子鎮小油坊頭村的脫貧戶喬佔花,提起光伏扶貧帶來的益處喜上眉梢:“要説我家的日子有變化,過得越來越好,那可是沾了光伏扶貧電站的光,簡直是老百姓的‘陽光銀行’。”
村民李生金憑藉文化程度較高又懂醫術成了村裏疫情防控管理員,他的妻子石春蓮也被聘為村裏扶貧車間的衛生管理員,夫妻倆月月有了收入,僅公益性崗位工資補貼每月將近2300元。
“去年,我們設置了資訊管理員、保潔管理員、網格管理員、光伏管理員等13類公益崗位,有24名群眾上崗。”元堡子鎮小油坊頭村第一書記姜瑞鵬説,為了把光伏收益使用好,村裏嚴格執行省裏出臺的光伏扶貧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公益崗位,讓脫貧群眾在勞動中獲取報酬。
2020年,是我省光伏扶貧從好到優、規範提升階段。在收益分配方面,在全國率先出臺《山西省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分配管理辦法(試行)》,因地制宜設置公益崗位,嚴格落實分配使用公示公告制度,確保了光伏扶貧收益的精準發放和使用;在監管方面,5479座村級(聯村)電站數據接入全國光伏扶貧資訊監測系統,産權全部確權到村;在運維方面,所有光伏扶貧電站項目縣均建立智慧管理平臺,對故障電站實施後臺診斷,現場派單,及時搶修。
5年來,我省光伏扶貧産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由“試點省”變為“領跑省”,光伏扶貧電站成了永不撤走的“藍色工作隊”。2020年,隨著光伏扶貧電價補貼資金的足額撥付,光伏扶貧收益全年突破19.6億元,扶貧效應全面顯現,光伏扶貧在山西讓“靠天吃飯”有了新注解。(記者李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