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駐村第一書記韓宇南:扶貧路上,決不留下一人

發佈時間:2021-02-22 09:52:50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范作言 胡冰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韓宇南,村民,書記,何村,扶貧資金

新華網鄭州2月21日電(范作言 胡冰)“我叫韓宇南,是河南週口市稅務局駐太康縣馬廠鎮前何村第一書記,我們第一書記要繼續在鄉村振興中一馬當先,衝鋒在前。” 在2021年央視春晚上,韓宇南代表全國駐村第一書記發言,向全國人民拜年。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這是韓宇南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諾言,更是他繼續前行的誓言。2015年,韓宇南從週口市稅務局來到太康縣馬廠鎮前何村任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有7個年頭。駐村期間,他以村為家,一心帶領群眾發展産業,改變貧窮落後面貌,先後獲得“河南省脫貧攻堅獎貢獻獎”“河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等諸多榮譽。

“扶貧路上,絕不丟下一個困難群眾”

“到達村子時,正趕上一場大雨過後,村裏的街道積水成河,我是‘溜著墻根兒’進村上任的。”回憶起剛到村子時的情景,韓宇南形象地説。

“前何村共有595戶,2322人,其中貧困戶有175戶,784人。‘寧摸十里黑,不走何莊街’,説的就是前何村,外村的姑娘都不願嫁到這裡來。”看到當時前何村的狀況,韓宇南暗下決心,“在扶貧的道路上,絕不落下一個貧困家庭,絕不丟下一個困難群眾。”韓宇南説。

經過一番調查摸底,韓宇南決定從道路硬化著手,打響脫貧攻堅戰第一槍。時值嚴冬,他與村幹部一起,頂著寒風,走遍駐村所轄的5個自然村,逐村逐街道地進行實地丈量。他白天測量街道,晚上回到住處後,將測量的數據繪製成圖,申報規劃。4個多月時間,為修整路基全村共出動1100多人次勞力,就憑一台挖掘機、10輛四輪車,挖坑塘取土800多車,墊平了村裏的水洼道路。臨近春節,在外地打工返鄉、來走親訪友的人們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幾十年不變的路況在韓宇南手裏改變了。

駐村以來,韓宇南發揚“釘釘子”精神,和村兩委班子加強團結、幹事創業;從縣裏爭取各項扶貧資金1000多萬元,改善村裏基礎設施,修了11公里長的水泥路,把家家戶戶串到一起;建光伏電站、扶貧車間,使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新打機井46眼,建橋梁10座,架高壓7個臺區,建農民體育廣場1座,改善村民生産生活條件;重修黨群服務中心、小學教學樓……

一件件難事逐個破解,一項項工程有序推進。前何村樣貌發生了大變化,村民們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韓書記和我們一起迎寒風,冒熱汗,打機井,建橋梁,我們還有啥理由不幹呢!”村民們説。

搞多樣化種植 鋪長致富路

一直以來,韓宇南始終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對村民的承諾,他積極引導村民多元化種植辣椒、大蒜、西瓜等經濟作物,村民收入有了較大幅度提高。可走上這條致富路的過程,並沒有那麼順利。

最初發展辣椒種植時,項目考察好了,還與企業簽訂了“公司+農戶”訂單合同,但到村民那裏卻“卡了殼”。當地老百姓由於之前失敗的菠菜種植經歷,害怕賠錢費力氣,都不願意種植辣椒。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為了不耽誤季節,韓宇南自籌5萬餘元資金購買辣椒種子。“賺了是你們的,賠了算我的!”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打消了村民們的顧慮,成功種上了50畝春辣椒和130畝冬辣椒。那年,前何村的辣椒喜獲豐收,畝産增收4000多元,村民們嘗到了甜頭,邁開了增收致富的第一步。

隨後,他又因戶制宜,對貧困群眾開展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外出務工;調整種植結構,引導村民以“公司+農戶”的方式發展經濟作物産業;對有技術的能手,協調貸款發展規模養殖業。沒過多久,貧困村民的日子迎來了轉機,50人在扶貧車間務工,年收入2萬多元;60人靠光伏公益崗,年收入1200元至6000元;18人靠編藤椅、織漁網,年收入5000多元。村裏的集體經濟收入實現零突破,達13萬餘元。

2017年,前何村順利退出貧困村序列。接下來如何穩固脫貧成果,成為韓宇南又一件心事。外出考察後,他發現種植迷迭香很有前景,這種植物用途廣泛、市場穩定。一茬種下之後,能連續收割15至30年,是個可持續發展的産業。

可村民們對這一陌生的植物心存疑慮,為此,韓宇南決定先流轉一些土地,託管給合作社,以起到示範帶動作用。冬天,他冒著嚴寒,拿著麥克風,拖著大音響,沿街宣傳講解,最終敲定了300畝的土地流轉協議。大夥説:“韓書記,你為俺村辦了那麼多好事,就憑你往這一站,我們沒啥説的,跟著幹就是了,俺們大傢夥兒都相信你。”

夫妻雙雙把村駐 對待村民如親人

剛駐村時,韓宇南天天忙得團團轉,顧不上回家。妻子潘麗英聽説老韓半夜巡邏抓小偷、第一個衝進火海幫村民搶救財物的事跡後,又是心疼又是擔心,她決定提前退休,到前何村陪丈夫一起駐村扶貧。

“説是來陪我,結果她比我還忙。”韓宇南笑著説,2016年妻子來到前何村後,組織成立了舞蹈隊,教村民跳廣場舞,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帶領婦女織漁網、編藤椅增加收入;做義務調解員,幫助村民調解矛盾糾紛;還主動為村裏抗疫人員煮飯送飯……

夫妻倆把前何村當成了家,把村民當成親人看待,村民們也時常念叨起扶貧夫妻的故事:“有一年,鎮民政所來村裏進行養老金造冊登記,200多位老人在室外等待辦理。村中幾位老人偏癱行動不便,韓宇南就把他們一個一個抱進屋裏,登記好以後,再一個一個抱回板車、輪椅上,送回家,有的老人鼻涕口水直淌,他一點兒也不嫌棄。”“平日裏,兩口子經常給孤寡老人買好吃的,冬天還為他們送去絨線帽子。”“每年大年三十,夫妻倆都會和村裏的孤寡老人一起包餃子、吃團圓飯,之後才趕回自家貼春聯。”2019年,他們的事跡被翻拍成視頻《駐村夫妻》,作為精品黨課入選“全國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課程”。

如今的前何村,道路通了,路燈亮了,産業有了,村子早已由原來的貧困村變成了文明村、平安村、衛生村、産業富民村、美麗宜居村、黨建示範村,村民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這次登上春晚,是對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的鼓勵。脫貧摘帽不是終點,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為了讓鄉親們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每個環節必須要做到位,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認可,經受住歷史的檢驗。我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讓鄉親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在邁向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韓宇南再次立下莊嚴承諾。(完)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