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鎮三塊扶貧“金字招牌”價值為何這麼高?

發佈時間:2021-02-03 10:07:42 | 來源:重慶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金溪鎮,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金溪人,扶貧模式,金溪被服

1月21日上午,黔江區金溪鎮下起小雨,溫度驟降。該鎮“金溪被服”扶貧車間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産景象:幾十台縫紉機在員工們的操作下開足“馬力”,轟隆隆的機器轉動聲老遠就能聽見。

“去年公司年産值突破2000萬元,今年要力爭達到3000萬元。”扶貧車間負責人、重慶衛之情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廷榮信心滿滿地説。

黔江區金溪鎮以山地、深丘居多,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區,因其地形呈“筲箕”形狀,被當地人戲稱為“筲箕灘”。因為山地多,種地收益微薄,村民們紛紛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人、婦女和小孩。

近年來,金溪鎮因地制宜擦亮“金溪被服”“金溪護工”“金溪農場”三塊扶貧“金字招牌”,以“輸血+造血”扶貧模式,助力困難群眾脫貧增收。

“金溪被服”

村民家門口的扶貧車間

脫貧攻堅之初,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治安主管劉昶被市衛健委扶貧集團派駐黔江區金溪鎮山坳村任第一書記。劉昶走訪調查後發現:村裏的留守人員特別多,而且多為老人、婦女和小孩,勞動力嚴重不足。

劉昶想到,醫院裏的醫用被服需求量很大,這個工作對勞動力的要求不高,如果金溪鎮有一家被服加工廠,村裏的留守群眾就可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劉昶將這個想法告訴村支兩委班子成員,並召開院壩會與村民進行商討,大家一致同意。

然而,從提出方案到具體實施,劉昶卻遇到了一個大難題——誰來擔任這家被服廠的“領頭羊”?劉昶經過多次走訪後發現,山坳村退役軍人劉廷榮經過多年打拼,已在湖北咸豐縣擁有多家服裝店和服裝廠,非常適合這一角色。

咸豐縣離金溪鎮只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一個週末,劉昶駕車從金溪鎮前往咸豐縣找到劉廷榮,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

“我也很想帶領鄉親們脫貧增收,但在金溪鎮上開被服廠,我擔心産品賣不出去。”劉廷榮説出自己的顧慮。

“包在我身上!”劉昶打消了劉廷榮的後顧之憂。

2019年1月,劉廷榮回到金溪鎮,在市衛健委扶貧集團和金溪鎮政府的支援下,以較低的租金申請到一間閒置用房,創辦了重慶衛之情服飾有限公司,打造“金溪被服”扶貧車間,採取“公司+扶貧車間+貧困戶”的模式,優先為貧困群眾提供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同時對其提供免費培訓。開業當天,車間就吸引了100多名村民報名參訓,培訓合格的村民可成為正式員工,每人每月工資最低保障1800元,最高可收入4000多元。

在扶貧車間運營之初,一個麻煩從天而降——由於“金溪被服”扶貧車間剛成立,許多醫院擔心車間生産的醫用被服品質不過關,婉拒了與劉廷榮的合作。

“還好有劉書記。”劉廷榮説,一籌莫展之際,劉昶當起了車間的業務員。在他的牽線搭橋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同意從“金溪被服”扶貧車間採購一批手術包巾。

對於這單生意,劉廷榮相當重視,經過反覆檢查合格後才出廠産品。醫院使用發現,扶貧車間生産的手術包巾品質很好,在五次高溫高壓下都不起毛,包巾上的印花也不會掉字,十分滿意。此後,劉廷榮陸續收到來自市人民醫院、腫瘤醫院、兒童醫院等多家醫院的訂單,黔江區多家醫院和學校也優先採用“金溪被服”扶貧車間生産的醫用被服和校服。

“以前我不會什麼手藝,只能在家裏照顧老人和孩子,在‘金溪被服’扶貧車間培訓兩個月後,我學會了紡織技術,現在每個月能收入3000多元。”桃坪村五組村民曾曉林説,“金溪被服”扶貧車間讓她在家門口就可以上班,掙錢顧家兩不誤。

與曾曉林一起到“金溪被服”車間的員工還有金溪社區八組村民鄧繼燕。鄧繼燕是一名先天性聾啞人,從黔江區特殊教育學校畢業後,她一直靠著低保和殘疾人補貼維持生活,扶貧車間縫紉工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我來到這裡已經快兩年了,現在也能像正常人一樣工作賺錢。”鄧繼燕寫下文字告訴記者。

目前,“金溪被服”扶貧車間已累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61人、殘疾人15人就業。此外,重慶衛之情服飾有限公司還與金溪8個村(居)委員會簽訂協議,每年將産值總額的1.5%納入各村集體經濟中,構建起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

“金溪護工”

山溝溝裏走出來的護工隊

籌備“金溪被服”的同時,劉昶還在做著其他扶貧車間的準備工作。

2018年的一個上午,人在廣州的金溪人田維仙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聲稱自己是金溪鎮山坳村的第一書記,想請她回到家鄉開辦一家護工管理公司。田維仙以為是詐騙電話,直接挂斷。

電話那頭正是劉昶。他這一舉動也是根據醫院的需求而來的。“護理工作特別適合留在村裏的婦女來做,只要簡單的培訓就能上崗,工資也不錯。”劉昶從村民處打聽到,田維仙早年間在醫院做過護工,現在廣州開著一家美容院,“田維仙既有護工經驗,又有創業經驗,還是山坳村土生土長的村民,非常適合作為金溪鎮護工管理公司的帶頭人。”

經過長達6個月的交流,2019年7月,田維仙註冊成立“重慶健之情健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對村民進行統一培訓、組織就業,實施“金溪護工”的品牌化、市場化運營。而在最初的報名中,只有三個人參加培訓。

“幹個護工能掙幾個錢?”部分村民表示,伺候人的事情自己可不幹。

喻登慧是第一批培訓上崗的“金溪護工”,經過30天的系統培訓,她被分配到黔江中心醫院做護理工作。第一個月,喻登慧就收入3000多元。該消息在山坳村傳開,村民們發現做護工是條脫貧增收的好路子,於是紛紛報名。

王華勝是長春村三組的貧困戶,小女兒有先天性心臟病,駐鄉工作隊不僅聯繫重醫附一院為其小女兒進行免費救治,還鼓勵她報名參加“金溪護工”培訓。“我現在重醫附二院江南分院上崗就業,一個月能收入4000元!”王華勝説,是“金溪護工”讓自己成功脫貧。

目前,“金溪護工”已展開護工培訓9期450余人,穩定上崗21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7人。培訓合格的村民們分別被安排到市中醫院、重醫附二院、黔江中心醫院以及周邊地區各大醫院上崗,每人平均月收入超過4000元,最高月收入近8000元。

“金溪農場”

為農産品插上電商“翅膀”

“自從了有了‘金溪農場’,我養的雞都不愁銷路了!”金溪鎮金溪社區村民張紹楷笑著説。

張紹楷所説的“金溪農場”,是由黔江區咯咯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打造的“金溪農場”電商平臺。過去,張紹楷只能在鎮上擺地攤賣雞,賣不出去是常有的事。如今,“金溪農場”讓他不愁銷路,養的雞也插上電商的“翅膀”飛出深山。

如何讓“山貨出山”?駐村工作隊扶持成立了黔江區咯咯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打造出“金溪農場”電商平臺,通過網際網路向消費者全面展示金溪農特産品。

“讓農民的産品賣得出,賣得掉,讓消費者享受到好産品、好價格。這就是我們創辦‘金溪農場’品牌的初心。”“金溪農場”負責人葉世奇説,公司還組建了供應鏈運營團隊,對農産品經紀人、運營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每個村都有一個農産品經紀人,通過消費者線上下單、農産品經紀人到府收貨的方式,訂購村民家中的農特産品。

幾年來,“金溪農場”完成銷售總額800萬餘元,帶動當地2000余戶群眾增收致富。同時,“金溪農場”以每年不低於3萬元為基準,自願將企業年度凈利潤的15%以分紅形式分給金溪鎮各村集體經濟,用於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費用補足、子女教育費用支援、農業生産支援等。

通過擦亮“金溪被服”“金溪護工”“金溪農場”三塊扶貧“金字招牌”,金溪鎮已從過去的“筲箕灘”變為産業興旺的“金銀灘”。如今,金溪鎮産業發展興盛,全鎮“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實現動態清零,8個貧困村全部銷號,建檔立卡貧困戶505戶1988人全部穩定脫貧,正在穩步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